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用工单位违反法律、法规规定将承包业务转包、分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者自然人,组织或者自然人的雇工发生工伤事故时,应由违法转包、分包的用工单位承担工伤保险责任。  相似文献   

2.
《工伤保险条例》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分散企业用人的风险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具体执行中还存在难题,如公务员的工伤管理混乱;小微企业不规范用工人员的工伤认定难;不同政府部门关于工伤及其他社会保险政策执行政策口径不统一;工伤保险对于小额赔付的周期偏长,不够灵活等。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综合治理规范劳动关系,对有关政策规定进行修订,以及加强有关工伤政策的顶层设计和内部协调等。  相似文献   

3.
案情简介 某园林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称萧山园林)承建了某小区房地产施工项目,并把该项目中浇地基的工程转包给了王某,王某系自然人。2011年3月,王某找到了张某等几名人员替自己施工,劳动报酬口头约定按工作量当日结算。同年9月,张某在前往施工的路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受伤,后张某以上班途中发生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为由,向当地社会保险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由于王某不具备用工资格,遵循劳动关系上溯到具备用工资格主体的原则,1工伤保险部门确定萧山园林为劳动关系主体方。  相似文献   

4.
黄婷 《劳动保护》2021,(7):82-84
近几年,工伤保险参保扩面问题,始终是一大难题,尤其是民营企业参加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不高,导致职工受工伤后,难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本文以福建省漳州市民营企业工伤保险制度落实难为例,就如何做好民营企业参保、确保民营企业职工的权益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数字播报     
<正>3600万人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住建部、国家安监总局、全国总工会日前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要求,将全国3 600万建筑业农民工纳入工伤保险。该意见明确,建筑施工企业对企业固定职工要按用人单位方式参加工伤保险;对不能按用人单位参保的用工特别是农民工,可以按建设项目方式参保,并可在各项  相似文献   

6.
建筑市场不规范,秩序混乱,项目转包现象普遍,严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对此,必须实施综合治理,切实解决这一现象。随着劳务市场的不断规范.“包工头”体制逐渐被淘汰,但“建设工程转包”形式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由于外包用工的特殊性,因而暴露出了不少问题:一是发包单位与劳务派遣、协作、分包单位签订的经济合同不够规范,双方的权利和责任不够具体,特别是没有明确安全管理责任和安全告知,造成伤亡事故频发,且经济纠纷错综复杂,调解困难;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民工数量庞大,劳动关系呈现多元化,复杂化。农民工普遍从事建筑、矿山、化工类等苦脏累的高风险作业,事故和职业病发生率均较高。仅以建筑业为例,实行层层发包、分包、转包,有资质或不具备资质的包工头承包后,主要用的是廉价农民工劳动力。既不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又不参加工伤保险,工资实行计件制,满负荷工作。工作中发生伤亡事故后,拒付或少付医药费,不给予伤残补贴、工伤津贴、抚恤金等待遇的现象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
<正>截至2013年底,建筑业从业人员已达4 500多万人,其中农民工占80%。一直以来,建筑业农民工一直面临着工伤权益落实难的问题。2015年初,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旨在通过项目参保、工伤保险费用单独列支、简化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程序等做法破解这一难题。本期"特别关注"从建筑业农民工工伤参保制度回顾、《意见》解读、地方社保部门措施及企业做法等角度,展现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月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召开视频会议,动员部署《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的贯彻实施工作。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对《意见》进行了解读。农民工工伤维权能力弱工伤待遇落实难"截至2014年11月底,全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已经达到2亿0  相似文献   

10.
摘要:建筑业业务外包是建筑业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对外包用工发生事故伤害索赔时,现行法律规定存在着交叉、重合,对事故伤害的性质、责任归责原则、责任主体、赔偿项目等所作之规定均存在种种不足之处。因此,将社会保险关系与劳动关系适当分离,扩大现行工伤保险的适用对象,明确规定外包用工的各方之间对劳动者应承担的工伤赔偿责任,比勉强进行劳动关系认定,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11.
采访人:本刊记者被采访者: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司长陈刚记者:最近,我看到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的一个文,《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陈刚:这个《通知》是2004年6月1日发的,主要是解决农民工特别是建筑业农民工工伤认定难和赔付难的问题。记者:说到这“两难”,我深有感触。2002年4月,一个缠着纱布的农民工来到编辑部,他说他叫黄成杰,家在陕西农村。一个月前,他到北京丰台区武警水电指挥中心当建筑工,在吊钢模时,被模板压断了右手的一个指头,到医院做了截指手术。他要求申报工伤和工伤赔偿,可老板不同意,给他买了一张…  相似文献   

12.
2010年11月初,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公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希望通过法律的修订、完善破解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监管难、劳动者维权难、追究责任难等多方面问题。为此,本刊邀请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孟燕华教授,国家高级安全工程师、工伤保险制度研究专家周华中先生深入剖析草案修改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只愿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1月初,国务院法制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公布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下简称《职业病防治法》)诊断鉴定制度条文(草案)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希望通过法律的修订、完善破解职业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职业病诊断难、鉴定难、监管难、劳动者维权难、追究责任难等多方面问题。为此,本刊邀请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系主任孟燕华教授,国家高级安全工程师、工伤保险制度研究专家周华中先生深入剖析草案修改的现实意义与存在的问题,只愿能为职业病防治工作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关非全日制用工的争议,在劳动保障监察、劳动争议仲裁维权中遭遇了诸多立法空白。对于非全日制用工的确认权、非全日制用工的判定标准和要件、非全日制用工否决后的法律后果以及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争议处理中举证责任分配、劳动者的维权途径等实操问题,需要在法律上予以明确。  相似文献   

15.
现代工业社会,职业伤害和用工责任风险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都有加大的趋势,给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带来了潜在隐患。实践中,对职业伤害的保障关注较多,其中工伤保险发挥了主要作用。但工伤保险不能承担用工责任及部分职业伤害风险,需要商业责任保险补充。现行责任保险应当在险种名称、保险责任范围和期限设计等方面进一步创新及完善,与工伤保险共同构筑对职业伤害和用工责任风险的全面保障。  相似文献   

16.
“用工难”在最近几年已成春节后很多企业面临的共同难题.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未雨绸缪.提前部署应对节后用工高峰,采取四大举措.缓解节后部分企业出现的结构性“招工难”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第六讲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医疗保险司曾宪树从待遇制度来说,工伤保险是对职工伤害实行劳工赔偿的社会保障制度,因而工伤待遇项目、标准和支付就是这项制度的中心内容。这次工伤保险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改革待遇制度和实行社会统筹。这一讲主要围绕第四...  相似文献   

18.
艾妩  江南 《劳动保护》2007,(1):58-59
职工虽然未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但双方形成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应当受到我国相关劳动法律法规的保护和调整。职工在工作期间和工作场所因工伤致残属工伤,应当依照相关规定享受各项工伤待遇。用工单位不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的,职工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费用由用工单位负担。因此,用工单位应及时为职工办理工伤保险。  相似文献   

19.
《中国劳动科学》2006,(10):30-32
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 丁晓华 劳动关系的认定属于工伤认定机构的附属职权 目前,许多企业存在用工不规范的情况,劳动者特别是外来务工者,在工作中没有与企业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一旦发生伤亡事故,由于涉及到法律责任的承担,双方便会围绕是否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发生争执。上期“以案论法”中的案例正是这一典型现象的反映,究竟谁是用工单位成了工伤认定过程中的争议焦点。那么,工伤认定机构在进行工伤认定时,是否有权对事实劳动关系进行确认?对于这一问题,在2004年1月1日“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施行以后,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回答。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普通的案件,却又是十分典型的案件。因为劳动双方没有签订用工合同,因为业主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这场官司打了5年之久。这其中既有业主无视法律法规,违规用工,出了事故逃避责任;伤者不知晓解决劳动争议的法定程序,找错部门,延误了工伤理赔;也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糊里糊涂,不当作为。一审二审,以至再审。最终,伤者虽然赢了官司,但不论业主、伤者,还是有关部门、法院,都耗费了精力,留下了遗憾,也引出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