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7个,已形成了较好的工业格局,同时也引发了资源浪废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此,保护环境就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广安市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根据收集的相关统计数据资料,首先对广安市的建设用地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找出影响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主要社会经济指标,然后利用相关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系数计算,筛选因素,得到影响建设用地需求量的主导因子,然后利用主导因子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优化计算后,计算模型系数权重值,得出各主导因子对建设用地需求量影响贡献率大小,测算2020年广安市建设用地量,并对其进行验证分析.为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制定建设用地指标提供决策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污染场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从土地管理的"建设用地"里界定社会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污染场地"的管理范畴,提出建设用地分类管理思路。基于我国污染场地分级管理需求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污染场地分级管理情况,提出我国闲置污染场地分级管理制度设计设想,国家确定优先管控名录,对优先管控名录内外场地进行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和管理层级确定。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略阐述了我国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现状,并以某工业园区为例,对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策略进行详细分析,旨在充分保障水土污染协同治理效果,切实缓解当前我国工业建设用地所面临的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5.
土壤与地下水为我国长远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分析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现状发现,当前我国污染防治的工作不健全、重金属污染也较为严重,因此对防治污染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后,可以从四个方面对土壤与地下水污染进行防治,建立完善的污染防治管理体系,加强对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污染隐患排查工作,法律责任划分并构建环境监测网站。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防治措施,可以从根本上改善工业建设用地土壤与地下水污染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以平江县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法),选择了自然生态、生态安全、社会经济三大类因素和高程、坡度、坡向、自然灾害、基本农田、生物生境、交通区位、水文区位和城镇吸引力9个指标,建立了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村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三大因素之间的关系和9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结果表明,城镇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中,权重最大的是生态安全因素,所以城镇建设必须从保护生态安全格局出发,进行科学规划;自然灾害指标合成权重最大,是城镇建议用地规划着重考虑的指标.层次分析法是系统的分析方法,为村镇建设用地的选择提供了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7.
陈锐 《环保科技》2020,(6):57-64
我国农用地转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时,应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本文通过调研国内研究数据,从农药种类与用量、农药残留转化特征、横向分布特征、纵向分布特征以及残留含量等角度对农用地农药潜在污染特征作分析,得出农药作为农用地特征污染物,整体符合建设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要求.调查中应加强第一阶段调查,无典型情况农药可不作为检...  相似文献   

8.
我国建设用地土壤环境标准体系先后经历了污染控制标准、环境质量标准、环境风险管控标准等发展阶段,已形成一套具有我国国情特色的成熟标准体系框架. 为探究过去30余年相关标准的发展与演变特征,以200余项国家、行业、地方及团体标准文件作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国内外标准制定现状,重点分析得出现阶段标准制定的领域热点,提出了适合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完善方案和发展方向. 结果表明,目前土壤污染物的检验方法是最主要的土壤环境标准文件类型,分光光度法是最主要的污染物测试方法. 未来发展任务可从开发污染地块精细化和本土化的风险评估模型、健全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完善风险调查检测评估与防治相关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切实为我国土壤环境标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供重要的方法基础,为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26,自引:3,他引:26  
为分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定义,将环境领域的脱钩概念和脱钩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分析,在IPAT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建设用地和GDP等变量在内的核算方程,据此对环境领域基于变化量的脱钩评价方法加以了改进,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相互关系为例,分别分析了2002—2007年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级区域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非农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表明:以年度为时间尺度,在2002—2007年之间,从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青海省、上海和海南在个别年份落在强脱钩区域,其余28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从非农产业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上海在2006年落在强脱钩区域外,其余30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从第三产业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西藏在2003年落在扩张性复钩以及青海、上海、海南和广西在个别年份落在强脱钩区域外,其余26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以2002—2007年时间段为时间尺度,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鉴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滞后关系,以时期为时间尺度进行脱钩分析更为合适;分析还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对于实现脱钩有重要作用,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实现强脱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治市已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形成了较好的工业格局,同时也引发了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为此,保护环境就成为我们共同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工业场地碱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主要介绍了江苏某化工场区域内碱污染土壤酸碱中和修复工程。根据场地特点,针对性的将污染土壤分为重污染土壤、中污染土壤和轻污染土壤来修复。通过现场中试,确定了3种污染土壤盐酸掺加比和浓度;其中重污染土壤掺加量为25mol/m^3,中污染土壤掺加量为2.5mol/m^3,轻污染土壤掺加量为0.25mol/m^3。根据中试结果,对污染土壤进行工程修复,修复过程中对土壤进行实时检测。工程施工结束后,由第三方机构对修复效果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为场地碱污染土壤pH值总体达到修复目标(pH为7~9),修复达标。  相似文献   

12.
房地产开发项目用地遗留土壤污染评价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多房地产项目都是在工业企业原址上进行开发建设,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土壤污染。探讨了此类房地产开发项目环评中对用地遗留土壤污染问题分析评价的基本程序、方法和内容,包括原有污染调查、土壤监测分析、评价因子和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的选用、污染土壤处置和修复方案等。  相似文献   

13.
土壤性质对污水处理系统污水处理率起到重要的作用。自2002年至今,贵州省采用污水土地处理技术的污水处理工程有21个,本研究选择1—8年不同服务年限污水处理系统进行采样、分析,通过分析不同服务年限污水处理系统中土壤性质变化,并与本底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污水土地处理工程有效服务年限范围内,随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年限的增加,污水土地处理工程土壤的有机质、交换钙、孔隙度呈上升趋势,而交换镁、容重、pH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包括物化修复技术与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各项修复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选取了江阴市工业企业较集中的青阳镇工业园区、周庄镇工业园区以及利港镇工业园区,并选取了有代表性的化工、机械制造以及电子材料企业周边土壤作为重要检测样品点,通过检测得出结论:土壤pH指标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表层土以及中层土都受到重金属污染,深层土在警戒线附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00mol/L NH4Cl、0.02mol/L NH4Cl、0.01mol/L CaCl2和H2O四种提取剂对污染土壤中元素氟的提取能力的分析比较,以及土壤性质与提取量的相关分析,确定了1.00mol/LNH4Cl为提取污染土壤中有效态氟最适宜的提取剂,为测定污染土壤中有效态氟含量,科学、合理评价氟的生态效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分散生活污水的土地处理综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介绍分散生活污水的现行处理技术入手,分析了土地处理系统中的各种工艺类型,对土地处理系统应用于分散生活污水处理的技术经济适用性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分散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上土地处理优于传统的污水处理。  相似文献   

18.
以上海某工业场地的修复工程为例,介绍了对于工业场地绿化土壤的一种高效、廉价、安全和绿色的修复方式.通过添加土壤改良剂和绿化种植,采用土壤修复技术及其工程措施实施修复,取得较好的修复效果.工程实施过程包括施工前的准备、施工工艺、修复后土壤的养护、二次污染防治和工程项目验收等.结果表明:该修复方式不仅可以促进绿化改善,起到很好的绿化景观效果,对现场周围环境干扰较小,还能实现"边生产边修复",可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污水土地处理过程 中不同土壤类型土壤溶液P含量和迁移特征,在一种特殊2的大型人工模拟土层和地下水实验装置中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田条件下1.5m~0.5m土壤溶液P含量极低(≤0.02mg/L),但在旱地条件下,P含量上升至0.045mg/L~0.628mg/L,P素随入渗污水向下迁移距离可达1.1m。在低水力负荷率和较长停留时间的运行条件下,1.3m以下土壤溶液和地下水的P含量处于安全  相似文献   

20.
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在规划环评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选取工程地质及重要生态敏感点等多项评价因子,从国家(及地方和行业)规定的标准、背景和本底标准、类比标准以及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等方面讨论了评价标准的建立过程。采用多边形法,以所有评价因子的图层叠加后形成的最小图斑作为评价单元,避免了网格法中规则网格的划分不易完全与土地的均质条件及各影响因素的实际分布相符合的缺点。利用层次分析法求得的因子权重对每个单元用于建设用地的生态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以北京市顺义区为例,将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与区域建设用地规划作对比分析,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评价其规划布局的合理性。结果表明:基于上述评价标准的生态适宜性分析能够很好地应用于规划环境影响评价(S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