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鹏 《绿色视野》2009,(9):41-45
“贾君鹏,别看电视了,你老婆生孩子了!”近期,安徽电视台某档知名新闻节目一位主持人在节目进行时,播报的这条观众短信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因为这位主持人错把“贾君鹏”当作真有其人。这件事情甚至被冠以“贾君鹏上电视”的标签。  相似文献   

2.
3.
蔡明哲 《环境教育》2011,(10):74-75
低碳生活就是我们常挂在嘴边的。低碳生活是一种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低开资的生活方式。它是通过把生活能耗降到最低,从而实现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地球环境不再持续变暖。在日常生活中,我非常注意净化环境,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做到废物循环利用。在我的带动下,爸爸、妈妈也都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张鹏 《绿色视野》2014,(9):52-59
微信是网络社交方式的又一次飞跃,短短几年时间内,用户已达几亿人。有人用微信来交流,获取信息,打理各种生活琐事。微信亦成为众多商家的新宠,微信促销推广铺天盖地。微信正在潜移默化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而且比以往任何一种网络社交方式来得更为凶猛。  相似文献   

5.
策划人语:在前工业化社会中,人与自然共生、共存、共荣。工业文明到来,给予了人类前所未有的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而工业化的过程,人类与自然愈发疏离,渐行渐远。从18世纪的伦敦到现在的中国,我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  相似文献   

6.
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法对泸沽湖地区居民在旅游发展前后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研究。研究表明:①旅游发展对泸沽湖地区居民的生活变迁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当地居民原有的生产方式,更多的居民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行业。②旅游发展对该地区居民物质生活方面的影响显著,主要体现在服饰、饮食、出行、家用物品、收入等方面的变化;精神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休闲娱乐生活、社会交往生活、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方面的变化。③为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和摩梭文化保护的双赢,在内,需要社区精英群策群力,传承和发扬摩梭文化;在外,政府要加强制度关怀和政策引导,为摩梭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7.
刘志琴 《绿叶》2010,(11):43-47
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人们的生活方式由儒家的礼治秩序所规定,衣食住行的每一处细节都表现出等级贵贱之分。近代革命以后,封建等级制逐渐消亡,生活方式的大解放就是改变体制性的规定,由个人自主选择。进入现代社会后,消费主义的泛滥则让人开始思考什么才是"更好的生活",节制欲望、回归简朴体现出中国人对生活和生活方式更高层次的理解。而随着经济的发展与温饱问题的解决,中国人也开始日益重视休闲生活与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8.
李婷 《绿色视野》2010,(3):48-51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看到新奇的玩意儿就买回家,天长日久,家里成了杂货店,昔日心爱的东西也变成了“鸡肋”,搁在家里占地方:送人,人家未必喜欢;当废品卖,回收不了几个钱。如果有了这样的烦恼,你不妨学习麦克唐纳加入“换客一族”。2005年7月,加拿大的麦克唐纳以一个红色的巨型曲别针换取一栋两层别墅的神话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不穿裤子"和时尚也有关系?广州的一些网友就想用实际行动证明,"不穿裤子"和时尚的"低碳"生活有着关系。事情是这样的:前些天,从广州二号线万胜围站开出的地铁车厢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校低碳生活的研究——以福州大学旗山校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碳是一种习惯,它要靠大家从日常的生活细节做起,每一个小改变的积累都可能对我们的低碳建设产生巨大的贡献,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养成以下一些低碳生活的习惯来降低我们的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1.
扈海鹂 《绿叶》2010,(11):28-34
改革开放30余年来,社会结构的巨变和快速的生活方式转型给个人、阶层带来了文化中断与冲突感,产生了心灵痛苦和文化适应上的被动性问题。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对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展的东方大国,意味着全球视野、综合判断力、民族发展的厚重感,它需要文化的自觉。因此,对于生活方式的转型我们要进行主动的人文思考,做好文化设计,完善制度安排。今天我们依然面对快速发展导致的心智不足的漏洞,生活方式转型的主动性也依赖于我们的思想观念、管理水准、人文精神能在多大程度上补足我们新的漏洞。  相似文献   

12.
余达忠 《绿叶》2013,(1):61-69
作者考察了贵州剑河柳旁苗寨的七年一轮的牯藏节,亲身感受了农耕时代古老的原生态生活方式。在考察中作者认识到,农耕文明与生态文明存在一种质的区别。农耕社会的人在自然与生活中是盲从的、缺乏自我的.他们以一种质朴的、虔诚的、甚至是愚钝的态度与方式来面对自然。生态文明也强调要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我们是自由地.自主地、自觉地将自身的命运与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并不是要回到类似柳旁的古老生活中去。我们要做的是在保护原生态文化的同时,让人民有选择和追求自己意愿的生活的权利。  相似文献   

13.
校园文化环境隐藏的文化意蕴,以无声的方式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观念,制约着学生的行为习惯,转化为中小学生个体的主观精神,并内化为个人道德。"低碳生活"是低碳经济的基本要求,"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生活习惯的文明体现,它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学校。而研究者在2009年开始践行的"低碳生活教育",不同于有关学者提出的"低碳教育"或"低碳型教育",是  相似文献   

14.
黄纪苏 《绿叶》2011,(6):9-12
现在一些人的绿色生活,其实是绿色其表,黑色其里,时髦而已。要实现真正的绿色文明,需要量入为出、适度发展,需要相对平等、价值多元。在外在内都要通判考虑,需要富裕国家富裕人群少说漂亮话,多做实在事。  相似文献   

15.
余达忠 《绿叶》2012,(4):49-53
原生态文化是农耕时代早中期的一种古朴的、拙直的、简约的、自然的生活方式,与现代文化、后现代文化的征服的、攫取的、享受的、奢侈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原生态文化成为一种时尚,反映出现代化快速推进中人们文化上的一种迷茫感、迷失感。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原生态文化或许存在消失的可能性,但作为一种价值理念,指示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和发展方向的原生态文化应该成为我们思想资源和价值观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6.
绿色,永远的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的记忆中,绿色消费、绿色食品、绿色服饰、绿色银行、绿色汽车……有许多或旧或新的话题都被染上一抹新绿,但最令人难忘的恐怕还是“绿色奥运”了。当绿色成为奥运的色彩时,绿色便成为一种理念;小学生们在洗手池旁的白墙上贴一幅节水宣传画,绿色便成为一种行动;全国实行“限塑令”,人们拿起久违的菜篮子、布袋子,绿色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北京奥运已经闭幕,但绿色奥运却明白地告诉我们,绿色是我们永远的追求。  相似文献   

17.
根据污染者付费原则,各国都开展了生活垃圾收费的实践.本文对定额收费制、从量收费制、超量收费制三种基本的生活垃圾收费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笔者结合上海当前实际提出了浮动定额收费系统,并就该系统的框架和制度进行了探讨性的设计.  相似文献   

18.
卿勇 《绿叶》2010,(Z1):126-130
主流精英或明或暗地憧憬"美国梦":私有化+美国生活方式+"普世价值"+三权分立。中华民族的复兴在逐梦中开辟?很遗憾,为了维持自己的"最繁荣"、"最强大",中国无论以什么方式"崛起",美国都会认为是对其利益的挑战。那个为美国安排了一切的"上帝",并没有给中国同等的机会,原先没有,今后也不会有。既然如此,中国就应趁早抛弃虚幻的"美国梦",眼光收回到自己的基点,奋斗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来。  相似文献   

19.
《环境教育》2013,(7):36-36
本刊讯6月1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院主办,环保部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民间环保组织达尔问自然求知社联合承办的大型环保论坛"绿色能源与我们的生活"在北京举行。北京市电力公司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大力支持。环保部核设施安全监管司副司长邱江,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秘书长章少民,中国社会科学院环境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张晓,  相似文献   

20.
赫晓霞  赵芳 《绿叶》2012,(4):73-82
目前,在低碳宣传和倡导方面,公众已经获得了充分的基础知识和行为意识的普及教育。但是,低碳生活的选择受到了经济收入、家庭成员年龄结构、社区能源供应结构以及未来生活预期等因素的影响。因而,低碳并非家庭消费理性选择的首要目标。为此,各级政府应适当考虑采用经济手段鼓励低碳生活,大力改善社区的能源供应结构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公共交通,以此来全面推进低碳绿色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