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诊断相结合的方法 ,研究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动态变化以及障碍因素。研究表明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已进入基本可持续状态 ,但也出现了生态环境恶化、建设用地比重增大、耕地面积下降等问题。针对诊断结果 ,提出了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几项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前国内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县域尺度,关于开发区这一特殊经济区域的相关研究还较少。开发区是我国当前经济的重要增长点,所具有的良好示范和带动作用可促进其腹地甚至其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评价和监测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发展的状态和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以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从土地开发利用状况、社会影响和环境质量三方面构建了开发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对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为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对中度可持续的隶属度0.539最大,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该区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为中度可持续。  相似文献   

3.
土地用途分区管制与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浅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首先剖析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内涵,全面研究了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社会目标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实行土地用途分区管制对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土地健康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土地健康是伴随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而兴起的一个土地资源研究方向,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有着很大的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在分析土地健康内涵的基础上,论述了土地健康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并进而针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提出加强土地健康研究,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认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土地资源的利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立足之本,无论人们对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如何理解的,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总是其中最基本的核心内容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整个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内涵进行剖析研究。1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对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表述,不同学者因对“可持续性”的理解和对土地资源利用的分析角度不同,存在多种表述方式。从经济学来看,根据《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对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可以表述为“尽可能减少对人类生存…  相似文献   

6.
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土地利用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并提出了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基于生态效益的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两个生态指标,评价了城市圈发展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效益;并通过TOPSIS模型对历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合理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2020年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了符合城市圈发展需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呈现"四增三减三稳定"的数量格局,且生态效益指标和生态合理度均呈正向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调控方案的优化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源价值重构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农地非农化这一全球性现象,对我国现行土地利用规划控制下的农地非农化进行了深刻反思,指出在传统资源配置理论和比较利益原则指导下现行土地利用规划的局限与困境,并对资源配置过程中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所造成的效率损失的根源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我国残缺的资源价值体系造成的资源价格扭曲,以及现和土地利用规划对扭曲的资源价格的漠视是目前我国资源配置过程中效率损失的根源所在。据此.提出应重新审视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以资源经济学理论为指导,重构土地资源价值体系.并在此基础上。综合可持续发展理论、系统理论及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耦合模型。最后。本文对土地可持续利用规划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9.
满足生态安全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是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矛盾、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以武汉城市圈为研究区,基于2002~2009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汇总数据,引入土壤有机碳储量和土地利用绿当量两个生态指标,评价了城市圈发展不同阶段土地利用结构的生态效益;并通过TOPSIS模型对历年土地利用结构生态合理度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为目标,构建了2020年多目标优化模型,获得了符合城市圈发展需求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方案,呈现“四增三减三稳定”的数量格局,且生态效益指标和生态合理度均呈正向的发展趋势;进而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建议。研究结果对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利用调控方案的优化以及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测算县域土地利用系统现状与最佳状态的偏离程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以阳城县为例,从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三个维度建立土地利用协调度的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协调度模型,对区域自2006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协调度进行了动态评价。结果表明:阳城县土地利用系统正向着有序的方向发展,但尚有潜力可挖,协调度模型具有准确度高、实用性强的特点,对进一步改善研究区土地利用状况,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土资源概况,指出了耕地减少,质量下降,水土流失,水灾频繁,土壤和水域污染等将是该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最大障碍;结合后备资源潜力,现有耕地再发挥潜力,坡耕地改造潜力和种植制度改革,分析了提高复种指数的潜力途径,并提出相应的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启东市土地资源具有后备资源丰富 ,开发复垦潜力大 ,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区域差异较大 ,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土地整理潜力较大的特点。但随着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启东市土地资源将表现出以下若干非持续性的特征 :人口不断增加 ,人均耕地逐年减少 ;土地污染严重 ,耕地质量进一步下降 ;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 ,发展不平衡 ;土地养用矛盾突出 ,滩涂围垦难度加大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 ,提出了启东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然后提出了启东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 ,包括科学编制规划 ,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 ;加强非农用地管理 ,建立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 ;充分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 ,加强滩涂开发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 ,调整用地布局 ;激励农民对耕地的投入 ,制定多种“用”“养”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江苏启东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启东市土地资源具有后备资源丰富,开发复垦潜力大,土地利用率较高、土地利用经济效果区域差异较大,农村居民点布局分散、土地整理潜力较大的特点,但随着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启东市土地资源将发现出以下若干非持续性的特征:人口不断增加,人均耕地逐年减少,土地污染严重,耕地质量进一步下降;土地利用区域差异较大,发展不平衡;土地养用矛盾突出,滩涂围垦难度加大等。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启东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然后提出了启东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对策与措施,包括科学编制规划,建立土地利用规划实施体系;加强非农用地管理,建立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充分利用丰富的水面资源,加强滩涂开发;优化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用地布局;激励农民对耕地的投入,制定多种“用”“养”结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长江三角洲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土壤污染现象。造成部分地区土壤污染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包括以下4个方面:一是土壤污染防治的专门性立法严重滞后;二是我国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的法律仍不健全;三是改革开放以来以地方政府为主体的地区经济竞争日益加剧;四是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的信息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称等。因此,为有效防治土壤污染,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应尽快改变现行的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鼓励全民参与土壤污染防治以消除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快土壤污染防治和集体土地产权保护立法并配合使用土壤污染保证金等经济手段,实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5.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 ,1980年代和 1990年代 ,依靠乡镇企业和开发区建设 ,经济迅速发展。但这种高投入的增长也使苏州市新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尤其是地表水水质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苏州市水质型缺水和土地资源危机。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从乡镇工业发展、城市化、化肥农药使用以及科技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 )科学编制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总体规划 ;(3)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资源利用和环境逐步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污染治理能力 ;(5)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等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重分析了搞土地批租给经济建设、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利弊,指出土地批租具有经济发展上的进取性,资源利用上的合理性,环境治理上的主动性和社会发展的全面性,关键是要因势利导,加强管理,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如何既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又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利用的要求,成为当前我国不少地区土地利用中的一个重大课题。位于太湖流域和钱塘江流域源头的浙北天目山区,在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之间存在着多种矛盾。通过对浙北天目山地区生态保护与其他土地利用冲突及其协调的机理分析,试图寻找太湖流域上游山区生态保护与土地利用相协调的可选途径,探索自然保护区有效管护与当地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相结合的良性发展机制,并提出解决这些冲突的办法:修正保护目标,调整保护政策;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在不同的功能区施行不同的土地政策;把生态旅游作为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突破口;探索社区共管模式,力争在扩大社区参与的前提下,实现保护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形势及战略措施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形势,指出了国土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国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任务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环境类型,受自然分异规律与人类经济活动的双重干预和影响,产生其特有的时空分异规律与层带组合格局。通过土地生态类型格局分析,可以揭示山地生态环境类型结构瑟功能的异质性和有序性,从而为探讨农业资源的时空性及其开发利用模式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20.
论农地制度创新与农业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建国以后我国农地制度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发展变迁过程,它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现行农地制度的某些缺陷又对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形成了效率性、功能性、市场性制约。为此,我们应当立足于农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原则,构建农地财产权新框架,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起以农地承包权流转为主体的市场运行机制,有效地促进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