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环保时装—现代服装流行趋势山东省环保局韩京安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环境保护意识的日趋强烈,“地球中有一个”已成为全人类的共识。具有敏感触角的时装界,也开始掀起一股新的流行趋势:环保时装。环保时装作为一种领先时装潮流,其概念尚未有明确的界定。就其目前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纪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本刊特约评论员今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它旨在告诫人们“地球就是我们的家;拥有地球,就是拥有一个家;保护地球,就是保护自己的家园”。在绵延无尽的历史长河里,人类曾为建设和保护自己的...  相似文献   

3.
《冈特生态童书》是一套以童话方式对孩子们进行生态教育的科普绘本,共36册.在这套书里,作者以当前地球生态面临的许多现实问题为蓝本,设计出了一个个让我们好奇的话题,比如“苹果可以飞吗?”、 “让房子生长”、 “聪明的蘑菇”,并将这些有趣的故事用一幅幅生动的卡通画形式进行呈现.作者有一个核心思想:“不要期望地球生产更多东西,而要更善用地球已经生产的东西”.该系列书从这一核心思想出发,把“地球资源是可循环利用的”这一观念带给我们.  相似文献   

4.
一生三件事     
Istcool 《环境》2003,(2):48-49
在葡萄牙流行这样的说法:一个完人一生要做三件事,即生一个孩子、写一本书、种一棵树。  相似文献   

5.
鞠静 《环境》2009,(4):90-93
香港“地球之友”继去年发起“饮水思源”东江向下游伙伴计划后,继续在江西寻乌县东江源进行生态保育工作。3月6日至8日,地球之友组织香港、厂东志愿者到东江源头植树护水。活动中,下游民众与东江源村村民、孩子,共同出力,栽种5000棵树,实践上游下游手拉手,绿化东江水源头。本刊作为活动特邀媒体,全程参与,并在东江源种下了一颗“环境杂志”树。  相似文献   

6.
随着保定市常务副市长李谦宣布“‘地球一小时’熄灯现在开始”,位于保定市高新区的电谷锦江饭店的大楼景观灯瞬时熄灭。素有“中国电谷”之称的保定市,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官方宣布加入“地球一小时”的城市。来自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的人员、驻保高校大学生以及市民一起,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个城市共同分享了“地球一小时”。  相似文献   

7.
“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地球属于全人类的“家”,是“大家”;而家庭只能属于你、他、或我,是小“家”。地球只有一个,人类唯一的“家”。什么是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过去,在研究家庭领域的争论只停留在社会学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上,今天,我们站在生态环境、人类未来的高度,剖析家庭在社会活动的中心地位,社会是通过家庭取得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家庭则只有在社会的支持下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3月29日,3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六,“地球一小时”活动如约而至。随着世界多地地标性建筑的熄灯配合,活动成功结束,但争议随之而来。争议的焦点莫过于,宣传“地球一小时”活动所排放的碳,已经大于关灯一小时所节约的碳,相关衍生活动的费用也高于熄灯一小时节约的电费,其做秀成分是否多于实际意义?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看,“地球一小时”活动在投入产出比上,目前的确存在这个问题。不过这却引人回想起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企业故事。  相似文献   

9.
《世界环境》2013,(6):70-71
“地球上有一个地方,那里仍然处于生命的最初阶段,庞大的兽群仍然在那里自由奔驰……”这就是地球上最富饶的动物避难所一非洲大草原。  相似文献   

10.
但愿血案不再重演──写在1994“6.5”环境日到来之际曹慧芳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一个地球,一个家庭。”在可爱的地球上,生活着无数小家庭,就人类而言,地球好比一个大家庭,地球的生态平衡是所有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前提。失去这个前提,人们的生活平安、...  相似文献   

11.
<正> 1981年5月,在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的一次会议上,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地质学家 D.Anderson就“为什么地质学家一直不能在地球上发现与地球本身一样老的岩石”这个问题,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2.
显然是今年世界环境日主题“一个地球,一个家庭”的启迪,笔者忽然想到这么一个问题:人类赖予生存、繁衍的这颗行星,为什么命名为地球?!明明地球表面是七分海洋三分地,而偏偏不叫“水球”,硬把“水”这一个名字套在一个没有大气、没有水份、正背两面冷热相差490℃没有任何生命存在的水星上!莫非外星人起的名字?大陆委实布满神奇古迹和不解之谜,遗憾的是,尚能驾驭空间的人类至今仍未发现宇宙间有智慧生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沿海环境》2002,(7):29-30
欧洲业界目前流行的一个趋势是从“绿色材料”转变为“绿色运营”。自第二次能源危机以后,欧洲没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人们获得能源比以前容易了,对能源的节约程度有所下降。众所周知,二氧化碳的排放是导致地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因而欧洲人又对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了更多的讨论,从而导致人们对能源节约的关注又转到了环境保护方面。有不少人认为,建筑业所使用的材料破坏了环境,要求建筑业使用更加环保可回收的材料。欧洲的不少建筑现又大量采用木材,就是人们环保要求的一个体现。欧洲业界目前流行的一个趋势是从“绿色材料”转变为“绿色…  相似文献   

14.
《环境》1994,(5)
今年的世界环境日主题把地球与家庭相提并论,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生活在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大家庭中的一员,都有生存和延续后代的权利。在地球这个大家庭中,生活着无数个小家庭。小“家”与大“家”,小环境与大环境,息息相关。我们共同拥有一个蓝天,蓝天下有我们的家园,有相同的梦想。只有全人类在保护环境方面达成共识,行动一致,地球才会永远地属于人类,家庭才会美满幸福。  相似文献   

15.
明朗  李蓉 《世界环境》2023,(2):53-55
<正>三月的昆山,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所有美好如约而至,共同奔赴“地球一小时”盛会。2023年3月25日,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瑞士)北京代表处、昆山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地球一小时”系列活动在主场城市昆山成功举办。本次活动是“地球一小时”进入中国15年以来,首次由国家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国际组织、地方政府联合举办的中国区主场城市活动,首次在全国范围以一个主场城市和多个参与城市形式举办,  相似文献   

16.
2009年的“地球一小时”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一项全球性的、热爱自然、关心环境保护的行动。按照国家环保部宣教中心和WWF组织的有关要求,为积极响应“地球一小时”活动,河北省环保厅宣教中心于3月13日下发通知,号召在全省11个设区市开展“地球一小时”活动。  相似文献   

17.
在广东的蕉岭县,风景如画的镇山公园内,矗立着一座造型別致的环保纪念碑,三只巨手托起一个地球,形象地告诉人们,茫茫宇宙间,只有一个地球。只有这个地球,有山有水有空气有生命。笔者在猜,在这绿树掩影、蓝天相衬的纪念碑中,三只高举的巨手,不就是代表人类活动所追求的三大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它们同步飞腾。如此协调,缺一不可,只有如此,才能“护”住地球。  相似文献   

18.
今天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和地区,都面临着环境问题的严重挑战。由于人类不加控制和没有计划的活动,使环境质量日益恶化。当“生态危机”、“环境危机”的阴影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在污染的空气和水导致公害给人类带来无限痛苦的时候,人们开始了觉悟。学者们呼吁“只有一个地球”,要人们对地球这个小小的行星给予关怀和爱护,呼吁世人“救救世界”。  相似文献   

19.
《环境》2008,(9)
据英国广播公司8月6日报道,在21世纪,“地球扁平论者”被用来描述愚昧无知之人。但有一群人却坚定地宣称,他们相信地球不是圆的,而是平的!在互联网以及英美两国的小会议室,地球扁平论者齐聚一堂,向地球圆形论者的“阴谋”提出挑战。“扁平地球协会”讨论网站的主持人詹姆斯&#183;麦科因泰尔表示:“地球差不多是圆盘状的。  相似文献   

20.
国外动态     
日美联合进行地球大气观测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从太空探测地球温暖化等气候变化,2月23日决定推进综合观测地球大气的新的卫星系列“ATMOS”计划。由于美国等削减宇宙开发预算,人们将集中注意以日本为中心研制的大气观测卫星“ATMOS”。预定“ATMOS”卫星最早在2002年度冬季发射,高度约400km绕地球一周,对包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