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包括热等离子体技术和冷等离子体技术。该技术处理废液具有范围广,快速,高交,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尤其对难降解有毒废液的处理,其先进性和优越性更为突出,被认为是21世纪环境污染物处理领域中最有发展前途的新技术之一。综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进展,重点分析了冷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液的作用机理,探讨了两种技术现存的主要问题,并指出了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在废气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殿英 《化工环保》2001,21(3):136-139
介绍了等离子体的概念及分类、低温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概述了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烟道气有机废气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并指出了今后低温等离子体处理废气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4.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硝基苯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水处理技术主在利用高压毫微脉冲发生装置,在气液混合体中发生高压脉冲放电产业高能电子,紫外线以及气体放电产生臭氧多因素综合作用,增强处理效果,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实验结果表明,酸性和碱性条件有利于硝基苯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含氮硫废气以及恶臭气体的反应机理和研究现状,重点介绍了低温等离子体技术与催化、吸附、光催化等技术的联合技术,分析了低温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气态污染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招莲  侯惠奇 《化工环保》2007,27(3):230-235
介质阻挡放电(DBD)由于具有分解效率高、能耗低、占地少等特点而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介绍了DBD的特点、降解气态污染物的机理及发展历程;阐述了DBD单独处理、DBD-催化、DBD-紫外光、DBD-臭氧、DBD-湿式洗涤协同处理技术在气态污染物处理方面的研究进展;分析了DBD处理气态污染物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化工环保》2008,28(2)
美国Dow Coming公司的硅制品制造厂将采用一套等离子体废物处理工艺,用于循环利用化学废物,以帮助该厂减少每年4×10^11 Btu(合4.22×10^11kJ)的天然气消耗量以及75%的总排放量。该技术的所有者综合环境技术公司(ITE)声称,该装置标志着等离子体技术在化工企业的首次应用。在初始阶段,将采用等离子体强化熔炉(PEM)消解医学废物及化学废物。  相似文献   

8.
9.
远程氮等离子体改性活性炭纤维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远程等离子体方法对活性炭纤维(ACF)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研究了放电参数(放电时间、氮气压力、放电功率)与远程位置对ACF减重率及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远程氮等离子体中的电子、离子对试样的刻蚀作用被抑制,远程等离子体改性后的ACF比未改性的ACF以及放电区的吸附剂对结晶紫的去除效果要好。ACF经过远程氮等离子体改性后,表面出现羧基,增加了其表面酸性含氧官能团,从而增强了对碱性染料结晶紫的吸附能力。当氮气压力10Pa、放电功率60W、放电时间100s时,在远程区80cm处经改性后的ACF的吸附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0.
张林  王煊军  刘祥萱 《化工环保》2006,26(5):386-389
探讨了自由基与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硝过程中自由基的产生机制及反应过程;综述了氨气、湿空气、碳氢化合物3种自由基源物质的脱硝反应机理,分析了自由基源物质对脱硝反应产物及脱硝效果的影响;指出了提高自由基源物质的转化利用率、降低脱硝反应的能耗、完善自由基在NOx转化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是今后自由基与非平衡等离子体脱硝技术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工业试验装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等离子体烟气脱硫脱硝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等离子体烟气脱硫硝工业试验装置的工艺流程、技术参数及了调节系统、加速器辐照处理系统、脉冲电晕放电处理系统等。  相似文献   

12.
赵爱东 《化工环保》2001,21(3):181-182
环境废渣中的有毒重金属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废渣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测定尤为重要。高频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是 2 0世纪 60年代发展起来的测试方法。该法具有灵敏度高、线性范围宽、基体干扰小、可多元素同时测定等特点 ,适用于各类样品中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分析。本文介绍了采用高频电感藉合等离子体光谱仪直接测定硫铁矿废渣中 Ca、Zn、Mg、Mn、Pb、Al、Co、Cu 8种微量元素 ,选择了合适的试验条件 ,采用背景扣除法进行校正 ,测定结果令人满意。1 试验部分1 .1 仪器和试剂仪器 :澳大利亚立柏公司 841 0型单道扫描电感藉合等…  相似文献   

13.
李圣全  雍正 《化工环保》2015,35(2):132-136
采用介质阻挡放电低温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工艺氧化烟气中Hg0,考察了烟气组分对氧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放电会产生大量近紫外光;在6 k V电压下,低温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工艺时N2/Hg0氛围下Hg0的氧化率达86%,显著高于单一等离子体时的30%;O2和H2O产生的活性粒子会使Hg0氧化率进一步提高,在5 k V电压下,N2/Hg0氛围中添加5%(φ)O2或5%(φ)H2O,低温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工艺时可分别获得96%和94%的氧化率;NO与Hg0的竞争关系会导致作用于Hg0的活性粒子减少,抑制低温等离子体对Hg0的氧化,而在低温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时,抑制作用减弱;在复杂烟气氛围下,低温等离子体协同TiO2光催化对Hg0仍保持了较高的氧化率,3次重复实验的Hg0氧化率均接近92%。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介质阻挡放电(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最新研究成果.概括出DBD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影响因素和一般性结论;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总结和分析了DBD等离子体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作用机理;探讨了DBD等离子体技术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技术瓶颈以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采用外电极式感应耦合放电等离子体对甲醛废气进行处理.实验结果表明:降低甲醛初始体积分数、增大输入功率、降低气体流量将有利于甲醛的降解;在输入功率为100 W、气体流量为l L/min、甲醛初始体积分数为2.55×10-5的条件下,甲醛降解率可达99.3%.  相似文献   

16.
氨活化在脉冲电晕脱硫技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敏夫  蒲路 《电力环境保护》1999,15(3):15-16,21
介绍高压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应用于脱硫的基本原理及其添加物氨的活化原理。进行了常温常压下氨经几种活化预处理装置处理后对脱硫效率影响的实验。结果表明,氨经活化后能极大地提高脱硫效率,同时能使氨反应得更为充分,相当于减少了氨汇漏。在实验的几种活化预处理装置中,以无声放电装置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处理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废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废气污染面广、气量大、浓度低,含VOCs废气的排放将会受到越来越严格的控制,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的VOCs废气处理技术。等离子体联合技术具有多功能作用的效果,对污染物的降解率、能量利用率及对污染物的选择性均高于单一的等离子体技术。综述了等离子体与吸附剂、催化剂、铁电性物质联合处理VOCs废气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针对乙炔生产过程,介绍了电石制乙炔、天然气制乙炔和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三种乙炔生产工艺,对比了各工艺的资源消耗、能源利用率、环境污染、技术经济性等因素,探讨了国内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优势,指出了当前工业化试验面临的技术难点与攻关方向,阐明了等离子体裂解煤制乙炔技术在乙炔行业和煤化工市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脉冲等离子体催化还原脱硫催化剂的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不同温度下煅烧以沉淀方法解得的La(OH)3,研究锻烧产物及其催化活性,发现LaOOH在380-500℃范围内生成。此研究结对降低还原脱硫的反应温度有重要意义,单纯的La(OH)3粉末催化结果不明显,用γ-Al2O3作载体,采用浸泡法制得的Ce-La/AL2O3催化剂脱硫效果极佳。  相似文献   

20.
段小艳 《化工环保》2017,37(3):366-370
建立了硝酸加热消解后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石化废水中重金属(As,Cd,Cr,Cu,Zn,Pb,Mn)的方法,优化了仪器工作参数,得到了线性回归方程,并对该方法进行了评价。优化后的仪器工作参数为射频功率1 150 W、雾化器流量0.70 L/min、辅助气流量0.50 L/min。各重金属元素回归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99 9以上,检出限为0.000 18~0.007 0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1%~2.0%,加标回收率为96.3%~102.2%。该方法具有线性关系好、检出限低、精密度和准确度高、分析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