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灰色系统GM(1,1)模型预测滇池草海水污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预测滇池草海水污染的GM(1,1)模型,结果显示,滇池草海中的CODMn、TP和TN都呈增长趋势。通过对模型的残差及关联度进行检验,所建模型合格,预测结果可为滇池草海的污染治理及科学管理提供辅助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滇池的叶绿素a含量与气象条件、水质因子的关系,利用滇池地区气候资料检测数据和滇池草海水质理化指标监测数据,运用多层线性模型来分析叶绿素a与总磷、总氮、透明度、生化需氧量、溶解氧等水质因子及光照、温度、风速、降水等气象条件的关系。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水质因子中总磷与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正相关,而总氮、透明度分别与叶绿素a负相关;(2)气象条件中总辐射、降水量对滇池草海叶绿素a含量影响显著。滇池草海中总氮已经超过常规研究中对叶绿素a限制的上限,已经完全不再限制叶绿素a的生长。因此滇池草海水体可能是磷限制性湖泊。因此现阶段滇池富营养化的控制以控制总磷水平为主,同时提高水体透明度,短期控制中可以考虑采用人工降雨等气象控制予以辅助。  相似文献   

3.
滇池草海水体景观及水生生态变化趋势分析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就滇池草海内外源治理前后草海水体有机物及营养盐变化趋势、水体景观及草海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治理滇池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治理滇池草海水环境的成套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草海是滇池的一部分,大量污水排入使草海水体污染日益严重,水体已达重富营养化水平,生态平衡遭受严重破坏,水功能基本丧失。为了保护滇池,必须彻底根治草海,对草海的根治拟采取如下综合成套技术:①改造城市排水系统;②对重点工业废水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进行治理;③城市面源治理;④草海底泥疏挖;⑤污染物现场清除技术;⑥大型水生植物恢复技术;⑦水资源的合理调整。制定了草海及滇池治理的三期规划,实施总投资约30亿人民币。   相似文献   

5.
利用浮游动物评价滇池的污染状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Sanders氏稀疏曲线法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法对滇池不同水域浮游动物种类和数量进行分析,结合指示种的分布情况分析结果表明,①滇池草海和外海的污染状况有明显的不同,草海处于α中污染阶段,外海处于β中污染阶段;②滇池污染的梯度变化:新河>楼外楼>草海中>灰湾>大河尾>观音山中;③草海正趋向于池沼泽化。  相似文献   

6.
以草海及周边水环境污染状况为背景,介绍了基层滇池管理单位管理草海及周边水环境的现状,提出了"十三五"期间草海及周边水环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凤眼莲在生长过程中可吸收污水中大量氮、磷和其它重金属的特性,对比分析凤眼莲在滇池草海放养生长中的实验数据,认为在滇池草海放养凤眼莲治理滇池蓝藻,改善滇池水质的措施是可行的,论文还对凤眼莲的综合利用提出了方案。  相似文献   

8.
草海是滇池水体污染最为严重的区域,也是滇池污染治理的重点。通过对草海可调配水资源的量化分析,从空间、时间安排角度提出近期、远期如何利用水资源调配置换草海水体,并指出水资源调配是一条见效快、成本低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滇池草海污染应急治理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滇池已是严重富营养化的湖泊,为对滇池草海进行应急治理,建议采用微生物技术(EM Biologic)先对草海进行强化处理,使水体透明度达到80cm以上.然后利用沉水植物生态恢复来重建草海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张霞  蔡宗寿  陈丽红  陈颖 《环境工程》2013,(Z1):288-291
水葫芦规模化控养是"十二五"期间滇池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首先介绍了滇池水葫芦规模化控养现状,比较了滇池草海和外海在水葫芦控养前后水质的变化情况,指出滇池水葫芦规模化控养对草海水体生态恢复效果显著,可以在滇池选择适宜水葫芦生长的水域继续扩大水葫芦控养面积,使水葫芦在滇池生态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昆明市区域碳汇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昆明区域碳汇有个初步了解,对昆明市森林植被、城市园林植被、滇池湖泊湿地碳汇进行估算,结果分别为1274.16×10^4t、43000t及11273t。估算结果显示,昆明市碳汇对昆明市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2.
灰色GM(1,1)预测模型是灰色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要的预测方法之一,因此,GM(1,1)模型的应用范围很广泛。以乌鲁木齐市市区的大气环境监测数据资料为依据,在分析灰色预测模型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利用MATLAB强大的矩阵功能,实现灰色GM(1,1)模型算法。通过灰色系统GM(1,1)模型,对乌鲁木齐市未来4年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了预测分析。预测结果显示,乌鲁木齐市未来4年环境空气质量将持续好转,表明近年来乌鲁木齐市采取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清洁能源战略实施卓有成效。机动车尾气已经逐渐成为目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乌鲁木齐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控制和减少车辆尾气对空气的污染不容忽视,为今后乌鲁木齐市制定大气环境规划、防治大气污染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滇池水资源保护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滇池是昆明市生存与发展的基础,随着城市化发展的进程,滇池水污染严重制约了昆明市居民生活的提高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在滇池水污染现状和水污染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滇池的科技研究进展、环境保护目标、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项目和环境管理几个方面阐述了滇池水资源保护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4.
污染源调查是在进行流域水污染控制与富营养化治理技术研究和《全国第一次污染源普查》基础上,根据调查年环境统计数据、环保局排污企业的申报登记、排污许可证发放以及重点企业抽样调查、监测数据等多源资料,对企业数量及污染排放情况进行校核,基于GIS空间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工业企业污染源数据库。根据滇池流域工业产业结构、分布和污染现状调查,结合昆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工业布局相关规划,预测工业发展可能带来的环境污染,提出相应的产业结构布局和相关治理政策的建议意见,为滇池的水污染防治和昆明市的发展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滇池常规的水质监测数据为基础,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滇池1999-2008年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并以水质综合评价得分作为监测点位的空间属性值,采用空间插值法定量分析10年间滇池水质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期间内,滇池水质总体呈现不断恶化的趋势,氮磷污染一直是滇池的主要污染类型。滇池南部区域水质一直优于北部和中部区域,尤其是草海和外海交界区域的水质在全湖是最差的。南部片区水质在整个滇池最好,但也呈现出不断恶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十一五”期间滇池水质变化及原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6~2010年滇池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十一五”期间滇池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滇池水体的富营养化程度虽有所下降,但水质整体仍属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认为昆明市在“十一五”期间为治理滇池所作的大量工作其成效还未完全显现。  相似文献   

17.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植物优势种富集某种重金属的能力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系数(Zn〈Cu〈Pb〈As〈Cr〈Cd〈Hg)随富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其中Hg的富集与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的能力高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凤眼蓝,其次是长柱柳叶菜和水烛;陆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稗、云南莎草和水蓼。  相似文献   

18.
在深入分析滇池水质现状、污染来源、水质演变、污染成因、治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探索滇池水污染源头减排、过程控制、末端治理相结合的全过程治理模式,实现统筹兼顾、系统考虑、多管齐下、长期综合治理,并提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滇池水污染综合治理对策.以官渡区为具体实践区,探寻通过“点、线、面”结合,全面开展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最终实现滇池水体保护,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9.
滇池水质演替趋势及防治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祝艳 《云南环境科学》2004,23(Z1):97-100
秩相关系数检验表明,近十年来滇池内外湖中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水体始终受到富营养化及有机污染.治理滇池应在逐步实施控制点源、面源、内源与截污的基础上,与昆明的城市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湿地、水生植物等在内的湖滨带复合生态体系.  相似文献   

20.
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的调查、监测和研究,统计分析得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水产、排污系数,为滇池流域农村生活污染治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