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6,(4):284-290
文章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东溪—南关岭金矿及外围1:10000土壤化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u及相关指示元素异常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土壤地球化学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12种微量元素可划分为:F1因子为Cu-Pb-Zn的中温元素组合,代表硫化物矿化因子;F2因子为Sb-As-W-Mo组合,反映可能存在多期次叠加;F3因子为Bi-Hg-Sn组合,反映多期次叠加的特征;F4因子为Au-Ag组合,反映成矿元素组合。对研究区1910个样品分别计算F4因子得分,F4因子得分>0的异常等值线图与Au异常等值线异常类似,与已知矿体吻合度高,认为F4因子得分异常区域及Au元素异常区域是重点找矿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
《资源调查与环境》2017,(4):279-287
良坑钼钨矿区位于赣东北断裂带南东侧、钦杭成矿带北部多金属成矿带内,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文章研究良坑钼钨矿区的地质特征,分析该矿区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结合地形、地质及矿化特征等,共圈定6个综合异常。优选3个最有利的综合异常进行工程验证,发现数条钼矿体和钨矿体,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拓展了赣东北断裂带南东侧找矿新领域,表明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在良坑钼钨矿区勘查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对赣东北断裂两侧进一步找矿具有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比研究公婆泉铜矿生物地球化学异常与原生异常后发现 :产生生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元素通常是那些在原生异常中强度高且浓度系数较大的元素 ,植物本身对元素的生理吸收特性对元素异常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二者异常组合分带的共同特点是在矿化中心都存在Cu、(Pb)、Au、Ag异常 ,向外都存在Ba、B、As、(Sb)异常 ,最外带则都有Ti、V等异常。比较花岗闪长斑岩和英安斑岩铜矿体的生物地球化学异常 ,前者元素的种类多 ,且内带出现原生晕的中下部或尾晕元素Sn、W等 ,反映其为浅偏中等剥蚀 ;后者元素的种类少 ,内带未出现中下部或尾晕元素 ,反映其为浅剥蚀。建立的铜矿床 (体 )生物地球化学找矿预测模式能为定位预测戈壁覆盖层下的隐伏矿床 (体 )并推断其剥蚀程度和矿体规模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资源调查与环境》2020,(2):159-165
墨西哥Tomatlan地区属于东环太平洋构造带和成矿带的一部分,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该区圈出了铜多金属矿主要成矿元素和成矿指示元素综合异常12处,Fe族元素综合异常12处。优选部分综合异常开展查证,发现多个异常均由矿(化)体引起,对重要矿化蚀变地段进行了探槽揭露和少量浅钻验证,新发现Cu、Au、Ag多金属矿点6处,磁铁矿点2处。研究表明,水系沉积物异常可快速准确地揭示墨西哥Tomatlan地区Cu、Au、Fe矿(化)信息,水系沉积物测量在墨西哥甚至拉丁美洲地区热带海洋性湿润中低山地球化学景观区铜矿预查中,可快速准确地圈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播卡深部的找矿空间及找矿方向,本文在播卡矿区钻孔样品分析数据的基础上,研究了播卡金矿床的元素富集规律、元素组合、元素异常在地表及空间的分布特征,建立了播卡金矿的原生晕分带模型、地球化学勘查模式,提出了不同深度的原生晕判别指标,在此基础上对播卡金矿的深部隐伏矿体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播卡金矿的深部及邻区具有寻找隐伏矿体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6.
应用非平衡状态下耗散结构理论研究了超基性岩浆的地球化学分异,并提出了超基性岩浆地球化学分异系数的概念。通过对超基性岩型硫化铜镍矿床、矿体原生异常的空间分布规律的研究,查明了与超基性岩浆地球化学分异相吻合的矿体原生异常的轴向分带规律,首次发现了硫化铜镍矿体原生异常的横向分带规律,并建立了矿体原生异常的横向分带模式。此外,还确定了硫化铜镍矿床地球化学找矿标志,并进行了深部岩石地地球化学找矿预测。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灰家堡金矿田土壤重金属元素环境地球化学背景和现状,本文开展了土壤重金属(As、Cd、Cr、Cu、Hg、Ni、Pb、Zn)环境质量评价。结果显示,以《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中风险筛选值为标准,灰家堡金矿田大部分区域土壤As和Cu环境地球化学等级高(三级、四级和五级),其它重金属元素(Cd、Cr、Hg、Ni、Pb、Zn)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低(一级和二级)。高土壤Cu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三级)的区域与已知的构造、地层和深部隐伏Au矿体均无空间关系。土壤中Cu的来源主要受地层背景含量的控制。高土壤As环境地球化学等级(三级、四级和五级)的区域主要沿背斜轴和断裂呈带状分布,并与深部矿体相对应,但与已有矿山生产活动区无空间关系。灰家堡金矿田高As环境地球化学等级的土壤与Au的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河北平原土壤硒异常成因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平原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在唐山开滦煤田及石家庄-邯郸一带发现了以Se元素为主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本文利用相关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地球化学方法,对土壤Se异常成因、来源、生态环境效应等问题进行解释与评价。结果表明,燃煤产生的大气降尘是形成土壤Se异常的主要原因。土壤Se异常区小麦、玉米中Se元素含量明显高于非异常区,且有害元素含量不超标。  相似文献   

9.
西藏班戈日阿铜多金属矿床位于班戈-腾冲多金属成矿带,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矽卡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已探明资源量达中型规模。最新研究和找矿成果显示矿带呈北西向展布,受燕山晚期白垩纪花岗岩类岩体侵入作用控制,矿体分布于岩体与下白垩统灰岩地层接触带及附近部位。在空间上,矿床主要分为三个矿段:主矿体分布在矿区中西部,目前在西矿段已圈定5个(条)铜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最大的Cu13号矿体长221 m,平均厚9 m,沿倾向已控制延深100 m以上,铜品位:0.45%~2.01%,平均0.9%。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磁铁矿。中矿段已经圈定3条矿体,成矿元素除铜外,铅、锌、银含量也较高,为铜多金属矿体。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其中以Cu-23号矿体最大,长达300 m,矿体最宽处达110 m。矿体平均品位Cu1.48%,Pb 1.25%,Zn 2.52%,A g 32.52×1-0 6。本文在矿区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分析,对比中、西矿段成矿条件,对矿区东段进行了预测评价,指出该矿区具有较好的铜多金属找矿前景。同时建议对已圈定的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开展1:1万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进而圈定该区铜多金属矿带或矿(化)体,为矿区深入勘查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西双版纳南坡铜矿区植物与土壤地球化学剖面研究发现:发育在Ⅰ线研究剖面山脊隐伏矿床上方和山坡脚近溪流处的Ⅰ号和Ⅱ号植物综合异常,其赋存空间、物质来源及发育状态受不同成因类型的土壤异常的控制。Ⅰ号异常反映了土壤气体异常、碎屑异常和上移水成异常;Ⅱ号异常反映了土壤侧移水成异常和部分水化学异常。由于元素在植物根际环境的地球化学赋存状态及其生物有效性,植物对元素吸收的选择性和屏障效应等因素,植物中某些异常元素同土壤异常中的相应元素具有不协调性。植物地球化学异常库和所有的地球化学异常库都发生关系,它们在一定的时空、环境和动力条件下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界面反应,使元素向植物迁移转化,导致植物地球化学异常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