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实现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提升,利用厌氧消化污泥内源Fe2+活化过硫酸盐(PDS)联合核桃壳生物炭开展其脱水性能调理,并探讨了作用机理。结果表明,调理体系在pH值为6、PDS质量浓度为6.2 g/L、生物炭投加量为25.6 g/L、粒径范围125~150μm条件下,低压抽滤后泥饼含水率为70.3%,厌氧消化污泥的毛细吸水时间(CST)降低至114.7 s, CST降低率达到81.3%,脱水性能明显提升。在调理过程中,PDS氧化污泥中含铁矿物释放内源Fe2+,进一步活化PDS生成·SO■和·OH,降解胞外聚合物(EPS),释放结合水,显著增强厌氧消化污泥脱水性能;生物炭能够吸附EPS中的亲水性有机物,并提供骨架支撑作用,实现脱水性能进一步提升。对抽滤后泥饼重金属分级提取结果表明,调理体系能够明显削弱污泥固相重金属的环境浸出能力,并降低其浸出毒性;环境效益成本比值(BCR)结果表明提出的联合调理手段可行性较强,需进一步研究实现工业化应用。  相似文献   

2.
探讨超声波预处理对污泥电脱水性能的影响,并找到超声波预处理能够对电脱水产生促进作用的最佳工况。以天津市纪庄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超声预处理电渗透污泥脱水装置进行试验,考察超声波声强和作用时间等因素对污泥电脱水效果的影响。试验开始前对污泥在0.1 MPa压力下进行机械预压0.5min,使污泥挤压密实,以保证电流和超声波在污泥介质中能够均匀平稳地流通。在整个脱水过程中机械压力恒定在0.1 MPa,总作用时间为5.5 min;电脱水过程中电压控制在60 V(泥饼厚度为2 cm),总作用时间为5 min。结果表明,在固定频率20 k Hz、相同电场和压力场作用下,适当的超声波声强和预处理时间能够对电渗透脱水产生积极作用,且超声预处理的最佳作用工况为声强0.510 W/cm2(功率40 W),超声预处理3.5 min。在最佳作用工况下,污泥脱水率达到24.35%,同时减缓了电流的衰减速率,增强了电脱水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利用超声波处理剩余污泥,通过离心作用模拟污水厂污泥脱水过程,以离心后含水率表征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最终确定最佳超声条件为:超声时间10 min,超声声能密度0.8 W/m L;另外分别研究了单独超声作用、单独絮凝剂作用以及超声-絮凝联合作用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超声处理或絮凝调理均可降低剩余污泥离心后含水率,超声波与絮凝剂共同作用能更好地提高剩余污泥的脱水性能,并对剩余污泥脱水性能改善的机理进行了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渗透-高级氧化协同的方法,采用自制装置对市政污水厂的脱水污泥进行了深度脱水研究,系统研究了恒定电压和恒定电流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电渗透-高级氧化协同对污泥中胞外聚合物(EPS)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电压和电流的变化对于污泥脱水的影响显著,电渗透-高级氧化协同对污泥中的胞外聚合物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其中电渗透作用对松散附着型EPS(LB-EPS)和黏液层EPS(S-EPS)的破坏明显,而高级氧化作用对于紧密黏附型EPS(TB-EPS)的破坏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絮凝、污泥比阻和过滤实验,研究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适当投加絮凝剂可以降低污泥比阻,改善脱水性能。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抚顺三宝屯污水处理厂DAT-IAT工艺的污泥脱水工艺流程、工艺参数,及污泥脱水系统的运行状况,分析了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总结了污泥脱水的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7.
针对电镀污泥脱水过程中金属离子大量溶出带来的处理难题,以四甲基乙二胺、二硫化碳为主要原料,以氢氧化钾为引发剂,采用聚合法制备了一种脱水稳定剂,并考察了稳定剂投加量、污泥pH值、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电镀污泥离心脱水时重金属溶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稳定剂投加量(稳定剂与污泥的质量比)为1%、反应温度为20℃、pH=1、反应时间为30 min、转速为3 000 r/min条件下对含Ni(Ⅱ)电镀污泥离心脱水后,Ni(Ⅱ)脱水稳定率达96.88%,且脱水稳定剂对混合电镀污泥中Ni(Ⅱ)、Cu(Ⅱ)的选择性大于Zn(Ⅱ)。脱水稳定剂的脱水稳定机理是其中的二硫代氨基甲酸盐与重金属离子M(Ⅱ)(Ni(Ⅱ)、Cu(Ⅱ)、Zn(Ⅱ)等)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稳定的交联网状结构,达到化学稳定,实现了离心脱水极少重金属离子溶出(即脱水稳定)的效果。所合成的脱水稳定剂可广泛用于含镍、铜、锌等金属离子的电镀污泥脱水处理。  相似文献   

8.
针对河道淤泥电渗脱水过程中存在的高能耗现象,以城市河道淤泥为实验对象,通过预设自由沉降辅以水平环形电场的电渗脱水方式,以出水速率,脱水终点时间、淤泥含水率、能耗为评价指标,就预沉时间与电压大小对淤泥的脱水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预沉60 min、电压梯度为4 V/cm、持续电渗270 min,淤泥含水率由97%下降到75.9%;其中电渗环节含水率由92.5%下降到75.9%。达到脱水终点时,预沉电渗脱水时间较直接电渗脱水延长10%、而干泥能耗则由直接电渗脱水的8.67 (kW·h)/t下降到4.25 (kW·h)/t,下降比例为51.04%。前置沉降有效脱除淤泥中存在的自由水分,从而为后继电渗脱水环节的节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采用超声波和絮凝剂共同作用于净水污泥脱水,通过设计正交试验得出两者协同作用下最优污泥脱水组合,在声能密度0.1 W/m L、超声作用时间30 s、絮凝剂投加量0.06 mg/g时,比阻去除率达到84%左右。同时对比单一絮凝剂调理和复合调理(超声+絮凝剂)的污泥脱水性能,考察上清液浊度、污泥沉降速度、污泥比阻以及泥饼含水率,综合评价两者的脱水效能。分别从超声作用机理和絮凝剂作用机理分析污泥脱水机理,同时通过热力学原理分析两者协同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0.
采用脱水污泥为材料,从热水解的原理出发,研究了不同的水热时间、温度、加碱量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并用Zeta电位、SEM、UV-Vis对污泥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含水率85%的污泥,在120℃条件下热水解30 min,污泥的离心干基含水率从4.09降到了3.85;当投加碱(m(CaX_2)/m(VS)=0.08)时,污泥的离心干基含水率下降明显,在160℃条件下热水解40 min,污泥离心干基含水率下降幅度达到9.4%和7.9%。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实现利用井下放水试验获取顶板含水层的钻孔单位涌水量,采用抽水试验中的地下水动力学计算公式,结合观测孔的水位降深,给出了放水孔水位降深的计算方法;利用观测孔水位降深和观测孔与放水孔之间距离的对数曲线图,提出了放水孔水位降深的图解法;对于承压含水层,基于钻孔单位涌水量与含水层渗透系数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可以通过含水层的渗透系数获取钻孔单位涌水量;通过实例分析,解析法和图解法计算得到的放水孔单位涌水量相近,结合现场放水试验情况,分析了放水孔单位涌水量的可靠性,并对3种方法的适用条件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放水试验获取的放水孔单位涌水量符合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含水层富水性评价和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尾矿高浓度排放技术的发展概况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尾矿传统湿排技术来说,不仅坝体的稳定性差,对环境也有极大的影响,然而高浓度排放技术有效地缓解或解决了这些问题。文章从尾矿脱水、料浆输送和尾矿沉积等多方面,介绍了高浓度排放国内外发展情况,如多段式到一段式脱水和脱水设备的发展、泵压输送中泵送设备的类型,以及尾矿沉积中排放口的布置方式等。介绍了边坡角预测理论,主要包括Blight和Bentel边坡角预测模型、Kupper提出的边坡角经验公式,以及Sofra和Boger提出的边坡角经验公式。指出了高浓度排放技术存在的问题,如膏体的定义不清晰、高浓度排放的适用条件、沉积裂缝和边坡角预测模型不精确。最后总结了高浓度排放的发展趋势,如膏体排放模式、排放口的中央式布置和设备选型,如高浓度底流和处理量的脱水设备,以及高压高效率的泵送设备等。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3种污泥预处理方法(表面活性剂处理、碱处理、Fenton处理)对污泥过滤脱水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3种预处理方法,使污泥过滤脱水性能最佳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的投加质量比为50 mg/g,NaOH质量比为150 mg/g,Fenton试剂Fe~(2+)与H_2O_2的投加比n(Fe~(2+))∶n(H_2O_2)为1.5。3种预处理方法对污泥均有一定破解作用,其中由于Fenton反应的强氧化性,污泥破解率最大,污泥粒径减小了近50%,释放的溶解性COD(SCOD)最高(786.88 mg/L)。Fenton处理后的污泥紧密结合型胞外聚合物(Tightly Bound-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TB-EPS)及TB-EPS中蛋白质和多聚糖的量减少得最多。此外,还分析了3种预处理方法脱水效率与速率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矿区疏干诱发岩溶塌陷特征分析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矿山疏干诱发岩溶塌陷的现状,分析其塌陷分布特征。提出6个影响塌陷的控制参数。采用相关分析方法量化各控制参数对塌陷的影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塌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第4系土层厚度、水位变幅及岩溶含水层渗透系数,其中岩溶含水层渗透系数对塌陷的影响最显著。应用Logistic回归方法,建立岩溶塌陷预测模型。划分出矿区塌陷危险区的具体空间位置,共有3个区域:高危区(渗透系数大于5 m/d);危险区(渗透系数为2.5~5 m/d);活跃区(渗透系数小于2.5 m/d)。  相似文献   

16.
Even after mechanical dewatering, activated sludge contains a large amount of water. Due to its biological nature, composition and also the type of treatment it comes from, this material is usually highly compressible and known to be difficult to dewater. In the present work various tests are proposed to try to highlight some aspects which could explain the poor dewaterability of activated sludge. Experiments of expression were carried out in a Filtration-Compression Cell for semi-solid samples of sludge. Operating conditions (intensity of the applied pressure, initial thickness of sludge sample) an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sludge (ionic strength by adding monovalent salt) were modified for the different series of experiments.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removal of water from the sludge depended significantly on the pressure gradient throughout the sludge cake. However, the development of a dense layer of cake at the interface cake/filter medium seems to generate a pressure gradient non-uniformly distributed throughout the thickness of the cake. This phenomenon should control in part the efficiency of dewatering. This study also discusses the link between sludge dewaterability and cake relaxation on the basic of an osmotic effect within the flocculated matrix, which tends to resist against compression or deformation. This effect was reduced when both the applied pressure and the time increased. Finally, the activated sludge dewatering during expression stage depends on both the formation of a dense layer of cake at the interface cake/filter medium and an osmotic effect.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共同管沟深基坑边坡的变形规律及其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作用,以三星深基坑工程为例,采用数值模拟分析并进行现场变形监测验证。结果表明:降水措施对深基坑开挖引起的水平位移作用不大,而对竖向位移作用较大;随着深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大,边坡土体的水平位移和竖向位移总体呈现增大的趋势,最大水平位移值表现为从坡脚向坡脚上方移动;原地下水位线以上所开挖边坡的最大竖向位移都发生在坡脚处,采用降水措施后,原地下水位线以下所开挖边坡的最大竖向位移出现在原地下水位附近。现场变形监测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吻合度较高,说明土体参数的选取合理。研究成果可提升城市共同管沟深基坑建设安全设计及施工水平、降低工程风险损失。  相似文献   

18.
株洲市霞湾污水处理厂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株洲市霞湾污水处理厂是为保护湘江而建的工程,设计规模为10万m^3/d,根据污水水质及排放要求,处理工艺采用了不设初沉池的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泥处理采用了不经消化直接脱水工艺。介绍各处理单元的主要设计参数和所选用设备的技术对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