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久效磷农药对扁藻、三角褐指藻、金藻和盐藻的毒性实验。结果表明,四种海洋微藻对久效磷的耐受力依次为:盐藻>三角褐指藻>金藻>扁澡。对微藻细胞内过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表明,四种海洋微藻对久效磷的耐受力与其SOD活性具相关性,耐受力最强的盐藻其细胞内SOD活性较高,并在久效磷的胁迫下保持相对稳定;耐受力较弱的三角褐指藻和金藻其细胞内SOD活性随着久效磷浓度的提高逐渐下降;而耐受力弱的扁藻在久效磷胁迫下,其细胞内SOD活性迅速下降。因此,可从SOD活性及其变化规律上判断久效磷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程度以及海洋微藻的耐受力。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久效磷对3种海洋微藻细胞内2种清除活性氧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久效磷的胁迫下,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出下降的总变化趋势,而叉鞭金藻细胞的SOD活性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现出无规律性的变化.2随着久效磷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微藻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逐渐下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性.这说明不同的藻种,久效磷对其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不尽相同.推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降低是微藻细胞内过量产生活性氧,进而引起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久效磷对3种海洋微藻细胞内2种清除活性氧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久效磷的胁迫下,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超化物歧化酶活性均表现出下降的总变化趋势,而叉鞭金藻细胞的SOD活性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现出无规律性的变化。2.随着久铲磷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微藻细胞的过氧化酶活性均逐渐下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性。  相似文献   

4.
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对海洋微藻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以三角褐指藻、盐藻和青岛大扁藻为实验材料,采用联合指数相加法,研究了有机磷农药和重金属对这三种海洋微藻的急性毒性和联合毒性效应。实验结果表明,铜对这三种微藻毒性顺序为: 青岛大扁藻> 三角褐指藻> 盐藻。丙溴磷农药对三种微藻毒性顺序为: 三角褐指藻> 青岛大扁藻> 盐藻。盐藻对两种污染物均表现出较强耐受性。联合毒性实验结果显示: 对于三角褐指藻、盐藻和青岛大扁藻,丙溴磷- 铜联合毒性在毒性比1∶1 情况下,72 h A I分别为- 0462 、- 0557 和- 0702 ,均为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久效磷对3种海洋微藻细胞内2种清除活性氧的关键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久效磷的胁迫下,扁藻和三角褐指藻细胞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表现出下降的总变化趋势,而叉鞭金藻细胞的SOD活性时而上升,时而下降,在整个胁迫过程中呈现出无规律性的变化.2.随着久效磷胁迫时间的延长,3种微藻细胞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均逐渐下降,表现出相同的变化规律性.这说明不同的藻种,久效磷对其细胞内酶活性的影响不尽相同.推测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降低是微藻细胞内过量产生活性氧,进而引起藻细胞膜脂过氧化伤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有机磷农药-对硫磷对4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1)对硫磷对4种海洋微藻有较高的毒性,对藻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严重的抑制效应。(2)4种海洋微藻对对硫磷的耐受力有一定的差异,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新月菱形藻〉盐藻〉金藻〉扁藻。(3)对硫磷能够引起叶绿素a的降解,随着浓度的提高,藻细胞叶绿素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7.
丙溴磷影响海洋微藻生长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丙溴磷对三角褐指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结果显示,低浓度的丙溴磷可以刺激它们的生长,高浓度的丙溴磷则对其生长产生抑制作用;低浓度丙溴磷还使藻细胞的脂质过氧化程度在低水平增高,SOD活性有所降低;高浓度时则使其指质过氧化程度过量升高,SOD活性显著下降,加入抗氧化剂不仅可抑制低浓度丙溴磷对微藻生长的刺激效应,而且能缓解高浓度丙溴磷对微藻的毒害作用,因此,丙溴磷作用于微灌的抗氧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有机磷农药——对硫磷对4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实验结果显示:(1)对硫磷对4种海洋微藻有较高的毒性,对藻细胞的生长和分裂有严重的抑制效应。(2)4种海洋微藻对对硫磷的耐受力有一定的差异,按由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新月菱形藻>盐藻>金藻>扁藻。(3)对硫磷能够引起叶绿素a的降解,随着浓度的提高,藻细胞叶绿素a的含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同时采用藻类一次培养和连续培养方法研究了胜利原油、渤海原油和油分散剂(Corexit9527)对四种藻的形态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原油或原油中加入油分散剂存在时,三角褐指藻,角毛藻和杜氏盐藻的藻体变大,小球藻有聚集现象。在一次培养中四种藻都表现较强的抗油性,但原油中加入油分散剂后,原油对藻生长的影响发生变化,小球藻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在连续培养中除三角褐指藻在胜利原油慢性污染实验中其生长得到促进外,三角褐指藻和杜氏盐藻在其它慢性和急性污染实验中其生长都受到抑制。对藻类连续培养和一次培养二种方法进行比较,认为连续培养是一种实验室研究污染物质对藻类影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运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化分析方法对久效磷胁迫下扁藻细胞的生理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久效磷对扁藻生长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其72h半抑制剂量为1.46mg/L;(2)久效磷胁迫下,扁藻细胞的3种大分子物质--蛋白质、DNA和RNA的含量降低;(2)久效磷引起扁藻叶绿素a的降解和光合速率的下降,这说明久效磷处理抑制了扁藻的生理代谢。  相似文献   

11.
重金属Cu对两种海洋微藻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重金属Cu对两种海洋微藻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生长以及藻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较高浓度的Cu2 对中肋骨条藻和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都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72h EC5o分别约为(0.546±0.068)和(0.531±0.037)mg/L.对两种海洋微藻的SOD和POD活力的影响,均表现为低浓度诱导,高浓度抑制,MDA含量则随着Cu2 浓度的提高逐渐上升.在72hEC50浓度分别对相应藻种的胁迫下,SOD和POD活力表现为前期诱导后期抑制,MDA含量则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两种海洋微藻的SOD、POD活力和MDA含量的改变与添加的Cu2 浓度具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可以考虑作为监测重金属Cu污染的有价值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聚苯乙烯微塑料(PS,0.5μm,10~100mg/L)在120h内对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的生长及其释放三卤代甲烷的影响.结果表明,PS显著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生长.高浓度的PS (100mg/L)条件下,三角褐指藻的细胞生长,叶绿素a含量及光合效率的最大抑制率分别达31.75%,10.38%和8.82%.PS诱导微藻细胞内产生氧化应激,增加细胞内活性氧的含量.培养前期(0~48h),PS引起微藻细胞发生氧化应激,促进三角褐指藻释放3种三卤代甲烷;培养后期(72~120h),PS抑制细胞的生理状态及3种三卤代甲烷的释放.这些结果表明微塑料在一定浓度下会影响藻类细胞生长代谢,三卤甲烷的生产释放是一种通过细胞代谢来抵抗氧化应激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不同浓度(0、1、2、3、4、6、8 mg/L)塑化剂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isobutyl phthalate,DIBP)对2种海洋微藻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湛江等鞭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gensis Hu.Var.sp)生长、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DIBP对2种藻类的生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不同浓度条件下金藻和盐藻的细胞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着浓度的升高其抑制作用逐渐增强;除4mg/L处理组外,其余各组盐藻中T-GSH的含量较对照组都显著升高(p0.05),2 mg/L和3 mg/L浓度处理组金藻中T-GSH的含量显著高于与对照组(p0.05);各浓度处理组中,金藻和盐藻的CAT活性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盐藻中,2 mg/L和3 mg/L浓度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金藻中,3 mg/L浓度处理组S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4 mg/L和6 mg/L浓度处理组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4.
以青岛大扁藻(Platymonas helgolandic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 Hansen)为试验材料,在实验室生态条件下研究了多环芳烃蒽对不同初始数量比的两种海洋微藻种间关系的影响,以期为探讨海洋微藻间的相互作用对赤潮生消的影响研究提供实验依据。结果如下:(1)两株藻种群生长和繁殖受种群初始接种密度的影响。(2)共培养体系中米氏凯伦藻对青岛大扁藻表现为抑制作用,青岛大扁藻对米氏凯伦藻表现为促进作用。(3)蒽对两株藻皆表现为胁迫作用,米氏凯伦藻更为敏感,青岛大扁藻耐受力更强。蒽的胁迫改变了两株藻的种间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抗氧化剂对扁藻久效磷毒害的抑制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急性毒性实验和生化分析法对扁藻细胞的久效磷毒害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久效磷胁迫下,扁藻细胞产生了过量的活性氧.活性氧引起膜脂过氧化导致扁藻的伤害.培养基中添加15m g/L维生素C,能将介质中的丙二醛(MDA)含量从0.081μm ol·10-9cells降到0.052μm ol·10-9cells;维生素E及谷胱甘肽(GSH)也能降低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含量,而人为发生的活性氧能够引起MDA含量的升高.另外,活性氧参加了久效磷对扁藻的毒害,而抗氧化剂(Vc、Ve、GSH)均能有效地抑制这种毒害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3种常见海洋微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杜氏盐藻(Dunaliella salina)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为实验材料,采用室内单种培养和混合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氮源对3种微藻生长和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种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大,且尿素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达到0.63/d,是所有处理组中最高的;盐藻和米氏凯伦藻都是在Na NO3组和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较大,两个处理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且这两个处理组的平均比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NH4Cl组。混合培养时,三角褐指藻在Na NO3组和尿素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较大,分别占总细胞数量的62%和65%,在这两个处理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都显著高于NH4Cl组;盐藻在NH4Cl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大,占总细胞数量的58%,且在此处理组中的平均比生长速率显著高于Na NO3组和尿素组;米氏凯伦藻在3种氮源条件下的生长都受到抑制,NH4Cl组中的最终细胞数量最低,占总细胞数量的1%,而平均比生长速率只有0.058/d,在所有处理组中最低。  相似文献   

17.
不同微藻细胞内磷含量的差异,在有害藻华的形成及优势种演替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对于不同微藻细胞内磷含量的差异的原因仍缺乏了解. 本文采用磷限制培养试验考察了4株典型海洋藻华单胞藻〔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多列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multiseries)、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的细胞内磷含量随时间的变化,并利用Droop模型计算了微藻的最大比生长速率(μmax)与细胞内磷的最小配额(Qmin),分析了Qmin与藻类性状的响应关系. 结果表明:①4种海洋微藻的细胞内磷含量随时间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并且细胞内磷含量变化的响应时间和响应程度存在种间差异;②4种海洋微藻的Qmin存在差异,其范围为0.71~1.68 μg/g,4种海洋微藻的比生长速率(μ)与其细胞内磷含量(Q)呈正相关;③Qmin与细胞体积呈显著正相关,Qmin与μmax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即μmax较大的微藻其Qmin较小. 研究显示,与藻体积、μmax相比,门水平上的差异可能对Qmin影响较小,而Qmin的较大差异可能是藻类对磷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表现,因而在有害藻华形成过程中出现不同微藻优势种演替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pacifica)和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为研究对象,设置单藻培养组和双藻1:1(细胞密度比)共培养组,研究了扑草净对3种海洋饵料微藻种群动态、光合能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结果表明,扑草净对三角褐指藻、海水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为7.65,16.67,4.11μg/L,扑草净对3种微藻的毒性大小为:球等鞭金藻>三角褐指藻>海水小球藻;扑草净通过抑制微藻的光合作用使微藻种群数量显著降低;扑草净暴露减弱了海水小球藻对三角褐指藻的竞争抑制且暴露于环境浓度(0.5和5μg/L)扑草净12d后便可导致海水小球藻和球等鞭金藻共培养体系中的敏感种球等鞭金藻全部消亡,最终使得种间作用向着更有利于硅藻的方向发展.研究结果为评估三嗪类除草剂扑草净的海洋生态风险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9.
赤潮异湾藻与三角褐指藻的竞争及其化感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赤潮异湾藻和三角褐指藻间竞争及其化感作用的论述,定性分析了两种微藻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最大环境容量(K)和生长速率(r)等生长参数,同时利用逻辑斯谛方程和Lotka-Volterra的竞争模型进一步定量比较了微藻间的竞争力参数(α和β),并采用对比微藻在f/2培养基中和其他微藻滤液中生长情况的方法,初步探讨了赤潮异湾藻和三角褐指藻间竞争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赤潮异湾藻对三角褐指藻有强烈抑制作用(α=6.38),而三角褐指藻对赤潮异湾藻抑制非常轻微(β=0.23),赤潮异湾藻的竞争能力大大强于三角褐指藻,推测这种竞争作用与这两种微藻间存在的化感作用相关外,还可能与其他因素如接触性信息传递等相关。此研究对调控藻类生物的生长和数量变化、鱼虾蟹等水产养殖水体中藻害的防治以及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都具有相当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温度、光照和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的交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光照和温度联合作用下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磷酸盐脉冲输入频率对三角褐指藻生长的影响趋于显著,连续添加磷酸盐和低频脉冲更有利于三角褐指藻快速增长,但较高的光照强度[125μmol/(m2×s)]和较高的温度(18℃、25℃)同时作用将抑制三角褐指藻的磷酸盐吸收能力.研究证实了温度、光照和脉冲对三角褐指藻的生长存在交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