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岛面积,个数及岸线长度是确立海岛开发功能的重要依据。本文在获取大量最新资料基础上,揭示了辽宁266个基岩岛的分布特征和环境类型。从中给出迄今量度海岛参数很少涉及的海岛形状率、紧凑率和延伸率三个基本概念。  相似文献   

2.
试论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角度论述了我国海岛的生态建设和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海岛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意义内涵和途径,在海岛的持续性生态系统建设中必须做好岛屿陆域绿色工程,环岛海域生态型渔业,海岛森林公园,海岛生态保护业和海岛特殊开发利用模式等几项工作,并就上述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使海岛的一切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强化海岛的立法管理和建立健全协调机构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生态学角度详细论述了我国海岛的生态建设的几个重要方面。指出海岛生态建设主要内容和特点,在海岛的生态建设中必须做好环岛浅海滩涂渔业生态建设、海岛陆域农业生态建设和建立海岛自然保护区等几项工作,并就上述问题提出应采取的对策,使海岛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也为海岛的资源综合调查和环境管理提出重要建议。  相似文献   

4.
海岛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海岛开发活动的不断加剧,海岛环境管理势在必行,但又困难重重,这是由其特殊性决定的.本文从海岛环境、海岛发展历程、海岛区位和海岛物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海岛环境管理的特殊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法律、行政、技术、经济和宣传等五种环境管理手段应用于海岛环境管理的具体分析,提出了海岛环境管理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南省周边海岛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但海岛生态系统也极其脆弱,抵抗外来的干扰能力很差,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同样海岛开发也面临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海岛管理、海岛生态环境、海岛开发利用、海岛自然灾害和国防安全五个方面问题。本文通过对海南省海岛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最后提出了海岛开发对策,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促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助推海南省国际旅游岛建设都具有非常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海岛的开发和利用,海岛生态破坏形势日益严峻,急需开展海岛生态修复研究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海岛生态修复研究的一些成果,对海岛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生态修复的模式、修复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指出海岛生态修复仍处于基础性研究阶段,修复理论、模式及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尚不成熟,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并对海岛生态修复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海岛生态修复的研究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7.
1 海岛概况根据 1991~ 1992年山东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结果 ,青岛市崂山区境辖海岛 14个 ,分别为潮连岛、太平角岛、西山头岛、老公岛、大福岛、驮篓岛、小福岛、小公岛、小公南岛、大公岛、小屿、赤岛、麦岛和冒岛。崂山区与即墨市有争议的海岛 8个 ,分别为狮子岛、西屿、女儿岛、南屿、长门岩北岛、七星岩岛、长门岩南岛和西砣子岛。共计 2 2个 ,总面积约 2 .12 4km2。2 海岛资源2 .1 淡水资源崂山区海岛地表水均来自大气降水 ,其降水量较少 ,且降水多集中于夏季 ,不仅季节变化大 ,年际差也较大。岛面积小 ,无河川、湖泊 ,虽然岛上有贮…  相似文献   

8.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正>据了解,我国共有海岛11000余个,陆域总面积约77000平方千米,占我国陆地面积的0.8%;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居民海岛489个,其中一半以上海岛依靠管道引水和船舶运水保障用水,200余个海岛无本岛淡水储存及供应设施,部分海岛地下水超采严重,导致海水倒灌、水质严重恶化。方案提出,在辽宁、山东、青岛、浙江、福建、海南等沿海省市,力争通过3-5年重点推进100个左右海岛的海水淡化工程建设及升级改造,初步规划总规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三角洲贝壳海岛与植物多样性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997-1999年调查,查清了黄河三角洲贝壳岛资源状况,研究了其高等植物物种多样性、植被类型、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分析了近年来因乱采滥挖贝壳资源对贝壳海岛和植物多样性破坏现状,提出了保护贝壳海岛和和植物多样性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无居民海岛是重要的海洋空间资源。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无居民海岛不合理开发的现象逐渐增多,导致海岛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退化。本文以渤海为例,通过无居民海岛开发强度和生态状况的组合关系,对渤海地区21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渤海地区有6个县(区、市)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超载状态,超载地区在辽宁省、河北省和山东省均有分布,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性。区域无居民海岛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与海岛开发强度呈显著相关,说明开发建设活动不可避免地对海岛资源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目前,渤海地区处于超载状态的县(区、市)已经到达28.57%,亟须实施限制性措施,控制开发利用规模,适当开展受损海岛的修复工作,以逐步恢复海岛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2.
刘用泉 《福建环境》1994,11(6):9-10
在进行海岛环境质量调查中,在各海岛设站位取样分析,建立一种海岛土壤环境调查评价方法,即各海岛同类土壤某项目的监测最低值,取其算术平均值加减2倍标准差为该类土壤该项目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3.
在海洋强国的战略下,由于海岛特殊的自然条件制约其发展,对比与其临近的陆域来说较为落后。我国海岛大多数成群地散布在各个海区,并在人类向海发展的进程中起到了桥头堡的作用,因此海岛的发展问题得到了我国各个沿海省市广泛关注。由海岛群资源供给能力、海岛群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海岛群经济发展能力和海岛群社会支持能力四个层面上选取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模型。根据海岛群所处海区、与大陆联通程度、海岛气候类型及数据可获取性等方面考虑选取长岛岛群、南澳岛岛群及涠洲岛岛群进行海岛群发展水平评价,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最终评价结果长岛岛群发展水平优于南澳岛岛群和涠洲岛岛群,分析可得海岛群基础设施条件的完善程度、海岛旅游的发展水平的高低、保护海岛生态环境的力度大小和当地政府对海岛的重视程度是促进海岛地区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我国热带海岛开发利用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论述了我国热带海岛开发利用的历程。从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3个方面分析了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海域污染和陆域污染;防风林、红树林、珊瑚礁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资源的过度开发;在全球变化和相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下,自然灾害(风暴潮、海岸侵袭、海水入侵等)频繁对海岛生态环境带来新的危害,进一步加剧热带海岛的生态环境问题。最后提出热带海岛生态环境保护对策与建议:建立有效的海岛综合管理体系和机构;控制海上流动污染源和岛源污染;加强宣传,提高公众的海岛生态保护意识;加强海岛海岸带资源环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是我国海岛数量最多、海岛资源最为丰富的省份,对海岛的开发和保护,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战略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通过研究调查,基于浙江省海岛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浙江省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原则和发展用途,提出了分类型的开发利用模式以及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6.
聚焦:无居民海岛所有权 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草案)>,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10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草案进行了二审,对草案第四条关于无居民海岛所有权即"无居民海岛属于国家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无居民海岛所有权"的规定,有关方面提出不同意见,赞同或反对这一表述的理由也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岛规划的程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岛规划的程序控制是海岛保护与开发利用各项活动法制化的一个重要问题,我国目前的海岛规划,在规划的编制、确定、实施等方面并未形成一个体系性的完整规定,有关理论研究比较匮乏.本文在分析我国海岛规划程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岛规划程序控制提出了若干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国近海海洋综合调查与评价(908)专项生物调查数据,从海岛类型、地理分布等方面考虑,选取26个具代表性的中国海岛,对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6个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共鉴定767种,各海岛底栖动物种类组成均以多毛类、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为主,棘皮动物所占比例较小;物种数在各海岛间差别较大,在空间分布上有较明显的北低南高特点;在季节分布上,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栖息密度和Shannon-Wiener指数(H’)都表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点,而生物量则表现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的特点;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强烈的长三角地区海岛、近岸岛及河口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其他海岛,说明目前中国海岛潮下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已受人类活动的明显干扰.  相似文献   

19.
国家非常重视海岛保护工作,对被破坏的海岛进行生态修复对于维护生态安全、改善岛民生活环境、促进海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国海岛生态修复的研究相对滞后,特别是有关海岛整治修复前评估方法的研究较少。本文在梳理海岛生态修复发展现状和PSR模型在生态评价领域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从海岛生态胁迫、海岛周边海域健康状态和海岛资源环境管理机制三个层面介入,提出生态保育海岛评估指标体系,旨在为此类海岛生态整治修复与管理的目标制定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0.
结合海岛生态系统的特点,根据海岛生态安全的概念,基于DPSIR模型建立了反映海岛生态系统自身完整性、健康性、对外服务性和不受威胁的海岛生态安全评价框架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用纵横比较的方式综合分析长海县海岛生态安全。主要的特点有:一是将海岛生态安全内涵纳入DPSIR框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保证了适用性和权威性;二是探索了静动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反映了海岛生态安全的稳定性和发展性;三是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分析了海岛生态安全的调控性和人类干扰性。按照2006--2010五年样本数据识别出长海县生态安全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