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湟水流域是我省重要的粮食与蔬菜生产基地,近年来在一些灌区,由于灌溉管理粗放、大水漫灌、渠道渗漏和治河造田不当以及气候,水文地质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次生盐渍化日趋严重.据1990年统计,盐碱地面积达7000公顷,占流域内水地面积97400公顷的7.16%.渍、涝、盐碱的危害导致粮食作物大幅度减产,林木、果树死亡,严重地区土地弃耕,地基沉陷,房倒屋塌.  相似文献   

2.
乐都县湟水一级阶地盐碱地成因及治理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都县湟水两岸气候温和,无霜期较长,土壤肥沃,适于小麦、豆类、蔬菜、果类和林木生长,是青海省蔬菜、果类和粮食的重要生产基地。近年来,由于灌溉管理不善,大水漫灌,渠道渗漏,以及人为经济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乐都县湟水两岸一级阶地的部分老水地中,由于地下水位上升,次生盐碱化有所发展,日趋严重。渍、涝、盐碱插花或连片分布于一级阶地川水地中,大者数百亩至数千亩,小者数十亩或者数亩不等。据1992年调查,乐都县高店一老牙段湟水两岸的高店、雨润、碾伯、岗沟、洪水、高庙6个乡(镇)的盐碱地面积达1200公顷,弃耕约407公顷,占全县水浇地面积的14.1%。严重的盐碱危害,使果树、林木生长受抑制,全县每年少收粮食达360万公斤,已成为乐都县发展农业生产突出的关键性难题。为加快发展农业生产,增强农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污水灌溉对水稻、玉米、小麦质量的影响,1979年我们在对水磨河、米泉污灌区的农业环境质量普查中,对灌区内的上述三种作物籽粒中的粗蛋白、粗脂肪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与清灌区对照,所得结果如下: 从表中可以看出污灌后,水稻、玉米、小麦籽粒中粗蛋白的含量均略高于对照,增长幅度为0.9—2.9%,粗脂肪在玉米籽粒中亦有所增加,而且水稻、小麦中则有所减少。这说明污灌会引起作物产品中营养成分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会因营养成分不同而异,也因作物种类不同而变化。  相似文献   

4.
湟水河流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利用1961-2005湟水河流域9个气象台站气温、降水等地面观测资料,研究了湟水河流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湟水河流域2001—2005年比最冷的60年代四季平均气温分别偏高0.7-2.5℃,冬季增温比较显著;年降水量总体变化趋势是中游地区缓慢增加,而上游和下游地区则缓慢减少,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四季地表蒸发量均在增加,夏秋季大于其它季节;90年代湟水河流域秋季和春季降水的减少,使得秋季和春季发生中(重)干旱的频次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水资源及水环境现状湟水流域多年平均地表径流为21.5亿立方米,不同频率地表径流量为丰水年(P=20%)25.8亿立方米,平水年(P=50%)21.0亿立方米,偏枯年(P=75%)为17.7亿立方米,枯水年(P=95%)为13.5亿立方米.地表径流地区分布很不均匀,其分布规律与降水量基本一致,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具有山丘区大、河谷小的特点,径流变化范围为50—300毫米.地表径流年内分配亦不均匀,6—9月的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以上,湟水流域地表径流年际变化也较大,变差系数Cv值为0.25—O.35.湟水流域山丘区地下水资源受降水、  相似文献   

6.
以湟水流域为例,利用土地利用数据,测定该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轨迹。从局域—全域景观变化嵌套关联的视角出发,引入合作博弈论中的Shapley值,构建重心移动贡献指数,分析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分异格局。结果表明:①湟水流域各类生态系统重心区间相对独立,沿"西北—东南"的河谷走向移动,人居和水域重心移幅较大。②景观敏感度空间分异明显,上游和支流地区敏感度更高。③矿产和水电开发、城镇用地扩张、生态保护与治理行动是影响湟水流域景观敏感度的三大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昌吉州三工镇和榆树沟镇、米泉市古牧地镇和柏杨河乡种植区土壤、空气质量、灌溉水的监测分析与调查研究,对比清洁区蔬菜基地与污灌区蔬菜基地环境现状,探讨了灌溉用水对蔬菜质量的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阿河滩村位于黄河南岸的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查汗都斯乡,海拔1780米,属大陆性季风类型气候,年平均气温8.7℃,最高33.5℃,最低一19.9℃,7月最热,1月最冷,无霜期220天.年降水量27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风向多东南风,最大风力7级.该村为川水地区,土壤为灰钙土,农作物一年两熟.主要作物有小麦(最高亩产400公斤以上)、油菜、豌豆、养麦和洋芋等.此外,还大量种植果类、蔬菜.以黄河水灌溉农田,水资源较丰富.每年全村农作物秸秆近20万公斤,80%用于喂养牲畜,户户均使用太阳灶作能源.  相似文献   

9.
文章利用1961年以来40a的气温、降水、20cm口径蒸发量和地表蒸发量等资料,对青海省黄河、湟水河谷和环青海湖地区及柴达木盆地的气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地的气温在1971~2000年的气候均值比1961~1990年的要高,降水量和蒸发量呈减少的趋势,地表蒸发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利用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侯佩玲  王心明 《青海环境》2003,13(3):105-107
文章在湟水流域水污染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流域水环境现状、水污染状况和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和可持续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1.
旨在通过科学研究,查清青海省湟水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对发展趋势做出预测,并提出解决湟水流域水资源日益紧缺对策的《青海省湟水水资源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的预测及对策研究》课题于1993年12月30日在有关部门主持下,通过了环保、水利等专家的鉴定审查。  相似文献   

12.
简讯     
西宁地区近万名青少年开展贯彻《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宣传活动为防治湟水的进一步恶化,尽快改善湟水质量,促进沿湟地区经济发展。青海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于一九九二年二月二十八日通过了《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并于四月一日颁布实施。为此省环境宣教领导小组决定从3月1日开展贯彻《湟水流域防治条例》宣传活动。3月25日,西宁地区万名青少年在街头设点咨询,演讲、散发传单、播放录音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同时,省电视台进行了新闻采访。  相似文献   

13.
首先我代表省政协祝贺省人大七届第二十五次常委会议通过的《青海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的颁布实施。这项重要的《条例》颁布,标志着我省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已经进一步纳入了法制管理轨道,意味着湟水水污染防治将有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新的台阶。是全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值得我们庆贺。随着我省工农牧业生产的迅速发展,环境保护特别是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湟水流域是我省政治、经济、文化、人口集聚地区。过去虽然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经过环保、水利、农林等各个部门协同作战,综合治理下,环境保护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由于湟水的水量不断减少,自净能力继续减弱,水质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不仅湟水  相似文献   

14.
湟水是黄河的一级支流,也是我省东部地区最主要的河流。境内流长300公里,流经7县1市。流域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流域居住我省67%的人口,集中全省70%的工矿企业,成为我省经济、文化最繁荣地带。但是,环境问题较为突出,尤其是湟水污染问题。据调查湟水年受纳1.58亿吨工业废水和7.02万吨的有害物质。各河段水质均达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3—4类。西宁——大峡段水质已不符合农田灌溉要求,严重影响工农业生产,危害人体健康。随着经济发展,水污染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张志军  李飞  马燕  祁佳丽  陈冬勤 《青海环境》2013,(4):195-196,202
摘要:2013年8月,为全面掌握湟水流域河符区的开发建设活动情况,采用印度IRS—P5、法国Spot6、美国快鸟和同产资源02C等多源遥感数据对湟水流域河谷区的裸地状况进行监测,建立了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监测技术流程。结果表明:2012年冬季,湟源一乐都段裸地威块数为848块,面积为60.4888km2,与2011年冬季相比,斑块数增加了173块,面积增加了21.8891km2;2013年夏季,海晏一民和段裸地斑块数为1078块,面积为76.5562km2,与2012年冬季相比,斑块数增加了111块,面积增加了11.12km2,表明湟水流域河符区开发建设活动不断在增加。通过此次监测表明: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的凋佥方法是监测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湟水流域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湟水干流、支流及流域内水库、渠道等地表水体、地下水体的污染防治。第三条湟水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全面规划,分期治理,分级负责,分段管理。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和湟水流域各级人民政府必须把水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建立目标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搞好老污染源治理,严格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第五条湟水流域的排污单位应按照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治理措施,排放各种有害物质必须遵守有关规定和标准。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水环境,有权对污染损害湟水流域水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检举和控告。对检举、控告的单位和个人,不得打击报复。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岳阳市云溪区污水灌溉农田对农业环境的影响,通过长达6年对污灌区农田灌溉水、农田土壤以及水稻大米的定位监测与分析,为污灌区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提出一系列的合理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南疆属极端干旱区,以绿洲灌溉农业为主,随着水资源短缺,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水位下降、土壤盐渍化加剧等问题日益严峻,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灌溉用水效率是目前亟待考虑的问题。对叶尔羌河流域四大用水结构和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进行分析,选取典型灌区2009—2013年的微观面板调研数据,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1000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与用水效率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不同作物单方灌溉水产出具有差异,平均为2.25元/m3;典型区农田灌溉用水量差异明显,介于13035—20325m3/hm2之间。2农户的平均灌溉用水效率仅为0.483,生产技术效率为0.6608。3源流区水资源的相对丰裕造成普遍节水意识缺乏,灌溉方式相对单一,农户对节水技术采纳与接受的意愿较低,这些是造成当前农业用水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农户的节水行为,进一步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种植结构,提高农户对关键种植技术的掌握与管理水平,是实现技术效率与水资源产出效率有效提高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湟水西宁段是湟水干流与其主要支流北川、南川、沙塘川的汇集河段,也是湟水流域(不含大通河)主要人口和工业集中地.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段的地表水资源受到污染日趋严重,水环境质量逐年下降.这不仅减少了湟水的可持续利用水资源量,加剧了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恶化了生态环境,而且还制约了西宁和湟水流域的经济发展.因而,综合评价湟水西宁段的地表水资源质量状况,探讨其水污染综合防治对策,保护好湟水水资源,防治污染,乃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现阶段以至未来一段时期内,被动污水灌溉仍然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本文全面分析了我国农田污水灌溉的现状,在第二次污水灌溉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文献检索补充信息等方式明确了我国131个典型污灌区的分布情况及总体污灌面积的变化情况,并就污水灌溉对耕地、农产品及人体健康的危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体制机制建设、科学研究、法律法规建设、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及尽快启动全国第三次污灌调查等5个方面对污灌的解决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