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史韵 《环境》2012,(7):64-66
炎炎夏季又来到,您还在为买什么牌子的花露水、驱蚊水和蚊香毒性小而头疼吗?其实无论多好用的驱蚊产品,孕妇、宝宝等特殊人群都是大大“伤不起”,并且其生产、制作及使用过程也非环保人士的首选. 又要没毒害,又要防蚊叮咬,鱼与熊掌如何兼得?十二种民间驱蚊“土招”如今可成为绿色环保又安全的最潮方法.  相似文献   

2.
杀虫剂西维因毒性及雌激素活性进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世纪50年代,以西维因为代表的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进入市场,成为继有机磷农药的第二主力军。西维因被广泛用于果树、蔬菜、粮食、药材、茶等作物,毒性作用日益暴露,干扰人体内分泌,损害生殖系统,影响人类健康,因此,对西维因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西维因的毒性及雌激素活性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该领域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效低毒新化学农药在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方面,化学合成农药占着主导地位。但是使用毒性大的农药或严重污染环境的农药来取得粮食增产是得不偿失的。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取代毒性大、稳定性强的化学农药是解决农药污染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这方面,目前已取得了较大进展。日本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广泛利用西维因、灭杀威、速灭威等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和杀螟松、倍硫磷等低毒性有机磷制剂取代滴滴  相似文献   

4.
综述了海洋塑料微粒污染多元化来源,在全球海洋广泛分布,近海海域分布相对集中,塑料微粒已逐渐汇聚于深海的特点。其生态反应影响体现在"塑料微粒生物附着"、"生物摄入"、"毒理反应"和"塑料微粒与其它污染物复合毒性"3个方面。未来应加强我国海洋环境中塑料微粒的污染现状及生物摄入状况调查研究,塑料微粒与污染物作用机制和复合毒性研究和塑料微粒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学研究。最后提出了防止塑料微粒污染需要经过制定法律法规以及各执行机关加大管理力度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药的日益增多和广泛应用,给农业带来收益,也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该文阐述了对农药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农药的风险评价的基本流程,分析了农药的生态毒性影响.评价流程分6部分农药理化性质分析;农药迁移转化能力分析;农药生态毒性分析;农药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农药风险特征分析等.而生态学原理是评价的基础,生态毒性是实施评价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我国8种市售蚊香燃烧烟气中多环芳烃的排放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GC-MS对8种具有代表性的市售蚊香燃烧烟气中16种列入美国环境保护署(US EPA)优先控制的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有烟蚊香烟气中16种优先控制的PAHs均有检出(6号蚊香除外),排放因子较大的化合物主要有萘、苊、二氢苊、菲和荧蒽;无烟蚊香烟气中仅检出10~11种,排放因子最大的化合物是菲,其次为萘;各种蚊香烟气中PAHs均以2~3环化合物为主,约占排放量的83.3%~98.0%. 同无烟蚊香相比,有烟蚊香烟气中PAHs的排放量较大,毒性也较高. 根据烟气中PAHs排放因子估算出一盘蚊香燃烧后烟气中苯并[a]芘排放量相当于燃烧4支香烟,PAHs排放量相当于燃烧8支香烟;蚊香燃烧后室内空气中ρ(PAHs)高达1 486.60 ng/m3,其中ρ(苯并[a]芘)为8.07 ng/m3,超过其《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2002)中的日均限值.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3种无机盐添加剂(NaCl、Na2CO3和CaCO3)对蚊香燃烧烟气和灰烬中多环芳烃(PAHs)分布规律的影响,采用GC-MS方法分析样品中16种优控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未加添加剂时蚊香烟气中16种PAHs均有检出,其中萘最大(3.109μg.g-1),其次为菲(1.230μg.g-1)、二氢苊(0.495μg.g-1)和荧蒽(0.311μg.g-1),以2~3环PAHs为主,约占PAHs总排放因子的86.0%;灰烬中也以2~3环PAHs为主,但排放总量仅为烟气中的4.7%.添加NaCl和Na2CO3未能起到降低烟气中PAHs排放的作用,甚至导致烟气中PAHs总排放因子和毒性当量出现不同程度增加.比较而言,CaCO3降低蚊香烟气中PAHs排放的效果最佳.随着CaCO3添加量的增加,2~3环PAHs在烟气与灰烬中份额的比值明显增加,而5~6环PAHs在烟气与灰烬中份额的比值明显减少.摩尔分数为2.0%的CaCO3在降低蚊香烟气中PAHs总排放因子和毒性当量方面作用最显著,其PAHs总排放因子较未加添加剂时降低了1.8%,毒性当量浓度降低了86.6%.  相似文献   

8.
用于有机磷农药固相萃取的吸附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磷农药由于在环境中相对于有机氯农药容易降解,而成为全球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杀虫剂。尽管有机磷农药已经被证实了低环境持久性,但由于具有生物毒性、高毒性、再生毒性、免疫毒性和基因毒性,造成的残留仍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样品前处理是有机磷农药残留分析过程的重要步骤,该过程耗费时间,其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固相萃取相对液-液萃取由于具有诸如快速、简单和绿色环保的特点及较强的选择吸附性,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农药残留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吸附材料是决定固相萃取过程效能的关键因素。文章介绍了常见的硅吸附材料、碳吸附材料、分子印迹吸附材料及磁性吸附材料在有机磷农药固相萃取领域的研究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化学农药在保护作物防治病虫、杂草等敌害方面有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人们对农药在自然界、生物体中的运动规律,诸如新陈代谢途径、降解方式、残留蓄积等方面知识掌握不够,同时,以往对农药毒性的认识仅局限于它的急性毒性、皮肤接触毒性等方面,忽视了农药慢性毒害,尤其是“三致”性,所以使得一些性质较为稳定、对人畜具有积累性慢性毒害的化学农药,象含汞、铅等金属元素的农药制剂以及大多数有机氯制剂污染了自然环境,通过生物富集和食物链造成了它在动植物体内甚至人体内的积贮,出现了今天的农药公害问题。一、农药在环境中的残留、代谢和降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外科学家发现,对健康损害严重的并不是目前环保法规所关注的直径为2.5微米以上的微粒,而是在空气中飘游的直径小于1微米的极小微粒(SPK),这一问题已经引起美、日等国的重视。日本医学专家发现,空气中飘游的极小微粒,会被吸到支气管和肺的深处沉积起来,从而引起呼吸器官的疾患和障碍,严重损害人体健康。根据美国自然  相似文献   

11.
有机磷农药对卤虫的联合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杜娟 《环境科技》2001,14(1):9-10
前 言卤虫 (Artemia)是一类生活于高盐水体中的鳃足纲甲壳动物 ,广泛分布于全世界含有氯化钠、硫酸盐等的高盐水域中。我国的卤虫资源十分丰富。卤虫作为动物性饵料已广泛应于水产养殖业 ,尤其它可作为对虾幼体的良好饵料而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随着农林业的发展 ,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目前广泛使用的有机磷农药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致使多种农药同时进入海洋环境或污染养殖场水体。此外 ,不同农药的混配也直接形成多种农药共存的现象 ,造成对生物的毒性效应。因此只用单一农药的毒性实验结果往往不能客观反应出农药…  相似文献   

12.
半导体微粒光催化性能机理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半导体微粒的光催化效应发现以来,由于其在环保、水质处理、有机物降解、失效农药降解等方面的重要应用而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找寻活性好、催化效率高、价廉、特别是能对太阳敏感的材料,一直是人们努力的方向。本文主要探讨了二氧化钛等有关半导体的微粒的光催化性能,介绍了微粒颗粒晶型、表面积、粒径等形态结构以及金属离子掺杂、复合半导体、贵金属沉积和光敏化等多种改性技术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及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在自行研制的气溶胶飞行时间质谱仪上,对两种蚊香烟气气溶胶单粒子的粒径和质谱进行了实时在线测量。通过分析蚊香烟气气溶胶的统计粒径数据和大量单粒子质谱图,发现其粒径主要分布在小粒径的纳米区间,且粒子中可能包含K+、Na+、碳氢化合物离子、重金属元素离子以及多环芳香烃化合物离子如苊、芴和苊烯的分子离子峰C12H10+、C13H10+和C12H8+等物质。并总结出微烟蚊香和有烟蚊香在粒径分布和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异同点。金彩虹微烟蚊香烟气中包含的Mo+可以作为其区别于雷达有烟蚊香的特征标志。  相似文献   

14.
氰戊菊酯和锐劲特对原生动物群落的联合毒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氰戊菊酯和锐劲特两种农药被广泛用于茶树、果树、水稻、蔬菜等的病虫害防治,它们同时出现在同一环境中的机会非常多,但有关两种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复合毒性效应却未见有研究报道.与单种生物毒性试验相比,群落级生物毒性试验对毒物胁迫的反映更具环境真实性.以PFU在天然淡水中采集到的原生动物群落为靶生物,研究了氰戊菊酯和锐劲特2种农药对淡水原生动物群落的毒性效应,对于水生生态环境的保护有特殊的意义.研究结果表明,2种农药单独存在时对原生动物群落的48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15 93mg·L-1和35 83mg·L-1;2种物质以等毒性比(单一LC50的比值)混和,进行联合毒性试验研究,用Marking相加指数法进行评价,其AI值为0 9,表现为协同作用.氰戊菊酯和锐劲特进入水环境后,将使水环境中原生动物群落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原生动物种类数减少,群落结构变得简单.在所有种类中,纤毛虫受损最大,水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将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农药对藻类的生态毒理学研究:II.毒性机理及其富集和降解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随着对农药污染认识的深入,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藻类毒性以及毒性机制的研究不断增多,农药对藻类的毒性在于破坏藻类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影响藻类的光合作用,改变呼吸作用以及固氮作用,影响藻类的生理进程并改变其生化组分,开展农药对藻类毒性机理的研究,揭示农药结合一活性关系,对农药的研制和应用,评价农药的生态风险,减少农药对藻类的毒害是重要的,在自然环境中还发现藻能富集和降解农药,因此,对于这些藻来  相似文献   

16.
提起空气污染的危害,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污染空气中的有毒气体引起的呼吸系统损伤和哮喘等过敏性疾病。然而新近研究发现,污染空气中的细小微粒对心血管的损害才是最具致命性的危害。这种滞留在空气中特别会损害  相似文献   

17.
基于微板藻毒性试验测定5个有机磷农药与4个三嗪类农药的单个及联合毒性.根据半数效应浓度(EC50),对斜生栅藻96h生长抑制的毒性大小顺序为:西草净>阿特拉津>扑灭通>苯嗪草酮>草甘膦>敌敌畏>磷胺>乙酰甲胺磷>甲胺磷.这表明直接干扰光合作用电子传输的三嗪除草剂的藻毒性明显大于有机磷农药.以通用浓度加和作为参考模型,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10%效应浓度)浓度比的混合物对斜生栅藻呈现加和毒性.有机磷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呈现加和毒性,在高浓度呈现协同毒性.有机磷与三嗪类农药按EC50和EC10浓度比的混合物在低浓度为加和毒性,在高浓度为协同毒性.  相似文献   

18.
3种农药对青海弧菌Q67的联合毒性作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药的大量生产和应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对生物甚至人类的生存和健康构成了威胁。该文以苯嗪草酮(GLY)、甲霜灵(MET)和草甘膦(MM)为研究对象,以发光菌青海弧菌(Q67)为指示生物,采用直接均分射线法设计3种农药的二元混合物体系,应用时间依赖微板毒性测试方法系统测定3种农药及其二元混合物对Q67的毒性,采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拟合浓度-效应数据,并应用浓度加和模型(CA)分析农药混合体系的毒性相互作用。结果表明:3种农药的浓度-效应曲线均可用Logit函数有效表征,以半数浓度-效应的负对数值(p(EC)_(50))为毒性大小指标,除0.25 h外,3种农药在不同暴露时间的毒性大小顺序均为:MET (p(EC)_(50)=2.56~3.01)MM (p(EC)_(50)=2.35~2.53)GLY (p(EC)_(50)=2.10~2.30);单个农药及其二元混合物的毒性具有时间依赖性,且二元混合物毒性表现出一定的组分依赖性;3种农药二元混合物体系的15条射线对Q67的联合毒性作用方式也具有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混合体系GLY-MET和GLY-MM体系开始的时候呈现明显的拮抗作用,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毒性作用方式从拮抗变为加和作用,甚至协同作用;而MET-MM的混合物体系呈现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拮抗作用,但无协同作用的出现,说明GLY很可能是混合物体系呈现协同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有机磷农药药效高、药害小,一般说来在环境中较易降解。近年来,我国有机磷农药的生产和应用发展较快,目前已有20多个品种在推广使用。但使用有机磷农药易发生急性中毒。有些品种及其代谢物在环境中具有一定的滞留性,对高等动物具有慢性毒性。有机磷农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日益引起人们关注。所以,将农药厂废水中有机磷农药的分析列入常规监测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20.
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价农药对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是新农药开发应用的重要环节.依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测定了78%川楝素原粉和0.5%川楝素乳油对生态环境中非靶标生物的毒性,并进行了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川楝素原粉对鹌鹑、家蚕、蜜蜂、蚯蚓、瓢虫、蝌蚪等非靶标生物均为低毒;川楝素乳油对家蚕、蜜蜂、蚯蚓、瓢虫等均为低毒,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对鹌鹑中毒,对蝌蚪高毒.可见,植物源杀虫剂川楝素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毒性低、较为安全,但在水田及桑园应慎用0.5%川楝素乳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