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基于未确知测度模型的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对非煤矿山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的全员参与的评价,基于未确知理论,从监管、保障、能力、绩效等4个方面选取评价指标,建立安全标准化运行未确知测度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权重,以1级、2级、3级、4级作为评价等级。以某矿山企业为例进行评价。基于100位员工的评分结果,计算单指标未确知测度。结合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终得出该矿山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等级,并与专家考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企业安全标准化运行等级为2级,与专家评价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充填管道堵塞风险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预测深井矿山充填管道堵塞的难易程度,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充填管道堵塞风险性评价模型。选取10项评价指标作为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判别指标,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项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并利用信息熵理论获得各判别指标的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最后得到充填管道堵塞风险性预测值。研究结果表明:金川龙首矿、大红山铜矿、河东金矿和新城金矿等4个评价对象的风险性等级分别为:Ⅱ级、Ⅲ级、Ⅳ级和Ⅲ级。未确知测度理论能综合考虑各项评价指标对评价体系的影响,并进行相应的定量计算。  相似文献   

3.
熵权-未确知测度理论在尾矿库安全标准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求可用于尾矿库企业评价自身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的方法,引入信息熵和未确知测度理论。从要求、执行和成果三方面,选取17个相互独立的评价指标,建立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分层抽取员工对指标打分,得到指标观测值。采用信息熵确定各指标权重,以优、良、中、差作为评价等级,并对应安全标准化等级中的1级、2级、3级以及未达标。考虑可操作性,选取直线型函数作为单指标测度函数。使用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定等级,得出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评价结果。在5家尾矿库企业进行模型应用,并对比专家考评结果。结果表明,熵权-未确知测度模型用于尾矿库安全标准化运行状况评估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矿井防尘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综合考虑管网运行的影响因素,选取13个评价指标,建立指标体系,划分评价等级。依据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矿井防尘供水管网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以范各庄矿为应用对象,量化各指标,构造指标测度函数;运用信息熵确定指标权重;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到管网评价等级为Ⅱ级,说明其安全可靠性好。以5个典型煤矿为样本,运用该评价模型,分别得出各矿供水管网安全可靠性等级,并与实际情况对比,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吻合,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工程施工通常存在较大风险,为了对风险等级做出准确有效的评价,提出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首先,通过对相关规范和现有文献的研究,并结合盾构下穿隧道施工的特点,构建了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包括盾构掘进参数、新建隧道条件、既有隧道条件、地质条件和施工管理条件5个一级指标,以及掘进速度、掘进推力、注浆压力等19个二级指标;其次,将综合安全风险划分为5个等级,并明确了各指标的等级划分标准;然后基于熵权-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安全风险评价模型,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根据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各指标的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将各指标数据值代入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中得到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结合指标权重和单指标测度评价矩阵计算得到多指标测度评价向量,依照置信度准则确定安全风险等级;最后,将提出的模型应用于实际盾构下穿既有隧道工程中,对其进行安全风险等级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风险等级一致,并通过与模糊层析分析法对比验证了所提模型应用于工程实践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实际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海底管道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海底管道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风险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构造未确知测度模型,计算海底管道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值,并利用信息熵原理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评判管道风险等级,采用雷达图显示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结果.以某近海区海底管道为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未确知测度风险评价方法能够实现对信息未确知条件下的海底管道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7.
为准确评定岩体稳定性等级,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多元联系度理论和同异反确定不确定体系,建立基于未确知测度的岩体稳定性多元联系度评价模型。该模型通过指标组合权重值和单指标测度矩阵,得出多指标综合测度矩阵、同异反联系度矩阵和模糊评价矩阵。并借助多元联系度定量计算待评岩体的评价等级、定性分析及准确预判岩体稳定性的发展趋势,较好地优化置信度评价过程,克服传统模型不能定量表达不确定性因素的缺陷,而且拓展指标隶属等级交叉的特性。以1号岩体为例,研究结果表明:岩体的稳定性等级为Ⅲ级,处于基本稳定状态,但有着向不稳定状态(Ⅳ级)移动的趋势。模型的评价结果与实际结果相吻合,说明应用该模型评判岩体稳定性等级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旧工业厂区现状,合理经济地对旧工业厂区进行保护再生,通过分析旧工业厂区的实际状况,构建包括建筑、道路、管网及环境在内的旧工业厂区现状可利用性评估指标体系。考虑到现状本身及保护再生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指标赋权的人为主观影响和评估过程中的未确知性,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和组合赋权法,建立基于组合赋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旧工业厂区现状可利用性评估模型,将模型应用于西安市某厂区项目实例中。结果表明,该厂区现状可利用性评估等级为Ⅱ级,可利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保护再生价值。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该模型适用于旧工业厂区现状可利用性评估。  相似文献   

9.
隧道下穿桥梁的桥墩稳定性未确知测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指导隧道安全施工,保证路桥的安全运营,对桥梁桥墩稳定性进行评价,运用未确知理论,建立未确知测度评价模型。结合葵坝隧道下穿盐坝高速路桥的工程实际,选取影响桥墩稳定性的10个指标构造评价指标体系,依据每个桥墩的指标分级标准构建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确定每个对象的单指标测度矩阵;用熵权法计算各对象指标的权重,进而得到了对象的多指标综合测度向量;并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出12个桥墩的隶属等级和稳定性排序。结果表明:12个桥墩中,除有1个桥墩处于不稳定等级外,其余都处于稳定等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准确评估尾矿库运行安全风险状况,预防溃坝事故的发生,基于因子交互作用矩阵(FIM)和未确知测度理论构建了金属矿山尾矿库的安全性等级评价模型.结合实际情况从防洪强度指标、运行稳定性、结构破坏、尾矿输送与回水、安全管理和环境破坏6个方面选取影响尾矿库稳定性的16个因素指标,构建了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该模型针对尾矿库危险评价过程的复杂性和指标的不确定性,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利用FIM方法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并通过盲数理论对定性指标进行处理,运用兰氏距离函数对等级归属判定进行优化,最后得出最小距离为0.857,对应尾矿库安全等级为Ⅱ级(良好).研究表明,该评价模型能够综合考虑影响尾矿库安全的各种因素,有效降低了尾矿库危险性评价中主观因素的影响,可为尾矿库的安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历史建筑是一座城市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为保证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程的有序推进,针对历史建筑保护修复的特点,从风貌修复、结构可靠、技术可行、环境适应、文化传承和功能完善6个方面出发,建立了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程脆弱性评定指标体系;考虑到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程本身的不确定性和评定过程中的未确知性,以及指标赋权中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和改进熵权法,建立基于改进熵权-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历史建筑保护修复工程脆弱性评定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4个工程项目实例中,确定其脆弱性评定等级,评定结果与项目实际情况吻合度较高,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我国省市的安全生产级别,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建立安全生产状况评价的等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选取5项评价指标,建立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函数。利用熵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避免人为主观性对评价的影响,根据多指标综合测度评价向量和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评判。结合2009年9省市对应指标统计数据,采用未确知理论对安全生产状况进行评价,并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该理论为省、市安全生产提供了指导性的建议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未确知测度理论、变权理论和改进的集对分析方法建立盐岩储气库建腔期稳定性评价体系,根据影响因素的等级范围计算指标隶属度,结合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的指标权重计算综合测度评价向量,利用集对分析方法定量地给出稳定性等级,分析评价体系状态变化趋势,并以金坛某储气库为例进行稳定性等级划分,结果表明:评价结果与实际吻合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针对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问题,首先,结合此类项目遗留工业垃圾冗杂、施工场地狭窄、部分构件拆换、大型机械使用受限的施工特点从4MTE角度构建施工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在考虑指标赋权的主客观综合性与评价工作的未确知性后,建立了基于结构熵权法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旧工业建筑再生利用项目施工安全评价模型,并通过工程实例验证该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最后,结合未确知测度单因素指标测度函数的特点,提出了施工安全管理改进策略的制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反映煤矿瓦斯灾害防治工作的整体状态,针对煤矿瓦斯防治管理系统存在未确知信息的特点,筛选影响煤矿安全的相关因素,建立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安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方法和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指标体系中诸多不确定性因素,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值;通过计算各评价指标的未确知测度向量,建立未确知测度函数向量模型;依据置信度识别结果,最终确定矿井瓦斯防治管理系统的评价等级,并将所构建的模型应用于新疆某煤矿。实践表明,用该模型得到的评价结果与现场实际吻合。  相似文献   

16.
曹俊杰 《安全》2021,42(4):52-59
为解决油气管道维抢修站队选址评价中主观决策问题,本文应用未确知测度与博弈论集对理论,建立油气管道维抢修站队选址评价模型.从站队选址的自然环境条件、工程作业条件、工程可实施性以及工程经济性4个层次确定12项评判指标,采用直线法构造单指标未确知测度函数,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技术将G1法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构造多指标未确知测度向量,依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对评价等级进行判定与排序.最后将该模型应用于国家管网公司所辖典型维抢修站队选址评价,模型评价结果与实际论证结果吻合.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为站队选址评价与安全决策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思路.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对金属矿山紧急避险能力的可靠预测,建立了基于粗糙集-未确知测度理论的紧急避险能力评价模型。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指标数据;运用粗糙集理论对影响紧急避险能力的28个指标进行约简,删除相对不重要的指标,从而得到最优指标,进而通过归一化数据求得约简指标的综合权重;对约简后的指标建立未确知测度模型。以广西某矿为例,根据专家的打分,确定单指标未确知测度;依据置信度准则,进行等级判定,得出该矿山的紧急避险能力评价结果。将预测结果与专家评价结果对比,两者结果相符,表明该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18.
在采用未确知聚类评价模型进行多指标分级评价时,常采用置信度识别准则作为待测对象的属性识别,该准则中置信度的取值由人为取定,当置信度取值不同时,得到的分级判定结果往往出现差异,甚至产生完全不同的判定结果。通过距离判别的思想将未确知聚类理论中的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改进,并运用到岩爆烈度的分级预测中。根据岩爆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选取岩石单轴抗压强度σ_c、单轴抗拉强度σ_t、最大切应力σ_θ及岩石的弹性变形能指标W_(et)为岩爆主要影响因子。并以σ_c/σ_1、σ_θ/σ_c、W_(ey)为岩爆烈度等级评价因子,建立未确知测度模型,以距离判别改进后的属性识别方法进行分级预测,并与原置信度识别准则得到的判别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为验证改进模型的实用性,以贵州开磷集团马路坪矿区为例,采用改进的未确知聚类模型对其岩爆烈度等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证明采用改进后的未确知测度模型的判别结果不仅消除了由于置信度取值不同造成的判别结果误差,降低了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而且具有较高的判别准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化工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主观性较强、不确定因素较多的问题,引入未确知测度理论,提出一种化工工艺本质安全度的评价方法。从物质、反应及工艺条件等方面选取评价指标,采用熵权理论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根据置信度识别准则判别安全度等级,并对工艺的安全度高低进行排序。应用该方法评估5条工艺路径的本质安全度,将结果与道化学法、本质安全优良性法(IBI)的评估结果对比。研究表明:用3种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基本吻合,证明了基于未确知测度理论的本质安全度评价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评价指标的不确定性是影响巷道稳定性评价的关键。为提高巷道稳定性评价的针对性,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型,从地质条件和工程实际出发,运用未确知测度理论,选取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岩体结构、顶板岩性、岩层倾角、开采深度、施工质量、断面形状、断面面积、支护效果、顶板控制方法、顶板位移量、巷道使用时间等11项因素。根据实测数据建立各影响因素的未确知测度函数,构建矿山巷道的稳定性等级评价和排序模型。采用定性、定量方法分析巷道稳定性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利用熵计算各影响因素的指标权重。依照置信度识别准则进行等级判定,得出巷道稳定性评价结果,并进行稳定程度排序。将该方法应用于某矿8条回采巷道的稳定性评价中。岩层倾角、开采深度、顶板位移量等3个评价指标权重比值差异较大,属于敏感性评价指标。较巷道R_(03)而言,巷道R_(08)的岩层倾角和开采深度2个评价指标的敏感性尤为明显,比值分别达77.43%、-46.72%。置信度取值的增加对评价结果没有显著影响,评价结果的可靠度较高。研究表明,将未确知测度理论应用于巷道稳定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