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早在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就有规定,于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进行了规定.环境影响评价是事前的评价,具有不可预料性和不确定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可以避免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缺陷,提高环境影响评价的效果.本文对环境影响后评价制度进行了认识,并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环境影响后评价必将是未来环境影响评价领导另一新的研究课题,而目前尚未出台相关规范导则。本文根据流域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工作实践,明确提出开展流域梯级水电开发环境影响后评价的理论框架和评价思路,供国内重点流域梯级水电开发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随着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规模的扩大,其开发利用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及其保护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探讨了生命周期评价法(LCA)在地热工程环境影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并利用此法对某深层地热供暖工程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地热供暖工程地下部分建设期消耗大量原材料,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占总影响的98.67%,其他时期环境影响较小;地热供暖工程运营期环境酸化严重。对地热工程进行生命周期环境影响评价,将有利于从根源上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并可与传统供暖工程比较评价节能减排的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4.
《环境影响评价法》的颁布与实施,在落实预防为主的环保方针、促进先评价后建设、推进产业合理布局和优化选址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预防了许多因开发建设活动可能产生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且在提升立法层次、拓宽评价范围和加强公众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实施促进了环境影响评价的快速发展。使环境影响评价的覆盖面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执行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当然,多年的实践与运用,也显现了该法律的不完善之处。本文根据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法》个别条款,如环境影响后评价、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及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时限等的不确定问题,并对不确定的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环境影响评价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5.
<正> 一、前言环境影响评价也叫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又称环境影响分析,是指在进行开发建设活动之前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对此项开发建设项目将会对周围地区的环境造成什么影响进行调查、预测、估计和评价。并通过评价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和对策来作为编制工程设计任务书,选择厂址以及工程初步设计的依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实施,能防止一些建设项目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影响,并通过可行性方案的比较和筛选,使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其评价方法尚处于发展之中.对现有的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了概述,并以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实例为基础,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方法进行探讨.在环境影响界定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由土地与环境敏感区、噪声、振动、水资源和电磁辐射五方面构成的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以振动为例,对情景分析法在环境影响预测中的应用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7.
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共同组成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剐。对环境影响后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区剐和联系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加深对环境影响后评价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环境影响后评价是环境评价的延伸和发展,是将当前环境影响评价理论和方法体系的概念。当然环境影响后评价属于企业施工的基本,也是企业为保护环境所建立起的制度,后评价的出发点始终还是以环保节能为出发点。目前,我国的环境影响后评价还处于初期阶段,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陷,因此,解决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问题,促进节能理念的发展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9.
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减少矿产资源开发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对矿产资源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论.结合中国矿产资源规划的情况,从矿产资源的特点出发,提出了以自然地理环境、地貌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等六类环境影响组成作为评价因子,并探讨了可适用于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环境成本-效益分析法,基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方法.这为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0.
环境影响后评价来源于项目后评价的思想,是环境影响评价的继续发展。而当前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应用体系正处于不断探索过程。本文通过描述环境影响后评价的概况和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要意义,以期为推动环境影响后评价工作进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环境影响后评估是《环境影响评价法》的一个重要内容。市政污染控制综合项目在评估方法、重点以及指标体系上与一般项目验收评估存在很大差异。在对贵阳市南明河“三年变清”项目进行环境影响后评估中,选用流域综合整治、水质改善、景观整治建设、管理与教育以及民众满意五个方面14个评价因子,采取赋值打分综合评价的方法,得出可准确反映项目实施后环境质量的实际改善情况以及环境污染控制措施有效性的后评估结论,并为进一步完善污染控制方案等后期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境影响后评估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环境影响后评估是提高环境影响评价有效性的重要手段。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境影响不同于一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因而后评估具有不同的特点。该文以福建省龙海角美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境影响后评估试点工作为例,介绍了工业综合开发区环境影响后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技术路线,阐述了对环境影响后评估的理解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废矿物油再生利用过程易产生环境污染,环评工作有一定难度。本文从项目选址、回收工艺、产品要求、废气与固废的环境影响及防治措施等方面分析了废矿物油再生利用项目环评报告编制的重点。着重分析了回收工艺应符合《废矿物油回收利用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 607-2011)的要求,从源头控制污染;回收产品应符合《燃料油主要技术要求》SH/T0356-1996中4号柴油的标准;应特别关注恶臭的影响分析及其污染控制措施。同时对该类工程环评证书资质类别的管理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畜禽养殖业的发展,养殖废弃物的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为控制和治理养殖污染物的排放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通过对养殖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编制依据、评价标准的介绍,并以阜康市某规模化肉牛养殖项目为例,对其运营期环境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为环保部门和企业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并为规模化养殖项目污染的预防治理提供实践经验,最大限度降低项目建设对周围环境的不利影响,推动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的有关条款,探讨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的定义、适用对象、工作内容、工作程序。同时,结合多年的环境管理经验,分析了典型行业环境影响后评价的重点,并指出了目前中国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后评价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和完善的建议。实践表明,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有助于提高环境管理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6.
从污染方面对石油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进行了分析;在环境污染评价方面,阐述了石油企业对地表水、地下水、海域、土壤、大气、固体废弃物和噪声七个方面的污染问题,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在油田开发项目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海上溢油污染规模不断扩大,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破坏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国际海事组织通过了一系列公约,将环境损害赔偿提到议事日程。近年来,许多国家研究者精心设计了评估海洋环境损害的评估模型。本文对这些评估方法进行了梳理,得出溢油对海洋生态的损害评估研究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溢油事故发生后研究者利用实验研究溢油对各种海洋生物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建立评估模型,事故发生后根据溢油的类型、数量及事故海域特征对环境的损害利用模型进行评估。另一个是利用指标生物或计算海洋的生态服务功能损失来评估溢油的环境损害程度。介绍了国内外实际应用的一些溢油评估模型和方法,最后对未来的环境损害评估研究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在宜昌环境总体规划(2013-2030)得到市人大批复实施的背景下,为共享环境总体规划生态功能红线、环境质量红线与资源开发红线("三条红线")、为满足提供规划实施与评估有效途径的实际需求,在市信息办及环保局现有业务信息系统现状评价基础上,综合运用GIS、海量空间数据管理、SOA架构、瓦片地图分发、移动GIS等技术,设计开发了宜昌市环境总体规划信息管理与应用系统(V1.0),实现了"三条红线"等相关数据成果的地图展示、查询等精确管理分析以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辅助决策.  相似文献   

19.
线路方案的选取决定了线性工程建设及营运期对环境影响程度的大小,而方案的环境比选是预防和减缓建设项目不良环境影响的重要措施.在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和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通过对生态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和大气环境等多因素进行了环境比选、分析以及环境保护措施优化,选出环境最优方案,可以从源头确保项目决策的科学性和环境可行性,达到最大限度地减轻项目对沿线环境的不利影响,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保护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