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填埋结构对渗滤液回流效果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四个大型模拟填埋场,其中两个进行渗滤液回流,研究了填埋结构对渗滤液回流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渗滤液回流有利于渗滤液中COD、NH3-N浓度的下降,其下降率分别为95.8%和89.8%,下降率高于厌氧填埋,且下降较为平稳;厌氧填埋渗滤液回流虽有利于渗滤液中COD浓度的下降,下降率为82.2%,但在回流初期浓度有升高的现象,NH3-N却持续累积;增加渗滤液在填埋层中的停留时间能提高回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填埋结构对渗滤液水质变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大型模拟填埋场,并定期对渗滤液水质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结构比厌氧填埋结构更有利于渗滤液中污染物的衰减,NH3N尤为明显;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主要污染物浓度呈稳步下降规律,而厌氧填埋结构渗滤液水质在前期波动较大,NH3N在后期仍有较大幅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填埋结构对填埋场稳定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准好氧填埋和厌氧填埋的原理,构建了大型模拟填埋场,并定期对渗滤液水质进行监测分析;根据所获得的渗滤液水质变化数据,利用指数法对2种结构的填埋场稳定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比厌氧填埋结构更有利于渗滤液中污染物尤其是NH3-N的去除;准好氧填埋场稳定化速率大于厌氧填埋场;准好氧填埋场在封场25周后稳定化综合指数I<50,达到二级稳定化程度,渗滤液水质达二级排放标准;厌氧填埋场在实验期内稳定化综合指数I>100,稳定化等级为四级,渗滤液水质在三级排放标准以下.  相似文献   

4.
准好氧填埋结构作为一种"可持续"填埋技术被广泛应用,回灌型准好氧填埋不仅减少了渗滤液的产生量,降低了渗滤液污染强度,而且加速了填埋场的稳定化进程。本文针对准好氧填埋场渗滤液回灌技术的分类、特点、效果等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5.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流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他引:52  
垃圾填埋场产生大量渗滤液,而一般渗滤液中含有很高浓度的有机物,特别是填埋场的初滤水CODcr浓度可高达8×104mg/L,BOD5浓度可高达5×104mg/L。因此,渗滤液必须得到处理。渗滤液回流可以利用垃圾填埋层中大量繁殖的微生物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使渗滤液得 到净化;同时利用回流控制填埋层含水量,加快有机物分解,提高沼气产生量。通过实验初步得出:渗滤液回流可以将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大 大降低,CODcr去除率最高可以达到95%以上,在半好氧状态下NH3-N浓度可以降到10mg/L以下;沼气产生速率大大高于未回流的填埋层;同时填埋层渗滤液中有机物浓度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6.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中城市生活垃圾原位脱氮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采用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或渗滤液回流前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的方式,营造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内生物脱氮环境,研究了其中生活垃圾原位脱氮的性能.结果表明,在填埋垃圾稳定化过程中,88%以上的含氮化合物以渗滤液的形式溶出.填埋垃圾上层间歇曝气充氧或渗滤液经好氧、硝化反应器处理后回流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系统对渗滤液总氮的处理效果较好,实验结束时,渗滤液总氮量仅为对照填埋场的28.7%和14.3%.  相似文献   

7.
韩丹  赵由才  薛斌杰  高品 《环境科学》2009,30(10):3115-3120
首次将风帽应用于准好氧填埋,以2 m×1 m×2 m的准好氧模拟箱为对象,考察了风帽对准好氧填埋环境形成过程的影响,比较了不同风速条件下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变化,并对风帽应用于准好氧填埋的作用原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设计和优化准好氧填埋结构提供参考.结果表明,风帽可以加快准好氧环境的形成,将传统的准好氧环境的形成期由常规的50 d以上提前到40 d左右.通过比较风帽先拆后装二氧化碳和甲烷的浓度变化,表明风帽可以促进甲烷向二氧化碳的转化,减少甲烷的排放.卸下风帽后二氧化碳的浓度由最初的16.67%降为15.88%,甲烷从6.14%增大到16.12%;装上后二氧化碳的浓度增至19.18%,甲烷降为10.05%.考察了风速为2.0、3.5、5.0、6.5、8.0 m/s 5种条件下导气管出口处的甲烷排放情况,表明风速可以加强风帽的作用,有利于甲烷的减排,当风速增至8 m/s时,甲烷浓度由最初的15%以上降为5%以下.  相似文献   

8.
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CODCr衰减规律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模拟准好氧填埋场和厌氧填埋场中试试验装置(装置规模1.0 m×1.5 m×1.8 m),并以后者做对照,对渗滤液ρ(CODCr)进行27周监测(每1~2周测1次),研究模拟准好氧和厌氧填埋结构的不同层次空间和底部渗滤液ρ(CODCr)的时空变化规律及降解效果,对2种填埋结构渗滤液CODCr衰减规律原因及差异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准好氧填埋结构空间渗滤液ρ(CODCr)层次差异明显,呈现下层>中层>上层的规律,3层渗滤液ρ(CODCr)在前7周衰减幅度最大,之后表现为小幅度波动下降最后趋于稳定;在27周的监测时间里,准好氧填埋场空间和底部渗滤液ρ(CODCr)一直远低于厌氧填埋场对应层位,基本没有出现厌氧填埋场CODCr累积的现象. 对准好氧填埋场上、中、下层和底部渗滤液ρ(CODCr)的衰减规律进行数学拟合发现,27周的拟合曲线与实测数据曲线相关性较好,基本反映了CODCr的衰减规律.   相似文献   

9.
利用3个生物反应器研究了回流量的大小对模拟填埋场厌氧处理城市生活垃圾的影响。0号罐设定渗滤液不回流,1号罐和2号罐采取渗滤液回流措施,其回流量分别是10L/d(反应器体积的10.5%),20L/d(反应器体积的21%)。试验结果表明:1号罐中的甲烷产量和甲烷含量都要优于0号罐和2号罐。在2号罐中渗滤液回流量相对提高1倍后,其pH会下降而VFA和COD的浓度会有相应的增加。相对于10L的渗滤液回流量,高回流量(20L)有利于产甲烷化的启动和提高填埋气的产量和甲烷含量。但在反应后一阶段,高回流量(20L)导致产气量比低回流量的(10L)减少34.83%左右。  相似文献   

10.
采用2个模拟填埋生物反应器,1号柱渗滤液简单回灌,2号柱为渗滤液回灌准好氧联合运行方式,研究了渗滤液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脱氮特性及加速垃圾稳定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渗滤液回灌准好氧填埋场具有很强的脱氮能力,2号柱由厌氧运行方式改为准好氧条件下,渗滤液中的氨氮和凯式氮浓度分别由最大值的3198mg/L和3345mg/L降低到第160d的73mg/L和81mg/L,去除率分别为97.7%和97.6%,pH快速升高到8.0左右,COD浓度快速降低。渗滤液中溶解性有机物(DOM)分级结果表明,2号柱HA和FA含量的增加明显快于1号柱。2号柱DOM的三维荧光光谱特性发生了较大变化,荧光基团从60d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转变为95d结构复杂的类胡敏酸和富里酸物质,而1号柱渗滤液DOM荧光基团一直是结构简单的类蛋白物质。结果表明回灌准好氧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稳定化速度远快于简单回灌的生物反应器填埋场。  相似文献   

11.
分别用三种不同材料电极(不锈钢、SPR、DSA)作阳极、石墨电极作阴极在同一条件下分别对循环式准好氧填埋垃圾场渗滤液进行电解处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电解时间的变化,渗滤液中的COD、BOD5、BOD5/COD、Cl-浓度、色度、pH值均会发生改变。当电解时间为10 ̄20min时,用三种电极电解均会出现渗滤液COD、BOD5、BOD5/COD增大的现象,其中用SPR电极作阳极电解的渗滤液的BOD5/COD可达0.7;当电解时间为30 ̄40min时,用SPR或DSA电极作阳极电解均可使渗滤液的色度降为0;当电解时间为120min时,用三种电极作阳极电解都可使渗滤液中的COD、BOD5、Cl-得到有效的去除,其中用SPR电极作阳极电解对COD、BOD5、Cl-的去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Different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 methods and landfill ages had crucial impacts on bacterial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 in leachate.  相似文献   

13.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abilization in semi-aerobic landfill, large-scale simulated landfill was constructed based on the semiaerobic landfill theory. Consequently, the concentrations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mmonia nitrogen, and nitrite nitrogen, and the pH value in leachate, as well as the component contents of landfill gas composition (methane, carbon dioxide, and oxygen) in landfill were regularly monitored for 52 week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D and ammonia concentrations declined rapidly and did not show the accumulating rule like anaerobic landfill, and remained at about 300 and 100 mg/L, respectively, after 48 weeks. Meanwhile, the descending rate reached 98.9% and 96.9%, respectively. Nitrate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rapidly after 24 weeks and fluctuated between 220–280 mg/L after 43 weeks. The pH values were below 7 during the first 8 weeks and after that leachates appeared to be alkaline. Carbon dioxide was the main composition in landfill gas and its concentration remained at a high level through the whole stabilization process. The average contents of carbon dioxide, oxygen, and methane varied between 19 vol.%–28 vol.%, 2 vol.%–8 vol.%, and 5 vol.%–13 vol.%, respectively. A relative equilibrium was reached after 48 weeks. The highest temperature in the landfill chamber could amount to 75.8 degrees centigrade.  相似文献   

14.
厌氧-准好氧运行加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垃圾稳定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厌氧型、好氧型和准好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比较,提出了厌氧-准好氧联合运行加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垃圾降解和稳定的填埋场运行方法,并通过模拟试验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按厌氧方式运行710 d的模拟垃圾柱改为按准好氧方式运行360 d后,每天回灌1次的D1柱和每周回灌2次的D4柱渗滤液COD浓度分别由705 mg/L和669 mg/L下降到135mg/L和178 mg/L,氨氮浓度由650 mg/L和877 mg/L降到不能检出水平;而继续按厌氧方式运行的垃圾柱D2和D3的渗滤液COD浓度仅分别由435mg/L和852 mg/L下降到295 mg/L和596 mg/L,氨氮浓度由654 mg/L和1 107 mg/L下降到469mg/L和783 mg/L.模拟厌氧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垃圾柱稳定后期改为按准好氧方式运行,能加快渗滤液COD和氨氮浓度的衰减速率,而较高的渗滤液回灌频率更能强化这一优势.  相似文献   

15.
填埋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丰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简称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填埋场垃圾和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pmoA基因进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可用于渗滤液和垃圾中CH4氧化菌的定量分析. 对于厌氧和准好氧填埋,初期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稳定期;准好氧填埋体渗滤液中CH4氧化菌的数量均高于厌氧填埋体. 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填埋龄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在填埋后的9个月左右达到最大值,与准好氧填埋体CH4产生的规律相似. 同时,准好氧填埋垃圾中CH4氧化菌的数量随着距导气管距离的增加而降低,但不同填埋时期的变幅不同,与准好氧填埋体O2和CH4的迁移规律有关. 此外,对渗滤液和垃圾样品的研究表明,准好氧填埋体垃圾填埋层内部存在大量的CH4氧化菌,具有显著的CH4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不同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氮动态变化特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建立了准好氧和厌氧的垃圾填埋模拟试验装置,研究了渗滤液中ρ(NH4+-N),ρ(NO3--N),ρ(NO2--N)和ρ(TN)的动态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装入模拟装置的城市生活垃圾,经过12个月的降解后,准好氧填埋结构渗滤液中的ρ(NH4+-N)和ρ(TN)显著下降,分别降至945和986 mg/L,下降率(分别为79.2%和77.3%)远远大于厌氧填埋结构;ρ(NO3--N)和ρ(NO2--N)变化波动较大,在第25~31周时,NO3--N与NO2--N都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厌氧填埋结构中,ρ(NH4+-N)由初始的4 599 mg/L降至2 812 mg/L,ρ(TN)则降至2 859 mg/L,其降解效果远不如准好氧填埋,而ρ(NO3--N)和ρ(NO2--N)较低,波动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