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观光农业生态园的规划设计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发展观光农业是“绿色经济”大背景下的一种自然选择。许多观光农业生态园因为缺乏科学的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造成旅游形象定位模糊,观光性、生态示范作用以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性不强。文章提出观光农业生态园规划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培植精品、效益兼顾的原则,结合实例探讨了具体规划方案,将生态园建成一个“生态农业示范园”、“观光农业旅游园”、“绿色食品生产园”及“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技示范园”,最终实现生态园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滨海湿地两个观光农业系统的能值整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能值研究方法对深圳市海上田园旅游区的芦花湖和农家小院两个观光农业系统进行了生态经济分析.从系统和子系统两个层面,进行了能值产出、环境负载、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与比较;与珠三角另一个观光农业系统(百万葵园)、两个基塘农业系统(菜-鱼、菜-猪-鱼)和一个巴西基塘系统(谷-猪-鱼)进行了横向比较.从货币收益的角度看,农家小院系统的费用使用效率、商品生产获利能力要优于芦花湖系统.但能值整合分析却显示出不一样的结果:两系统内旅游业子系统的能值交换率较高,而二者的农牧业子系统及农家小院系统的水产业子系统的能值交换率均较低,其生产效率仍有待提高.芦花湖系统的环境负载率为7.31,能值可持续发展指标为0.255,分别是农家小院的0.25倍和2.26倍,因而更具长远发展优势.与传统农业相比,观光农业的能值交换率和环境负载率整体偏高,表明其在经济效益创造上优于传统农业,但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压力,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与传统农业尚存在差距,在今后的发展中需借鉴传统农业的经验并加以改善,防止观光农业发展中绿色产业褐色化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路线与发展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前,我国现代农业发展背负着重大包袱,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成为迫切需要.世界农业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集中体现在理念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结合我围发展现代农业的国情,构建一个以产业理念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组织保障制度创新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框架,描绘一个30年跨度的我国农业发展路线图,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根据千岛湖流域的气候特点,对夏季避暑度假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季节性旅游项目的开发进行了气候评估,将有利于促进千岛湖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千岛湖流域旅游开发项目的气候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千岛湖流域的气候特点,对夏季避曙度假旅游、休闲观光农业和季节性旅游项目的开发进行了气候评估,将有利于促进千岛湖流域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对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我国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状况进行了综述分析与探讨,指出当前我国在农业废弃物利用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包括农业废弃物产生量巨大且总量不清、农业废弃物粗放低效利用且闲置状况严重、农业废弃物利用技术与产业化水平滞后,以及农业废弃物利用相关的政策法规与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同时,总结指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几个发展方向,即向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材料化、基质化和生态化发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发展的对策措施,包括:(1)建立与健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相关的政策法规;(2)结合新农村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加强农业废弃物利用的基础设施建设;(3)加快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4)鼓励和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的创新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农业工程》是由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主管、北京卓众出版有限公司主办的农业工程类综合性学术期刊,2011年创刊,双月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6025/S,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2095-1795。办刊宗旨是解读农业工程政策,聚焦农业工程各领域关键技术的创新突破、成套技术系统集成和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示范,搭建农业工程交叉学科产学研集成信息平台,推进农业工程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相似文献   

8.
农业增长对资源依赖的变化趋势以及农业发展与环境的互动关系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运用脱钩理论,以2000-2005和2005-2010年为时间尺度,以县域为空间尺度,探讨黄淮海平原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脱钩关系,揭示两者脱钩发展的时间和空间演变趋势及转移特征,并尝试分析脱钩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1)脱钩类型的数量结构和空间格局均发生明显变化,黄淮海平原农业正处于由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的过渡时期.2000-2005年农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以强复钩和扩张性复钩为主,脱钩空间格局较为分散;2005-2010年以强脱钩和弱脱钩为主,脱钩区域呈现空间集聚态势;若考虑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碳排放系数变化因素,脱钩趋势将会更加明显.造成这种空间格局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增长与环境的关系较为复杂,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等因素通过互动机制共同作用于农业生产经营主体.(2)脱钩类型的转换呈跳跃性,转换方式以强复钩、扩张性复钩转换为强脱钩、弱脱钩为主,且脱钩状态不稳定,持续脱钩难度较大.脱钩状况受到经济效应、技术效应和政策效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3者作用的两面性是持续脱钩难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低碳经济与农业发展思考   总被引:60,自引:2,他引:58  
大气中碳浓度的升高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是目前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根本出路.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农业是温室气体的第二大重要来源,如何减少农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并探寻减排方法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从低碳经济这一热点问题谈起,论述了农业生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以及当前农业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提出了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以及具体措施,旨在为呼应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科学决策,促进现代农业由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会稽山古香榧群农业多功能价值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香榧(Torreya grandis cv.Merrillii)是我国古老的原产树种和世界稀有的经济树种,目前会稽山古香榧群已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候选地.利用农业多功能多维评价模型并结合会稽山古香榧群的特点,从经济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农业景观保留功能、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和生态环境保护功能5个方面,对会稽山古香榧群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会稽山古香榧群的农业文化传承功能指数值最高,为1,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农业景观保留功能指数分别为0.85和0.43,经济功能值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指数值比较低,分别为0.25和0.29.说明会稽山古香榧群的主导功能是农业文化传承功能,其次是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和农业景观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11.
湖南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湖南作为内陆农业大省和旅游资源大省,具有独特的“潇湘”自然生态环境本底,丰富多彩的乡村景观资源,较为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和潜力、但在开发观光休闲农业旅游资源时,应坚持市场导向,准确定位;突出乡土特色,提升文化品位;加强对乡村景观资源及其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关于农业生态旅游的几点看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业生态旅游已逐渐成为普通大众的一种新的旅游消费方式,近年来国内外正在不断兴起。农业生态旅游是农业生产与旅游活动的有机结合,它已日益成为农业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农业生态旅游需要加强旅游地的“软件”(生态旅游规划、广告策划等)和“硬件”(基础配套设施等)的建设,特别是健康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要本着大农业、大生态、大旅游的思想,推动农业生态旅游的产业化进程及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生态旅游与生态旅游业开发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生态旅游的定义入手,探讨了开展生态旅游的意义、生态旅游的类型。阐述了生态旅游的项目建设、能源系统建设、交通设施建设、农业系统建设。提出了生态旅游区环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Tourism and hunting both generate substantial revenues for communities and private operators in Africa, but few studies have quantitatively examined the trade‐offs and synergies that may result from these two activities. We evaluated financial and in‐kind benefit streams from tourism and hunting on 77 communal conservancies in Namibia from 1998 to 2013, where community‐based wildlife conservation has been promoted as a land‐use that complements traditional subsistence agriculture. We used data collected annually for all communal conservancies to characterize whether benefits were derived from hunting or tourism. We classified these benefits into 3 broad classes and examined how benefits flowed to stakeholders within communities under the status quo and under a simulated ban on hunting. Across all conservancies, total benefits from hunting and tourism increased at roughly the same rate, although conservancies typically started generating benefits from hunting within 3 years of formation as opposed to after 6 years for tourism. Disaggregation of data revealed that the main benefits from hunting were income for conservancy management and food in the form of meat for the community at large. The majority of tourism benefits were salaried jobs at lodges. A simulated ban on trophy hunting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number of conservancies that could cover their operating costs, whereas eliminating income from tourism did not have as severe an effect. Given that the benefits generated from hunting and tourism typically begin at different times in a conservancy's life‐span (earlier vs. later, respectively) and flow to different segments of local communities, these 2 activities together may provide the greatest incentives for conservation on communal lands in Namibia. A singular focus on either hunting or tourism would reduce the value of wildlife as a competitive land‐use option and have grave repercussions for the viability of community‐based conservation efforts in Namibia, and possibly other parts of Africa.  相似文献   

15.
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资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最近的40年内,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发展很迅速,有关多样性的测定方法已形成了数十个数学模型和多样性指数。生物多样性的功能也研究得比较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技术也已逐渐系统化,并开始了持续利用和合理开发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对青海省都兰县吐谷浑古王国墓葬群山谷地及其周围3 600 km2范围内生态环境进行考察后认为,完善的草地旅游应具有生态心理抚育、生态文化鉴赏、自然原生态的生理享有以及草地生态农业成就观光4个方面的生态功能.据此,提出了草地生态旅游的建设方向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Lugu lake is an alpine lake in Yunnan Province in western China. It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scenery and the special culture of Mosuo people in this area. The lake is becoming contaminated and eutrophicated because of the huge number of visitors and improvements in agriculture during the last decade. This paper uses the water quality index (WQI) as an indicator to describe trends in contamination of Lugu Lake from 1995 to 2004 and analyses several parameters to determine the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contamination. We found that the dominant cause was pollution from tourism and suggest some feasible measures to prevent further deterioration of the lake water quality.  相似文献   

18.
论郊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郊区环境组成、结构、生态环境特征等区域研究的基础上 ,以边缘效应的理论为出发点 ,深入分析了城乡交错带的几个生态环境建设问题。认为郊区生态建设应以 (1)城市废弃物的再生地 ,(2 )生态旅游与农业文化的消费地 ,(3)现代持续农业的先导区等为目标。最后分析了城乡交错面 (边缘界面 )对城乡复合生态系统中环境应力的聚合放大效应 ,指出效区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是防止城乡矛盾激化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