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PFU原生动物群落监测铅锌尾矿人工湿地废水净化效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PFU原生物动群落监测铅锌尾矿人工湿地废水净化效能,并与水质的理化分析结果作比较,结果表明,PFU法和理化分析都证明宽叶香蒲人工湿对铅锌矿废水具有明显的净化能力原生物群落的种类数、密度、生物多样性指数、集群速度均能反映水质状况,其中生物多样性指数更能有效地评价水体质量。  相似文献   

2.
为揭示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利用变化对水质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以浦阳江干流为研究对象,通过底栖动物野外采集、水质分析和河岸带土地利用解译,分析其干流河流生态缓冲带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和底栖动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 表明,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氨氮(NH3-N)和总磷(TP)与林业用地呈负相关,但与农业用地显著...  相似文献   

3.
利用底栖动物研究京杭运河徐州段的水质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勇  潘立勇 《污染防治技术》2005,18(4):12-13,37
通过分析京杭运河徐州段4个断面底栖动物的种类、密度,及生物多样性指数的变化来研究京杭运河徐州段水质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4.
冬季生态浮床对浮游藻类数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考察生态浮床在冬季的运行效果,选择世博园区白莲泾生态浮床工程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冬季生态浮床对浮游藻类数量及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取样期间浮游藻类生物总量逐月增加,且对照区明显高于浮床区;浮床区与对照区浮游藻类的种群结构差异明显,浮床区以硅藻门为主,而对照区以绿藻门为主。并且,小环藻与细微颤藻的优势度指数均有明显的下降。同时,浮床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明显高于对照区。以上结果均证明,虽然在冬季较低温的情况下水生植物新陈代谢缓慢,但生态浮床仍会影响浮游藻类的数量及生物多样性,从而对水质净化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广州市南沙区水域采集地表水和水生生物样品,对水质主要理化指标、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以及水生生物(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等进行调查,综合评价了南沙区水域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指标对南沙区水域进行评价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介于贫营养化至中营养化状态之间,水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较好.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城市景观河道浮游植物与水质的关系,于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对江苏省常州市的景观河道浮游植物展开调查,结果表明:研究景观河道共检出浮游植物8门52种,以绿藻门(24种,39.43%)、蓝藻门(6种,31.52%)和硅藻门(13种,20.66%)为主;利用浮游植物密度、多样性指数、污染指示种群及综合指数评价研究景观河道水质,综合评价其水质属于α中污β中污型;相关分析表明,河道氮磷浓度与浮游植物数量没有显著相关性,但浮游植物数量及生物量均与N∶P呈负相关,多样性指数与N∶P呈正相关,二者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连续两年对常州市19条"清水工程生态修复"示范河道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以下简称底栖动物)的调查,了解市区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从底栖动物群落多样性的角度评价各河道生态修复的效果,并利用污染生物效应指数(BPI)评估河道水质及生态变化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各调查河道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指标与污染生物效应评价结果相互印证,保持高度一致性。2011年各河道的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完整性、种群多样性均较2010年有所提升,BPI则较2010年有所下降。说明在这些河道实施的生态修复工程具有一定成效,有望实现城市河道水体生态循环系统的全面恢复。  相似文献   

8.
针对淮河流域河南段部分河流出现的水资源过度开发利用、水质恶化和生物多样性下降等生态退化问题,根据淮河流域河南段主要河流退化特点,以改善淮河流域河南段退化现状为目标,在河流生态修复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的基础上,按照修复技术的功能,筛选出水量调整、水质净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等3类共13种适合淮河流域河南段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技术。为使流域水生态修复更具针对性,根据流域内主要河流断流频率和洪/枯比计算,将流域内的河流分为常年有水型和间歇性断流型,然后以修复模式为修复范式研究的基本单元,分别针对流域内常年有水型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特点构建了3种修复模式,针对流域内间歇性断流型河流生态系统的退化特点构建了5种修复模式,以期为流域内退化河流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底栖动物螺蛳对池塘底泥及水质的原位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螺蛳为净化生物,研究了直接向养殖塘中放养螺蛳对鲫鱼养殖塘的底泥和水质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通过直接放养螺蛳使得养殖塘水质的污染状况有所缓解,然而改善前后水体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仍同属于重污染等级.因此仅采用直接放养螺蛳的方法对养殖塘进行底泥修复还不能使养殖塘水质得以彻底净化,应与其他修复技术配合使用,从而达到更好的底...  相似文献   

10.
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河水的三维荧光及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受污染地表水进行生物滤池-臭氧预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处理,考察生物强化条件下该项工艺对河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采用EEM光谱技术进行了溶解性有机物变化和去除规律分析,利用PCR-DGGE技术进行各单元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组合工艺系统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已达到/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限值,生物强化滤池填料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其他工艺单元。受污染河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A、B和E)及类腐殖酸(荧光峰C)及类富里酸(荧光峰D),其中,A峰、B峰与E峰的中心位置分别位于225/340 nm、275/336 nm和225/298 nm,各特征荧光峰强度发生明显改变表明,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随系统处理过程而变化。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份龙江流域设20个采样点,综合采用硅藻多样指数法、硅藻指数法、硅藻生态类群评价法以及理化指标验证法,结合GIS技术对龙江水质进行评价,并提出了基于硅藻指数的水质比较评价的DIR法。结果表明,9月份,龙江流域水质总体处于中偏好水质标准;河流水体上游水质好于下游,支流好于干流;其中,下板六水电站、环江水文站、刘三姐乡、下江坝村、安马乡水质很好,而三岔镇、拉浪乡和大湾村水体水质很差。发现多样性指数法不适合龙江水质的评价,各种评价方法各有特点,为了研究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各种水质评价方法的联合采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用大型底栖动物对武汉南湖水质的生物学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6月至2004年5月季度性调查武汉南湖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并对水质理化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型底栖动物由寡毛类和水生昆虫组成,密度为4 437个/m2,优势种为霍甫水丝蚓和刺铗长足摇蚊;大型底栖动物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Margelef多样性指数表明南湖水质为中等污染状态;历年夏季水体中主要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描述了近年来南湖富营养化的加剧进程.  相似文献   

13.
河流中的细菌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重要参与者,能反映河流健康状况,其群落生物指标具有评估城市河流生态状况的潜力。通过调查深圳河流域内深圳河、布吉河和福田河3条河流中的浮游细菌群落,构建了生物完整性指数(Ba-IBI),评估了该流域的健康状况。基于河水浮游细菌的Illumina高通量测序结果,通过差异性检验、箱线图筛选和相关性分析方法从163个候选指标中筛选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微丝藻菌目相对丰度及门水平Simpson多样性指数作为核心指标,构建Ba-IBI评价体系。结果表明,深圳河流域内的20个位点中处于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一般状态和较差状态的位点数分别为7个、4个、5个和4个。其中,深圳河处于一般和较差状态的点位比例高达85.7%;健康状况从上游到下游逐渐恶化;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布吉河和福田河健康状况相对较好,处于亚健康状态。各采样点Ba-IBI得分与水质状况的相关性较高(R=0.77,P<0.01),表明Ba-IBI能有效评价城市河流的健康状况。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圳市河流的修复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时 ,会导致地面水体严重污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它们能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人工强化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 ,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 ,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为当前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因为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丧失已在削弱未来人类持续发展的基础。本文从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分析了生物多样性的性质和价值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指出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推动力是人类所采取的非持续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已成为人类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在分析、总结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成就与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兼性塘试验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指数(H′)与塘的有机负荷率、出水BOD_5和COD均呈负相关;在温度不变时,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优势度与塘的有机负荷率呈正相关(r>0.90)。  相似文献   

17.
采用悬挂链曝气式接触氧化工艺在3个时段内处理城市河道污水,通过采用磷脂法、TTC-脱氢酶活性法和MPN法研究载体表面生物膜特性,来验证装置的水质净化效果。结果表明,进水水质变化幅度较大的时段1内,水质对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及活性有很大冲击,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影响不大,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5.9%、80.8%、64.6%和78.3%;进水水质稳定的时段2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活性要高于其他时段,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达到77.0%、80.6%、69.4%和55.3%;低温运行的时段3内,缺氧区和好氧区内生物膜量和活性都低于其他时段,水质净化效果明显下降,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1.1%、68.5%、48.9%和46.6%。  相似文献   

18.
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仅提供了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食物来源,也构成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生物圈环境。因此,从农业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农业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态势以及其丧失的原因;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等方面加以阐述,以达到保护作物和畜禽等的遗传多样性及其野生亲缘种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2012年北里湖实施了引水与沉水植物恢复相结合的生态修复工程,2013年对北里湖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区域的营养盐和浮游植物进行调查,并与修复前和外湖进行对照。结果表明,与外湖和历史对照数据相比,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北里湖的营养盐浓度和浮游植物密度降低,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增加。这表明,生态修复工程有效改善了北里湖的水质现状。  相似文献   

20.
工业园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样性是衡量开发区产业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对开发区产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完善、功能结构优化、规模竞争活力、稳定演化会产生重要影响。借鉴Shannon-Weaver生物多样性指数方法进行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生态系统结构多样性评价,类推多样性自然规律在产业生态系统的适用,结果表明,开发区产业结构组分多样性指数随整体产业规模扩大呈逐年下降趋势,系统存在不稳定;由结构元到结构网(Hu-Hc-Hn)产业生态系统中存在结构多样性递减趋势,系统功能多样性不完备。针对当前低碳经济产业发展要求,探讨了综合性开发区产业生态系统应采用改变新的组织形式、调整政策来恢复和保持产业系统调节功能的生态化模式,不仅为生态产业的构建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而且为调整组分、改善结构功能、提高竞争力提供较为直观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