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生态建设的政策保障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生态建设保障的实质是政策需求动态与政策供给动态匹配一致,政策需求能及时得到有效满足;生态建设政策保障不力的原因和核心是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脱节,政策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因而建立强大的生态建设政策保障,必须深刻剖析政策需求规律、政策供给规律、政策供给—需求相互作用规律等。本文根据这个精神和思路,剖析生态建设政策供给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和规律,例如政策的功能和作用、政策的价值和伦理的追求等,深化对政策作用规律的认识,提高政策供给的意识能力和制订水平。  相似文献   

2.
完善政策功能 加速生态建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首先比较了生态建设有关政策与一般政策的异同,剖析政策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的原因和背景;然后在政策需求与政策供给应一致匹配原则指导下,剖析生态建设活动规律、生态建设者分布素质等时空动态规律,揭示生态建设政策需求规律,在此基础上,对完善政策功能的技术、方法、途径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 ,既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又是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在贫困地区显得尤为重要。1 贫困地区生态建设的必要性生态建设的目的是为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 ,贫困地区搞好生态建设对于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 ,可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不断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为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条件。其次 ,生态环境的好坏 ,还决定了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再次 ,有利于贯彻农业生产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调整工农业生态结构和布局 ,提高土地和其他资源利用率 ,提高工农业产品的产量…  相似文献   

4.
试论生态建设与生态建设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生态学的发展,已进入生态建设的阶段.它集中体现了生态学的应用价值.生态建设是根椐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运用生态工程枝术和法规、管理等手段,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建立高效、和谐的人工复合生态系统,从而达到既保护生态环境,又使经济持续发展的总目标.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概述了生态建设和生态建设规划的基本概念、理论、方法和主要内容.并提出了开展我国生态建设和生态建设规划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详细论述了我国海岛的生态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海岛生态建设主要内容和特点,在海岛的生态建设中必须做好环岛浅海滩涂渔业生态建设、海岛陆域农业生态建设和建立海岛自然保护区等几项工作,并就上述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使海岛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海岛的资源综合调查和环境管理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6.
骆马湖为一浅水湖泊,具有典型的过水性特征,其已经处于中一富营养化阶段。通过对骆马湖富营养化发生机制的研究,发现入湖河道携入大量营养物质入湖和水生植物的破坏是骆马湖富营养化进程加快的主要原因。并提出对骆马湖建立自然保护区、建设入湖口人工湿地和建设骆马湖生态湖滨等生态建设的建议。通过生态渔业和生态旅游实现骆马湖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7.
生态补偿制度的探索   总被引:117,自引:2,他引:117  
完善的强有力的补偿制度 ,能提供大量资金 ,解决利益矛盾 ,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顺利开展 ,成为环境保护的动力机制、激励机制和协调机制。本文对补偿不足的危害性、补偿制度建立的必要性、补偿的作用、补偿的性质、补偿的对象、补偿的标准、补偿的主体、补偿的组织体系做了富有启发性的探索 ;对在缺乏资金和技术时 ,如何有效地进行补偿活动 ,做了创造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9.
通过对我国现有环境政策和环境管理制度的分析,结合重点流域水污染源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推行环境行政合同制度、环境督查制度以及污染公共处理政策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生活垃圾分类政策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考察我国垃圾分类政策的演化过程、阶段特征和取得成效,是合理制定和有效执行垃圾分类政策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新时代垃圾分类体系和垃圾分类制度的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垃圾分类政策制度的历史演变为主线,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垃圾分类政策历史发展划分为5个阶段:1)基于垃圾回收利用的分类收集启蒙阶段(1957—1991年);2)生活垃圾分类法律法规制定的初期阶段(1992—1999年);3)基于垃圾分类实践的分类标准制定阶段(2000—2015年);4)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筹建阶段(2015—2016年);5)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阶段(2017年至今)。分析表明,我国初步形成了符合国情且较为完善的垃圾分类政策制度体系,垃圾分类制度的实施,可显著改善生活环境,节约资源,提高社会文明水平,对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生态补偿目前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综合考虑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作用,研究了生态补偿的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  相似文献   

12.
陈星光 《福建环境》2003,20(6):45-47
分析了长乐市建设国家级生态城市的紧迫性、必要性和可行性,为实现长乐生态效益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浅谈生态矿山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开采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地表景观破坏、土地资源破坏和生物多样性损失等,鉴于此,生态矿山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根本上解决矿山生态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有利于国家生态安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其次有利于消除矿山重大灾害源,显著减少矿山工程地质灾害的发生;第三,有利于充分利用矿产资源。生态矿山建设的原理主要是生态学原理,其建设内容可分为矿山开采期间的生态恢复建设和矿山服务期满后的生态恢复建设两部分。  相似文献   

14.
生态补偿政策效率困境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生态补偿政策基本属于政府主导型,在生态补偿政策执行的过程中,地方政府作为实际受偿主体,其基于自身实际投入成本的选择,导致了生态补偿政策的效率困境。通过加大公众参与、深化产权改革和探索多样化的补偿模式,可以改善生态补偿政策效率困境。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日益成为“水泥森林”和PM2.5的“生产车间”,城市中的绿化植被不过是庞大的“水泥森林”中的零星点缀和PM2.5笼罩下的脆弱生机,只是划出一点空间给有限的自然生物一个及其有限的生存喘息,这种划出一块生态区域与真正的生态化城市相比具有相当大的距离.要将这种“划生态”转变为生态化,需要从生态美学思维的高度考虑城市园林与生态城市的关系.使城市掩映在自然生态之中,这才是对“水泥森林”、PM2.5和现代“城市病”的有效救治.  相似文献   

16.
以生态足迹理论和城市生态学为基础,将生态足迹运用于郑州市生态城市建设中,计算得出郑州市的人均生态足迹由2001年1.10 hm2增加到2010年1.99 hm2,人均生态赤字由2001年的0.66 hm2增加到2010年的1.58hm2。由此可以看出郑州市生态足迹供需不平衡以及生态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为郑州市的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了量化评估依据,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结合西安市浐灞生态区的建设特色,系统地阐述了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理念和目标,提出了一套适合城市生态型新区建设的、操作性强的指标体系,重点论述了生态区建设的主要领域和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18.
高毅 《世界环境》2006,(5):78-80
探讨环境问题成因与产业结构失衡原因。意在为二者的综合治理,即生态化产业结构法律制度构建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本文只是从制度路径来探析二者的共同原因。这一路径分析试图找寻到生态环境问题与产业结构失衡的制度根源——“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生态化产业结构法律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双重失灵”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和产业结构失衡问题,有利于把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我国经济新的增长模式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确立为国家发展战略,标志着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跨入一个新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加快建设与时俱进的企业生态文化,尽快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重任势在必行。本文从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历史背景、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建设企业生态文化的内容和措施三部分对企业生态文化建设问题做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上海生态型城市建设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环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城市建设的研究与推行也不断加速.审视我国生态城市建设特别是紧密结合上海特点和实际,系统地分析与设计上海生态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有效路径,构成其良性的运作体系,以更好地促进上海生态城市建设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