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众所周知,砷是一种毒性元素。环境中不同化学形态的砷其致毒作用各异,其中尤以砷(Ⅲ)毒性最大。有效地测定天然水中的微量砷以及研究砷的化学形态,是环境监测的重要任务之一。阳极溶出伏安法(ASV)为完成这一任务提供了一有利武器。国内外与此有关的方法已有报道。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实验了以同位镀金—阳极溶出伏安法  相似文献   

2.
天然水或略受污染的天然水中砷的含量往往都很低,一般在零点几ppb至几ppb,直接取50毫升水样,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比色法测定,灵敏度达不到,需要预富集.预富集最常采用的是共沉淀方法.其原理如下,水样中的砷一般呈三价和五价状态,在碱性条件下,加入三价铁盐后,As(Ⅲ)和As(V)形成铁盐沉淀被氢氧化铁  相似文献   

3.
铋在地壳中的含量为3.4×10~(-6)%,通常以三价铋的形态存在,是剧毒和易于遇到的元素,它能引起肾机能异常。阳极溶出极谱法测定铋已有报导,但水中铋的含量为0.001—0.1ppb,用普通极谱仪的阳极溶出法测定已达不到要求。本文采用自制的巯基棉,在pH=1的条件下,对铋离子全部吸附,然后将经1N盐酸洗脱铋离  相似文献   

4.
用玻璃碳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在Cu~( )存在下测定微量As~( )已有报导。本校实验室中曾研究了Cu~( )、Au~( )共同沉积下测定砷,灵敏度可大大提高,曾用于污水中砷的测定。但在HCl溶液中.由于铜引起的空白值大,限制了方法的灵敏度进一步提高。为了降低空白值提高方法的灵敏度,本文研究了Cu~( )、Au~( )与砷共同沉积时,在HClO_4底液中测定砷的条件。一、仪器及试剂 1、仪器国产883型笔录式极谱仪。扫描速度0.53伏/分。旋转玻璃碳电极作为指示电极,转速1200转/分。电极表面处理手续见文献。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以饱和KNO_3溶液作盐桥。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态和动态土柱实验初步研究了好氧砷还原菌Bacillus sp.SXB在砷迁移转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静态实验中,菌株SXB可以有效还原吸附在针铁矿上的五价砷;在动态土柱实验中,由于原土中砷是以三价砷形式存在,因此,不论是空白对照还是菌株SXB加入处理,出水中砷均为三价砷;当孔隙体积大于100时,铁的溶出开始增加。菌株SXB的加入,轻微地促进了土壤中砷的释放,而对铁的释放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煤矸石胶凝活性的快速检测在煤矸石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中具有重要意义。以太原西山煤矿预处理后的煤矸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均匀实验法、单因素实验法考察了溶出时间、温度以及Na OH浓度对煤矸石中活性硅铝溶出效果的影响,采用拟合法探索了煤矸石活性硅铝溶出量和煤矸石水泥胶砂强度(即胶凝活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在100℃下、以3.0 mol·L-1Na OH溶液处理1 h,煤矸石中的活性硅铝溶出效果最好;活化煤矸石硅铝溶出总量与水泥胶砂试块28天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为Y=2.16X/(262.10+X)。  相似文献   

7.
以活性铝氧化物AlOxHy处理某高氟地下水的中试实验获得的吸附剂废料AlOxHy-Fn为对象,考察其对三价砷(As(Ⅲ))和五价砷(As(Ⅴ))吸附去除性能,并对吸附机理进行了探讨。研究显示,AlOxHy-Fn为多孔无定型且具有不规则表面的絮状结构,比表面积为218.88 m2/g,零电荷点pHZPC在pH为8左右;AlOxHy-Fn可快速吸附As(Ⅲ)和As(Ⅴ),且反应24 h后的平衡吸附量分别为0.60和3.41 mg/g,朗格缪尔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As(Ⅲ)和As(Ⅴ)在AlOxHy-Fn表面的吸附,且As(Ⅲ)和As(Ⅴ)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13.63和63.27 mg/g;AlOxHy-Fn在pH=4~10范围内对As(Ⅴ)去除率在90%以上,As(Ⅲ)在中性和弱碱性pH范围内吸附效果较好,但去除率仍在32%以下。AlOxHy-Fn表面性质、砷形态分布特征等对As(Ⅲ)与As(Ⅴ)的吸附有重要影响,电负性As(Ⅴ)较电中性As(Ⅲ)更容易吸附在AlOxHy-Fn表面。AlOxHy-Fn吸附除砷过程中,在pH为6时氟溶出量最低(0.40 mg/g),过高或过低pH均会导致氟溶出量增大;氟溶出量与As(Ⅴ)吸附量之间有明显正相关关系(R2=0.97),但与As(Ⅲ)吸附量无相关关系;铝溶出量在pH为4~10范围内均很低。将AlOxHy-Fn回用作为除砷吸附剂去除工业含砷废水的砷具有良好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且将As(Ⅲ)氧化为As(Ⅴ)是提高去除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一种新型复合除砷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锆的水合氧化物固载于大孔螯合树脂D401上制备出一种新型除砷材料,并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复合吸附剂D401-Zr对水溶液中As(V)的吸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pH<5.2时D401-Zr对As(V)都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其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吸附模型具有较高的吻合度;吸附动力学研究表明,D401-Zr对砷的吸附均遵循二级动力学方程;竞争吸附实验表明,与SO24-、Cl-共存时,D401-Zr对砷的去除率大于90%,而与PO34-、F-竞争离子共存时,其去除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巯基棉分离、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简称Ag-DDC法)光度法测定了用1MHCl提取的土壤提取液中三价、五价砷的含量。结果表明:在1MHCl的土壤提取液中的三价砷在巯基棉上的吸附率平均为95.7%,标准差S=±4.58%,变异系数C.V.=4.79%;五价砷的回收率平均为100.4%,S=±3.55%,C.V.=3.54%。土壤中能被1MHCl提取出来的共存离子不影响三价砷的吸附率和五价砷的回收率,分离测定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添加硫酸铁降低砷的活性从而抑制其在作物中的富集是阻断砷在食物链中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对于砷和锑伴生的复合污染矿区,添加硫酸铁会对锑产生怎样的影响还不清楚。以贵州晴隆老万场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土壤中水溶态砷和水溶态锑以及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 L.)、平坝油菜(Brassica juncea var.PBYC)和凯里青油菜(Brassica juncea var.KLQYC)中砷和锑含量的测定,研究了添加3%(质量分数)硫酸铁对土壤中砷和锑移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在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的3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为0.07~0.12、2.10~2.40g;种植在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的3种作物根系和地上部分干质量分别为0.11~0.22、4.10~5.70g。与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相比,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水溶态砷浓度降低了82%~84%,且作物体中的砷也显著降低,说明硫酸铁能显著降低土壤中的砷活性,有利于作物的生长。然而,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中水溶态锑浓度却比未经硫酸铁处理的土壤增加37%~56%,导致作物中的锑并不下降。因此,添加硫酸铁对砷和锑复合污染土壤而言,虽能钝化土壤中的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增加锑的活性,需考虑锑活化增加引起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半导体元件工厂扩故与外延工艺中,用王水洗涤被As沾污的石英管,目的在于回收昴贵的石英管,但是得到的含As(V)废王水却成了一难题,砷含量高,酸度高,不好处理。1978年,我们采用蒸馏吸收法,回收王水并再利用,使As无害化,基本上解决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方波溶出伏安法运用丝网印刷电极探索了一种利用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水样中痕量铅的方法.得到了该检测方法的最佳参数:方波频率30 Hz,振幅80 mV,电位增量5 mV;0.5 mol/L的支持电解质(KCl);沉积电位-1.1 V,沉积时间400 s.在该优化条件下,在浓度为25 ~ 500μg/L范围内溶出峰电流与铅离子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45).对于几种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实验结果表明,Mn2的存在严重抑制铅离子的峰电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是在国产JP—1A型示波极谱仪上,用黄金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测定铜的方法。在1.2N硝酸体系中,以Ag/Agcl电极作参考电极。予电解电压为-0.1伏,铜的溶出峰电位+0.3伏。检定极限达0.02微克/升。此法具有简便、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天然水,粮食、土壤中的痕量铜。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测定痕量物质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用汞作电极有许多优点,故阳极溶出伏安法常用悬汞电极或带汞膜的各种电极作指示电极。但汞具有毒性,容易污染环境,因此不用汞的阳极溶出伏安法成了很有意义的工作。铜的测定在环境监测,特别是水生物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痕量铜的分析多数采用化学法、原子吸收法、中子活化法及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我们探讨了用黄金电极在硝酸、硫酸  相似文献   

14.
混凝沉淀法处理含砷选矿废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钨矿含砷选矿废水砷含量高且砷以As(V)为主要存在形态,采用混凝沉淀法处理,详细考察了生石灰、硫酸亚铁和六水三氯化铁3种混凝剂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PAM投加量40 mg/L,静沉时间60 min条件下,比较分析3种混凝剂对砷的去除效果,三氯化铁为最佳除砷混凝剂。三氯化铁最佳除砷工艺条件为:pH 7.5,三氯化铁投加量986.67 mg/L,混凝反应时间25 min,PAM投加量为40 mg/L,静沉60 min,含砷选矿废水经该工艺处理后,砷去除率可达99.14%,出水砷浓度降至0.361 mg/L,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5.
在电化学分析中极谱溶出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且应用很广泛。最近十几年来,随着电子学技术和环境科学的发展,用于极谱溶出分析的仪器也不断先进化,例如最近由于在极谱仪中引进了微处理机(如PAR的384型极谱分析仪),测定精密度和自动化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主要以化学沉淀法处理含砷酸性污水。其中又以氧化钙为沉淀剂的中和法,其环境效益稻经济效益均较好,值得推广。一、氧化钙对砷的沉淀机理1.氧化钙及砷在水中的特性:氧化钙在水中只可能以氢氧化钙的形态存在。其溶度积为3.1×10~(-5)。而砷在液体中主要的形态是亚砷离子(AsOi_2~(-2))和砷酸的离子(AsO_4~(-3)),当水中有  相似文献   

17.
为考察含砷硫酸烧渣中酸浸脱砷效果和铁盐沉淀固砷行为,采用常温常压酸浸法脱除硫酸烧渣中的砷,并对进入浸出液中的砷以铁盐沉淀的形式脱除,进而对沉淀渣的浸出毒性进行研究。同时,研究了磨矿细度、酸浓度、固液比、浸出时间对硫酸烧渣中砷脱除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浸出参数可以将硫酸烧渣中砷的质量分数降低到0.2%以下,通过调节浸出液的pH和Fe/As摩尔比将其中的砷以沉淀的形式脱除。当Fe/As 2、pH=4~6时,溶液中砷浓度降到了0.5 mg·L~(-1)以下。沉淀砷渣主要是以非晶态的形式存在,提高铁砷比有利于提高砷渣稳定性,从而降低浸出毒性。在Fe/As=3、pH=6.04~6.22的条件下,得到的沉淀渣的浸出毒性为0.711 mg·L~(-1)。因此,通过酸浸脱除硫酸烧渣中的砷,进而采用铁盐沉淀的方法能够实现硫酸烧渣中砷的安全处置。  相似文献   

18.
用脉冲极谱法及极谱溶出法测定铬已有报导,灵敏度可达ppb级。极谱法和脉冲极谱法测定铬(Ⅵ)一直沿用滴汞电极。前文我们研究了用旋转玻璃炭汞膜电极代替滴汞电极脉冲极谱法测定铬(Ⅵ)。在前文基础上,我们对测定底液浓度作了改变(底液为0.2M HCl,0.2M NaAc,5×10~(-4)M EDTA),成功地用旋转玻璃炭电极(无需加入汞离子形成汞膜)即能代替滴汞电极,铬(Ⅵ)电还原产生导数脉冲极谱波峰,峰电位-0.3伏(对Ag/AgCl.0.1M KCl溶液),波峰稳定清晰,重现性良好,峰高与铬(Ⅵ)  相似文献   

19.
宋卓  冯流  张添俞 《环境工程学报》2014,8(5):2141-2145
利用表面印迹技术,以α-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在偶氮二异丁腈的引发下发生交联反应生成砷离子印迹聚合物。采用电镜扫描与傅里叶红外光谱对印迹聚合物进行形貌与结构的表征;采用静态吸附法对印迹聚合物吸附过程的pH影响、吸附等温模型和吸附动力学进行研究;同时还研究了在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砷离子印迹聚合物的选择吸附性能。在25℃、pH=6时,印迹聚合物的吸附量约为非印迹聚合物的1.5倍,对砷离子的吸附过程基本吻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在动力学研究中发现,吸附过程更为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在竞争离子存在的情况下,砷离子印迹聚合物有着良好的选择吸附性。  相似文献   

20.
为阐明福州市主要蔬菜基地种植的蔬菜中砷积累特征与食用风险水平,对研究区域内蔬菜和对应土壤中砷含量进行了分析检测,采用Monte-Carlo模型法对蔬菜中砷引起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并探讨了蔬菜和土壤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及不同品种、不同类别蔬菜之间积累砷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菜地土壤没有明显的砷超标,砷含量均未超出国家土壤二级标准(30 mg·kg~(-1));研究区内蔬菜安全状态很好,不存在明显的健康风险;蔬菜中砷与其对应土壤中砷之间无显著相关性;不同类别的蔬菜之间对于砷的累积存在差异性,蔬菜中砷的富集系数顺序为叶菜类根茎类瓜果类,其中茼蒿的富集系数最大,豌豆和辣椒的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