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固化稳定化技术由于处理费用低、操作简单易行,是污染场地修复常用的技术。评估了水泥和活性炭固化稳定化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浸出行为和无侧限抗压强度(UCS)。PAHs污染土壤采用非酸性降水、酸性降水和卫生填埋场共处置3种方法分别浸出时,浸出液中PAHs的浓度分别为2.53、2.74和3.88 μg/L;当水泥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0%时,3种方法浸出液中PAHs的浓度分别为8.99、10.12和10.99 μg/L;水泥固化稳定化会增加污染土壤中PAHs的浸出浓度,不同情景下PAHs的浸出浓度表现为卫生填埋场共处置>酸性降水>非酸性降水。当水泥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0%,活性炭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1%时,PAHs的浸出浓度为0.99 μg/L,活性炭的加入可有效降低浸出液中PAHs的浓度。当水泥添加量分别为土壤质量的10%、20%和30%时,固化稳定化产物28 d的UCS分别为1.82、5.95和12.06 MPa,UCS随着水泥添加量的增多而增大;水泥添加量为土壤质量的20%,活性炭添加量不大于土壤质量的2%时,其UCS与不加活性炭时相当。  相似文献   

2.
油基钻井岩屑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式是制备成块状固化体,但固化体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多环芳烃浸出的风险。采用固体中无机组分有效量测试(NEN7371)方法和块状材料中无机组分的扩散实验(NEN7375)方法,研究固化体内萘、蒽、荧蒽、苯并(b)荧蒽和苯并(a)芘5种多环芳烃的释放特性,评估其浸出释放风险。结果表明:5种多环芳烃的有效释放率均在2%以下,其中苯并(a)芘有效释放率最高,浸出液中浓度超过GB/T 14848—2017《地下水质量标准》中Ⅲ类限值;在静态浸泡释放特征试验中,5种多环芳烃的释放集中在浸出前期,前16 d累积释放量占64 d累积释放总量的比值均超过78%;5种多环芳烃释放机理包括扩散控制、溶解释放、延滞释放、耗竭和表面冲刷,固化体中不同多环芳烃释放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以扩散控制为主,后期均表现为耗竭机制。  相似文献   

3.
以萘和2.6-二甲基萘作为鲫鱼(Carassius auratus)肝徽粒体芳烃羟化酶(AHH)的底物,研究被多环芳烃污染后,鲫鱼肝微粒体AHH的活力变化及其动力学,并研究了相向条件下雌雄鲫鱼肝微粒体AHH的活力差异。结果显示AHH的表观米氏常数(Km).萘为43.5,2.6-二甲基萘为12.5:最大反应速度常数,萘为312.5.2.6-二甲基萘为230。表明鲫鱼肝微粒体AHH对2.6-二甲基萘有很大的亲和力,其活力的大小可作为指示多环芳烃对淡水污染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原煤中多环芳烃的分离与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以苯为溶剂对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原煤进行了提取。提取液经柱层析分离及薄层层析和纸层析进一步纯化。利用色质联用、荧光光谱和高压液相色谱等方法对提取液中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测定,并用标准样品验证,在原煤中检测出51种多环芳烃,其含量为0.002—44.2ppm。 本文提供了原煤中多环芳烃的本底数据并试图探索不同煤种与多环芳烃含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北京地区大气颗粒物中硝基多环芳烃与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提出了一套包括提取、还原、分离及同时测定硝基多环芳烃及多环芳烃的分析方法.通过对北京几个不同功能区所采样品的分析及Ames短期生物实验,进一步肯定北京大气颗粒物中不仅含有致突变物和致癌物多环芳烃,还含有直接致突变物硝基多环芳烃,这两类化合物在大气颗粒物中的含量均呈现“冬高夏低’的规律,它们在商业区,居民区的污染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接纳包头市区工业和生活污水的四条主要河流水体和底质中九种多环芳烃进行了监测,并追踪调查了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的排放归宿黄河。根据监测和调查结果给出了该类污染物在水环境中的分布、含量、影响、迁移转化规律和治理对策,并着重研究了PAHs在饮用水源黄河中的存在形式和去除办法。填补了本市水环境污染调查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7.
多环芳烃的光致毒效应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多环芳烃是一类常见的污染物,过去对其毒性的研究集中在生物体内代谢产物的毒效应上,但是近期研究表明紫外光的照射对多环芳烃的毒性有显著性影响,称为PAHs的光致毒效效应。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在紫外光照射下的急性光致毒作用,致毒作用发生机理及毒性预测的数学模型,同时探讨了PAHs对紫外光致 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多环芳烃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去除和化学去除。物理去除法主要是指客土法修复方式,或者是通过汽提、溶剂洗脱、热解吸、焚烧、填埋等措施去除或固定污染物。化学去除法通常是采用化学修复、光催化修复、电化学修复、微波分解及放射性辐射分解等修复技术将土壤中有机污染物分解或转化为无毒或低毒性的物质。物理化学修复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费用高昂,容易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可操作性差,在大规模修复中存在运作困难。而生物去除法以其成本低、无二次污染、可大面积应用等独特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是目前最具潜力和较为理想的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9.
优势短杆菌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性能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研究从长期被焦化废水污染的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优势短杆菌研究该菌株及其在无机离子存在下对蒽、菲、芘的降解性能.结果发现该菌株对蒽、菲、芘均有良好的降解效果,Fe3+对降解过程有促进作用,反应10h后,蒽、菲、芘转化率分别可达约75%,87%,及62%.总有机碳(TOC)的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在106h内能分别将反应瓶中加入的蒽、菲、芘所产生的总有机碳去除50%、90%及50%.  相似文献   

10.
多环芳烃(PAH)的污染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蹇兴超 《环境保护》1995,(10):31-33
本文介绍了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及其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降解规律,讨论了减少多环芳烃污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有机膨润土吸附水中多环芳烃的性能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32,自引:4,他引:32  
分别用溴化十二烷基三甲铵(DTMAB),溴化十四烷基苄基二甲基铵(TPAC),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MAB),溴化十八烷基三甲铵(OTMAB)改性膨润土研究了有机膨润土中吸附水中菲,萘,苊的适宜条件,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有机膨润土的层间距,有机碳含量,对多环芳烃的吸附能力与改性时所用表面活性剂的碳链长度及其在制德时的用量成正比;多环芳烃的去除效果还与其本身的性质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松花江水体中多环芳烃类污染物的污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环芳烃类污染物(PAHS)是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的一类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不仅难降解,而且生物毒性强,对水生态环境产生一定危害,研究表明,松花江江水以及松花江水补给的近江的浅层井水,包括水生生物及底质,均舍有多环芳烃类污染物,但暂不会对水生物和人体健康构成危胁.  相似文献   

13.
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物的方法 ,由于其费用低廉等特点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多环芳烃由于其毒性、致癌性和致畸性成为环境中一类重要的污染物。概述了植物修复的机制 ,并回顾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大同市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5.
环境中多环芳烃的迁移和转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来源和迁移转化的研究近况。大敢中多不芳烃以光化学降解为主,在水体中以吸附过程迁移为净化特性,而在土壤中则以催化聚合反应降低其生物可给性。  相似文献   

16.
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通过1995年和1998年澳门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分析表明,1998年的有机污染程度是1995年的1.36~4.36倍,大气气溶胶中多环芳烃白天高于夜间,说明主要污染物为居民的工作、生活、商业、交通所排放。澳门商业交通功能区有机毒害污染较为严重,苯并(a)芘和苯并(a)蒽分别为1.56~8.10ng/m3和0.85~4.68ng/m3。   相似文献   

17.
通过污染源调查和采集样品分析得出唐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现状,与国内外一些城市相比较,了解目前唐山市大气中多环芳烃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8.
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多环芳烃对环境的污染分析问题,文中首先介绍了多环芳烃,它是人类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有机化合物,由于科学的发展,多环芳烃在环境中的量变对人类产生了影响,本文介绍了环境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来源,探讨了多环芳烃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探讨了多环芳烃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多环芳烃对水环境的影响和多环芳烃对土壤的影响,分析了其对大气环境、水环境以及土壤的影响,并提出了减少多环芳烃的途径和方法。如微生物降解法、吸附法和光解法。  相似文献   

19.
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本文比较系统地讨论了空气中多环芳烃的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空气颗粒物及气相中多环芳烃的采样分析新方法,城市大气及居民室内外空气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状况及其来源,简单介绍了人体接触多环芳烃的水平,指标及空气中多环芳烃的健康风险评价的研究概况,共引文献129篇。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土壤中多环芳烃消散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实验室中对四种多环芳烃(芴,蒽,芘)作为纯化物混合加入两种不同土壤(细土和砂土)时温度对其消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180多天的研究,从温度从10℃增至25℃时促使这四种芳烃在两种土壤中的减少,温度对多环芳烃消失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化合物和土壤的理化性质,在一定的土壤条件下,实验室试验所得到的这种低温条件下具有较长半衰期的结果,说明高分子量的多环芳烃具有较高的持留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