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氟虫腈对斑马鱼和小菜蛾毒性的手性选择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手性农药分子的不同对映体在环境中的降解速率和对于生物的毒性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拆分并使用对靶标生物毒性较高或对非靶标生物毒性较低的单一或浓缩的对映体配方可以有效地降低杀虫剂的环境风险.本文用手性柱拆分了一种广泛使用的手性农药,氟虫腈的两种对映体,研究了这两种对映体和消旋体对靶标生物小菜蛾和非靶标生物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氟虫腈对受试靶标和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均无手性选择性,说明无法通过对氟虫腈进行手性拆分并使用单一对映体配方来降低氟虫腈的环境风险.这一结论间接支持了农业部新近出台的禁止氟虫腈用于防治农田害虫的政策.  相似文献   

2.
灭幼脲类农药对非靶生物的影响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灭幼脲类农药施用后对非靶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其在生物体内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了施药区中,蜜蜂、家蚕、鸟类等陆生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节肢类等水生生物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灭幼脲类农药对家禽、家畜的影响和在它们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指出,灭幼脲类农药的使用对陆生生物蜜蜂和鸟类,以及家禽、家畜等不产生明显的毒害和污染,对水生生物鱼类也没有什么影响,但对家蚕、以及水生甲壳类动物和节肢类动物(尤其是其幼体)的毒害较大。  相似文献   

3.
X592 94()2277灭幼服类农药对非靶生物的影晌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代谢/刘国光(河南师范大学化学系)…11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1993,14(6)一47~50环情X一5 综述国内外近年来有关灭幼服类农药施用后对非把生物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其在生物体内吸收代谢方面的研究成果。分别阐述了施药区中,蜜蜂、家蚕、鸟类等陆生生物,鱼类、甲壳类和节肢类等水生生物可能受到的影响,以及灭幼服类农药对家禽、家畜的影响和在它们体内的吸收代谢情况。指出,灭幼服类农药的使用对陆生生物蜜蜂和鸟类,以及家禽、家畜等不产生明显的毒害和污染,对水生生物鱼…  相似文献   

4.
异丙甲草胺及其S型对映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OECD标准滤纸接触法、人工土壤法及自然土壤法研究了异丙甲草胺及其S型对映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作用及手性差异.结果表明,3种方法相比较,滤纸染毒法结果置信区间最大,可靠性较差.自然土壤中Rac-异丙甲草胺及S-异丙甲草胺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大于人工土壤;根据毒性分级,Rac-异丙甲草胺及其S型对映体均属于低毒级农药;3种试验方法所得的Rac-异丙甲草胺及S-异丙甲草胺对蚯蚓的LC50差别不大,表明这2种农药对蚯蚓急性毒性的手性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5.
铬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对蚯蚓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浸出毒性测试是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效果的主要方法,但该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稳定化处理后土壤的生物毒性变化.本研究以多硫化钙(CPS)稳定化处理的电镀厂铬(Cr)污染土壤为对象,以赤子爱胜蚓为指示生物,研究评估土壤稳定化处理的生物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Cr污染土壤中,随着CPS投加量的增加,蚯蚓的毒性效应逐渐减弱随后增强.高浓度Cr污染土壤经过CPS稳定化处理后仍然具有明显的生物毒性,CPS与土壤中Cr(VI)投加比(物质的量比,下同)为3时土壤浸出毒性虽满足浸出标准,但对蚯蚓的7 d致死效应高达100%,且暴毒期间出现肉眼可见的外部形态变化,回避率为83.3%,在暴毒第5 d时蚯蚓体内总Cr含量为20.9 mg·kg~(-1).CPS对蚯蚓具有较强的生物毒性作用,在不含Cr污染的对照组土壤中,CPS投加量与稳定化处理Cr污染土壤中稳定化药剂投加比为5相同时,蚯蚓的7 d急性毒性致死率为100%.蚯蚓的致死率和外部形态变化可快速直观地反映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物毒性,可为土壤稳定化处理的安全性与生物毒性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蚯蚓作为土壤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物类群,在维持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毒死蜱是我国使用量较大的有机磷农药品种之一,对以蚯蚓为代表的土壤生物具有潜在威胁.本文选择云南林地常见的蚯蚓优势种—皮质远盲蚓(Amynthas corticis)作为试验生物,从毒死蜱暴露引发的蚯蚓脑部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离子通道特征酶(Ca2+-Mg2+-ATP酶、Ca2+-ATP酶)变化入手,对毒死蜱亚慢性神经毒性导致的蚯蚓运动、学习记忆等神经行为变化进行研究,运用综合毒性指数(IBR)评价蚯蚓生物标志物变化,开展毒死蜱暴露对蚯蚓的亚慢性神经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暴露期内,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的乙酰胆碱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处理组中蚯蚓脑部乙酰胆碱含量持续升高,而蚯蚓脑部多巴胺、5-羟色胺、谷氨酸含量则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毒死蜱对这3种神经递质含量的抑制加强,毒死蜱对蚯蚓的神经损伤导致了蚯蚓的运动迟缓和学习记忆障碍,毒死蜱暴...  相似文献   

7.
农药的日益增多和广泛应用,给农业带来收益,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该文阐述了对农药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农药的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分析了农药的生态毒性影响.评价流程分6部分农药理化性质分析;农药迁移转化能力分析;农药生态毒性分析;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风险特征分析等.而生态学原理是评价的基础,生态毒性是实施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土壤、水体和大气中的赋存现状及其对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和人类的毒性效应.新烟碱类杀虫剂普遍存在于多介质环境中,特别在农业种植区具有较高的残留浓度.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氧化应激、抑制活动能力、损伤DNA和生育功能;亦会对人类的生育、生殖、神经以及脏器功能带来风险.因此,今后亟需系统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在多环境介质中的赋存及污染状况,深入探讨新烟碱类杀虫剂对非靶标生物的健康危害,以便全面了解此类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及非靶标生物造成的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9.
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了2种酰胺类除草剂和4种常用杀虫剂及其混剂对赤子爱胜蚯蚓(Eisenia fetida)的室内毒性,并用毒性单位法评价混剂的联合毒性效应.结果表明,6种农药对赤子爱胜蚯蚓的毒性依次为阿维菌素>克百威>毒死蜱>三唑磷>乙草胺>丁草胺,96h致死中浓度分别为0.800,3.481,8.213,10463,12.580,29.910μg/cm2;乙草胺分别与克百威和三唑磷按毒性单位11和14混用,使克百威的蚯蚓毒性分别增强9.5和4.5倍,三唑磷的蚯蚓毒性分别增强5.5和4.4倍,丁草胺与三唑磷按毒性单位11和14混用,使三唑磷的蚯蚓毒性分别增强6.7和4.8倍.其他混用组合未见明显的增毒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黑土为环境介质,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法研究了东北黑土区普遍存在的2种农用化学品甲胺磷和乙草胺与重金属Cu对赤子爱胜蚓(Eiseniafoetida)的单一与复合毒性效应.单一毒性试验结果表明,3者对蚯蚓均有毒性,顺序为甲胺磷>乙草胺>Cu.复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2种有机农药与重金属Cu复合毒性效应十分复杂,与不同的浓度组合及染毒历时有关,一般随时间的延长,毒性加剧.2种有机农药通过不同途径毒害蚯蚓,复合毒性效应表现为协同作用.可见,3者对土壤生态系统环境安全性和土壤健康质量存在潜在危害,同时这几种污染物的共存进一步加大了潜在危害性,且复合毒性效应与各组浓度组合及污染暴露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Eco-toxicity of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aminated soil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otal petroleum hydrocarbons (TPH) contaminated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Shengli Oilfield of China. Toxicity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earthworm acute toxicity, plant growth experiment and luminescent bacteria test. The soil was contaminated bypetroleum hydrogcarbons with TPH concentration of 10.57%. With lethal and sub-lethal rate as endpoint, earthworm test showed that the LD50 (lethal dose 50%) values in 4 and 7 days were 1.45% and 1.37% respectively, and the inhibition rate of earthworm body weight increased with higher oil concentration. TPH pollution in the soil inhibited seed germination in both wheat and maize experiment when the concentration of petroleum was higher than 0.1%. The EC50 (e ective concentration 50%) for germination is 3.04% and 2.86% in maize and wheat, respectively. While lower value of EC50 for root elongation was to be 1.11% and 1.64% in maize and wheat, respectively, suggesting higher sensitivity of root elongation on petroleum contamination in the soil. The EC50 value in luminescent bacteria test was 0.47% for petroleum in the contaminated soil. From the experiment result, it was concluded that TPH content of 1.5% is considered to be a critical value for plant growth and living of earthworm and 0.5% will a ect the activity of luminescent bacteria.  相似文献   

12.
基于微板藻毒性试验测定5个有机磷农药与4个三嗪类农药的单个及联合毒性.根据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斜生栅藻96h生长抑制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西草净>阿特拉津>扑灭通>苯嗪草酮>草甘膦>敌敌畏>磷胺>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这表明直接干扰光合作用电子传输的三嗪除草剂的藻毒性明显大于有机磷农药.以通用浓度加和作为参考模型,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10%效应浓度)浓度比的混合物对斜生栅藻呈现加和毒性.有机磷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呈现加和毒性,在高浓度呈现协同毒性.有机磷与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为加和毒性,在高浓度为协同毒性.  相似文献   

13.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试验材料,连续10d测定了新型生物农药喜树碱3种不同的制剂对普通小球藻的毒性.结果表明:0.2%喜树碱乳油对普通小球藻毒性最高(EC50值在0.0368~0.2547mg.L-1),其中第3天的EC50值最小为0.0368mg.L-1;0.5%喜树碱钠盐的毒性较低(...  相似文献   

14.
采用人工土壤法,以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为指标,研究了不同分子量可生物降解材料聚丁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PBS-co-PCL)共聚物对蚯蚓的急性毒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均分子量为8.0×103和1.6×104实验中,蚯蚓蛋白质均表现出随PBS-co-PCL含量的增大而减小的趋势,但最终蛋白质含量与空白实验基本一致;数均分子量为2.8×104的PBS-co-PCL对蚯蚓的影响比较小,不随共聚物含量的增加而变化,与空白实验基本保持相同水平。以上结果表明:不同分子量PBS-co-PCL对蚯蚓体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大,对蚯蚓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5.
以蝌蚪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霸螨灵和Cu^2+对蝌蚪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实验结果表明,霸螨灵对蝌蚪的毒性大于Cu^2+,且两者对于蝌蚪均属高毒物质。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Thediversityamonginsectlifehistoriesmakesitdifficulttocomparetheeffectofachemical(orfactor)onthedevelopmentoftheseorganisms.Thediversityofbioassaysrangesfromthepopulationleveltothemolecularlevelandfrominvivotoinvitrostudies(Zhang ,1 993 ) .Differentparametershavebeenusedtostudyinsectgrowthinhibitionofmanychemicals.Forexample ,LD50 (thedosewhichcauses50 %mortalityinapopulation)iscommonlyusedtodeterminetheactivityofchemicalsthathaveacutetoxicity .Itcannotbeusedtothosechemicalsthatd…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蚯蚓为指示生物,分别采用滤纸接触法和自然土壤法研究了稀土元素钇对蚯蚓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滤纸接触法测得钇对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0.18 g/L;土壤法所测LC50值为1.08 g/kg。可见,稀土钇对蚯蚓具有毒性作用,但属低毒级,并且自然土壤法中蚯蚓的半数致死浓度要低于滤纸接触法中的结果。应用ICP-AES分别研究了2种实验方法中钇在蚯蚓体内的富集情况,发现硝酸钇浓度及染毒时间、蚯蚓的死亡率及速度和钇在蚯蚓体内的富集三者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毒性鉴别评估(TIE)在沉积物毒性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沉积物毒性评估是水污染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可靠的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对于科学设计疏浚方案、安全高效管理疏浚工程、阐明沉积物毒性与特定污染排放物的联系以及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简要回顾了沉积物毒性评估方法的发展历程,详细地介绍了美国环保局最新修订的毒性鉴别评估程序(toxicity identification evaluation,TIE)的试验方法、主要过程和受试生物的选取。并结合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的现状,分析了TIE方法的优点与不足,重点指出TIE在我国应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目前,TIE在我国沉积物毒性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希望通过文章的介绍可以促进这种方法在我国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含氮杂环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研究了6种典型含氮杂环化合物对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获得了吲哚、吡啶、喹啉、异喹啉、2-甲基喹啉和8-羟基喹啉对小球藻的48 hEC50、对大型蚤的48 h LC50、对斑马鱼的96h LC50及对发光细菌的15min EC50值.6种物质对大型蚤、斑马鱼及发光细菌的毒性与其价分子连接性指数、辛醇/水分配系数显著相关.发光细菌毒性结果与大型蚤、斑马鱼的毒性结果显著相关,而与小球藻不相关.  相似文献   

20.
纺织印染废水及其底泥对太湖花早期发育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25±1)℃水温条件下,以纺织印染废水及其底泥水提液为试验相,采用半静止式生物毒性试验法,分析了纺织印染废水及其底泥对太湖花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计算了印染废水和底泥水提液对花早期发育各阶段的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可允许毒物浓度(MATC)、半数效应浓度(EC50)、LD50和安全浓度.结果表明,高浓度纺织印染废水和底泥水提液对花的胚胎发育和仔鱼具有明显的毒性效应,对初孵仔鱼的毒性效应最大,96h半数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19.61%和44.83%.胚胎发育前期对纺织印染废水及其底泥水提液的敏感性高于胚胎发育后期.印染废水和底泥水提液对花早期发育的各个阶段均有一定的致死和致畸毒性作用,且随着浓度的不断增加,花受精卵孵化率降低,胚胎发育延缓、畸形及仔鱼运动性差、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