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峡库区干流总磷浓度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2000年-2015年的三峡库区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总磷浓度数据,掌握三峡库区总磷总体水平,长江干流总磷浓度为0.135±0.043 mg/1,为Ⅲ类水质;嘉陵江总磷浓度较低,为0.075±0.033 mg/1,为Ⅱ类水质;乌江干流总磷浓度较高,约为0.403±0.288 mg/1,为V类水质.长江重庆段入境朱沱断面的总磷浓度在枯、丰水期呈显著上升趋势,出境培石断面的总磷浓度在枯、平水期呈显著上升趋势.乌江干流入境万木断面和入库锣鹰断面总磷浓度变化趋势一致,都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从2009年开始升高,在2011年或2012年达到峰值,最大浓度超过1.0 mg/1,然后开始逐年下降,到2015年浓度下降到0.2 mg/l.  相似文献   

2.
基于长江干流宜宾、宜昌、汉口、大通和上海(石洞口)5个断面2004—2016年NH_3-N和TP浓度监测数据,采用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探究长江干流氮、磷浓度的年际变化趋势和年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期间长江干流上游的NH_3-N浓度低于中下游,可达到GB 3838—2003《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Ⅰ类水质标准,TP浓度在全河段浓度均较高,达到Ⅲ类水质标准;NH_3-N浓度在此期间具有显著下降趋势,而TP浓度呈显著上升趋势;上游NH_3-N浓度并不随流量变化,TP浓度与流量的年内分布呈正相关,中下游的NH_3-N和TP浓度与流量的年内分布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历年监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时空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整体上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类别未发生变化,营养盐指标中氨氮较蓄水前有明显的下降;其它营养指标变化较复杂;从上游至下游,各营养盐指标呈上升趋势,较长江干流营养盐水平要低;另外受干流回水顶托,致使水流回水区流速变缓,部分河段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相似文献   

4.
长江三峡库区蓄水后水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9  
2003年5—6月和10月对三峡库区蓄水后的水污染状况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显示,蓄水后库区以Ⅲ类水质为主.若考虑粪大肠菌群指标,总体水质以Ⅳ类和劣Ⅴ类为主.三峡库区重金属含量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Ⅰ类标准的要求.但各监测断面Pb含量较高,两期采样Hg含量均超过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三峡库区共检出19种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其中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控制的特定化学物质5种,分别为1,2-二氯乙烷,1,1,2-三氯乙烷,1,4-二氯苯,1,2-二氯苯,六氯丁二烯,但均不超标.挥发性有机污染物以卤代烃为主,苯系物较少.与国内其他水体相比,三峡库区水体受到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较轻.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历年监测资料,研究了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时空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整体上三峡工程蓄水前后大宁河水质类别未发生变化,营养盐指标中氨氮较蓄水前有明显的下降;其它营养指标变化较复杂;从上游至下游,各营养盐指标呈上升趋势,较长江干流营养盐水平要低;另外受干流回水顶托,致使水流回水区流速变缓,部分河段出现了富营养化现象。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三峡水库不同时期沉积物污染变化规律,采集三峡库区175 m正常蓄水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样品,分析营养盐、重金属含量和污染特征,结果表明:7条支流表层沉积物均存在营养盐含量超标现象,但仍处于多数底栖生物可承受水平,其中龙溪河21号断面w(TN)和19号断面w(TP)最高,分别为1.97、2.03 g/kg;采用EF(富集因子)和RI(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价了重金属富集程度和污染水平,重金属EF表现为Hg>As>Cd>Pb>Cu>Zn>Mn>Cr,仅Mn和Cr的EF小于1,未受污染;RI平均值为160±35,处于中度生态风险. 沉积物中TN、TP来源以农业面源污染为主,TOM主要来源于浮游动物和浮游植物;重金属污染则以流域工业污水排放和农业活动为主. 研究显示,三峡库区蓄水后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建议划分优先控制区域,重点解决农业面源污染,强化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并以严格的环境准入制度防控和削减流域工业污染.   相似文献   

7.
三峡库区巫山段三期蓄水前后水质状况及其变化趋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长江巫山段六个断面2005年和2007年枯、平、丰的水质监测结果,通过对培石断面2005年和2007年的对比,可以看出三期蓄水前后长江水质比较稳定,仍为Ⅱ类水质。通过对2005年和2007年培石断面的各实测指标比较分析可以看出DO、CODMn、BOD5、TP指标2007年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NH3-N、TN则呈现升高的趋势。但各支流由于受干流回水顶托影响,水环境趋于复杂,部分河段出现水华现象,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8.
三峡库区长江干流入出库水质评价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质问题关系着三峡工程的安全运行与库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选取重庆朱沱断面和湖北南津关断面分别代表三峡库区长江干流的入出库断面,在对DO、COD_(Mn)和NH_3-N的年均、季均值统计基础上,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系数矩阵的TOPSIS法评价入出库水质,运用R/S法查明入出库水质的未来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入出库水质在2004—2014年间均介于Ⅰ、Ⅱ类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其中,2004—2007年、2012—2014年均为Ⅰ类,2008年均为Ⅱ类,2009—2010年均在Ⅰ、Ⅱ类间变动,且均距Ⅰ类较近;入出库断面每年4个季度水质的相对贴近度均在Ⅰ、Ⅱ类间波动,但更偏近于Ⅰ类,这一趋势在多年平均情况下最为显著,2005—2007、2009、2010和2013年整体上两断面水质在4个季度中存在着相反的变化趋势;年均入库水质变化明显呈现良好趋势,而出库水质变化趋势基本不变.入出库季均水质变化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差异,入出库过去的水质变好趋势会延续到未来相同的时间序列里,但这种水质变好趋势在将来的变化中并不稳定,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人们对三峡工程阶段性的蓄水对长江干流水质产生明显影响的认识,丰富人们对近年实施的环库生态治理工程成效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分析2004-2013年南通市通州区城中子站降水监测点位数据,得出城中测点酸雨频率逐年下降,主要是重酸雨频率、较重酸雨频率以及中度酸雨频率在10年中有明显的下降,而轻度酸雨频率和非酸雨频率有显著的上升。鉴于当前严峻的酸雨形势,从产业结构调整、区域联防联控、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强化酸雨防治,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蟒河在济源市境内3个监测断面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污染物的变化情况和沿程水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曲阳湖(入境)断面水质在2011~2013年为劣Ⅴ类,2014~2018年保持在Ⅱ类,2019年提升至Ⅰ类;赵礼庄(城市河流)断面水质2011~2017年在III~Ⅴ类之间变化,2017年之后由Ⅴ类提升至III类;南官庄(出境)断面2011~2017年水质为劣Ⅴ类,2018~2019年为IV类;南官庄断面水质最差,COD、氨氮和总磷的浓度平均值分别为21 mg/L、2.3 mg/L和0.4 mg/L。  相似文献   

11.
多年的调查数据表明,每年的3~6月是大宁河回水区水体营养盐及藻类含量增长期。在2011年3—6月对大宁河回水区整个区域的调查过程中发现,水体磷盐含量从回水区上游至入长江河口逐渐增大,总磷0.010~0.257mg/L,溶解性磷0.010~0.208mg/L,正磷酸盐0.010~0.179mg/L;磷盐3个指标中,正磷酸盐变异性最大(各断面59%~85%),能够较好地反映藻类消耗磷盐的情况。正磷酸盐和藻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在自然水体中有明显分层。在室内培养条件下采用线性关系粗略分析,藻类能在水体正磷酸盐含量较低时释放和转化磷盐,其藻类生物量理论极限容量值略高于天然状态。室内培养藻类发现,藻类生长过程中先是个体的增长,之后数量增殖,但平均体积会变小。藻类生长活性有一个由强到弱然后再增强的过程,而较低正磷酸盐浓度会抑制藻类的生物活性使其一直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重庆三峡库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制约重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是生态环境问题,包括三峡库区的水体污染,水土流失与泥沙问题,灾害性地质环境问题,建议建立三峡库区生态环境委员会,实行在市长领导下的环境保护行政领导责任制依法治库,加强生态环境意识教育,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基金等。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掌握三峡库区水体多氯联苯环境污染状况,在长江三峡库区分两次采集了91件水体样品,并用气相色谱(GC-ECD)内标法分析了多氯联苯(PCBs)的含量,研究了三峡库区水体中PCBs的残留水平及其环境交换.结果表明:库区水体中PCBs的含量范围为N.D.~48.67ng/L,均值为24.34 ng/L(共31种),最大值出现在朝天门,为48.67 ng/L;干流断面采样点PCBs的含量仅有一个点位超过了《地表水水质标准》(GB3838-2002)标准,超标倍数为1.16倍;长江支流PCBs的分布特征是,与嘉陵江有关的采样点PCBs的含量都相对较高,其次是大宁河,但与嘉陵江同等级的乌江其含量却很低;水库中PCBs的环境交换主要集中在被淹没的土壤与库区水体之间,因此三峡大坝的蓄水和冲砂会使曾经被吸附的PCBs释放出来,导致库区水体中PCBs的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曲茉莉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36(12):67-69,116
选取松花江干流黑龙江段2006年至2010年期间监测数据分析该江段中溶解氧变化趋势,呈逐年增长的态势。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水体中水温、pH值、总磷和生化需氧量等环境因素与溶解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15.
三峡工程的竣工,在库区两岸形成了垂直高差达30m的涨落地带,称之为消落带,对水库的实际运行影响深远。通过对这片区域特点和现状的研究,总结了当前三峡库区消落带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景观影响、疾病问题、地质灾害等。针对各类环境问题的出现,提出了生态恢复、污染预防与治理、合理规划管理、出台相应政策等解决方法和控制措施,以期实现库区消落带的保护和充分利用,为库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河道溢油模型在三峡水质预警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使三峡水质预警系统有效模拟预测三峡溢油事故,建立了适应该系统的平面二维河道溢油模型。常见溢油模拟的做法是在溢油自身扩展阶段采用Fay模型、在溢油飘移阶段采取油粒子模型,而文章使用根据Fay模型进行扩展之后的油粒子模型,该模型可在溢油的自身扩展和漂移阶段同时使用。该模型结合了油粒子模型和Fay模型的长处,既解决Fay模型只能用于静止海面上的限制,又解决了油粒子模型不能模拟溢油自身扩展阶段的难题,特别适用于水域相对海洋狭小且形状复杂,水流也较复杂的河流溢油模拟。将其运用为三峡水质预警系统的溢油模拟模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三峡水库退水期间大宁河“水华”监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峡水库2011年上半年在大宁河支流白水河发生了以绿藻为主的“水华”,用DS5x便携式多参数水质测定仪进行了现场监测。通过分析发现溶解氧、pH、PCY、叶绿素4项指标成正相关的关系,在水柱监测中发现水温、溶解氧、pH、PCY、叶绿素5项指标从水面往下是递减,且5m以下趋于稳定。基于此,建议今后在水华应急监测中可以直接用现场监测指标来判断水华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8.
三峡库区空间跨度大、数据海量且格式类型多样,亟需建立三峡库区水量水质综合数据库系统,为库区综合管理与研究提供有效数据支持。该研究通过集成最新的ArcGIS Server、Microsoft Silverlight、Microsoft SQL Server和Microsoft NET等技术,开发了基于Web-GIS的三峡库区水量水质综合数据库系统,实现水量水质数据综合管理、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共享。该系统友好易用,不仅可以为三峡库区水量水质综合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和结果可视化,也可用于三峡库区水资源综合管理,提高工作效率,为科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