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近年来,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和自身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了不少制度:如十点要求、九项规定、八个不准,等等.然而,有的单位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  相似文献   

2.
2007年是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年”和“攻坚年”.刚刚结束的全省安全生产会议上仇和副省长要求各地、各部门要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的落实上狠下功夫,见到实效。可见,“落实年”就是要“抓落实”。“落实”这一环节抓不好,再好的决策、制度、措施都将是一纸空文。近年来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的地区和单位,有一条深刻的教训。就是工作不落实。工作不落实,是当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那么,怎样使“抓落实”真正落到实处?笔者认为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法规制度是安全生产的基础、灵魂和根本。近年来,有的生产经营单位根据安全生产法规和自身安全工作的需要,制定了不少制度:如十点要求、九项规定、八个不准,等等。然而,有的单位制度制定了不少,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却不多,使人有"虎头蛇尾"之感。制订制度是一回事,执行起来又是一回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就是没有牢牢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淡薄。比如安全生产监管部门来检查时,订出几条制度仅仅是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和决心;有的制定制度则是为了"做做样子",把存在的安全问题包装起来,而对制度的落实却缺乏应有的重视,结果导致制度制定之后,或写在纸上,或挂在墙上,便无人问津。长此以往,制度不仅起不到警示约束作用,生产安全工作反而得不到保障。这样的制度再多、再好,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1.国务院应尽快制定《安全生产法实施细则》和安全生产管理的单行法规,以每个单行的行政法规作为调整安全生产的基本准则。这些基本的单行法规应包括:一是涉及全局性的基本准则,如《安全生产法实施细则》,二是明确具体的安监行政执法主体和相关部门协调协作方面的法规;三是制定安监行政执法程序方面的法规;四是制定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特种作业人员、从业人员具体管理方面的法规;五是制定事故调查处理方面的具体法规;六是制定安全生产监测预警方面的法规;七是制定事故的赔偿、赔偿办法和赔偿标准的法规;八是制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施行一年来,省安监局认真组织各级各类单位宣传贯彻和学习好《条例》,及时制定《条例》相关实施细则、办法和规定,严格监督《条例》实施情况。《条例》作为规范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综合性地方法规发挥了突出作用,为“平安江苏”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6.
《劳动保护》2006,(6):I0012-I0014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以下统称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适用本条例。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对安全生产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 安全生产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  相似文献   

7.
国务院法制办副主任张穹在2008年6月1日的第三届“安全发展”高层论坛上作出表示说,截至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近三十部关于安全生产的专门法律、行政法规,其中既包括《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等适用于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综合性、基础性法律、行政法规,也包括适用于特定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  相似文献   

8.
据统计,每年发生的事故有80%以上在基层,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是事故不出在本单位就满不在乎,把“不出事”当安全。笔者经常参与一些安全检查,常发现生产经营单位在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方面,有的挂在墙上,有的锁在抽屉,有的说在嘴上,没有落到实处。一些生产经营单位和从业人员不注意学习,贯彻执行时往往不知道,有关人员也一问三不知。不出事不算问题,即使有天大的漏洞,只要监管部门没发现,不追究,本单位还没出事故,就不管、不问、不追究,真是不摔跤不知痛。  相似文献   

9.
安全生产法规制度是为了确保生产安全、建立正规的生产经营活动秩序而制定的。它是从业人员遵守的办事规程和行为准则.是生产经营过程中安全经验的科学总结。它把实践反复检验过的、行之有效的、处理”常规性”问题的做法固定下来,规范从业人员的行动。没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法规制度.生产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南京市在创新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机制和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和尝试。一、以政策法规创新为根本。完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近年来.我市安全生产虽然较为平稳.但生产事故仍呈多发频发势态。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我们及时报请市政府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研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章.进一步完善地方和行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  相似文献   

11.
安全投入,是安全责任和安全科技的基础要素;安全法规,是上述三个要素的制度保障;而安全文化,则弥漫于这四个要素之中。安全文化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其他四个要素的实施过程。国家安监总局成立伊始,局长李毅中就多次强调要努力将安全生产“五要素”落实到位,以此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所谓“五要素”,一是安全文化,即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提高全民安全素质;二是安全法规,即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为;三是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和问责制;四是安全  相似文献   

12.
《现代职业安全》2006,(4):I0002-I0009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工作,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素质,防范伤亡事故,减轻职业危害,根据安全生产法和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法》自2002年11月1日实施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增强了各级政府、企业、职工和全社会的安全生产法制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二是促进了安全生产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安全生产法》颁布后,国务院相继制定或修订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民用爆炸物品安全管理条例等安全生产行政法规;许多省、市、自治区人大根据《安全生产法》制定或修订了地方性安全生产法规  相似文献   

14.
石少华 《劳动保护》2004,(11):56-57
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确立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之前,《建筑法》和《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两部法律、行政法规确立了建筑施工企业的资质制度和建筑施工许可制度。要保证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的颁发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明确和处理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与建筑施工资质制度和建筑施工许可制度的关系。《建筑法》第十三条规定:“从事建筑活动的建筑施工企业、勘察单位、设计单位和工程监理单位,按照其拥有的注册资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装备和已完成的建筑工程业绩等资质条件,划分不同的资质等级,经资质审查合格,取得相应等级的…  相似文献   

15.
2006年11月22日,监察部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制定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政纪处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颁布实施。这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安全生产的法治、法规,而且对于促进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实施,保障职工的劳动安全,乃至有效防止安全生产领域滋生腐败、清除腐败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某化工企业一名职工因为在厂区里扔了一个烟头,而被单位辞退。这一消息在单位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人为该公司抓生产安全敢于动真碰硬的做法而拍手称好。然而,也有不少人为这名职工“鸣不平”,认为单位领导对这种“小事”的处理过重,纯粹是“小题大作”。  相似文献   

17.
为了执行国家职业安全卫生法律法规,生产单位必须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建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生产单位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的“法规”、实施本单位职业安全卫生工作的指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最近,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推行“一岗双责”,进一步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这是强化安全发展理念.实行最严格的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一项重大举措,有利于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有利于形成“齐抓共管、群防群控”的安全生产全新格局,有利于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的安全生产管理新机制。我们必须以更坚定的决心、更有力的措施、更务实的作风,全力推进“一岗双责”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施倚 《劳动保护》2009,(4):119-119
编辑同志:我们是民营企业,我国的安全生产法规、规章都要求企业制定安全技术措施。请问:安全技术措施应包括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线     
《现代职业安全》2007,(5):15-15
石药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今年初成为石家庄市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安全责任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试点企业后,公司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并作了具体安排,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每车间为一组,在车间主任的带领下,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修订并完善了公司及车间的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操作细节,车间、班组、操作人员层层签订责任书。经过四个多月的努力,维生药业的安全生产“三项制度”得到了河北省及石家庄市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