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提升安全风险预控的水平和有效性,探讨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及其两极化管理思路。将危险源划分为3类,即根源危险源、理论状态危险源和实际状态危险源,其中理论状态危险源又可细分为已辨识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构建危险源的事故致因机理模型,模型表明:控制失效的实际状态危险源和未辨识状态危险源是事故发生的2个主要致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危险源的两极化管理思路,构建危险源两极化管理的实施流程。研究结论表明:企业应从两方面实施安全风险预控,即加强对实际状态危险源的控制,使其演变为事故致因的概率极小化;加强对根源危险源和理论状态危险源的辨识,做到辨识极大化。  相似文献   

2.
危险源的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10,他引:4  
在现代安全科学理论中,危险源是人们认识事故形成机理的重要因素。但在学术研究领域,目前对于危险源的描述和表达并不统一。这不利于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应用危险源理论开展事故预防工作。虽然危险源的一些主流概念和分类方法,从不同侧面阐明了危险源的特征和本质,却仍有其局限性。主流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包括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固有型危险源和触发型危险源、固有危险源和变动危险源、物质性危险源和非物质性危险源等。基本型危险源和控制型危险源是在传统危险源概念和分类方法基础上,对于危险源本质和特征的新的认识。基本型危险源的本质是能量或危险物质,而控制型危险源导致了前者的约束机制失效。从本质上讲,无论是约束机制自身还是约束机制失效,都是一个控制问题和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班组开展危险源辨识及风险控制的重要作用,描述了企业班组实施作业活动危险源辨识的步骤和方法,以及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和风险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是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方法,通过危险源辨识找出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管理点(危险源),评价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需要管理的重点(中度和高度风险),制定适宜的方法,即制定目标指标方案、运行控制或应急预案加以控制和改善,体现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只有正确运用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的方法,才能做到合理策划危险源的控制方法,集中力量抓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兼顾次要矛盾和一般问题的管理;根据不同危险源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合理的方法,既保证危险源的有效控制,又保证采用的任何危险源控制方法和措施与危险源产生后果的严重性和伴随的风险相适应,尽量避免危险源控制的盲目性和不经济,达到追求最佳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目的,提高整体和系统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面向对象思想在民用机场危险源辨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现代安全科学的观点,提出基于认知程度的危险源分类方法,即未知危险源、已知有效管控危险源、已知未有效管控危险源。针对民用机场风险管理过程中,辨识的方法标准不统一、辨识对象的主体单一、辨识的结果口径内容泛失科学性等问题,借鉴面向对象思想的分析思路,试图解决危险源辨识工作不易把握的问题,并在具体实现上进行相应的论述,完成面向对象的危险源辨识模板类的构建。实证结果,验证了面向对象思路的可行性,为民用机场的安全风险管理工作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风险预控的煤矿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风险预控原理,指出煤矿企业应当正确区分隐患和危险源,遵循危险源辨识-监测-控制的基本思路,建立了煤矿风险预控的流程,并界定了危险源辨识、危险源监测和危险源控制的内容。在风险预控理论的基础上,从制度保证和体制支撑两个方面设计了煤矿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分析认为:为保障煤矿的长治久安,应从理顺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安全责任制度;实施危险源闭环管理;加强安全培训,实施安全管理人员准入制度;健全安全考核制度,实行奖惩激励四个方面加强安全管理。  相似文献   

7.
何理  史聪灵  马东  胥旋  刘晶晶 《安全》2018,39(8):8-11
为了提升国内地铁运营风险管理水平,本文采用事故案例统计、问卷调查、类比分析、专家研讨等方法,从人、物、环境、管理等方面研究了地铁运营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分级优化方法,提出地铁运营危险源分类、辨识时机、辨识内容及危险源分级评估的优化改进方法,强化了评估方法中指标体系的量化值,减少实际操作过程中的主观性。在国内C市地铁应用中发现,地铁运营过程中存在569项、637类危险源,其中人的因素占41.60%,物的因素占38.61%,环境因素占17.58%,管理因素占2.20%。99.30%的危险源属于R3和R4级,其运营风险在可接受范围。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两类危险源的概念,阐述了安全分析在两类危险源辩识中的应用、它们的局限性及其改进。  相似文献   

9.
周媛 《安全》2017,38(2)
依据公路建筑施工危险源动态控制管理需发挥的作用,提出以标准化进行危险源控制,并建立了危险源辨识样卡,为建筑施工危险源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重大危险源普查与建立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简要介绍了重大危险源普查技术方法和北京、上海等6城市重大危险源普查结果。论述了重大事故预防控制体系要素,包括重大危险源普查(辨识)、评价、安全管理、应急计划、安全规划、安全监察,GIS网络监控系统等。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职业危害防护需求意愿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调查农民工职业危害防护的具体需求意愿及他们对企业职业危害管理现状的认知,分析农民工职业危害防护需求意愿与农民工职业危害防护行为之间的关系。采用问卷调查的定量调查方法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中男性农民工409人,女性农民工157人。参与问卷调查的农民工,均接触一种及以上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调查内容包括了解公司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政策,参与公司的职业危害管理决策,实施的职业性健康安全培训、健康监护、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等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管理措施等方面,本次调查显示,农民工对于预防职业危害表现出强烈的需求愿望,且对企业的职业危害防护现况表示了不满,倾向于采取极端的行为维护自身的健康权益。但另一方面,农民工实际参与企业职业危害防护的行为率较低,与他们的需求意愿相比有明显的差距。  相似文献   

12.
The flash point for a liquid is defined as the lowest temperature at which its vapor forms a spontaneously ignitable mixture when brought in contact with air. Having a good estimation of the flash point temperature at normal conditions is relevant because it is one of the main properties used to characterize fire and explosion hazards for liquids. Most of predictive correlations in the literature include a physical effect by including the normal boiling temperature in their formulation. To achieve combustion, sufficient evaporation is required and then a part of the liberated energy from the combustion is used to support the evaporation. Thus the evaporation energy and a chemical effect given by the heat of reaction are incorporated in this work. It is firstly verifie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flash point temperature and the normal boiling temperature tends to be a constant. Thus a heuristic approach based on 611 chemical species of diverse families indicates that this relation is around 0.75. The dispersion of the error has been reduced by using two proposed correlations where both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are included in the model. In particular, the second equation is based on the group contributions method, whi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alkanes. This method is in fact a combination of the group contributions method and the first model to overcome the difficulties in predicting isomeric differences.  相似文献   

13.
G. D. Edkins   《Safety Science》1998,30(3):275-295
A number of recent and highly publicised fatal aircraft accidents, within the Australian regional airline industry, has highlighted the need for operators of regular public transport aircraft to be more proactive in identifying and addressing aviation safety hazards. Despite this need, there are currently few proactive safety management programs that are practical, simple, cost effective and which reliably demonstrate improvements in airline safety performance. This paper outlines a new proactive airline safety program called INDICATE (Identifying Needed Defences In the Civil Aviation Transport Environment) that has been applied within the Australian regional airline industry. To evaluate the INDICATE program, a major Australian regional airline agreed to implement the program in one of its operational bases while another base was used as a control group. Five evaluation criteria were applied to determine whether the program would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the airline's safety performance. These criteria included airline safety culture, staff risk perception of aviation safety hazards, willingness of staff to report safety hazards, action taken on identified safety hazards and staff comments about safety management within the airline. Results from the trial suggest that the program can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airline safety performance, specifically: improving staff confidence in how safety is managed, increasing staff willingness to report safety hazards and incidents, improving organisational safety culture and reducing staff perceptions of the severity and likelihood of safety hazards occurring within the airline. The success of the trial has resulted in a number of Australian and International airlines adopting the program.  相似文献   

14.
以正在实施中的"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为背景,提出江苏省重大危险源监测预警的宏观框架建设构想;根据我国在安全生产领域强化重大危险源监管的总体要求,从深化、完善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建设出发,将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划分为两大体系,即基于网络化的固定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和基于GIS,GPS的移动重大危险源监控体系,以及配套的重大危险源装置检测与预警系统、事故原因鉴证与仿真系统、重大事故隐患整治系统;同时需要有相应的技术基础研究与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与重大事故隐患评估整治数据系统作为技术支持。该项研究与实践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技术来支撑安全生产监管成效的重大举措,必将对江苏省和全国的安全生产事业产生积极影响并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曹庆贵  曲楠楠 《安全》2019,40(9):5-10,25
与危险源相关的事故致因理论,包括能量单元、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均可用于指导事故预防工作,在安全工作实践中发挥良好的作用。二类危险源理论和三类危险源理论的思路是一致的,用于事故预防工作时的应用方式清晰、明确,但这两个事故理论中使隐患的概念变得模糊,危险源的概念也需要加以界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危险源、隐患和风险的定义、特性及关系,讨论了与危险源相关各事故致因理论的应用方式和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建议将各类危险源视作风险的不同分类,或者在应用过程中对各类危险源做出界定性说明,以理清相关概念在应用时产生的困惑,使这两种事故致因理论在事故预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限空间的危害辨识与风险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限空间是一种作业风险比较高,且还未引起广泛重视的一种作业环境。对有限空间的基本概念、分类,缺氧或富氧、易燃气体和蒸气、有毒气体和蒸气,各种机械伤害和人身伤害等4类主要危害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指出了有限空间的危害辨识是进行风险分析和控制的关键。根据危害辨识和风险分析,提出了包括有限空间辨识、警告标识、风险分析、作业安全分析、进入程序、应急救援预案、气体监测、现场恢复等科学的有限空间风险控制程序,为有效控制和减少有限空间的风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水电工程地下洞室施工建设周期长、施工复杂,不同工种作业人员众多,且都属于地下作业,现场作业环境恶劣,加强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保护尤显重要。本文通过调查水电工程地下洞室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建设内容、施工机械设备、作业人员构成,并根据水电工程地下洞室施工各阶段的施工特点,分析了各阶段施工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的类型和特点。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预防控制措施,以达到防治相关职业性有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危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的现实需求出发,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及时掌握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的发展进程,是安全科研工作的必需.本文对重大危险源监控系统的发展历程进行研究与总结,指出各类监控系统的优缺点,便于科研人员及时了解与掌握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的最新进展,为重大危险源安全监管提供重要的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19.
噪声是纺织业的主要职业危害之一。纺织企业生产车间的噪声不仅会影响到纺织生产的效率、工人的工作能力及安全,还会对纺织工人的健康造成危害,甚至导致职业病。以南方某纺织企业为研究对象,对其生产车间的噪声进行了调查测量,并采用职业病作业危害、职业接触风险评估二种评价方法,对该企业各生产工序的噪声职业危害进行风险评价,得出评价结论,从声源、声传播途径、个体防护及管理制度四个方面提出了降噪措施,以便更好地加强防治,预防减少噪声职业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