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风险管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我国新建管线几乎都是长距离输送油气,施工地质条件相当恶劣.本文针对油气长输管道的组成及其施工分类和特点,探讨了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进行动态全过程风险管理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内容,论述长输管道工程的环境影响特点,提出环境影响前置评价与设计路由选择的结合,以及环境影响前置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建设项目进行安全预评价,加强对新建管道工程的风险管理,针对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特点,分析了此类工程常用的评价方法及适用性,提出了安全预评价的重点、主要内容及依据等,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石油长输管道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穆从如  杨林生 《环境科学》1995,(2):83-87,68
分析石油长输管道工程对生态环境要素,即天然植被、人工林地、牧场、农田、绿洲、土壤和野生动物的影响,并提出工程对7种生态类型损失量的计算模型。在环境保护对策方面,提出生态恢复能力的3种指标值,用以表示施工后地表生态环境恢复的程度,并以此提出降低工程损失和加快生态环境恢复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石油天然气的长输管道工程建设中,管道的施工和路由的选择工作是其中那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程序,它直接关系到天然气长输管道的实际质量,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施工是较为复杂的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影响和阻碍的因素较多,并且施工的环境较为复杂,施工的距离较长,这些因素都给天气管道的施工带来了非常大的麻烦。本文就对天然气的长输管道施工中对路由的选择和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根据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的报道,截至2012年底,中国天然气管道约4.86万千米。随着我国天然气消费步入快速增长通道,配套运输管道建设也将迎来高峰。在本文中,笔者就影响天然气长输管道工程质量的相关因素和相关的质量控制原则进行分析,从天然气长输管道的法规标准体系和工程设计、材料选型、安装施工、运行管理等方面具体提出了施工和监督检验中的技术要求,力求能更规范地对提高工程质量的方法做出总结。  相似文献   

7.
油气管道工程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发生于建设施工期,施工过程产生的废水、废气、固废和噪声的排放,各种施工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减缓施工期的环境污染是环境保护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了天然气管道工程建设内容,论述了天然气管道工程穿越草本沼泽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评价等级、评价范围、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及运行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重点论述了天然气管道工程施工期对湿地植物、湿地动物、湿地生态系统、土壤环境、湿地生态景观的影响,以及工程运行期发生管道事故时的生态环境影响.最后,对目前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油气长输管道工程风险评价的国内外研究概况、进展、主要评价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漫 《环境保护》2006,(6B):47-50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国家“十一五”期间特大型重点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及其附属工程总长度近6000公里,施工直接影响面积约2.7万公顷,其项目的实施对工程沿线不同生态环境类型都有一定影响。姜昌亮作为中国石油西气东输管道公司的环境安全总监,在西气东输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实现中国“创造能源与环境和谐”的理念,积极深入地开展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新时期我国海洋资源养护与生态环境整治修复的理论缺失问题,在分析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内涵的基础上,提出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剖析了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组成结构与理论内涵,建立了包括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生态工程建设和海洋人工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在内的海洋人工生态系统构筑范式,并分析了这种海洋人工生态系统理论范式在海洋环境生态修复、海洋牧场建设和人工海岛生态系统营造方面的应用价值,以期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生态系统生态学理论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针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传统生态承载力研究中评价标准相对单一、评价结果简化、不利于实际应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概念,探讨了其内涵和基本特征;建立了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承载力影响和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计量模型;给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的确定方法,初步构建了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理论框架.以黄河流域青海片为研究区域,建立了适合该区域的基于生态系统健康的生态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和评价标准,并对青海片内水电梯级建设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黄河流域青海片水电梯级开发规划实施的不同阶段对共和县生态承载力指数均为正面影响.但对青海片和沿黄其它县均为负面影响;梯级开发规划全面实施后,将使青海片的生态承载力指数下降9.9%,生态系统健康等级也将由亚健康状态降至不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微塑料作为一种持久性污染物,对土壤生态系统具有严重影响,土壤中微塑料的污染已愈加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当前关于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较少,针对当前土壤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降解迁移、生态效应及污染防治等方面进行综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概括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的来源、分布特点和迁移降解规律,确定了土壤环境中微塑料的赋存状态;2)总结土壤生态系统中微塑料与其他污染物的复合效应;3)分析了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影响,并揭示了微塑料对于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4)根据土壤微塑料的分布特点、降解迁移及生态效应提出污染防治措施。最后,对今后土壤微塑料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输气管线在敷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通过定量的预测八屋至长春的输气管线在施工期对管线所经过区域的土壤环境、农业生产、动植物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对输气管线敷设可能引起生态环境的改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输气管线在敷设过程中虽然对区域土壤环境有所影响,从而对当地的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影响主要集中在施工期,且施工期的影响是暂时的,可恢复的,对管线所经过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不明显,生态系统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5.
以营口港为例,基于GIS的港口总体规划景观结构分析,结合景观生态学指数,分析了港口地区景观结构在规划实施前后的特征及其变化,并探讨了港区景观结构变化对海岸带生态过程可能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营口港规划的实施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地海岸带生态系统的景观特性,但仍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人工类型斑块面积及其所占比例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人工类型斑块的破碎度指数略有下降,其分布将更趋于一体化.研究还表明,在GIS的支持下,进行港口总体规划的景观结构分析完全可行,有助于分析港口建设所可能产生的景观生态学效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秦应兵  杜文 《交通环保》2001,22(4):9-11
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在建设期和运营期对生态环境、声环境、水环境、振动环境及大气环境的影响,阐述了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步骤和评价内容,提出了做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环境影响评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地震对生态系统破坏及其生态影响分析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利用多平台、多分辨率遥感数据,监测了四川汶川地震灾前、灾后地表覆盖的变化,分析了地震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破坏及生态重灾区各生态系统类型破坏的分布特征. 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建模、空间复合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地震对灾区生态承载力、生境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地震对灾区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灾区因地表破坏、水土流失加剧导致区域生态承载力下降,生境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8.
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价值系数法估算非建设用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应用防治成本法和替代成本法估算建设用地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价值,并借助“力矩平衡点”法计算区域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重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从1993年的95541.91×106元降低至2004年的91437.19×106元,而后又增加至2009年的99192.32×106元.林地对福州市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贡献最大,水域次之,两者约占总服务价值的87%~92%,而建设用地的负面影响逐渐加大.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空间分布重心在不同时期的转移路径,与福州市城市化发展方向正好相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区域环境可持续发展保护战略的影响.根据福州市各县(市)区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将福州市划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人工调控生态区、半自然半人工恢复生态区和自然调控生态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由于人为活动的影响,星云湖的生态结构遭到了严重破坏,这是导致其污染自净能力下降,从而加速水质恶化的主要内在因素.在2000年3月湖泊水生生态演替调查及其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湖泊生态学的原理,提出了星云湖湖滨带生态建设与水生植被恢复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20.
根据2006年10月野外调查数据及1998年的LANDSAT 5卫星影像解译的辽宁省植被类型数据,以辽宁省滨海公路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ARCVIEW3.3、ARCGIS9.0和FRAGSTATS3.3软件研究辽宁省滨海公路建设对沿线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辽宁省滨海公路跨越2个纬度和5个经度,沿线主要植被类型以湿地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为主。②辽宁省滨海公路的建设对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切割,使景观更加破碎。③辽宁省滨海公路的建设直接破坏沿线植被生态系统(主要为50m缓冲区内),损失总净初级生产量为25778.39 t/a,损失总生物量199274.2~284380.6t/a。建议采取一些必要的环境保护及生态恢复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