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污染物人体暴露和环境释放评价工作中,通常使用实地监测的方法,同时模型软件因其简便、快速、低成本等特点也被广泛使用。以ChemSTEER软件为例,介绍了软件的基本功能与特性,并以图文形式详细介绍了使用方法。以五氯酚为污染物,假设了一个配制五氯酚水溶液的工作场所,利用ChemSTEER软件中的相关模型对五氯酚的人体暴露和环境释放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工人在各操作过程中五氯酚的吸入量均在安全范围内,在取五氯酚原材料这一过程中五氯酚的皮肤暴露量特别高,工人应当穿戴好防护服。ChemSTEER软件可以快速有效地对污染物人体暴露和环境释放进行评估,目前该软件在国外正在不断更新,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展,该研究可为引入ChemSTEER软件至国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五氯酚的污染现状及其转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世纪80年代起五氯酚已被禁止生产和使用,但由其引起的环境问题仍然存在。在介绍了五氯酚的污染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五氯酚降解方面的研究进展,吸附是可逆的,但吸附的富集浓缩作用是一种有效的前处理手段。化学氧化措施对五氯酚的去除效果较好,反应速度较快,但处理成本较高,且容易形成强致癌污染物。生物措施处理成本低,降解产物安全,但去除效果相对较差。还原脱氯比较适合污染的原位治理,且处理成本较低。土壤粘粒及铁氧化物界面五氯酚的还原转化研究使利用土壤特性处理五氯酚污染土壤及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成为可能。五氯酚污染处理方法互有长短,不同处理方法的联合应用方面的研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数十年来,五氯酚(PCP)和它的钠盐,被广泛用于除草剂、杀菌剂、农药和林木防腐剂。在我国,五氯酚也大量使用于铁道的枕木防腐,鱼池清塘,杀灭钉螺和血吸虫的尾蚴、毛蚴,以及杀灭钩虫卵、钩蚴、大肠杆菌等。1971年,Rappe和Nilsson报道,五氯酚的世界年产量超过2万吨。1975年,Erstand指出,仅在美国,每年使用的五氯酚就达到4万吨以上。对于人类和其他动物而言,五氯酚是一种  相似文献   

4.
金坛地区五氯酚的人体暴露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五氯酚及其钠盐(统称为PCP)为研究对象,选择曾长期使用五氯酚钠杀灭钉螺的江苏省金坛地区为研究区域,使用膳食暴露模型计算评价了当地居民的人体暴露水平.结果表明,该地区成年人日均PCP摄入量最高值为8μg·d-1,该值低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日允许摄入量180μg·d-1;饮水和植物类食物是人体摄入PCP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总摄入量的42%和39%.此外,不确定性分析表明,模式运算结果呈偏态分布,偏度、峰度系数分别为3.51和19.7.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五氯酚对盐泽螺旋藻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五氯酚对盐泽螺旋藻的生长量、叶绿素含量和藻胆素含量的IC50分别是4.26、0.369、1.132mg/L。实验结果还显示,五氯酚在实际浓度范围内,刺激盐泽螺旋藻的硝酸还原酶的活性,并有随浓度增高,活性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酸性条件下,用正己烷萃取五氯酚,以重氮甲烷衍生后生成五氯酚甲酯,用稳定的同位素^13C6五氯酚为内标物,采用GC/MS法,在选择离子扫描(SIM)模式下进行定量测定。五氯酚的实际检测限为1μg/L;平均回收率为94.0% ̄96.5%;精密度实验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  相似文献   

7.
利用电化学-固定化漆酶联合工艺催化降解水中五氯酚。结果表明:反应0.5 h时,五氯酚的降解效率达82%,虽然与单独固定化漆酶催化降解五氯酚效能没有明显区别,但联合工艺中酶活损失较小,反应5 h,联合工艺的相对剩余酶活为32.6%,比单独使用固定化漆酶提高12%,且联合工艺脱氯能力明显提高。催化反应重复进行5次后,联合工艺的五氯酚去除率和相对剩余酶活分别为52.3%和33.6%,分别比单独使用固定化漆酶催化降解提高38.5%和13.7%。  相似文献   

8.
五氯酚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猝灭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法研究了五氯酚对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荧光猝灭作用.结果表明,五氯酚可以有规律地使BSA内源荧光猝灭,其猝灭机理可认为是五氯酚与BSA形成复合物的静态猝灭;并获得了不同温度下,五氯酚与BSA作用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根据所得结果可推断五氯酚与BSA的作用力为疏水作用力和静电作用力.同时由Fo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理论计算得出了五氯酚与BSA结合位置的距离.  相似文献   

9.
五氯酚是氯酚族中最具毒性和最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其废水的处理一直受人关注.文章概述了五氯酚的生物降解规律和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五氯酚废水生化处理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对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斜生栅藻细胞的生长状况、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及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作为指标,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五氯酚(0,0.02,0.05,0.10,0.50,1.00 mg/L)对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的毒性效应.24,48,72,96和120 h五氯酚对斜生栅藻的EC50分别为0.883,0.283,0.225,0.168和0.192 mg/L.斜生栅藻生长受抑制程度随五氯酚质量浓度增加而加强,当五氯酚的质量浓度超过0.50 mg/L时,斜生栅藻的生长几乎完全受到抑制.染毒96 h的斜生栅藻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以及蛋白质含量随着五氯酚质量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色素比例失调,色素对五氯酚的敏感程度为:类胡萝卜素>叶绿素a>叶绿素b;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与色素含量的减少呈明显线性相关(r=0.793,n=6).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和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水环境安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Hg2+、Cr6+和Pb2+等重金属及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等氯酚类物质对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 Hg2+、Cr6+和Pb2+对霍甫水丝蚓的96h-LC50分别为0.16,4.25,76.24mg/L;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96h-LC50分别为20.73,7.86,2.42mg/L. 根据6种污染物对霍甫水丝蚓的毒性实验结果,预测水体中Hg2+、Cr6+和Pb2+对霍甫水丝蚓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16,425,7624μg/L,最大允许浓度分别为1.6,42.5,762.4μg/L;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安全浓度SC分别为2073,786,242μg/L,最大允许浓度MPC分别为207.3,78.6,24.2μg/L.6种污染物的毒性评估结果显示,Hg2+对霍甫水丝蚓表现为极高毒性,Cr6+、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对其表现为高等毒性,Pb2+和2,4-二氯酚表现为中等毒性.3种重金属对其毒性顺序为:Hg2+ > Cr6+ > Pb2+;3种氯酚类物质对其毒性大小依次为:五氯酚 > 2,4,6-三氯酚 > 2,4-二氯酚.  相似文献   

12.
三种氯代酚的水生态毒理和水质基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氯酚化合物主要包括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等, 是一类重要的化工产品, 在环境中分布广泛. 氯酚在水体中的生态毒理行为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概述了2,4-二氯酚、2,4,6-三氯酚和五氯酚在水环境中的迁移归趋, 在水生生物体内的吸收代谢及其生态毒性和毒理特性. 在此基础上, 对3种氯代酚的水生态基准进行推导讨论, 以期为氯酚类污染物的环境管理、安全评价和污染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五氯酚在土壤胶体界面的还原转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取玄武岩发育的红壤胶体,用恒温厌氧平衡动力学方法,研究土壤胶体界面五氯酚的降解效果,以及外加Fe2+和草酸对五氯酚还原转化的影响. 结果表明,厌氧条件下玄武岩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胶体对五氯酚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其表观降解速率常数分别为(0.032±0.002)和(0.057±0.003) d-1. 草酸或Fe2+对土壤表面五氯酚的降解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在探讨土壤胶体对五氯酚的降解能力与其理化性质关系的基础上,说明利用铁氧化物可进行复杂土壤体系中有机氯类污染物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稀有Ju鲫,大鳞泥鳅——新的七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稀有Ju鲫和大鳞泥鳅作为七天亚慢性毒性试验材料的可行性。依据生长和现存量作为观察指标,测定了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Ju鲫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和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铬和五氯酚对大鳞泥鳅的NOEC和LOEC。铬、铜、锌、镉和五氯酚对稀有Ju鲫的NOEC分别是2500,10,200,20,80μg/L,LOEC分别是5000,20,400,40,160μg/L。铬和五氯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典型血吸虫病疫区酚类化合物的污染现状,通过采集枯水期松澧洪道、藕池河下游和沱江这3条河的南县段27个表层水样,采用高灵敏的GC-MS/MS技术对水样中14种酚类化合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松澧洪道、藕池河下游和沱江表层水样中Σ酚类的浓度分别为878.05、148.36和594.49 ng.L-1.松澧洪道水样中Σ氯代酚的浓度为203.03 ng.L-1,Σ非氯代酚的浓度为97.21 ng.L-1,在这3条河流水样中都是最高的;t-检验的结果显示3条河流水样中的Σ氯代酚之间以及Σ非氯代酚之间都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五氯酚、2-硝基酚、2,6-二氯酚和苯酚是松澧洪道水样中主要的污染物,分别占这条河流总酚类污染物质量分数的27%、54%、4.4%和1%;2-硝基酚和2,6-二氯酚是藕池河下游与沱江水样中主要的污染物,这2类污染物分别占藕池河下游水样中总酚类污染物质量分数的61%和4.3%,占沱江水样中总酚类污染物质量分数的30%和2%.研究结果中五氯酚的检出浓度与文献报道的国内血吸虫病疫区水样中的浓度相比较,表明该研究区水样中五氯酚的浓度处于各疫区的中等污染水平,说明因五氯酚及其降解产物的污染会给当地水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6.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处理废水中的五氯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用辣根过氧化物酶对五氯酚的模拟废水进行催化聚合处理的过程。结果表明,辣根过氧化物酶可以有效地去除五氯酚。反应的 最佳pH范围为4~5,去除率可达95%以上。聚合处理过程中五氯酚与过氧化氢的反应计量比为2:1。反应计量比以及处理过程中氯的释放 实验表明,五氯酚聚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二聚体。另外,反应速度与酶和过氧化氢的用量有关,增加酶用量或适量增加过氧化氢的用量可以明显缩短反应时间。   相似文献   

17.
五氯酚在洞庭湖环境介质中的分布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洞庭湖水、底泥及生长在不同深度的几种典型经济淡水鱼体内五氯酚的分析,对该地区由于常年施用五氯酚钠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底泥和鱼体对五氯酚都有富集作用,湖区施用五氯酚钠对生态环境的持久影响应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8.
五氯酚在沉积物中的吸附解吸迟滞行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采用循环吸附 解吸实验法 ,研究了西湖、滇池、太湖、甬江和钱塘江表层沉积物对五氯酚的吸附特性 .结果表明五氯酚在 5种沉积物上均表现出解吸比吸附滞后的现象 .解吸迟滞系数表明 ,甬江沉积物的迟滞现象最明显 ,各沉积物的迟滞系数大小与沉积物中脂蜡占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比成正相关 .研究认为 ,解吸迟滞行为主要是由沉积物中脂蜡组分对五氯酚的不可逆吸附造成的 .解吸迟滞现象的存在 ,减小了五氯酚在水中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五氯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玲  彭平安  黄伟林 《环境科学》2006,27(7):1388-1392
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 4.12的水溶液中五氯酚氧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在pH一定和二氧化锰充分过量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变慢,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溶液pH由3.5升高6.6,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发生显著地下降.运用溶剂萃取和气质联用仪的分析方法,检测到2个主产物和1个次产物.其中,次产物是由四氯-1,4-氢醌与四氯儿茶酚组成的混合物;2个主产物是由五氯酚氧自由基偶合而成的二聚体,且是同分异构体.在观测到的表面反应动力学和降解产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氯酚被二氧化锰氧化降解的反应流程图.  相似文献   

20.
二氧化锰氧化降解五氯酚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玲  彭平安  黄伟林 《环境科学》2006,27(7):1388-1392
以二氧化锰为氧化剂,研究了pH 4.12的水溶液中五氯酚氧化降解的反应动力学,并讨论了反应溶液的pH对反应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五氯酚对二氧化锰的氧化作用具有较强的反应感受性.在pH一定和二氧化锰充分过量的条件下,随着反应的进行,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变慢,遵循的不是简单的准一级反应动力学而是复合的反应动力学.此外,随溶液pH由3.5升高6.6,五氯酚的降解速度发生显著地下降.运用溶剂萃取和气质联用仪的分析方法,检测到2个主产物和1个次产物.其中,次产物是由四氯-1,4-氢醌与四氯儿茶酚组成的混合物;2个主产物是由五氯酚氧自由基偶合而成的二聚体,且是同分异构体.在观测到的表面反应动力学和降解产物的基础上,提出了五氯酚被二氧化锰氧化降解的反应流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