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万伦来  李康玮  娜仁  杨峻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0):4473-4480
为揭示煤炭资源型城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的阈值效应,在构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阈值模型的基础上,从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3个维度分析估算了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阈值,并探究了1990~2016年该地区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时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存在显著的阈值效应,其中,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3大胁迫因子的胁迫阈值分别为1803.19hm2、33253.23×104t和888.81×108m3.1990~2016年淮北市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胁迫作用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其中,1990~2009年该地区煤炭开采所造成的土地破坏、地下水资源破坏、大气污染均未超过阈值范围,生态系统服务运行状况良好;但是在2010年之后,由于该地区煤炭开采造成的地下水资源破坏超出阈值范围,从而导致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出现恶化趋势,不过2015年以来恶化趋势有所减缓.因此,该地区必须加快绿色矿区建设,加大生态环境治理力度,着力防范煤炭开采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胁迫作用超出阈值范围,以保障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统筹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本期讨论 生物多样性是指在地球不同环境中,生物遗传基因的品系、物种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总和,具体划分为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生命经过数十亿年演变进化的结果,是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并为人类提供生活资源与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3.
世界观察研究所《2 0 0 0年世界状况》报告称 ,2 1世纪地球生态系统面临六大严峻挑战 ,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迎接这些挑战 ,人类未来的生存将面临严重威胁。(1 )生物状况恶化1 1 %鸟类濒临灭绝2 5 %哺乳动物面临灭绝34%鱼类面临灭绝(2 )大量使用矿物燃料使地球的气温不断升高30年来地球平均气温上升了 0 .44摄氏度地球两极的冰层在不断缩小(3)地球淡水资源锐减由于地下水过量开采 ,地球淡水已无法通过雨水和雪水等自然途径来补充(4 )地球环境受到的压力增加(5 )社会发展不平衡1 2亿人生活贫困1 2亿人没有干净的饮用水1 0亿成人文盲(6 )地球…  相似文献   

4.
对于地球的整个环境来说,污染问题就是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相比于非人为因素影响的环境问题,人为的污染而致使的环境问题更是岌岌可危。对于本文中探究的关于地下水的污染问题,其意义可见是重大的,通过对于地下水污染的探究得出了相应的结论,以便更好的治理与保护地下水资源,在此研究的过程中实现对于地下水资源的保护,以确保整个地球资源的爱护得当。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是我国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居生活以及生态系统供求方面起到着重要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生产的快速发展,地下水资源受到了城市垃圾、工业三废、农业生产、采矿冶炼等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地下水资源污染现象频现,而如何做好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控工作随即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从我国水资源污染的现状分析入手,探讨地下水资源污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普定喀斯特水-碳通量大型模拟试验场不同土地利用覆被下地下水-地表水系统双碳同位素(δ13C-Δ14C)特征赵敏1,2,陈波1,2,刘再华1,2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550081;2.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普定562100  相似文献   

7.
地球生态系统的碳补充机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首次提出地球生态系统的C补充机制,并且用框图模型说明了补充机制在运行过程中的每个流程,阐明了无论Si的充足与缺乏,地球生态系统都要将C从大气中移动的海底,储藏起来,完成C的迁移过程.研究结果表明,人类排放CO2引起气温和水温上升,地球生态系统不惜损害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也要启动C补充机制,完成C的迁移,导致气温和水温恢复到动态的平衡.启动C补充机制期间,在输送Si的过程中,地球生态系统给陆地带来三大类型灾害:沙漠化、洪涝和风暴潮;在阻断Si的过程中,地球生态系统给海洋带来一大类型灾害:赤潮.在这些过程中,人类引起大气C的增加与地球生态系统导致大气C的减少充分展现了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撞击,这会强烈地产生一系列自然灾害发生,如干旱、沙漠化、沙尘暴、暴雨、洪水、泥石流、山体滑坡、风暴潮和赤潮.人类尽可能减少这些撞击,为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也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各种生态系统类型中,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等重要的生态功能,被誉为自然的宝库.湿地也是地球上最重要和生产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独特的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环境功能.本文针对虎林市近50年来的湿地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提出缓解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韩忠峰 《环境》2006,(Z1):12-13
城市湖泊生态系统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淡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的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提供必要的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湖泊整治工程属于城市综合整治的范围,影响面大,施工期和运营期分别对环境有着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应合理规划.  相似文献   

10.
地球生命力报告2010(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状态 地球生命力报告运用一系列的指标监测了生物多样性、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以及生态系统服务的变化.地球生命力指数通过追踪哺乳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种群的变化,反映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生态足迹通过核算用以提供人类所需的可再生资源,以及吸收人类活动排放的CO2需要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和水体面积,评估了人类对生态系统需求的变化.生产的水足迹核算了不同国家水资源的利用情况.生态系统服务地图提供了生态系统服务的位置和利用情况的信息,通过该地图我们可以找出生态系统服务最大值区域,以及哪里的生态系统服务退化对人类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浅海等,是地球上 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最丰富和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发祥之地,被誉为“地球之肾”。 作为生物多样性和物种资源的集中聚集繁衍地,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能够带来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蓄洪防旱、控制土壤侵蚀等多种劝能,在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降解污染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科学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湿地面积占世界湿地总面积的10%,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  相似文献   

12.
2004~2009年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硝态氮评价   总被引:9,自引:7,他引:2  
利用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4~2009年31个典型陆地生态系统38个浅层地下水井硝态氮(NO 3--N)的监测数据,评价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NO 3--N污染状况.结果表明,农田(4.85 mg.L-1±0.42 mg.L-1)、绿洲农田(3.72mg.L-1±0.42 mg.L-1)、城市(3....  相似文献   

13.
选择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和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CNERN)中的33个陆地生态站水化学监测数据,分析了2010~2015年我国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地下水、静止地表水和流动地表水水化学离子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水中主要阴离子质量浓度为:HCO_3~- SO_4~(2-) Cl~- CO_3~(2-),以HCO_3~-和SO_4~(2-)为主,在地下水、静止地表水、流动地表水中HCO_3~-和SO_4~(2-)之和分别约占阴离子总量的71. 7%、75. 3%和74. 9%;阳离子以Ca2+和Na+为主,两者之和分别约占阳离子总量的69. 7%、64. 8%和68. 9%.不同生态区域水体离子浓度和离子比例差异较大,水化学类型有地带性差异,即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黄淮海平原区生态系统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Mg-SO4-Cl型为主,且水体矿化度较高;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Ca-SO_4-HCO_3型为主,地表水以Ca-HCO_3-SO_4型为主;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以NaCa-HCO_3-Cl型为主;其它生态系统水化学类型以Ca-HCO_3型和Ca-Mg-HCO_3为主.地下水、静止地表水和流动地表水的水化学类型年际间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车尔臣河流域绿洲带地下水是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重要水源,查明地下水咸化和污染的控制因素,对可持续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保护沙漠绿洲带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在该区共采集36组单一结构潜水样品和54组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样品,在确定地下水主要离子分布特征和污染现状基础上,应用水文地球化学方法(Piper图、多元统计、 Gibbs模型和离子间内联关系)综合揭示地下水咸化和污染的主控因素.研究区地下水从山前倾斜平原单一结构潜水至冲洪积平原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具有一定分带性,Cl-Na水(87.8%)是研究区地下水主要的水化学类型.单一结构潜水水质明显优于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多层结构潜水-承压水咸化主要由Na+(均值9 969 mg·L-1)、 Cl-(均值13 687 mg·L-1)和SO42-(均值5 840 mg·L-1)导致,自然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是导致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地下水化学主要受水岩作用和蒸发-浓缩作用控制,硅酸盐岩和蒸发...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锶同位素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系统阐述了锶同位素在示踪地下水迁移转化、水-岩相互作用、污染物来源、河流离子来源等方面的应用与进展。利用锶同位素比值可以了解地下水的来源、水化学组成、流经地区岩石的组成等情况,而河流中锶同位素的来源主要分为矿物风化输入、大气输入等,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结合锶同位素比值,能够示踪河流中污染来源以及生态系统中营养元素的循环。  相似文献   

16.
南方典型农田区浅层地下水污染特征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郭卉  虞敏达  何小松  罗岳平 《环境科学》2016,37(12):4680-4689
为分析我国南方农田生态系统浅层地下水污染特征及主要污染物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太湖流域典型农田区域为对象,联合常规水质分析方法、荧光光谱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手段,研究了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特性、溶解性有机物和重金属分布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体呈还原态,浅层地下水的水化学类型为HCO3-Ca·Na,三氮含量中硝态氮最高,氨氮、亚硝态氮次之.类腐殖酸、类色氨酸和类酪氨酸为浅层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主要组分,由陆源与生物内源双重贡献.影响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分布的主要因素为地表水补给及地下水流方向.所检测的9种重金属元素,Fe和Cr平均浓度高于国家地下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且部分点位的Fe、Cr、Mn、Zn含量存在超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荧光性有机物变化特征可较好反映浅层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其中类蛋白物质与氨氮密切相关;Cu、Ni分布与DOC相关,且主要络合于小分子荧光性有机物上.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使我省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湿地生物多样性得到良好的保护与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1 提高全社会对湿地保护重要意义的认识 湿地是地球上具有高度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蓄水和气候调节能力,是许多珍稀濒危鸟类的迁徙地和繁殖地,在净化环境、降解污染、控制水土流失、补充地下水、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生态平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微生物地球化学作用往往导致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中溶解性无机碳(DIC)升高,而华北某石油污染场地地下水DIC低异常明显.为究其机理,在水文地球化学分析和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基础上,结合含水层结构及流场特征,剖析了地下水水化学和微生物两方面作用,辨识了地下水中DIC变异的主导因素,揭示了其中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机理,发现该场地地下水DIC低异常可能与地下水中具有较高浓度钙镁离子和较高活性自养微生物有关,自养微生物代谢及诱导产生碳酸盐岩沉淀作用极可能是该场地地下水中DIC低异常的成因.推测机理为:Hydrogenophaga和Sedimentibacter等菌属微生物在氢化酶的作用下产氢气,Hydrogenophaga、Pseudomonas、Pseudoxanthomonas、Polynucleobacter等固碳微生物和产甲烷微生物利用氢气作为能源,将DIC合成有机碳,并产生碱性微环境,促使Ca~(2+)和Mg~(2+)与DIC反应形成碳酸钙镁沉淀.  相似文献   

19.
海南珊瑚礁贸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立金 《环境》2007,(12):22-27
珊瑚礁享有"海洋中的热带雨林"和"海上长城"等美誉,被认为是地球上最古老、最多姿多彩、也是最珍贵的生态系统之一,不仅涵养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是极为重要的渔业与观光资源.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济南市北沙河污染与生态破坏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将北沙河流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进行考虑的基础上,通过对北沙河林木生态系统、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质保护、地表水强烈渗漏、补给地下水功能以及河岸带湿地保护措施,提出了实施北沙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水体水质良好、生态功能完善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