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东北地区1961—2014年日最低气温及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近53 a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平均初霜日、终霜日分别为9月28日和5月5日,平均无霜期为145 d。东北地区162个站中,155个站初霜日推后,160个站终霜日提前,158个站无霜期延长,初霜日显著推后1.55 d/10 a,终霜日显著提前2.5 d/10 a,无霜期显著延长 4.08 d/10 a,霜的变化反映了气候变暖的特征(0.3 ℃/10 a)。自南向北随纬度的升高和海拔高度的抬升,初霜日提前、终霜日推后、无霜期缩短。东北地区霜的变化受最低气温的影响要大于平均气温。初霜日、终霜日及无霜期分别在1986、1989、1986年发生了突变,各省霜的突变均发生于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突变后,初霜日、终霜日和无霜期多年平均等值线均向北推进。  相似文献   

2.
《河北环境保护》2009,(12):F0002-F0002
12月23日至26日,环保部环保专项行动督查组对我省环保专项行动进行了督查。督查组对我省环保专项行动的开展情况进行了充分肯定,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孙瑞彬副省长出席25日汇报会,于万魁副秘书长出席26日交换意见会。  相似文献   

3.
利用江西省1960~2016年82个气象站水平能见度、相对湿度和天气现象等资料,重建了江西省霾日序列,分析了江西省霾日数的年际变化特征,并通过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大风日数和静风日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了不同季节霾日数年际变化的气候成因.结果表明:1960~2016年江西省霾日数表现为在1970s有明显偏高、1980年后显著增加趋势(0.53d/a),赣北地区霾日多且增加速率快.四季霾日数均有增加,其中秋季贡献最大(0.21d/a,P<0.001),春季其次(0.12d/a,P<0.001),冬季霾日数最多,但年际趋势并不显著(0.10d/a,P>0.05),夏季年均霾日数较低,增加幅度最小(0.09d/a,P<0.001).过去几十年降水日数减少(-0.26d/a,P>0.05)导致大气湿沉降能力减弱,以及大风日数减少(-0.33d/a,P<0.01)和静风日数增加(1.73d/a,P<0.01)导致大气扩散能力降低,为江西省霾日增加提供了有利气候背景.但主要气候成因因季节不同:春季霾日数增加的主要气候成因是大风日数减少(r=-0.48,P<0.01),与其他要素的关系不显著;夏季亦与大风日数减少显著相关(r=-0.50,P<0.01),同时与静风日数增加显著相关(r=0.37,P<0.05);秋季受大风日数减少、静风日数增加以及降水日数减少共同影响,导致秋季霾日增加速率最快;冬季霾日数仅与降水日数显著相关(r=-0.36,P<0.05),但由于冬季降水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0.26d/a,P>0.05),冬季霾日数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为纪念6月5日——世界环境日,我国环境保护(?)门和环境学术团体广泛地开展了纪念活动。 6月5日清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新闻联播节(?)里,报道了世界环境日的消息。中国环境报在6月5日的头版专栏里,发表了城(?)建设环境保护部环保局局长曲格平为纪念世界环境日而写的“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的专题文章。 6月5日下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航海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世界环境日学  相似文献   

5.
分析和探讨了福州市霾日和非霾日气溶胶PM10和PM2.5污染水平,无论春季或冬季,霾日福州市气溶胶PM10和PM2.5的质量浓度是非霾日的1.6倍;通过对霾日与非霾日的天气形势与及地面气象要素场的分析,揭示了福州市灰霾天气形成原因。为政府用空气扩散能力来对大气污染物排放进行调控,为开展相应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五日生化需氧量是反映水环境受有机污染的重要指标之一,为准确评价水环境质量状况,准确测定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要准确测定水中的五日生化需氧量,确定合适的稀释倍数则是关键。文章介绍了五日生化需氧量测定过程中确定稀释倍数的不同的方法和步骤,并作出了经验总结,可用于指导基层环境监测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1960-2015年淮河流域异常初、终霜日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生长关键期发生的异常初、终霜日,对农业生产造成极大损失。准确了解并掌握异常初、终霜日在淮河流域的变化规律及成因,有利于做好霜冻预报服务工作,减轻霜冻灾害的影响,对保障国家粮食稳产、高产、安全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淮河流域1960-2015年61个气象站点逐日地面0 cm最低气温资料,采用标准差计算了初、终霜日的稳定性,使用概率密度函数定义了异常初、终霜日,利用IDW插值方法反映气候态转变前后异常初、终霜日稳定性和频率,同时利用线性倾向估计、M-K、滑动t检验和累计距平法得到气温的变化趋势及突变年份,相关系数法用来分析环流指数、气温、初霜日、终霜日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淮河流域近56年来平均气温以0.18 ℃·10 a-1P<0.01)的速率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并且在1993年发生突变,气候态的转型促进了初霜日的推迟和终霜日的提前。(2)气候态的转变导致初、终霜日的稳定性降低,初、终霜日稳定性随经、纬度的增加而变好,初霜日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变好,终霜日稳定性随海拔升高而变化不显著,终霜日稳定性好于初霜日稳定性。(3)偏早初霜日频率>偏晚终霜日频率>特早初霜日频率>特晚终霜日频率,且在气候态转型后,异常初、终霜日的频率趋于降低,稳定在0~20%之间,异常初霜日发生频率整体高于异常终霜日,气候变暖对初霜日的影响大于终霜日。(4)异常初、终霜日频率时空分布差异显著,高频年代分别为1970s和1960s,低频年代为2000s。随着气候的转变,虽然异常初、终霜日频率逐步趋于稳定且处于低频趋势,但是气候转变促进了淮河流域东南部和南部的特早初霜日频率增加,南部偏早初霜日发生频率范围增加。东北部的偏晚初霜日发生频率增加,同时东南部的特晚终霜日发生频率也明显增加。(5)北半球9月极涡面积越小,淮河流域初霜日越迟(R=-0.41,P<0.01)。10月副高面积增加,初霜日推迟(R=0.39,P<0.01);2月极涡面积减小,终霜日提前(R=0.29, P<0.05)。4月副高面积增大,终霜日提前(R=-0.15,P>0.05),并且在1990年后提前趋势加快。  相似文献   

8.
贵州降雨变化趋势与极值特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张志才  陈喜  王文  石朋 《地球与环境》2007,35(4):351-356
利用1961—2004年逐日降雨资料,分析了贵州降雨强度、无雨天数、极值降雨的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利用Mann-Kendall法与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对贵州近44年降雨时空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利用Gumbel分布拟合最大日降雨量的概率分布特征,并利用极大似然法进行分布参数估计,推求了极端(50年,百年一遇)降雨情形。结果表明,贵州近44年来汛期有雨日降雨强度、最大日降雨量、连续3日、5日、7日无雨的出现频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最大日降雨总体由南向北减少,连续无雨天气出现频率的增加幅度空间分布总体呈东高西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利用广州南沙气象探测基地大气成分站2011年散射系数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散射系数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散射系数的影响,并重点讨论了气象条件中风对散射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年散射系数平均值来看,雾霾日〉霾日〉雾日〉一般日,从季节来看,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雾霾日〉霾日,冬季的霾日和雾霾日消光系数接近,一年中散射系数的最大值出现在12月,最小值出现在8月。雾日和霾日的散射系数日变化呈单峰形,雾霾日呈双峰型分布,一般日没有明显日变化。散射系数同日照、湿度、气温和风速都负相关,日照、气温和湿度的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散射系数的高值出现在偏北风中,外来源的输送对南沙散射系数存在较为明显的影响。风速在小于7.5m/s时散射系数都是随着风速的增加而减小,当风速大于7.5m/s时,散射系数随风速的变化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霾天气下南京PM2.5中金属元素污染特征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6月13日至2008年5月29日期间,对南京大气中PM2.5进行了连续采样,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分析法测定了PM2.5中K、Al、Ca、Pb等30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对比分析了这些元素在霾日与非霾日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PM2.5污染水平较高,年质量浓度均值达103μg/m3.霾日PM2.5质量浓度水平是非霾日的2.35倍.春季霾日前后PM2.5中元素变化特征不明显,秋冬季节霾日元素浓度基本大于非霾日.平均而言,整个采样期间Cu、Se、Hg、Bi等人为污染元素的富集因子均较高,且霾日明显大于非霾日.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南京市霾日PM2.5主要来源于土壤尘、冶金化工尘、化石燃料燃烧、垃圾焚烧及建筑扬尘,贡献率依次为29.21%、20.15%、27.15%、7.09%和5.10%.  相似文献   

11.
沈阳市冬季大气颗粒物元素浓度及富集因子的粒径分布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利用安德森分级撞击式采样器进行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分析其中Na~Bi等40余种元素,讨论了沈阳冬季典型霾日、非霾日和除夕日元素质量浓度和富集因子粒径分布特征及来源.结果表明:霾日大气颗粒物质量浓度高于非霾日,粒径分布相似,呈双峰型,霾日更易富集细粒子.无论在霾日、非霾日还是在除夕...  相似文献   

12.
天津市春季气溶胶消光特征和辐射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GRIMM气溶胶粒谱分析仪对粒子数浓度在线观测资料,拟合了天津市春季霾日和非霾日的气溶胶粒子谱分布,结合同期气溶胶样品化学组分分析结果,利用米散射理论计算分析霾日和非霾日气溶胶消光特征.在此基础上,对辐射传输模式LOWTRAN7中气溶胶光学参量进行了修正,利用修正后的模式模拟霾日和非霾日的地面辐射通量密度.结果表明,观测期间非霾日气溶胶消光系数平均为0.253km-1,散射系数平均为0.213km-1.霾日气溶胶消光系数平均为0.767km-1,散射系数平均为0.665km-1.对比模式计算的辐射通量密度与观测值,表明短波辐射模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利用辽宁省52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对辽宁省不同等级霾日时空变化特征和气候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霾日在空间上存在一个高值中心(沈阳)和两个副高值中心(锦州西南部和朝阳东部),年平均霾日在50 d以上,辽西山区和东北部山区年平均霾日最少在10 d以下.辽宁省霾日主要集中在冬秋季,占全年霾日60%以上,夏季次之,春季最少;1961—2013年辽宁省平均霾日呈明显增加趋势(3.5d/10 a),轻微霾日、轻度霾日和中度霾日也呈显著增加趋势,重度霾日无明显变化.不利的气候条件加剧了霾日的出现,霾日数与降水日数呈显著负相关,降水日数的显著减少(-2.6 d/10 a)导致大气对污染物的沉降能力减弱,而静风日数增加(5.1 d/10 a)、年平均风速减小(-0.2m·s-1/10 a)和大风日数的减少(-10.1 d/10 a)则使得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增加了霾天气形成的概率.  相似文献   

14.
绿色经纬     
《环境》2012,(3):56-58
绿色搜索2012世界环境日:绿色经济你参与了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简称环境署)22日在其位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的总部宣布,巴西成为2012年世界环境日活动的主办国,这也是巴西继1992年后第二次主办世界环境日活动。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是  相似文献   

15.
<正>"赤字"通常代表亏损、超支、入不敷出,人们最常听到的就是"财政赤字"。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近日公布:地球超载日从2000年的10月1日提前到了2014年的8月19日。地球生态超载日(Earth Overshoot Day),又被称为"生态越界日"或"生态负债日",是指地球当天进入了本年度生态赤字状态,已用完了地球本年度可再生的自然资源总量。生态足迹是衡量人类对自然资源需求与消耗的有效工具。通过将生态足迹与地球的资源可再  相似文献   

16.
国际资讯     
加拿大发起"全国毛衣日"提倡节能减排2012年2月9日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加拿大总部发起的"全国毛衣日",旨在呼吁人们珍惜能源,减少排放,对抗气候变化。当天,加拿大众多企业和个人响应号召,调低室内暖气温度,穿上毛衣御寒,以表示对"全国毛衣日"的支持。为了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全国毛衣日"行动,世界自然基金会加拿大总部招募了一群老奶奶,为"全国毛衣日"作  相似文献   

17.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连续第三年发起了世界环境日博客大赛,获胜者将应邀前往巴西,参加今年6月5日在那里举行的环境日纪念活动.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将围绕绿色经济,倡导人们从自身做起,推动社会迈向更加低碳、节能的可持续发展.UNEP为此联合致力于宣传环保事业的媒体机构"抱树人"(TreeHugger)发起了一年一度的博客大赛,邀请参赛  相似文献   

18.
陈燕平 《环境保护》2006,(14):27-31
建立中日友好环境保护中心--中日两国环境合作的重大成功决策 中日中心的建立是中日两国友好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翻开了中日环境合作的新篇章.1972年,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之后,友好与合作成为发展两国关系的主旋律,环境合作很快进入了这个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2月5日至6日,2009年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在省会河北会堂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去年工作,认真分析了当前形势,对今年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相似文献   

20.
1980~2012年江苏省城市霾日的时空分布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端阳  魏建苏  严文莲  吕军  孙燕 《环境科学》2014,35(9):3247-3255
利用1980~2012年江苏省气象观测资料,对江苏省城市霾时空分布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2年江苏省霾日增加,重度和中度霾增加显著,苏北和沿海城市霾日增加显著.秋季和冬季霾日最多,夏季最少.秋、冬季霾主要在内陆,沿海略少.除苏南三城市,6月其他城市霾日都比较多.80年代霾日较为均匀,90年代苏南、苏西南增加,2000年代江淮之间和苏北增加,2010~2012年苏北霾日增加显著,苏南地区霾日略有减少.全省连续性霾日、区域性霾日及连续性区域霾都呈增加趋势.城市建成区面积逐年扩大、由工业及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逐年增加,导致区域气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下降,形成城市热岛和干岛效应,加上污染物的增多,增强了霾形成和维持的条件,持续性霾、区域性霾和持续性区域霾也增加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