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我国高速公路运营安全特点,在对事故资料、道路设计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的基础上,将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类型划分为撞固定物、追尾及其组合不同类型。结合现场交通运行环境与运行状态调查,分析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的成因,提出安全改善对策研究的基本原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安全改善对策研究,建立高速公路事故黑点和事故多发路段安全改善工程对策集。在决策方法研究中,总结常用安全改善对策的可能效果,提出高速公路安全改善项目方案决策的原则,研究了安全改善对策选择的效用决策方法,并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系统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公路交通事故黑点分析系统的总体结构、数据库和算法库,提出系统流程及各个模块的功能。数据库设计给出事故黑点分析系统的E-R图与逻辑结构;算法库设计重点实现对应分析法,提出运用对应分析法进行事故黑点成因分析的原理和步骤;应用面向对象的系统开发技术研发应用软件,通过事故黑点信息查询窗口、事故黑点判定窗口和事故黑点成因分析结果图的实现,论证了应用软件进行公路事故黑点成因分析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漳龙高速公路适中至和溪段通车后,隧道事故不断,导致该路段长期处于半关闭状态,形成“黑点”。笔者试对事故“黑点”进行分析,并提出治理对策,以发挥高速公路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点”综述及原因 漳龙高速公路起于漳州,止于龙岩,目前仅漳州和溪至龙岩龙门通车,通车里程43.6公里。该路段属高速公路山区二级标准,弯多坡陡,最小转弯半径250  相似文献   

4.
事故发生的三种模式探讨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事故就是违背人的主观愿望而发生的意外事件 ,其结果是导致社会和人类经济上的巨大损失和伤害。然而各种事故的发生的形式似乎永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有所变化。笔者通过对事故数据的分析 ,从广义上将事故分为自然事故即自然灾害、随机事故和人为事故 3类。根据 3类事故的特点采用简单的数学方程进行描述 ,为事故发生可承受度 (即既最大风险值 )奠定理论基础。从科学的角度论述事故发生的必然性、随机性和可预防性以及不安全的绝对性和安全的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同时提出了环境因子新概念 ,初步定义了高危行业的定量含义 ,为各类事故的预防提出了基本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公路交通事故黑点成因的对应分析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便捷获取公路事故黑点的形成原因,应用对应分析构建立事故黑点成因分析模型。该模型设立事故样本和事故影响因素之间的列联表,将列联表中影响变量的状态呈现于二维对应分析散点图中,以直观简洁的形式描述事故样本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设定相关系数判定对应分析模型的收敛性,应用点子排除法剔除特殊影响变量,增强了分析结果的鲁棒性。通过G205事故黑点路段(K954+50-K954+900)的实例分析表明,运用对应分析法所建立的模型与算法可以获得公路事故黑点形成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准确确定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针对水上交通安全问题,基于ISODATA算法和水上交通事故等级综合加权平均法,构建水上交通事故黑点识别模型。结合道路交通黑点及现有水上交通多发区的研究方法,定义水上交通事故黑点;采用ISODATA算法分析水上交通事故空间分布特征,实现对水上交通事故空间的构建;对水上交通事故等级梯度赋值,以量化事故的严重程度,利用等级综合加权平均法确定黑点阈值。并以深圳西部港区水上交通事故为例进行模型应用,共识别出10处事故黑点及其边界,表明水上交通黑点识别模型能有效识别水上交通黑点的空间分布及特征,为水上交通安全状态分析提供了一种度量方法。  相似文献   

7.
ISM在事故原因层次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复杂系统结构特征的分析方法和模型,对事故原因进行分类,将事故的9类常见原因分为5类,通过事故原因之间的影响关系,可生成达成矩阵,从而明确了不同层次之间的关系,并对同一层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该项研究为事故预防提供了一个新途径,对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掌握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发生规律,预防事故与灾害发生,笔者收集、整理了2000年9月至2007年3月间的609起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案例,并对案例进行详细分解和统计分析,获得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路段分布、事故形态分布、事故原因分布等统计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具有如下规律:早晨和上午(4时至12时)是事故多发时段;事故形态以单车事故为主,特别是车辆倾斜或侧翻事故为数最多;驾驶员处置不当和违法驾驶行为以及运输车辆机件失效是导致事故的最主要的两类原因。针对案例分析结果,提出预防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事故、保障危险货物道路运输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定量分析不同车型碰撞行人事故严重程度影响因素,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2007-2016年人车碰撞事故数据为样本,将其分为小轿车、SUV、货车碰撞行人事故3类,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交通参与者属性、道路、环境条件和事故特征为候选自变量,分别建立累计logistic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探究人、车、路和环境因素对人车碰撞事故严...  相似文献   

10.
运用事故树分析原理,对林区广泛使用的小型锅炉经常发生的缺水事故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缺水事故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4—2008年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我国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采用柱状图和事故发生趋势图等方法对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进行统计与分析,获得了事故次数与死亡人数的年度分布和发展趋势、不同事故类型发生事故次数、事故类型占总事故数百分比、地区分布、事故等级分布等统计特征。找出2004—2008年隧道施工事故的发生规律: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均呈下降趋势;事故类型以坍塌、物体打击、透水、冒顶片帮为主,其中坍塌是隧道施工过程中的第一要害;事故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则很少;多数事故为较大事故,发生重大和特别重大事故较少,但多为恶性事故。同时根据隧道施工事故发生规律,提出隧道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现状及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根据2000—2006年全国公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以2006年为重点,分析当前我国公路交通事故的发展形势、地区差异和事故特征。研究表明:我国的公路交通事故自2003年开始总体由快速上升转为持续下降,但高速公路和西部地区的公路交通事故仍有增长可能;与经济欠发达地区相比,经济发达地区的事故总量较大,但事故死亡率较低;国道、省道和高等级公路的事故死亡率均大幅高于其他公路;约80%的死亡事故是发生在平直、一般弯和一般坡等良好路段上的车辆互碰、碰撞行人和翻车,76%的特大事故属于坠车和正面碰撞;雾、雪等恶劣天气更易在高等级公路上引发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3.
倾斜井巷轨道运输事故的系统安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诸多煤矿发生的事故中 ,除一些恶性事故外 ,大部分伤亡事故属于运输事故。运输事故是煤矿三大事故之一 ,其对矿井的安全生产构成了严重威胁。笔者以倾斜井巷轨道运输事故为研究对象 ,利用系统安全分析方法中的 FTA(事故树分析法 )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 ,寻找事故发生的原因 ,从而有的放矢地采取安全对策 ,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7,他引:21  
高速公路因其独特的行车环境 ,其交通事故损失十分巨大 ,研究成因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高速公路安全的因素很多 ,以往的分析 ,只是从定性的角度 ,没有给出定量方面的具体研究。笔者从系统科学的观点出发 ,对我国高速公路交通事故进行统计分析 ,综合考虑交通参与者、车辆、道路以及行车环境 ,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主要成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驾驶员因素、外部行车环境 ,尤其是先进的管理技术等占有很大的比重。笔者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及对策建议 ,主观上应该加强对驾驶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客观上应该提高车辆、道路的技术水平 ,同时加强高科技技术在事故管理中的应用 ,建立先进的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石油化工静电事故主要与特殊介质的处理(如污油、污水、粗油、混合油等),特殊环境或特殊工艺过程物料的处理(如设备检修或开停车期间的物料处理)等密切相关。以近十年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的一些典型事故为背景,论述了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装置静电事故的特点,通过典型事故的分析,提出应对措施和策略有设计不足往往是事故频发的源头;在危险暴露频率较高和风险要求较高场所,建议增设静电消除辅助设备;结合工装特点,在设备改造时适当兼顾设备的防静电技术改造,有时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编制生产装置特殊作业场所防静电规定,是抑制当前静电事故趋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事故调查是安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对生产安全事故及时处理、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其目的在于找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可能原因,进而提出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措施。从法律依据、事故分级、事故调查程序、事故调查主体、调查组组成、事故调查期限、责任追究、事故调查经费来源、信息公开等方面开展了我国与欧盟的事故报告与事故调查处理对比分析,剖析了我国目前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研究和借鉴了欧盟的一些先进理念和做法,并提出改进我国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的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防止矿山救援队自身伤亡事故,通过统计1953-2013年期间的81例矿山救援队自身伤亡事故,研究其新特点与防治对策。结果表明:矿井火灾和爆炸事故救援始终是诱发救援队自身伤亡事故可能性最大的救灾作业类型,近年来这一特点更为明显,且火灾事故救援诱发瓦斯爆炸也成为导致自身伤亡的重要特征。因此,强化救援小队管理,改善救援技术与装备,重视预防性安全检查,提升应急决策与指挥的合理性,保障应急处置的安全并重点提高火灾与爆炸事故应急处置能力,是预防矿山救援自身伤亡事故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道路交通事故因素和事故伤害的相关性,以2 467起涉及人员伤亡的交通事故为数据集,运用Apriori算法分别挖掘事故伤害关联规则,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的可视化和核心-边缘分析构建受伤事故和死亡事故的关联规则网络。结果表明:事故伤害程度与事故时间、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等因素关系紧密,尤其死亡事故与碰撞固定物、人行横道事故、高速公路、高速道路、非市区、酒驾和超速存在高相关性。基于树型贝叶斯网络(TAN)构建事故伤害程度的预测模型,预测结果准确率可达87.56%。  相似文献   

19.
刘双庆  尤秋菊  张世杰 《安全》2019,40(1):62-66
为了预防和减少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本文通过统计分析某城市地铁5年的运营事故资料,探讨了地铁运营事故的发生规律,从人、机、环、管几个方面分析了导致地铁运营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结果显示:统计年度内地铁运营事故年度总量较为平稳,事故的发生对月份变化敏感度较低,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小;信号故障、车辆故障是发生最频繁的事故类型,合计占事故总数的56%。事故原因分析显示,设备设施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87%;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7%。根据地铁运营事故特点,从人、机、环、管4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安全管理对策,可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