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家骥 :男 ,1944年生 ,现任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多年从事区域生态环境研究 ,曾因主持多项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研究获得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1次 ,三等奖 3次。在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中深化了生态完整性、等级自然体系、物种流、结构与功能匹配等基本理论和规划的技术方法 ,为区域整体优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区域开发中深化了生态评价等级划分、生态影响判定因子和计算模式 ,生态调查 ,生态影响预测和生态制图的理论和方法 ,该项成果已在水利、水电、公路、铁路等开发建设项目中应用。现已发表《景观生…  相似文献   

2.
复杂地貌区域国土开发受生态环境因素影响较单一地貌地区更复杂,其境内生态敏感区类型较多,且空间分布比较杂乱,不同生态敏感区之间又相互影响。文章选择山、水、林、田、城互为镶嵌的广西钦州市作为案例城市,以小流域为评价单元,建立集"地"、"水"、"绿"三位于一体的评价体系,在遥感和GIS技术的支持下,将单因子定性分级和多因子空间叠加模型相结合,对整个区域的生态敏感区进行综合评价及分区。从研究结果来看,这种评价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这些生态敏感区的综合分异规律,有助于当地政府在区域开发中制定更为科学的生态安全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风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风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提出风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生态环保措施,本文对风电项目区域的生态环境影响因子进行调查研究,得到结论。  相似文献   

4.
在区域开发规划生态影响评价的过程中,目前没有一个相对综合的指标来直观反映开发产生的总体生态影响。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作为一个相对成熟而科学的生态学理论和方法体系,可以应用到旅游区开发规划的生态评价实践中去。针对北京三海子郊野公园区域,其开发前后生态服务功能价值的计算结果显示:公园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从开发前的40.96万元增加到开发后的247.01万元,增长了近6倍;增加较为显著的主要为水分调节功能和文化娱乐功能。  相似文献   

5.
《河北环境保护》2007,(9):39-39
一是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补偿。全面评价周边地区各类建设项目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破坏或功能区划调整、范围调整带来的生态损失,研究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二是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补偿。推动建立健全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协调管理与投入机制,建立和完善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价体系,究建立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标准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进行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状态指数、人文社会压力指数、环境破坏压力指数,构建了青海 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提取了生态安全指标,对2000 年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 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 年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属于生态安全预警等级,流域生态安全面临着 较为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也因此会影响到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生态环境监测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内蒙古不同类型生态系统和景观生态特征,以全面反映我国北方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主要研究目的,综合分析了国内外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方法,结合内蒙古生态环境遥感调查研究成果,建立了横跨我国“三北”地区的区域性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指标体系,为开展我国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值得探讨的方法理论。  相似文献   

8.
生态脆弱性综合评价方法与应用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探讨了生态脆弱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出将生态脆弱度指数、生态弹性度指数和生态压力度指数作为生态脆弱性评价的基本判定指标,构建了“敏感-弹性-压力”的评价模型,其评价体系包括总目标层、分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形成了综合指数方法、层次分析法和RS/GIS相结合的生态脆弱性评价方法.在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川西滇北农林牧交错带为例,根据区域特征选取17个评价指标进行案例研究,定量评价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的脆弱程度,分析了生态脆弱度的空间差异和不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主导成因.评价结果较为客观地反映了该区域生态环境状况,对于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生态承载能力是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的关键依据,开展生态承载能力监控预警研究对于规范完善生态环境空间管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格局,提升国土空间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生态承载能力监控预警机制研究的标准化和系统化,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生态环境管控的核心任务和重点,探索并辨析生态承载能力的战略需求、影响因素和监测评价方法 ;采用"目标层—系统层—指标层"框架结构,构建了社会经济—资源—生态耦合的生态承载能力监测评价体系;建立了以服务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的生态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提出了生态承载能力的重点管控方向,以期为全国及区域生态承载能力的评估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生态补偿的实践与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通过完善生态补偿收费制度、优化财政转移支付结构、探索建立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等形式,调动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全国第一个在省域范围内由政府提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意见的省份。本文回顾了近些年浙江省在生态补偿方面的实践与成效,探索建立定量化的生态补偿效益评价方法,对生态补偿政策给生态环境及区域经济带来的影响进行科学评价,较准确的评价出生态补偿政策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现有生态足迹计算框架存在的缺陷提出了修正方法以及虚拟生态足迹的概念.针对区域规划实施的长期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以《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总体规划(2005-2020)》为例,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生态承载力利用系数k来表示生态承载力对区域生态足迹的约束,建立了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生态足迹系统动力学模型,结合情景模拟分析结果,提出了区域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表明,目前案例区开发程度较低,资源禀赋优越,2004年尚有0.44gha的人均生态盈余;规划实施后,生产用地面积的缩减、人口的迅速增长和消费水平的提高将使案例区出现严重的生态赤字,预计2010年和2020年人均生态赤字分别为0.49gha和2.36gha.为减少规划实施对资源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应提高土地生态生产能力,合理制定虚拟生态足迹战略,适当降低区域发展规模,以及对资源出口地区开展生态补偿.  相似文献   

12.
区域生态学基本理论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吉喜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7):1252-1262
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发展一体化,以及生态服务转移引发的区域生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区域生态问题也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构建一门针对区域生态问题的系统学科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基于生态学、地理学、经济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理论,尝试从学科发展角度探讨建立区域生态学学科理论框架.文章提出区域生态学是研究区域生态结构、过程、功能,以及区域间生态要素耦合和相互作用机理的学科,生态介质是区域生态的联系纽带和核心要素.根据生态系统构成要素和当前人类活动,影响区域的突出生态介质有水、风和资源,通过这3种介质,分别形成流域、风域和资源圈3大类型生态区域.区域生态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和要点有:区域生态结构、过程与功能、区域生态完整性和生态分异规律、区域生态演变规律及其驱动力、区域生态承载力和生态适宜性、区域生态联系和生态资产流转,以及区域生态补偿和环境利益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3.
生态补偿给实施区带来许多影响,其有效性和持续性受到各种因素的挑战,全面评估生态补偿带来的影响是提高决策科学性的必要前提。基于多准则模糊分析模型,采用参与性农户评估方法对甘南牧民家庭进行调查,并根据分布区域将其分成纯牧区牧户、半牧区牧户和农区牧户,就实施生态补偿后对补给区内的经济、社会和环境变化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生态补偿的实施对区域发展的总体影响指数为3.39,影响程度较高,其中生态补偿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影响指数分别为3.11、3.58和3.71;②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研究区经济发展缓慢,其中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变化影响最高,纯牧区和半牧区农户的人均收入和农畜产品商品率出现一定的下降;③受生态补偿的影响,牧民在环保意识和自身技能提高方面在三组间没有很大差异,纯牧区牧民具有更好的就业方式和维权意识,半牧区和农区牧民则对监督意识、参与意识、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更深感受;④生态补偿对环境改善的影响程度最高,影响指数为3.71,纯牧区牧民感受最为强烈,其次是半牧区和农区。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都市型经济开发区的类型和特点,重点分析了都市化经济开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制约性因素,提出了从产业生态化建设、土地利用生态化建设、信息现代化建设以及区域环境健康保障体系四个角度分析了生态化建设的路径体系和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以大连市为研究区域,构建人文因素对区域生态系统影响的指标体系、评估模型及评估标准,基于状态空间法,从区域资源、区域环境、人文因素三个维度对大连市2002-2012期间47个指标,评价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近十二年来,大连市人文因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综合指数几乎都在临界值以下,即处在影响适度范围内,总体上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但是与青岛市相比,大连市还应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避免在以后的发展中受到环境的制约。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的过程,确定影响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制定的因素变量,设计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战略环境分析的框架,从生态环境概况、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生态环境保护的措施方面进行论述,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发展进行分析,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进行论述,确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之间的关系,通过论述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和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地位,实现区域内人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的论述,并以三峡库区为例,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状况较差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三峡库区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完成区域性人力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朱同林  杨凯 《上海环境科学》1998,17(9):32-33,42
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是一项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域实践试点工作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在区域可持续发展基本理论和生态经济学原理指导下进行具体运作,示范区建设规划要突出多目标的特点,并建立多目标的监控和预警措施,以保证规划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以神府矿区为例,选取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土壤、气象等生态环境与统计数据指标,利用RS和GIS技术构建生态系统服务遥感测量评估指标体系,评估研究区2005-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时空分布特征,进一步探究神府矿区不同开采强度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进行驱动力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05年、2010年、2015年研究区的总生态系统服务分别为1.598×1010元、1.905×1010元、2.134×1010元,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水土保持价值比例最大,草地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耕地、草地生态系统为该地区贡献了最多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3)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分布表现为由东北向西南逐渐降低的趋势,不同开采强度下的生态系统服务增长变化较为相似,煤炭开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未显著下降,整体较为平稳。对生态系统服务变化的驱动分析表明在近年来相对改善的气候环境与人工修复共同作用下,神府矿区生态系统服务未发生明显的缩减。此类半干旱生态脆弱矿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适宜通过主动的"保护性开发"以及"人工诱导+自然修复"为主的方式,避免大范围与高强度的水土扰动型治理,通过适度...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系统性、大尺度的山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新路径,以南宁市为例,通过构建山体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山体生态功能评价,划分山体生态功能分区,制定山体生态修复与提升方案,建立了以“本底评价—功能分区—修复提升”为一体的区域山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方法。结果显示,研究区主要山体面积占比约37.26%,在空间上集中连片分布;山体生态功能高度和中度重要区占比达85%,是山体生态保护修复的核心区域;研究区可划分为山体生态保育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游憩协调区等8类分区,分别执行相应的管控措施;统筹保护与发展需求,制定了速生桉种植调整、山体群落结构优化、生态游憩带构建、受损山体生态修复等山体修复提升规划方案。区域山体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应协调生态保护修复与城市发展需求,统筹山体资源的保护、修复和利用,分区、分类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