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钟金魁  赵保卫  朱琨  马锋锋  冉婧媛 《环境化学》2011,30(10):1737-1742
采用振荡实验方法,比较研究了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和Tween80)和2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和SDBS)对菲的最佳增溶振荡时间及其对菲的增溶能力,同时也比较分析了表面活性剂对菲的质量增溶比(WSR)与其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关系.结果表明,Triton X-100、Tween 80、S...  相似文献   

2.
以有机氯农药生产企业工业场地污染土壤为对象,研究Tween80、TritonX-100和SDS这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氯丹(α-氯丹和γ-氯丹)、灭蚁灵、七氯、硫丹(α-硫丹和β-硫丹)的增溶洗脱效应.结果表明,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的有机氯农药均具有一定的增效洗脱作用,且洗脱去除率随表面活性剂添加量升高而逐渐增加.3种表面活性剂对土壤中氯丹、硫丹和七氯的去除率明显高于灭蚁灵,TritonX-100对灭蚁灵的去除率明显高于SDS和Tween80.Tween80和TritonX-100添加量为10g·L-1、SDS添加量为8.50g·L-1时,对土壤中4类有机氯农药的总去除率最高,分别为32.8%、59.7%和60.1%.对于该类污染场地土壤,选择10g·L-1 TritonX-100溶液在50℃条件下振荡5min时洗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3.
腐殖酸对蒽的增溶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比研究了腐殖酸(HA)及3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20,Tween80,TX100)对典型多环芳烃蒽的增溶性,并探讨了离子强度、共存有机物对HA增溶多环芳烃行为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大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蒽的表观溶解度与表面活性物质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而且HA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比,其增溶效果明显优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增溶顺序为HA>Tween20>Tween80>TX100;同时离子强度及共存有机物对HA增溶葸的程度均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海粟  朱利中 《环境化学》2004,23(5):485-489
比较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Tween2 0 ,Tween40 ,Tween60 ,Tween80 ,Brij35和Brij5 8)与SDBS混合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的增溶作用 .结果表明 ,在临界胶束浓度 (CMC)以上 ,表面活性剂对菲和芘有显著的增溶作用 ,菲的增溶顺序为 :Tween40 >Tween60 >Tween2 0 >Tween80 >Brij5 8>Brij35 ;芘的增溶顺序为 :Tween60 >Tween80 >Tween40 >Brij5 8>Tween2 0 >Brij35 .阴 非离子混合表面活性剂溶液的CMC值降低 ,胶束 水中溶质的分配系数Kmc增大 ,由此对菲和芘产生协同增溶作用 ,其顺序均为 :SDBS Tween60 >SDBS Tween80 >SDBS Tween40 >SDBS Brij5 8>SDBS Tween2 0 >SDBS Brij35 ,协同增溶程度在 1 1 7%— 65 8%之间 .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3种羟丙基环糊精(HP-α-CD、HP-β-CD、HP-γ-CD)和2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 80,Triton X-100)对土壤中2-硝基联苯的解吸行为的影响。通过比较摩尔增溶比率(MSR)的大小,确定了这5种添加剂对2-硝基联苯增溶能力由强到弱的顺序为:Tween 80,Triton X-100,HP-β-CD,HP-γ-CD,HP-α-CD。在5种添加剂中,HP-β-CD对促进土壤中2-硝基联苯的解吸最有效,且促进作用与其用量成正比。HP-α-CD对解吸过程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Tween 80和Triton X-100由于易吸附于土壤中的特性,在低用量时对2-硝基联苯的解吸产生了负作用,只有用量足够大时才表现出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选择氯丹、硫丹和灭蚁灵为目标污染物,以实际污染场地土壤为对象,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对水和土壤泥浆中有机氯农药的降解效果。结果表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TX-100)强化效果优于阴离子的十二烷基磺酸钠(SDS)。TX-100强化微米Cu/Fe体系能实现水中有机氯农药的快速高效降解,最佳TX-100浓度为0.1 mmol·L-1。处理12 h后,γ-氯丹、硫丹和α-氯丹的降解率接近100%,灭蚁灵的降解率达到85.2%。对于土壤泥浆体系,偏酸性p H值对微米Cu/Fe的还原活性有重要作用。加入TX-100显著促进了微米Cu/Fe双金属对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还原降解(P0.05)。Cu负载量的提高增强了污染物的降解去除效果。当m(土)∶V(水)为1∶5、土中Fe投加量w为10%、Cu负载量为5.0%、TX-100浓度为5.0 mmol·L-1、p H值为4~5时,处理72 h后,γ-氯丹、硫丹、α-氯丹和灭蚁灵的降解率分别为83.5%、68.1%、86.8%和70.1%。TX-100强化微米Cu/Fe双金属还原降解是一种有效的有机氯农药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及其不同浓度配比对五种柴油链烃的增溶及对柴油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结果表明,复合表面活性剂的增溶效果优于单一表面活性剂,其中尤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的配比效果最佳;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合比例的提高,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合表面活性剂混合胶束的临界胶束浓度,提高单位表面活性剂接纳目标污染物的能力,增大目标链烃分配进入胶束相的倾向,同时有效降低增溶平衡时对表面活性剂用量的要求;高浓度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污染洗脱效率,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80则易被土壤吸附而导致洗脱效率低下,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与Tw-80配比能够有效地改善Tw-80易被土壤吸附的现象,并随复合比例提高而不同程度的增强污染土壤中柴油的洗脱效果.  相似文献   

8.
异狄氏剂作为一种防治农业害虫的杀虫剂在世界范围内曾被大量使用,其在环境中的残留及生物毒性已经引起广泛关注.为开发异狄氏剂降解菌资源,并阐明异狄氏剂的微生物降解机制,采用液体培养法研究了一株对狄氏剂具有降解能力的白腐真菌Phlebia acanthocystis TMIC34875对异狄氏剂的降解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在菌体接种量为15%(V/V)时,异狄氏剂在10 d培养期间的降解率达到最高的57%左右.该菌株在异狄氏剂的初始浓度为20μmol L-1时具有最大降解速率,为0.053μmol L-1h-1.在培养温度为25-35℃,pH值为4.5-5.5之间时,菌株对异狄氏剂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相同条件下,菌株在马铃薯液体培养基中显示出比在Kirk合成液体培养基中更高的降解活性.通过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发现了多个未曾报道过的代谢产物,包括3个单一羟基化产物和1个羧基化产物,表明该菌株对异狄氏剂的降解途径不同于已知的细菌降解途径.  相似文献   

9.
芘在环境中的累积已经对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研究了阳离子-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阴离子-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非离子-聚山梨酯-80(Tween80)、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TritonX-100)、聚氧乙烯月桂醚(Brij30)和生物型表面活性剂-皂素对微黄分支杆菌CP13细胞特性及降解芘的影响,可为增效修复PAHs应用中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对CP13降解芘起促进或抑制作用,会随其种类和添加浓度而发生变化。皂素添加量为0.2倍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时,芘的降解率提高了10.7%;0.2和1CMC的Tween80使芘的降解率分别增强了4.8%和10.3%;0.2 CMC的TritonX-100轻微的促进了芘降解;较高浓度的皂素、Tween80和TritonX-100抑制了菌CP13对芘的降解;Brij30、SDS和CTMAB对芘的降解表现出显著抑制作用,大小顺序为CTMABSDSBrij30。菌落计数和流式细胞仪的检测结果显示皂素和Tween80能够促进CP13的生长和细胞活性,TritonX-100、Brij30、SDS和CTMAB抑制了CP13的生长,并导致降解体系中死亡细胞比例的增加。低浓度(0.2、1 CMC)的皂素、Tween80和TritonX-100提高了CP13的细胞表面疏水性(CSH),随着浓度的增加,CSH逐渐下降;Brij30、SDS和CTMAB降低了CP13的CSH,添加浓度越高,CSH的下降幅度越大。综上所述,皂素、Tween80、TritonX-100、Brij30、SDS和CTMAB影响菌CP13对芘的降解与其CSH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它们可以通过改变CSH,改变菌体对芘的吸附和摄取。此外,表面活性剂对菌体细胞的毒性作用,也是影响芘降解效果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以滴滴涕(DDT)为目标污染物,采用课题组前期研究所筛选出的滴滴涕降解菌——甲基营养型芽孢杆菌(Bacillus methylotrophicus)菌液为供试菌液,选取混合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吐温80(Tween80),比例为2∶3]及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RL)作为供试表面活性剂,通过田间小区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DDT降解菌对土壤中DDT的去除、降解情况以及两者联合处理对土壤中DDT污染的修复效果。结果表明,在单独添加表面活性剂的处理中,H300、RL5和RL10的处理效果最好,土壤中DDT的降解率最高可达29.60%。单独接种降解菌处理的土壤中DDT残留量显著减少,5个月后降解率可达47.05%。混合表面活性剂与菌株联合处理1个月后,H7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63.53%;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菌处理以RL2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42.32%。随着处理时间延长,表面活性剂与菌株联合处理土壤中DDT降解率的增幅逐渐下降。在处理5个月后,混合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处理中以H7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63.98%;生物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处理中以RL20+N的DDT降解率最高,可达45.64%;混合表面活性剂-降解菌的处理效果略优于生物表面活性剂+菌,其中H70+N的处理效果最好,为63.98%。  相似文献   

11.
从长庆油田被原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1株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菌株ODB01。经菌株生理生化特征及1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细菌;运用响应曲面法优化细菌ODB01对原油的降解条件为p H值为8.91,w(NaCl)为1.19%,油菌比为1∶4.12,温度为36.78℃,在该条件下细菌ODB01对原油的降解率为34.6%;分别添加w=0.05%土温80(Tween 80)和w=0.05%辛基苯基醚(Triton X-100)后,细菌ODB01对原油降解率分别达到42.5%和46.1%。结果表明,细菌ODB01对原油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有望作为一种微生物修复剂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富集培养法分离到的农药降解菌株存在稳定性差、底物谱窄、安全性不明等问题.Pseudomonas putida KT2440分离自根际土壤,是国际上公认的环境安全型菌株.利用同源重组方法将4种农药降解酶基因pytH、mpd、chd和amy A同时整合到P.putida KT2440的染色体上,获得了一株无抗性基因残留的工程菌P.putida KT-pmca.工程菌KTpmca能够同时降解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机磷类杀虫剂、百菌清和氯代酰胺类4种农药,百菌清降解率大于95%,甲氰菊酯、毒死蜱和敌稗的降解率均达到80%以上.此外,传代实验证明4种降解酶基因能够在遗传中稳定存在.本研究表明工程菌KT-pmca可为微生物原位修复消除农药污染提供新的菌株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有机磷农药的大量生产和使用,导致其在土壤环境中累积,从而危害人类健康.通常,有机磷农药会在环境中发生光解、水解、生物降解等自然降解反应,但对于较高浓度的有机磷农药污染,其自然降解程度远远不足,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污染土壤的安全利用,因此发展了多种人工强化修复有机磷农药技术.本文在解析有机磷农药自然降解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其主流的人工强化修复技术的原理与研究现状,并对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建议,为有机磷农药降解人工强化技术的研究与工程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白腐菌对十溴联苯醚的酶促降解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考察了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十溴联苯醚(BDE-209)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白腐菌菌体、胞外酶、胞内酶对浓度为1 mg.L-1的BDE-209的降解率分别为60.17%、54.14%、22.32%,白腐菌对BDE-209的降解主要由胞外酶完成.进一步考察了温度、pH、BDE-209浓度对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的影响,结果显示,胞外酶降解BDE-209的最适条件为温度30℃、pH 4—5、BDE-209浓度1 mg.L-1.白腐菌胞外酶降解BDE-209前后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证实,BDE-209降解过程与Br—C、CH2—O—CH2等基团有关.降解后体系GC-MS谱图显示,BDE-209降解过程中存在脱Br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对1,2,4-三氯苯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LAE对1,2,4-三氯苯(TCB)的增溶作用。讨论了表面活性剂类型对增溶作用的影响。比较发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增溶能力高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原因主要是疏水有机物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中的增溶方式不同造成的。3种表面活性剂对TCB的增溶数据还表明,增港作用不仅在临界胶束浓度(MC)以上发生,而且在表面活性剂浓度低于CMC时亦有明显的增溶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三种表面活性剂对高浓度DDTs污染土壤的洗脱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浓度滴滴涕(DDTs)污染场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表面活性剂洗脱试验,比较研究了聚氧乙烯山梨糖醇酐单硬脂酸酯(Tween60)、辛基酚聚氧乙烯醚(TritonX 100)、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污染土壤中DDTs的洗脱效率.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对污染土壤中DDTs均具有一定的洗脱作用,去离子水对DDTs几乎没有洗脱效果.随着洗脱液中Tween60和SDS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土壤中DDTs的总洗脱效率逐渐增大,一次性洗脱时最大洗脱效率分别为43.60%和34.62%.随着洗脱液中TritonX 100质量浓度的逐渐升高,土壤中DDTs的总洗脱效率出现先增大后降低再升高的变化现象,最大为15.46%.土壤中六种DDT组分的洗脱效率不完全一样,其中Tween60对2,4'-DDD的洗脱效率可达55.12%,对4,4'-DDD的洗脱效率为54.09%;SDS对2,4'-DDD的洗脱效率为59.99%,对4,4'-DDD的洗脱效率为57.10%.试验结果可为筛选适宜的表面活性剂及质量浓度,研发高浓度DDTs污染场地土壤表面活性剂洗脱修复技术的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GC-MS测定土壤中阿特拉津、六氯苯等十种农药残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气相色谱-质谱-选择离子监测(GC-MS-SIM)同时测定土壤中10种农药(三嗪类除草剂、酰胺类除草剂和有机氯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方法.样品采用正己烷/丙酮(1:1,V/V)超声提取、氟罗里硅土柱层析净化、GC-MS-SIM测定.10种农药在0.01(0.02)-1.0(2.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介于0.9963-0.9998之间;在10,50和250 ng·g~(-1)添加水平下,平均回收率介于81%-11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14.4%;方法检出限达到ppb至sub-ppb级(0.1-1.3 ng·g~(-1)).将此方法应用于辽宁省不同性质土壤中70个实际土壤样品的分析,阿特拉津、乙草胺、六氯苯、丁草胺、狄氏剂和艾氏剂有检出,该法对不同性质土壤具有广泛适用性.  相似文献   

18.
超声提取-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中的多种有机氯农药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环境化学》2011,30(2):569-570
有机氯农药是一类高毒性、难分解、易残留的化合物,环境样品中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反映了土壤、水体、植物的农药污染水平.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禁用有机氯农药,但许多农业土壤中仍有大量残留,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所以测定土壤中有机氯农药的残留量,对发展我国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表面活性剂及DOM对土壤中菲、芘解吸行为的影响因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艮梅  孙成 《生态环境》2007,16(4):1108-1112
采用室内序批试验研究了土—水体系中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水溶性有机物(DOM)的投加次序、试验平衡时间及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表面活性剂Tween80及DOM对污染土壤中菲、芘解吸行为的联合效应。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Tween80和DOM都可促进菲、芘的解吸,当两者同时加入体系时,菲、芘的解吸率是对照的2.55~3.12倍(菲)和7.61~9.61倍(芘),两者之间存在协同效应;与两者同时加入相比,振荡12h后加入Tween80,菲、芘的解吸率增加了1.81~3.3%(菲)和7.55~9.51%(芘),而振荡12h后加入DOM,菲、芘的解吸率基本无变化;试验还证实,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体系中菲、芘解吸率呈下降趋势,但不同处理间无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0.
赵保卫 《环境化学》2008,27(3):296-300
通过测定Triton X-10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TX100-SDBS)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临界胶束浓度(CMC),运用非理想混合溶液理论和相分离模型,研究了TX100和SDBS的混合胶束化过程.TX100和SDBS在水相形成混合胶束,相互作用参数β的平均值为-3.35,标准混合胶束化自由能小于单一TX100.结果表明,在表面活性剂增效修复土壤和地下水的有机污染过程中,混合表面活性剂的胶束化过程是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和分配损失减小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