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应用固相微萃取衍生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珠江口地区不同水体中3种酚类内分泌干扰物(pEDCs):辛基酚(OP)、壬基酚(NP)和双酚A(BPA)的质量浓度分布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淡水水体中3种pEDCs质量浓度为:饮用水水源最低,水产养殖鱼塘次之,其后依次是珠江河段(广州和中山河段)和污水处理厂,而垃圾渗沥液处理厂的质量浓度最高.垃圾渗沥液中OP、NP和BPA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8~4.35 μg·L-1、79.0~276 μg·L-1和862~18 891 μg·L-1.咸淡水水体中,深圳福田自然保护区NP质量浓度高于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平均值分别为0.88 μg·L-1和0.39 μg·L-1.两个保护区内BPA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OP和NP的质量浓度.海洋水体中pEDCs质量浓度与部分淡水和咸淡水相当,其中东莞近海水域中NP的质量浓度比中山和深圳近海水域偏高(分别为0.76~1.12 μg·L-1和0.26~0.73 μg·L-1).垃圾渗沥液中pEDCs的污染严重,可能是周围环境水体受pEDCs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直接排放到周围水体,对生物具有潜在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镉胁迫下鲫鱼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一定环境条件下,重金属镉(Cd)胁迫对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不同组织中金属硫蛋白(MT)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温为(16.5±1.0)℃时,平均体长(15.32±0.63)cm、体重(310.60±5.69)g的鲫鱼不同组织中MT含量的本底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含量顺序为肝脏(3.018±0.023)~(3.226±0.010)υg·g-1>肾脏(2.663±0.009)~(2.852±0.003)υg·g-1>鳃丝(1.523±0.017)~(1.623±0.009)υg·g-1 >肌肉(1.432±0.011)~(1.474±0.005)υg·g-1,且相对比较稳定.在0.005 mg·L-1、0.050 mg·L-1、0.100 mg·L-1、0.250 mg·L-1和0.500 mg·L-1的Cd2 胁迫下,鲫鱼4种组织中MT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先升高后稳定,且在0~6 h内MT含量的增加速率最大;鳃丝、肝脏和肾脏3种组织中MT含量在12 h时达到峰值,随后略有下降并趋于稳定;肌肉中MT含量在24~96 h达到峰值.鲫鱼4种组织中MT含量在12 h内的增加量与Cd2 的质量浓度显著相关,表现出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这表明水体中Cd2 可诱导鲫鱼组织中MT的合成与表达,且诱导时间主要在前12 h内.鲫鱼肝脏、肾脏和鳃丝组织中的MT可作为评价外源重金属Cd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畜禽粪便和污水中金霉素(CTC)及其两种代谢物——差向金霉素(ECTC)和异金霉素(ICTC)的LC - MS/MS检测方法.粪便样品经Na2EDTA - Mcllvaine缓冲液(pH=4)分别提取3次,离心,收集上清液,过Waters的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用6mL0.01 mol·L-1草酸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水浴氮气吹至近干,甲醇定容至1 mL,过0.22μm滤膜,用LC- MS/MS测定.污水取100 mL经滤纸和0.65 μm纤维膜过滤后,加1 mL 5% Na2EDTA溶液,调节pH值至7.0,然后过预先用5 mL甲醇和10 mL Na2EDTrA- Mcllvaine缓冲液(pH=4)活化过的Waters Oasis HLB固相萃取小柱,净化、浓缩,后用6 mL0.01 mol·L-1草酸甲醇溶液洗脱,收集洗脱液,40℃水浴氮气吹至近干,甲醇定容至1 mL,过0.22 μm滤膜,上机测定.该方法在10~1 000μg·L-1之间呈线性相关,金霉素、差向金霉素和异金霉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79.64% ~ 97.23%、75.34% ~ 98.37%和73.67% ~ 95.08%,日间偏差在1.78% ~6.18%,日内偏差在1.07%~6.28%.粪便样品和污水样品中的检测限分别为20μg·kg-1和10μg·L-1,符合作为检测方法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摇瓶法结合HPLC测定新杀菌剂唑菌酯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新型杀菌剂唑菌酯(试验代号:SYP-3343)的环境行为研究提供基本的理化参数,在建立水中微量唑菌酯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方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摇瓶法测定了唑菌酯在纯水和缓冲液中的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结果表明,水中的唑菌酯经二氯甲烷萃取后进行HPLC测定,HPLC测定条件为:紫外检测波长252nm,甲醇/双重蒸馏水以体积比为94/6混合作为流动相,当流速为1.0mL·min-1时.在Diamonsil C18柱(250 mm×4.6 mm,5μm)上有效成分可以得到很好的分离和检测.唑菌酯的保留时间约为4.2 min.唑菌酯质量浓度在1.56~25 μg·mL-1内相关性很好,决定系数R2为0.9999.回归方程为y=53.4960x-10.7480(x为唑菌酯浓度,y为色谱峰峰面积).唑菌酯在0.01 μg·mL-1、0.05μg·mL-1和0.2μg·mL-1质量浓度下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104.9%、106.5%和97.8%;摇瓶法测得唑菌酯在二次蒸馏水中的平均Kow为8 993.59,平均lgKow为3.94±0.15;唑菌酯在pH=5.0的缓冲溶液中的平均Kow为23 448.96,平均lgKow为4.37±0.12;唑菌酯在pH=9.0缓冲溶液中的平均Kow为243 487.7,平均lgKow为5.36±0.26.研究结果表明,唑菌酯能很好地穿透植物叶表和真菌表皮,生物体对唑菌酯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酸度对药剂的Kow有一定影响,但不改变药剂的高渗透性和强生物富集特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农药乐果与轻稀土乐果混合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探讨了稀土修复和稀土预处理对乐果染毒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药乐果具有轻度的遗传毒性和明显的细胞毒性.在相同剂量乐果溶液(体积比1/2000或1/4000)和相同修复时间(24 h或48 h)下,随着稀土剂量的增加,根尖分裂指数逐步下降,而微核率和细胞核异常率呈上升趋势.30 μmol·L-1稀土分别与1/2000和1/4000乐果溶液混合染毒根尖5 h,30 μmol·L-1稀土溶液修复24 h,前者分裂指数和微核率低于后者,但二者分裂指数均低于该剂量稀土或乐果的单独作用结果.低剂量稀土(1.2 μmol·L-1、6 μmol·L-1)与乐果混合染毒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根尖细胞的分裂,降低了微核率和核异常率,且延长修复时间可进一步提高分裂指数,降低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另外,低剂量稀土溶液(1.2 μmol·L-1、6 μmol·L-1)预处理根尖后再进行乐果染毒,与乐果染毒组比较提高了细胞分裂指数并降低了微核率.据此推测,高剂量稀土溶液(>30 μmol·L-1)可能增加了乐果溶液对蚕豆根尖的细胞遗传毒性,而低剂量稀土溶液(<6 μmol·L-1)可能具有促进乐果染毒后的根尖细胞修复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采用静态急性毒性实验方法,研究了久效磷对黄鳝脑乙酰胆碱酯酶及肝脏、肾脏羧酸酯酶、碱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温(20±2)℃条件下,经0.25 mg·L-1、0.50 mg·L-1、1.00mg·L-1和2.00mg·L-1的久效磷暴露96 h,黄鳝肝脏、肾脏羧酸酯酶和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显著下降,但两者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模式.随着暴露质量浓度的升高,肝脏和肾脏羧酸酯酶活性的下降幅度逐渐变小,而脑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下降幅度却由小变大.久效磷暴露黄鳝96 h,肝脏、肾脏酸性磷酸酶活性均升高;而肝脏碱性磷酸酶活性升高;肾脏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久效磷暴露质量浓度与脑乙酰胆碱酯酶和肝脏、肾脏羧酸酯酶活性之间具有剂量-效应关系,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可能在鱼体抵御有机磷农药毒性作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有机磷农药靶标酶乙酰胆碱酯酶和解毒酶羧酸酯酶、磷酸酶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某人工湿地系统对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萃取样品前处理技术和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GC/ECD)及气相色谱/质联联用(GC/MS)分析方法,对某人工湿地系统进、出水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的质量浓度进行了分析和对比,以研究该湿地水中持久性有机物的污染水平及湿地对它们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多环芳烃检出19种,以二环为主,萘及其同系物约占总量的71%;有机氯农药只检出HCH的4种异构体和七氯;多氯联苯检出5种,以二氯代为主.这3类物质的浓度水平明显低于以往的研究结果,且低于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对于持久性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水源水,湿地对以上3类物质的去除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分离快速测定环境空气中12种氯苯类有机污染物的方法.采集10 L空气样品,用Tenax吸附管富集氯苯类化合物,石油醚淋洗解析,DB-23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检测.空气中氯苯类化合物的最低检测浓度分别为:氯苯20 μg/m3,二氯苯0.5~0.8 μg/m3,三氯苯0.08~0.1 μg/m3,四氯苯0.03~0.05 μg/m3,五氯苯、六氯苯0.01 μg/m3.在空白试验中,回收率为90.7%~100.6%,相对标准偏差低于7.16%(n=5).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便、快速、准确、重现性好,适合环境空气中12种氯苯类化合物的痕量测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藻类增长潜力(AGP)实验,研究了铜离子浓度对2种淡水浮游藻类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能促进斜生栅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1.000~100.000 mg·L-1时,对斜生栅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质量浓度为0.001~0.010 mg·L-1时,会促进鱼腥藻增殖; Cu2 质量浓度为0.100~100.000 mg·L-1时,会对鱼腥藻产生不同程度的毒性效应.当Cu2 浓度为0.001~0.100 mg·L-1时,斜生栅藻和鱼腥藻细胞经过2 d的调整期,从生理上适应了新环境并进入对数增长期; Cu2 浓度达到1.000 mg·L-1时则需经4 d的调整期才能进入对数增长期,到14 d时2种藻细胞的密度仍在增加.对栅藻和鱼腥藻细胞密度的平均比增长率比较显示,斜生栅藻对Cu2 毒性效应的耐受力大于鱼腥藻.结果表明,在淡水水体中,微量的Cu2 有利于浮游藻类增殖,能够增进水体的富营养程度; Cu2 浓度超过1.000 mg·L-1时对浮游藻类的繁殖与生长有抑制或毒害作用; 过量的Cu2 还可能会导致食物链的破坏与水源的污染.因此,在使用硫酸铜杀藻时应注意其用量与使用次数可能会对水体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氯化铁对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中磷去除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使废水中磷达到更好的去除效果,生物法与化学法结合(即BC法)是目前除磷的发展趋势,但絮凝剂对系统中微生物的影响研究仍较少.氯化铁是除磷过程中常用的絮凝剂,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其对SBBR反应器中除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TP质量浓度为2.34~7.13mg·L-1,每星期向反应器中投加一次氯化铁(投加质量浓度为3mgFeCl3·(L废水)-1时,反应器对TP的去除率在86.5%以上,出水质量浓度稳定在0.5mg·L-1以下,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准(GB18918-2002);过量的氯化铁则因抑制生物膜中微生物活性,不利于磷的去除.  相似文献   

11.
以制约认证审核质量提高的五大矛盾为基础,阐述认证市场监管发展方向,从增强认证行业自律角度提出建立以认证认可协会为主体、全体认证公司参与的同业复核制度,以提高审核有效性,促进认证质量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在拟建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神经网络的评价方法用于小区域环境质量评价中,根据本地区特点因地制宜地选择环境质量参数,代入模型中进行环境质量评价及预测,对用于环境质量评价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进行了改进,即对网络模型的训练样本进行了扩充,从而提高了模型的抗干扰能力和准确性.将改进了的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应用于四川省资阳市沱江二桥拟建项目小区域的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 对该市小区域大气、地表水环境质量状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用于环境质量评价是可行的,且评价结论客观,评价模型普遍适用.  相似文献   

13.
人工神经网络在水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滏阳河水质评价的RBF(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模型,对滏阳河邯郸市区段的从南环到北环的7个监测断面水质进行了评价,并与灰色聚类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RBF神经网络模型能很好地解决评价因子与水质等级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评价水质简便可靠,预测精度高,具有通性和客观性。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滏阳河邯郸市区段水质污染程度,可以为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防治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在航空系统内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分析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是从根本上预防安全生产事故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有助于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目前国家正在积极推进该项工作。笔者从安全质量标准化的概念、组成及其作用入手,阐述我国企业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动态、进展形式、特点及其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评价的比较;介绍典型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经验,结合目前我国安全质量标准化开展的情况,对航空系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航空系统内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的必要性及途径,为航空系统内推广安全质量标准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现实水利部和生态环境部的水资源水环境管理工作,对比两个部门在水质监测、评价工作中的差异,探讨两个部门在水质监测、水质评价工作中的侧重点,研究结果可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决策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建立了建设主体单位和质量监督机构的博弈关系,通过设置恰当的参考点使收益矩阵更为科学。用混合战略纳什均衡求出了均衡点。讨论得出,质量监督机构可以根据各个建设主体单位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所投入的成本来确定监督力度大小的概率,而建设主体单位违规的概率与质量监督机构罚款的力度及其不作为所得的负效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北神树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北京市北神树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了水样的化学需氧量、生物需氧量、氨氮、含油量、浊度、色度、电导率等常规指标及17种无机离子含量,了解了水样的组成、成份和性质;用膜分离-光谱扫描法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和主要的官能团结构;综合评价了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状况.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属于高浓度有机污水,是垃圾填埋场的主要污染源.本文研究成果可为今后国内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规划和设计提供一定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徐玉芳 《环境与发展》2020,(2):130-130,132
近年来,在我国工业化规模不断扩大、工业项目不断增多的影响下,水资源的污染问题愈发严峻,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了巨大影响。所以,水质监测部门要充分利用先进的水质监测技术和设备,对污染源水质实施连续不间断的监测,有效提高水质监测数据质量。本文主要提出了几点保障污染源水质自动监测系统数据质量的措施,供相关人员借鉴采纳。  相似文献   

19.
集对分析法在河流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集对分析法在环境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问题,用集对分析法建立了河流水质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阜新市大凌河支流4个断面监测点的7种污染因子监测结果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各断面水质评价级别均为Ⅴ级.研究表明,采用集对分析法进行水质评价准确可靠,信息利用率高,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河流水质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所用理论方法和所建模型也可推广应用于其他领域.  相似文献   

20.
神经网络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 ,采用了函数连接型神经网络模型 ,与常用的BP网络不同 ,函数连接型网络通过对输入模式的增强来实现复杂模式的分类。用此模型研究实例的大气环境质量 ,结果表明函数连接型网络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具有客观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