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苏联的土地保护已载入宪法,土地是国家的财产,属全民所有。国家规定,必须科学合理地使用和护土地资源。在各类土地使用中,农业应当优先,各部门都要采取措施,使用过的土地重新用于耕种。苏联对矿业用地指示:——对不再征用的土地,要将其恢复到适于农业、林业或渔业使用的状态。——在采矿作业结束后,把沃土层置于恢复耕种的土地上,或移在低产田里。  相似文献   

2.
土地复垦     
《环境》1996,(11)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所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通过土地复垦不仅可以恢复破坏或退化了的土地资源,解决因土地短缺而带来的一系列矛盾,而且恢复了生态系统,起到了环境保护的作用。主要具体表现如下:①对破坏、退化的土地进行复垦,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其重新利用。如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城市垃圾等固体废弃物,充填采煤塌陷区和露  相似文献   

3.
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目前年产8.5亿t,每年递增0.6亿t。但是采煤引起地表塌陷,使大量土地遭到破坏,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成为矿区的主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之一。据统计平均每采万吨煤约塌陷土地  相似文献   

4.
根据彰武县阿尔乡北甸子硅砂矿地貌、自然条件及周边环境等特征,确定硅砂矿土地复垦的方向为林地和鱼塘。简要介绍硅砂矿土地复垦的开采流程及闭坑后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的技术要求,提出土地复垦和植被恢复过程具体措施及预防控制。通过开展硅砂矿土地复垦与植被恢复工作,把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恢复为可利用的土地,缓解了矿区土地减少的趋势,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最终实现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土地资源利用与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根据近几年对黄土高原地区太堡露天煤矿废弃土地复垦的系统研究,事实证明新垦的可超原有土地生产力及经济效益的可行性。认为本地区露天煤矿废弃土的的复垦战略目标应是借助开矿土地再造的机会,通过科学设计、系统规划,实行他规模的营造农林可利用壮态的土地,未来开辟为适宜现代集约经营农林基地露天煤矿的等各项工程造福于社会。  相似文献   

6.
露天矿山的开采,不可避免的要毁坏一些土地和森林,破坏一些自然环境。为了弥补这些损失,《土地管理法》第18条、《矿产资源法》第18条和第30条都分别规定:“采矿、取土后能够复垦利用的土地,矿山企业应当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利用、植树种草或者其他利用措施”。然而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近几年来,笔者多次参加过云南冶金和地质系统的有关专业  相似文献   

7.
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157,自引:7,他引:157  
制定土地资源可持续性指标体系是《21世纪议程》中对各国提出的科学技术优先研究领域 ,国土资源部已开始了该研究项目。论文就此对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理论与方法从整体上进行了探讨。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进展 ,分析归纳了国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状况及可借鉴之处 ;指出在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与评价的研究中 ,必须从3个方面开展深入探讨。第一是土地利用分区及制定区域性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 ;第二是研究制定主要土地利用系统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 ;第三是研究制定典型区域(以县域为单位)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及其阈值。只有把3个方面的研究有机融合起来 ,互相反馈 ,互为依存 ,才能保证土地可持续利用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我矿地处广东台山坂潭,矿体埋藏在农田底下,是一个矿物品种多、品位低的露天砂矿。一九五八年大跃进中投产,生产以锡为主。建矿初期,由于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矿山只顾开矿不管复田,大片的农田开采后,变成了砂石堆、黄泥湖,矿区周围环境受到了破坏,农民意见很大,矿农关系紧张。自一九六四年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的指引下,我们以“鞍钢宪法”为指针,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 《能源环境保护》2011,25(3):5-12,16
加快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已成为发展矿区循环经济、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有效途径之一。在对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的相关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城市废弃工矿区土地再利用理论和技术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ce gene,ARG)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已引起国际上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抗生素和重金属对抗生素抗性基因在环境中的分布和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畜禽粪便是环境中抗生素和重金属的主要污染源之一,并已成为抗生素抗性基因重要的蓄积库.生物处理(如厌氧发酵和好氧堆肥)和土地利用是畜禽粪便广泛应用的处理与处置方式.本文通过文献调研,综述国内外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畜禽粪便生物处理及土地利用全过程中的传播、分布及控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重点和方向提出建议和展望,以期为我国畜禽养殖粪便的风险控制和资源化利用提供借鉴.针对畜禽粪便处理处置全过程中抗性基因的削减与控制,我们建议在以下方面开展深入研究:1抗生素抗性基因和重金属抗性基因在全过程中的赋存与转归特征;2生物处理工艺操作参数对畜禽粪便中抗性基因分布及其削减的影响;3加强综合管理研究,源头控制抗性基因;4研发适于全过程抗性基因的协同控制关键技术等.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近20年耕地生态安全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艳芬 《环境保护》2006,(17):53-57
编者按:资源安全是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地资源的生态安全问题又在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当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的前沿及热点问题之一是开展土地生态安全的研究及探讨.耕地是土地的精华,近年来,耕地资源的稀缺与安全问题已引起学术界和社会的关注,国内也就耕地安全进行了探讨,但对特定区域的耕地安全研究较少.本文以广东省为例,探讨了近20年来耕地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东部平原矿区三种复垦方式复田土壤理化性状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东部平原矿区,煤矸石充填复垦、粉煤灰充填复垦和泥浆泵复垦等三种土地复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对比、分析了三种复垦方式对土壤的理化性状及耕作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理化性状及耕作效果产生明显的差异;②泥浆泵复垦地力恢复周期长,而煤矸石复垦、粉煤灰复垦地力恢复周期相对较短;③泥浆泵复垦土壤耕性较差,但无污染风险;煤矸石、粉煤灰复垦土壤耕性较好,但存在一定污染风险。结论: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煤矸石、粉煤灰充填复垦方式更适合在我国东部平原矿区应用;但需对复垦方式进行一定改良。  相似文献   

13.
应用复土造田技术对尾矿库进行复土造田,既解决了尾矿库扬尘等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使尾矿库变成了可耕作的农田或林场,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带来了巨大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4.
生物复合肥是采用现代先进工艺设备及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加工而成的具有无污染、无公害,适于绿色农业的新型肥料。本文介绍了几种利用环境垃圾生产生物复合肥的配方和工艺。  相似文献   

15.
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废弃地是一种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并且造成土地资源浪费的土地类型,如何进行合理的改造以形成可持续的土地利用模式是十分棘手的问题.利用新乡市北站区世利生态园的废弃地改造项目进行了废弃地"变废为宝"的探索,对合理进行废弃地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通过对该废弃地现状的分析,得出对其进行合理的景观与生态恢复迫在眉睫.依据景观设计与生态恢复的理论、方法与原则,提出了景观恢复与生态恢复的具体措施,该措施可满足废弃地在自然生态、景观、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全球及区域尺度土地覆盖土地利用遥感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90年代以来,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已建立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数据库正在得到广泛的应用,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土地覆盖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的研究成果也被应用于有关全球环境变化国际公约的执行监督。利用遥感进行大面积土地详查已经逐步摆脱单一制图的传统概念,正在向建立以应用为目的且便于用户使用的综合信息数据库的方向迈进。此外,如何对大面积土地覆盖数据库进行精度评价已引起广泛重视,出现了一些新的理论和研究方法。进入21世纪,全球和区域土地覆盖土地利用的遥感研究将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7.
对于露天开采矿山的采矿活动而言。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其废弃物的排放也引起了诸如土地退化,作物减产等生态环境问题。不难看出采矿活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及人们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开采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前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福建土地资源中露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露天开采矿山的采矿活动而言,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土地资源,同时其废弃物的排放也引起了诸如土地退化,作物减产等生态环境问题。不难看出采矿活动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及人们健康生活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开采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已成为当前矿山开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重点论述露天煤矿开采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包括改变土地利用类型,造成土地利用结构和功能的变化,以及建设期场地平整、表土剥离、土石开挖、运输及排弃,破坏地表植被,对区域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污染防治和恢复措施.  相似文献   

20.
淮北煤矿塌陷区粉煤灰复田营林生态环境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煤矿塌陷区粉煤灰复田营林生态环境体系.分析和探讨了该体系的防风效果、滞量、调谐气候作用及对粉煤灰中有害物质的吸收能力,测定表明,林分较空旷地风速降低17.4%-41.6%,滞尘量降低28.05%,地温降低3.2-7.5℃,气温降低2.5-9.3℃.利用煤矿塌陷区和电厂粉煤灰废弃资源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