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1 毫秒
1.
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环境废水中的痕量Cd时,Mn、Cr、Ni、Cu、Co、Zn等共存元素干扰严重。用100mg/L的Fe作为基体改进剂可消除上述共存元素的干扰,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2.
利用自动消解仪对土壤进行前处理,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同时测定Cu、Zn、Ni、Cr、Sr、V、Co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方法。该方法的相关系数均在3个9以上。测定了国家标准物质GBW07429土壤中的元素,测定值与标准值一致,相对标准偏差1.6%~4.5%,检出限0.000 2~0.005 mg/L。利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天津市土壤中的七种重金属元素含量,为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提供了简单可靠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3.
气溶胶中的元素组成是相当复杂的,它含有地壳上的大部分元素至少有四、五十种,甚至更多。若用化学方法完全测定它们,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些元素的绝大多数含量很微,也都不是气溶胶中的主要成份。多元素中子活化分析技术的应用为气溶胶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远景。R.Dams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技术测定了气溶胶中的43种元素,获得了极为有价值的数据。但是这种先进的分析技术只适应于元素分析,它无法测定气溶胶  相似文献   

4.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了地下水中的锶和锂,对溶液中酸的种类及酸度对待测定元素的影响进行了实验,对积分时间进行了优选,用干扰元素系数法有效地排除了待测溶液中钙和钠的干扰,并对模拟水样和天然水样进行测定,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不用类型水体(地下水、地表水、水库水和污水)中的10种重金属元素进行了测定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除钴元素可滤态与总量测定结果相当之外总量均大于可滤态、地表水总量均大于可滤态、水库水除锰元素和镍元素可滤态与总量测定值有较差别外其它8种元素总量与可滤态测定值均无明显差异、污水除钛元素外其余9种元素总量与可滤态测定值均无明显差异。其中,地表水与污水钛元素可滤态均未检出,总量测定值为检出限的1倍至3倍,结果可信。此结果证明对于本次用于检测的样品中的钛元素,全部来源于悬浮于水中的直径大于0.45μm的微粒上,其它元素无此特性。  相似文献   

6.
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水中的砷、硒、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水体中蕴涵着很多元素,尤其是自来水中的有些痕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是必不可少的。自来水中的砷、硒、汞含量极低,火焰原子荧光和石墨炉原子荧光的检测能力无法满足测定的要求,运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对自来水中的砷、硒、汞三种元素进行分析测定,可以提高水中砷、硒、汞检出限,是测量痕量元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黄原酯棉富集火焰原子吸收分析含镁矿样的痕量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黄原酯棉在pH>3.1条件下富集分离含镁矿样中的镉元素,火焰原子吸收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精密度7.2%.回收率在90%~113%之间,同时对测定条件进行了部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国煤矿样中砷、硒、铬、铀、钍元素的含量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中子活化分析法测定中国24个省市110个煤矿样中的砷、硒、铬、铀、钍元素,给出上述元素的含量范围,并就这些元素与环境的关系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Epsilon 3型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空气滤膜样品在氦气介质下进行直接测量,能快速可靠地对环境空气中的多种无机元素进行定量测定.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大气颗粒物标准膜样品,测定出的元素结果与标准值的相对标准偏差最大为6.1%.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4个实际膜样品中的Na、Mg、Al、Si、P、S、K、Ca、Ti、V、C...  相似文献   

10.
张勇  陈卓  漆亮  董娴 《地球与环境》2016,44(1):119-123
大气颗粒物样品采集量较少,一般只有5~10mg左右,其中铂族元素含量很低并且受到Cu、Ni、Cd、Zr、Hf等元素的严重干扰,直接测定误差很大,必须要进行分离富集。因此,同时测定其中的微量元素及铂族元素非常困难。本文利用HF和HNO3在封闭溶样装置中对大气颗粒物样品进行消解,样品完全消解后,分取约1/4的样品溶液,以Ir作为内标元素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微量元素,然后将剩余样品通过Dowex,50W X8阳离子树脂和P507萃淋树脂混合交换柱,分离基体元素及干扰元素,以Ir为内标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Pt、Pd、Rh三个铂族元素以及Re和Au。实现了一次溶样同时测定大气颗粒物中的微量元素、稀有分散元素及铂族元素。国际标样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详细测定了吉尔盖铀成矿带区域各地层岩石中的微量元素含量。分析了各微量元素在矿石、矿化岩石及各地层(岩石)单元不同岩类中的地球化学行为及其变化规律,进而探讨了成矿元素的可能来源。  相似文献   

12.
水和土壤中铜,锌,铁,锰的原子吸收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序铜、锌、铁、锰是人、动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微量元素c但是,如果水土中的铜、锌、铁、锰含量过高,对作物也会产生毒害作用。因此,测定水、土壤中的上述元素对防止作物微量元素营养缺乏及污染均具有重要意义,原子吸收法可快速准确地测定出这些元素在水、土中的含量,克服干扰的能力强,不需要大量的预处理。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银、锌、铁、锰等时常用的浸出剂有0.05InEUTA、0.IMHG。0.02InH。SO。+0.05InHG、25%酷酸等c考虑到通用性及日前应用广泛程度,我们选0.05InEUTAT和0.IMHG,水土比按5:l浸出c二者的工作曲…  相似文献   

13.
京津地区大气颗粒物的表征及来源鉴别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采用中子活化分析及质子激发X荧光分析测定了160个样品中的45种元素含量,研究了不同粒径颗粒物中元素浓度的分布规律,得知对人体有害的元素主要富集在粒径小于2μm的细颗粒中。根据测定的元素浓度特征,可分成七个主要污染来源,即煤、土壤、石油、汽车尾气、建筑材料、海盐及冶金工业。化学元素平衡计算结果表明,天津地区七个污染源中,尘土和燃煤对大气颗粒物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4.
人工养殖与野生扬子鳄卵中重金属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人工养殖与野生的扬子鳄卵中Cu、Zn、Cd、Pb等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并对上述4种元素的分布状况和差异性进行了探讨。实验表明,人工繁殖卵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野生卵,人工饲养过程中所提供的饮水和饲料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自然界,值得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5.
水体中痕量重金属的共沉淀浮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水体中重金属含量低、难以直接测定的特点,研究了以In(OH)3为共沉淀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和油酸为浮选剂,富集痕量重金属的共沉淀浮选条件。结果表明,在50mgIn(Ⅲ)、8mg十二烷基硫酸钠、4mg油酸钠、pH=8.2-10.2条件下,即可完全富集水试样中的7种重金属元素,富集倍率在100倍以上。在此基础上,有原子吸收法测定了海水中上述元素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碳,氮,硒和铝在酸化水体中的形态特征。被研究的典型酸化水体中4种元素的最主要的形态分别为DOC,NO3^-,Se(IV)和AlF2^+。分析了这些元素的形态与水体中39种测定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几主要形态与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和底栖动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影响水样中元素磷测定结果的几个重要因素,针对以往测定方法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海水中重金属元素铜、铅、镉的分析测定,是海洋环境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由于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极微(ppb级),加上大量盐类及多种元素的复杂基体效应,使对这些元素的分析测定较为困难。用萃取或离子交换等手段预分离及浓集海水中的重金属是成功的,但需要较多的步骤及较长的时间,并可能引入污染,因而用于大量海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分析以悬浮液形式注入石墨护中的(POLYORGS)型吸附剂的富集物时,于该炉中所发生的各种过程。聚合吸附剂的主要分解产物是碳和含碳物质。保留在石墨炉表面的碳起着平台的作用(在测定CU、CO、NI、Au和铂族元素时),因而可强化还原过程并可防止分子化合物在早期加热阶段的蒸发。在有碳存在时,气相中游离氧的含量随乏降低,从而导致砷、锑氧化物气体的产率下降。还研究了悬浮微粒的大小和浓度对分析信号强度的影响。由于使用超声波分散悬浮液,提高了测定结果的重现性。利用吸附剂一原子吸收法对天然水和工艺样品中As.Sb.Au.Ag.Pb.CO、Ni、Cd、Cu和铂族元素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20.
采用微波消解法消解土壤样品,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土壤中的银元素。试验结果表明,银元素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在0.9995以上,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02mg/kg;对有证标准土壤样品进行测定的结果符合准确度要求,实际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在2.3%4.0%,加标回收率在88.0%-95.5%。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灵敏度高,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等优点,适用于土壤中痕量银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