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晗  董秉直 《四川环境》2011,30(3):104-108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等有机微污染物的研究逐渐增加,其中,纳滤膜由于其较高的去除率得到了广泛关注。但由于纳滤膜去除这些物质的分离机理较为复杂,有时并不明确,给实验带来较大困难。文章总结了纳滤膜去除水中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典型应用及其三种分离机理——筛分作用、电荷作用、吸附作用,并对去除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加以总结。为今后纳滤膜去除内分泌干扰物/医药活性化合物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水体中氟乐灵的生物毒性和去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使用的二硝基苯胺类除草剂,氟乐灵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首次总结了水体中氟乐灵的来源、生物毒性、毒性机理以及饮用水处理中去除氟乐灵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传统单独的加氯消毒、生物膜工艺等通常难以高效去除水体中的氟乐灵,而以紫外线和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技术(AOPs)由于能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羟基自由基而对水体中痕量氟乐灵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最后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改进饮用水中微量氟乐灵的毒性检测和去除工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工业园区的数量不断增加,由此导致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由于工业园区的废水成分复杂、水质差异较大且具有一定的毒性,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对其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往往需要辅以物理法和化学法。阐述了工业园区废水特性的基础上,以食品、化学、纺织和冶金工业园区等4大典型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为例,对工业园区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其他工业园区的废水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蔬菜基地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类重要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本文以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检测技术,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蔬菜生产基地蔬菜中6种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进行测试分析。结果发现:(1)珠江三角洲地区典型蔬菜生产基地的蔬菜样品中,多数样品检测出6种邻苯二甲酸酯,总含量为0.46~12.02mg/kg。(2)基地蔬菜中单个邻苯二甲酸酯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因蔬菜种类、品种、部位和生长环境等因素而异。(3)同种类蔬菜在不同基地或同一基地不同种类蔬菜中邻苯二甲酸酯的含量分布不同。(4)大部分蔬菜中以邻苯二甲酸正二丁酯(DnBP)和邻苯二甲酸双(2-乙基己基)酯(DEHP)为主。  相似文献   

5.
声化学降解水体有机污染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体中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的环境与生态效应一直是环境化学中研究的热点内容。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将之列为重大课题进行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而对饮用水,深度处理的目标是采用高效的方法去除污染物。在已经推广的方法中主要有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光化学催化和超滤法等。其中以臭氧氧化法最具有推广价值。但其处理成本较高,对具有强烈环境毒理学效应的芳香族、杂环类化合物的氧化降解率较低。因此,水体中微量,痕量有机污染物的高效去除方法是水处理技术中的难题。80年代以来,声  相似文献   

6.
工业生产与使用所造成的全球性全氟和多氟化合物(PFASs)环境污染问题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我国不同区域土壤、大气和水环境中PFASs的污染特征,同时对PFASs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迁移途径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最后基于控制废水中PFASs的环境排放量,探讨了废水中PFASs去除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7.
在现今世界范围内,有机锡化合物已被广泛应用于杀虫剂、除草剂、木材保护剂、防污漆和聚氯乙烯稳定剂等,因此对人类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综述有机锡化合物对生物的生殖毒性、遗传毒性、免疫毒性以及神经毒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其致毒机制和健康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魏艳平 《四川环境》2014,(2):127-131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类材料因具有阴离子交换、记忆效应、耐高温、耐酸碱等特殊性能,在功能高分子材料、化妆品、医药、电工、塑料、环境保护等行业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本文分析了LDHs材料在阴离子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去除、工业废水处理、污染物指示材料、废物回收、材料加工等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实际应用进展,有助于全面了解层状双金属氢氧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发掘其潜在应用价值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我国焦炭年产量处于长期增长状态,焦化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焦化行业VOCs废气具有成分复杂、排放节点多,毒性强等特点,且挥发性有机物是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前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本文主要针对VOCs的来源、排放特征以及治理措施进行梳理和分析,为VOCs治理技术发展的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纳米银是近些年的研究热点之一,但工艺过程产生的工业废水处理问题未有关注。首次采用钡盐沉淀法处理纳米银工业废水,考察了反应温度、p H值、钡盐种类等因素对废水COD (化学需氧量)及色度去除率的影响。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反应温度15℃,初始p H值10. 5,反应时间1h,每100mL废水投加二水氯化钡8g;废水COD去除率为85. 6%,色度去除率高达97. 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等表明:纳米银工业废水中存在醌-氢醌类化合物,此羟基醌类化合物可与溶液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沉淀而得以去除;另外,新生成的硫酸钡细微颗粒带正电,絮凝沉降过程对废水中的羟基醌类化合物存在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石油烃污染地下水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受石油烃类污染以其污染普遍、危害性巨大、去除困难以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受到各国环境学者和水文地质学者的关注。概述了石油烃污染地下水处理技术的进展,并对今后研究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全氟化合物的分布、累积及生态毒理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污染在全球范围内已普遍存在,其在环境中的浓度增长迅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环境中PFCs的迁移转化规律决定其环境效应,是进行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价的基础。目前关于PFCs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水体及生物体内PFCs的分析检测,对其生态毒理效应的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本文介绍了PFCs研究现状,综述了PFCs在环境中的分布模式、生物体内的蓄积规律以及环境中PFCs的生态毒理效应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也阐述了PFCs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出了未来PFCs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焦化厂排水中微量有机污染物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XAD-2树脂/色谱/质谱(GC/MS)技术分析鉴定某焦化厂排水中的微量有机物。结果表明:焦化厂达标排放的废水中仍然含有芳香族及稠环类化合物如二苯乙醇酮、3,4-二氯-异氧杂萘邻酮、1,8-萘二甲酸酐,约占废水总有机碳含量的19.02%。特别是经氯氧化剂处理后生成许多卤代化合物,约占总有机碳含量的57.81%;其中包括毒性很大的二溴-氯甲烷、1-氯.1,2-二溴乙烷等,约占总有机物的7.54%。  相似文献   

14.
环境中阿特拉津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特拉津具有一定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会给环境和人类带来危害,因此研究环境中阿特拉津的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从三个方面对环境中阿特拉津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综述了国内外在该方面的研究情况。物理处理技术方便、快捷,但不能从根本上去除污染物;化学处理技术高效、彻底,但运行费用较高,且有一定的局限性;生物处理技术操作简单、自然美观,且不产生二次污染,是目前最有效、最可靠和最有前景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15.
甲基汞是一重剧毒并且有强致癌作用的有机金属化合物,其毒性远大于无机汞的毒性,环境中任何形式的汞(金属汞、无机二价汞和烷基汞等)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有剧烈毒性的甲基汞。采用固相萃取柱富集,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SPE-LC-AFS)联用法测定地表水中的甲基汞,通过对分析条件包括电流灯、蠕动泵转速、载流盐酸含量、载气流量、氧化剂用量、还原剂用量的优化,使得分析方法具有基体干扰小、操作简便等优点,而且方法准确、可靠,实用性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一种通过以粉煤灰(或煤矸石)、石灰石、铬渣、A渣为原料煅烧新型低温水泥的方法去除铬渣毒性;进行了去除铬渣毒性稳定性试验;讨论了去除铭渣毒性的机理和影响去除铬渣毒性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该法去除铬渣毒性彻底,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显著,是处理铬渣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瑛  杨冠  董丽  魏戈 《四川环境》2008,27(6):77-80
好氧颗粒污泥技术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废水处理技术,它能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COD、氨氮、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硫磷、重金属离子等。本文根据国内外对其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除污功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8.
MAP法处理高浓度氨氮废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P法(磷酸铵镁沉淀法)是去除废水中高浓度氨氮的一种有效技术。本文叙述了MAP法去除废水中氨氮的反应机理,分析pH值、物质摩尔比,反应时间等影响因素。该方法具有去除率高、反应速度快、受外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同时还实现了对氮的有效回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如何有效去除水中高氯酸盐,解决普通零价铁去除效果不佳和易被氧化等缺点是本研究的主要出发点。采用浸润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纳米零价铁复合材料,运用扫描电镜对复合材料进行表征,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复合材料对高氯酸盐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去除机理。研究结果表明:高氯酸盐去除效果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材料含铁量的增加而升高;高氯酸盐去除效果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pH=5时,去除效果最好;共存阴离子对去除效果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溶液中高氯酸根最终被复合材料(nZVI-GAC)还原成无毒Cl-。  相似文献   

20.
梯恩梯(TNT)是三硝基甲苯类化合物,纯品为淡黄色晶体;黑索金(RDX)是环三亚甲基三硝胺,纯品为白色晶体。它们均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及其它有机溶剂。作为污染物它们主要存在于炸药等工业废水中,以及生产车间的剥离物、周围环境土壤、底泥中。人体可通过呼吸道吸入或皮肤吸收而产生毒性作用,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贫血和肝脏疾病等。三硝基甲苯类化合物(TNT)通常采用氯代十六烷基吡啶光度法进行测定,此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但选择性差,无法测定TNT的种类,更不能同时测定RDX和TNT。而液相色谱法则优于此方法,不仅操作简单,准确度高,有很好的选择性和重现性,还可同时测定RDX和不同种类的TNT,不需要专用试剂,因此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