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996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回顾 1996年,冶金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努力转变观念,认真落实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管理体制,建立并运行了“自由管理,自我约束,自负责任”的安全管理机制,依法从严管理,确保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自负责任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激励──胜利石油管理局安全生产十年经验浅析李俊荣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阶段,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一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这一体制把企业放在安全生产主体和基础的位置上,要求企业负责...  相似文献   

3.
自主管理自我约束自负责任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始阶段,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这一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新体制把企业放在安全生产主体和基础的位置上,加重了企业对安全生产的责任,要求企业负责安全生产,并明确规定了企业...  相似文献   

4.
1.前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企业逐步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竞争主体。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而安全生产是直接和间接增加企业效益的重要因素。国家规定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  相似文献   

5.
转机之七:安全生产新体制 2004年1月9日,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决定》对中国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的提法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企业全面负责、群众参与监督、全社会广泛支持。在此之前,1993年7月12日,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对我国安全生产体制的表述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随后几年中央负责同志又加上了“劳动者遵章守纪”。1983年5月18日,国务院批转劳动人事部、国家经委、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和劳动安全监察工作的报告的通知中对当时的安全生产体制的表述是:国家监察、企业管理、群众监督。而在这之前大量的表述又是: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  相似文献   

6.
企业是安全生产工作的主体栾柯,盛登杰,秦广武,费春申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由“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规守纪”的新型管理模式。现行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与改...  相似文献   

7.
风险抵押承包在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南昌柴油机厂张安石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府管理职能也在发生变化,逐步放权给企业自主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已由过去的“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改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  相似文献   

8.
建立新体制的配套改革思考与实践株洲市劳动局副局长胡万峰国务院确定安全生产实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新体制,授权劳动部门综合管理安全生产,行使国家监察职权。与此新体制相配套的改革如何跟上?安全监察权威怎样确立?企业负责怎样落实?强...  相似文献   

9.
要点一:完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强化监管责任落实 推动市、县(区)健全完善落实安全生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工作机制.省直负有安全监管监察职责部门和行业管理部门按照要求,研究制定安全生产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建立安全生产巡查制度,根据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考核办法,修订完善各设区市政府、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和省单列考核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强化对下一级党委政府和同级相关部门的履责检查和履职考核.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综治“平安建设”体系量化考核中的权重,实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由“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和劳动者遵章守纪”的新型管理模式。在新形势下,在新的管理模式中,如何加强林业安全生产管理,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思想,提高全员劳动生产安全意识 众所周知,安全意识的薄弱足最大的事故隐患。事故的发生相当复杂,有多种多样的原  相似文献   

11.
1996年是我国实施“九五”计划的开局起步之年。全省各级劳动部门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劳动安全卫生监察方针开展工作,坚持常规监察和重点监察相结合、强化现场监察,促进我省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的好转。1997年安全生产有着极其特殊的重要意义,各地劳动安全监察部门从讲政治、保稳定的高度、做好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是,以江总书记:“责任重于泰山”,从严强化安全生产重要讲话为动力,进一步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坚持发展生产力与…  相似文献   

12.
建筑企业改制后 ,安全管理的基本模式可描述为 :以外部环境为约束 ,企业自主管理 ,法人代表全面负责 ,有健全的安全管理网络和规章制度 ,设有安全保证基金 ,强化安全管理建设 ,实施安全科学管理。同时 ,按照“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 ,依据《劳动法》、《工会法》、《建筑法》的有关规定 ,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实施劳动保护 ,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1、确立法人代表全面负责和安全责任制网络体系。改制后建筑公司法人代表是公司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 ,承担着安全生产的法律责任。在确立…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我国安全生产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笔者首先指出“企业负责 ,行业管理 ,国家监察 ,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宏观管理体制的概念和内容与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 ;进而对“安全生产运行机制”概念及其构架进行了论述 ;提出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运行机制应包括 5个方面的子机制 :“国家监督 ,部门责任 ,企业自律 ,职工维权 ,中介服务” ;最后对每一个子机制分别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安全管理体制也必然要作相应的改革,才能适应新体制下安全工作的需要。经济体制改革的模式目前已经确立,而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则仍在探索中。 改革开放前,在安全管理上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的体制。企业的安全管理部门只是被动地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安排,难以对企业的安全状况负责。劳动部门代表国家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实施监察,由于安全卫生方面的立法不健全,这种监察带有过多的行政干预色彩和较大的主观性。但是,经过多年的工作,监察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拥有一支较强的技术队伍和管理力量,加之计划经济下有力的行政干预权,从而使得三结合体制在计划经济下有效地发挥了保障安全的作用。总体上讲,三结合体制与计划经济是相适应的,在我国安全管理的历史上起到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据新华社北京8月18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以下称《考核办法》),从今年起对省级政府的安全生产工作进行考核,这是推动地方政府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的重大举措。《考核办法》强调,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要以防范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为重点,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激励约束,充分调动地方各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16.
为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贯彻(劳动法),实施“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生产组织原则,逐步完善“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管理体制,在保持1996年成绩的基础上,进一步抓好1997年的安全生产工作。1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落实企业法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制各级领导必须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劳动法)及配套的安全生产法规,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树立“事故就是浪费,安全就是节约”的思想和经营观念,克服“重生产轻安全”的错误思想,摆正发展生产与加强安全管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执行安全规则是每个雇员的职责陈小云编者按:如何在中外合资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中落实“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如何落实“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浙江太平洋化学有限公司在这些问题上作了一些新的探索。他们的作法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三年,我省根据国务院文件精神,在安全生产管理上认真实行国家监察、行政管理、群众监督三结合的制度,几年来,全省职工伤亡事故出现了逐年下降的趋势,厂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水平也有了较大提高。我这里着重介绍我们是如何实行国家劳动保护监察制度的。 一、由行政管理转为国家监察 劳动保护工作由行政管理转为国家监察,对劳动部门来说确实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国务院文件中规定:“国家劳动安全监察机构的职权、任务,既区别于经济、生产管理部门的安全检查,又不同于工会组织群众性的监督,它是从法制上来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这就表明。…  相似文献   

19.
徐志军 《安全》2000,21(6):34-36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是我国现行的安全管理体制,凝结了全国各行业数十年安全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和国家财产的安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也正逐步推向深入,转轨时期出现的种种矛盾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安全生产领域,对安全管理体制造成一些冲击:随着政府机构改革、部门管理职能的转变,"国家监察"体系有待于健全和完善,垂直关系也须进一步理顺,特别是"国家监察"的力量还远不能满足现实经济生活的实际需求,"国家监察"对事故的预防功能也没能得到应有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劳动者遵章守纪”的安全生产管理新体制,把“企业负责”摆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的首位,并强调在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不管经济体制怎么改,安全生产只能加强不能减弱,不存在“松绑”问题。在这一新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下,松江河林业局在深化企业内部改革的同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潜心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企业负责”这一新的安全管理要求出发,建立了全面落实“企业负责”的安全管理新机制。1完善新的安全管理体制和责任制企业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