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美国超级基金污染场地修复实践表明,美国有84%的污染土壤是由挥发性有机物(VOCs)或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引起的。发达国家对VOCs/SVOCs污染土壤的工程修复技术已较为成熟,并广泛应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相应的实际工程修复案例较少。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VOCs/SVOCs污染土壤修复技术进行讨论,重点介绍了土壤气提、土壤淋洗、固化/稳定化、热处理和生物泥浆系统的原理,并对其修复效果 、周期 、成本和适用范围进行比较,探讨了修复技术的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VOCs/SVOCs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工业企业环保搬迁后遗留的大量污染场地的修复面临着严峻挑战,其中尤以挥发性有机物遗留污染场地为甚。国外关于挥发性有机物的工程修复技术已较为成熟,且应用广泛,但国内场地工程修复案例较少,且依据于各地经济社会水平的修复技术筛选问题仍是制约我国污染场地修复的主要瓶颈。因此,为推动挥发性有机物工程修复技术在我国污染场地修复中的应用,介绍了挥发性有机物工程修复技术的主要类型及原理,并就其技术本身、修复周期、费用等方面进行比较;结合美国超级基金项目中近30年来的应用情况,探讨各种工程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化工厂污染场地的修复问题,采用土壤气相抽提原位修复技术将包气带中的挥发性和某些半挥发性污染物抽出,使污染场地得以修复。根据场地条件及污染特性,确定修复系统的组成、运行。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修复8个月后,对主要污染物苯,在土壤中的去除率达95.2%~99.9%,在土壤有机废气中的去除率达80.7%。从实际工程应用说明土壤气相抽提技术是一种效果较好的修复技术,为类似污染场地原位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4.
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 VOCs)是场地中常见的污染物,其迁移扩散性强,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本文梳理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在VOCs蒸气入侵行为理论及修复与风险控制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阐述了一系列可用于VOCs污染场地修复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技术,对不同技术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和应用情况进行了归纳和评价,总结了选择风险控制技术需要考虑的因素,同时指出风险控制系统需要开展有效性、稳定性及长期性的效果评估,并提出如下建议:结合我国场地特点和建筑特征,进一步揭示VOCs蒸气入侵的传输机理和驱动机制;建立修复技术与风险控制技术相结合的VOCs污染场地风险管控技术模式;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VOCs蒸气入侵风险控制技术标准体系。  相似文献   

5.
北京某地铁污染土壤修复工程采用异位土壤气相抽提修复施工方案。根据场地污染物的特性及修复场地实际情况,设计了异位土壤气相抽提修复系统,并通过中试研究获得了系统运行参数,验证了系统的修复效果,最终工程实施结果表明:所采用的异位SVE技术对主要污染物1,2-二氯乙烷、氯乙烯、氯仿和总石油烃(C_6-C_9)在土壤中的去除率达92.02%~99.07%。异位SVE在本修复工程中的成功应用,为今后类似污染场地土壤异位修复问题提供工程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6.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的一个新领域,同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技术相比具有经济、高效、无二次污染和适用范围广等优点,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章就当前受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的土壤生物修复类型进行综述.就该技术的最新研究动态、应用前景及其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罗成成  张焕祯  毕璐莎  祝红 《环境工程》2015,33(10):158-162
气相抽提技术(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有机污染土壤原位修复技术。介绍了SVE的系统组成、修复原理、适用范围及成本,综述了SVE修复石油类污染土壤的研究进展,讨论了SVE效率的影响因素和3种SVE强化技术,并分析了目前SVE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以典型农药生产场地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选取常温解吸、化学氧化和热解吸修复技术,对高污染(>120 mg/kg)和低污染(<25 mg/kg)土壤中苯、1,4-二氯苯和1,2-二氯苯进行修复试验。结果表明:常温解吸技术(生石灰+机械翻动)、化学氧化技术(碱活化过硫酸钠)和热解吸技术(200~400℃)对污染土壤中苯、1,4-二氯苯、1,2-二氯苯均有显著的去除作用,但不同修复技术的修复效果存在显著差异。常温解吸技术、碱活化过硫酸钠氧化技术在实验条件下尚不能完全满足修复要求,而热解吸(最优条件:温度为400℃、停留时间为20 min)技术对低污染和高污染土壤中3种目标污染物均能修复达标。  相似文献   

9.
某化工生产场地受到了苯系物的污染,并在现场浅层地下水上方形成了由甲苯构成的轻质非水相流体层.采用原位单泵双相抽提技术对该场地进行了修复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双相抽提技术能通过真空作用同时去除场地中的自由相污染物、受污染的地下水以及受污染的土壤气体,可有效适用于中~低渗透性场地LNAPL污染的原位修复;直接回收自由相污染物是双相抽提工艺修复场地LNAPL污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在环境中具有不同的来源和分布。VOCs主要来自燃料燃烧、工业生产、溶剂使用和农业活动等人类活动,而SVOCs则主要来自植物、土壤、废水、动物废弃物和汽车排放等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本文主要探讨挥发性有机物和半挥发性有机物在环境中的分析与监测,包括其来源、分布、影响等,以期为相关学者带来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气相抽提法(SVE)去除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殷甫祥  张胜田  赵欣  封克  林玉锁 《环境科学》2011,32(5):1454-1461
研究了土柱直径、土壤粒径和不同污染物等对模拟SVE通风效率的影响.以苯、甲苯、乙苯、正丙苯为污染物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柱底面积/装土高度(S/H)越大,去除率越高.不同粒径受甲苯、乙苯、正丙苯污染的土壤进行的实验结果表明,当土壤粒径由10目变为20~40目后,SVE通风效率降低,污染物去除难度增大.受苯、甲苯、乙苯污染...  相似文献   

12.
土壤质地和湿度对SVE技术修复苯污染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蒸汽抽提技术(soil vapor extraction,SVE)是一种安全、经济、高效的土壤治理技术,广泛应用于包气带土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本研究选取有机污染物苯为对象,通过一维土柱通风模拟,分析了土壤质地(壤砂土、粉壤土和黏土)和湿度(0%、10%和20%)对SVE技术修复苯污染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粉壤土有机质和黏土的通透性影响,这两组实验的SVE修复效率(68.3%和43.4%)小于壤砂土实验组(98.5%);此外,20%和10%湿度条件下的壤砂土土柱模拟实验会出现拖尾现象,而且湿度越大,SVE的修复效率越低.  相似文献   

13.
油污染土壤气体抽排去污模型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为了开展适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有机污染土壤气体抽排净化技术研究,在对油污染土壤的通风去污过程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简化机理模拟模型.以华北地区典型土壤为实验土样,油污染物为例,通过一维土柱实验,研究了抽排气体流速、土壤含水率和土质对去污过程的影响.实验表明抽排气体流速存在最佳值,土壤含水率对不同土质土壤净化时间影响不同,对粉砂土,含水率升高,净化效率增强;而对粘质土壤,结果正好相反.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实验验证表明,本文建立的模拟模型在实验限定条件范围内是准确和适用的.  相似文献   

14.
李鹏  廖晓勇  阎秀兰  崔骁勇  马栋 《环境科学》2014,35(10):3888-3895
研究应用电阻加热强化气相抽提技术对砂土、壤土和黏土中苯去除效果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与常规抽提结果相比,在热强化处理作用下气相抽提对砂土和壤土中苯的去除效率提高了13.1%和12.3%,处理时间分别降低75%和14%.热强化处理使得黏土含水率下降,土壤渗透率升高,黏土颗粒表面羧基和乙基的吸收峰消失,有机质含量减少,苯的去除效率与对照相比提高了34%.对于砂土和壤土,热强化主要是通过促进苯在土体中扩散来提高去除效率,从而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污染物质的大量去除;而对于黏土则是通过降低土壤颗粒表面有机基团的含量,从而降低污染物和土壤颗粒的吸附能力,并通过降低含水率和升高渗透率从而提高土壤中气体的扩散性能,以达到增强气相抽提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土壤气相抽提技术(SVE)可有效去除非饱和土壤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土壤透气率及气相抽提的影响半径是进行SVE系统设计的重要参数,可通过多种方法取得。文章通过在北京市某焦化厂进行SVE现场试验,监测系统运行的土壤气相压力变化,求取土壤透气率及抽气影响半径。监测结果表明:SVE系统运行后,土壤中气相压力降最初不断增大,可...  相似文献   

16.
某重要岩溶地下水源地因附近农药厂排放含四氯化碳污水而受到严重污染,实验采用土柱通风试验模拟土壤气相抽提(SVE),研究环境温度为20℃,通风速率为40mL/min,土壤含水率10%,而土壤有机质含量分别为3.02%和0.13%条件下的两种供试土壤中四氯化碳污染物的去除过程.结果表明,土柱通风能有效去除土壤中的四氯化碳污...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石油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的最新发展现状,包括物化修复技术与生物修复技术,并对各项修复技术的适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土壤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之一,而重金属污染在土壤污染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对人类生产和生活以及植物生长造成很大的威胁。本文从物化修复、化学修复、植物修复以及微生物修复等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及其研究进展。同时还介绍了复合污染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指出了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电动力和铁PRB技术联合修复铬(Ⅵ)污染土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张瑞华  孙红文 《环境科学》2007,28(5):1131-1136
考察了电动力学方法对模拟铬(Ⅵ)污染土壤以及天津市原同生化工厂遗留下的铬渣山周边土壤的修复效果,并将该技术与铁可渗透反应格栅(permeable reactive barrier,PRB)技术联用,找出了较好的联用方式,与单一电动修复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电动力学技术能有效地修复被铬(Ⅵ)污染的土壤,模拟污染土壤铬(Ⅵ)的去除率达98%~100%,总铬去除率在阳极室附近为80%左右,而阴极室附近则为90%以上,恢复到土壤背景值;铬(Ⅵ)去除的同时伴随着铬(Ⅵ)向铬(Ⅲ)的转化,修复结束时土壤中残留的铬90%以上为铬(Ⅲ);污染极其严重的铬渣山下土,由于含约28%的铬(Ⅲ),修复结束时铬(Ⅵ)的去除率达98%以上,而总铬去除率仅为75%~77%;阳极室附近土壤pH降低而阴极室附近土壤pH升高,处于两极中间位置的pH变化不大.电动力学与铁PRB原位联用方式能充分地利用这2种技术的优点,修复后,土壤任意位置的总铬去除率接近90%,阳极室附近尤为好于单一电动修复,对土壤pH的影响也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