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否积极、得法,与学生各种学习行为关系密切,对促进学生发展作用很大。积极、真诚、得法的评价频频出现在课堂,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重视并优化课堂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是摆在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评价要把好"度";评价要抓准"时";评价要关注"异";评价要充满"爱"。  相似文献   

2.
<正>当前,国内的课堂教学评价大多过于注重对教师的教学评价,评价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效果达成、教学素养高低、课堂上机智灵活等等,而很少关注学生课堂的学习行为。我们知道: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的表现如何,因此课堂教学的评价更应该围绕学生的学。就当前的教学理念来讲,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设定应关注学生行为的改变,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师生关系的互动中学生的主体性要得到体现。即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敢于主动对话、学生把自己看作课堂教学的主角,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敢于阐述自己的观点。这种课堂文化侧重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评价中,教师往往形成关于学生的各式偏见。对于这些偏见不应无视、更不应拒斥,反而有必要将之整理为一种公开的知识。从形成看,教师课堂评价偏见通常源于"评价理念—评价实现"进程中具体环节和维度的偏差和误判。从效应看,教师课堂评价偏见对学生造成的负性影响主要包括投射效应、标签效应、晕轮效应和权威效应。教师课堂评价偏见的矫正在于使评价靠近学生而非把学生"框入"评价,对教师课堂评价知识与理论进行查漏补缺,课堂评价范式从"经验式评价"向"证据式评价"转变,课堂评价策略选择与运用从随意性过渡到专业性以及教师凭借课堂评价倾向反思实现评价行为优化。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环境通报》2014,(7):103-107
课程效度的概念在测量理论中出现得并不晚,但在效度理论演进过程中逐渐被边缘化了。不过课程效度的观念一直或隐或显地在评价理论、测验标准、评价实践以及相关的法律判例中有所表现。课堂评价关注的是学生通过学校课程的学习而获得的成就,因此课程效度应当是课堂评价的一个核心质量标准。课堂评价的课程效度要求课堂评价必须基于课程标准,以课程和教学目标为目标,必须保证学生有学习评价目标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正>课堂气氛决定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对课堂学习效率起到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活跃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把注意力轻松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并能激发学生讨论和探究的欲望。呆板、枯燥的课堂气氛不仅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抑制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也起不到提高的作用。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教师要把学生放到课堂的首位,使他们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活跃的课堂氛围,会使小学语文课堂的学习真正充满活力,不断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实践中,时政播报已成为许多课堂中的一个固定环节,大大增强了思想品德课的吸引力,但在播报内容、形式、结构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教师应准确把握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和目标,明确时政播报的要求规范和评价标准,坚持价值观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实践相结合的理念,对时政播报存在的问题进行矫正,更好地发挥时政播报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学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有效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改的课堂教学要求以生为本,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进而真正意义上提升我们的课堂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本文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小组之间竞争;重视团队合作;教学手段多样化;情境创设;鼓励式的中期课堂评价六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课堂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并且还要注意评价的方法与策略,力争把否定的评价变成激励性的评价,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评价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课堂教学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甚至是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科学合理的评价,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激发学生兴趣;给学生提供想的机会,引导学生参与;让学生想说就说,激励学生总结等三个方面论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而实现课堂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正>对中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作为一名体育教师,不管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都看到、听到了一些与这些中学生年龄不相符的行为举止和语言表现,这就要求与学生亲密接触的教师不仅要做好平时的教学,还要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重要地位,配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一、利用常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体育课课堂常规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建立和贯彻体育课堂常规教育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的教育过程。如,上体育课时要穿运动服、运动鞋,大部分学生都能认真执行,总有一些学生前卫、赶潮流,不能执行教师的规定,依然  相似文献   

11.
<正>在进行新课改的同时,化学课堂的教学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和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化学课堂进行改革,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要进行转变,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教学方式要进行改进。传统的教学理念不再适应不断发展的化学课堂和学生个体,教师如果固守成规,那么最终将会被时代淘汰。为了促进每个学生化学品质的养成,教师要把自  相似文献   

12.
一堂好的思想品德课堂应该让学生充分放飞思想的翅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课前做大量精细的准确工作;注重创设情境,贴近学生,吸引学生;课堂评价要新颖,避免重复和单一;拓展延伸要适度,要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做到"巧"和"广"。只有这样,才能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放飞他们灵性的翅膀,才会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3.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擅用评价,真正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每一个语言、每一次评价,不再是高高在上对学生的判决,应该是与学生进行的平等的交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关注他们在学习中的变化和发展。学生课堂上的互相评价也是他们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评价是一堂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习得性无助是学生出现的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际情况,从"信心丧失、教师评价、学习兴趣"三个方面总结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出现的习得性无助的原因,同时对症下药,从"分层教学、教师鼓励性的评价、学生兴趣的培养"等方面论述了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是发展小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学科,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让他们探究数学教材中的内容,同时要让学生把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把生活中的问题引入课堂,使学生在感受到熟悉生活的同时掌握好数学知识。在让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体会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感受数学,在数学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一、提高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枯燥的数学课堂不会感兴趣,  相似文献   

16.
<正>"课堂本来就是学生的,我们要把它交给学生们。"这是在一次培训中的一位专家说的,我特别有同感。但是多年来,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我们英语教学,尤其是小学高年级的英语教学,教师很容易主宰课堂,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英语课堂没有了激情,变成了一味地机械操练。为了激活我们的课堂,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不妨从以下方面着手。一、熟读课文,教师巧设质疑问题是学生思考的路径。因此,问题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  相似文献   

17.
把活生生的生活引进课堂,把课堂引入活生生的生活,不仅能增加数学学习的情趣,而且能丰富数学学习的情感,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感受生活,丰富生活,使数学与生活达到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课堂,大多数仍是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尤其是乡村中学,很多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这种教育现状着实让人堪忧,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推行课改首先要转变观念,把课堂的主动权、话语权、质疑权、思辩权交给学生。课改还要与德育并重,二者互相依托,互相促进。课改的核心是打造高质量课堂,要从预习、小组建设与合作、激励评价等多个环节建设完善。总之,课改的主旨就是让教师走下讲台,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真正做到相信学生、尊重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素质教育的提倡,课堂教学在很多方面得到了改善和改进。尤其在教学模式方面,情境教学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新课程标准的新要求。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而情境教学就是在优化教学环境的基础上,为达到发展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目标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情境教学对提高学生素养和教学质量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同样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针对高中数学课堂中的情境教学做了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20.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积极构建高效课堂呢?把课堂的主体地位还给学生,把自主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应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