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地震应急救援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地震应急救援工作起步晚、起点高、发展快。2000年成立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2001年组建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中国国际救援队);2002年成立国家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2003年中国国际救援队首次出生阿尔及利亚开启我国参与国际救援先河,北京建成全国第一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2004年组建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2005年中国国际教授队执行印度洋地震海啸和巴基斯坦地震国际教授;2006年建立区域地震应急协作联运工作机制,首次举办国际多国地震救援演练;2007年建成国家和省级一体化的抗震救灾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现场技术系统;2008年建成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教授训练基地并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2.
这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灾难,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救援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这是一场气壮山河的大营救,全国上下紧急动员,以最快的速度集结最大的力量,投入到最危险的抗震救灾工作之中。由江苏省消防总队武学禾副总队长和江苏省地震局  相似文献   

3.
《防灾博览》2002,(1):12-14
去年下半年,中国地震局副局长岳明生同志率11人代表团访问了瑞士、荷兰、德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对这些国家在紧急事务管理、灾害紧急救援组织与运作、救援装备的制造与配置及救援培训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以推进我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的建设和完善。 本刊记者就此次考察工作采访了中国地震局地震灾害紧急救援工作协调办公室徐德诗主任。  相似文献   

4.
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亚秀 《灾害学》2001,16(4):91-94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震应急现状,提出了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的有关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国际救援在大城市发生特大破坏性地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亚秀 《灾害学》2001,16(4):91-94
根据我国目前的地震应急现状,提出了破坏性地震事件前后的紧急事务处理和震后紧急救援的有关问题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国际救援在大城市发生特大破坏性地震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紧急救援中公共建筑的伦理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灾害评估将房屋分成框架结构和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和土坯结构来评定损失.防震减灾中,除了上述分类外,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房屋-人"是一种相互不可分割的系统工程.房屋不仅仅是由砖石和水泥组成的,它同时是有"情感"的:人对房屋好一点,房屋就会对主人有报答.不少农村医院、学校等公共建筑,由于设计标准低、施工中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已经存在着隐患,只是在建造初期没有暴露出来.有了地震这一外力,加剧了矛盾,由"小患"变成了"大害".应当"以人为本",建议新建的建筑物应在当地基本烈度的基础上提高1度进行设计;对危旧房屋的改造,也应按在当地基本烈度的基础上加1度进行加固.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先加强地震多发地区的公共建筑,大约在全国有百余个县;第二步,在全国推广.  相似文献   

7.
青岛市抗震救灾指挥部近期组织全市30多个部门和单位分段举行大规模地震应急救援演练。演练由副市长王修林指挥,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救援司司长黄建发、青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孔心田、山东省地震局局长晁洪太及厦门、威海、济南等11城市的领导现场现摩了演练。  相似文献   

8.
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问题综述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单修政  徐世芳 《灾害学》2002,17(3):71-75
防震减灾包括三大工作体系,即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和紧急救援,本文根据地震灾害的特点和成灾规律,对目前国内外紧急救援工作中的组织机构,人力物力及专业技术等问题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9.
我国幅员辽阔,是灾害多发国家,除地震灾害外,其它如:洪涝灾害;旱灾;虫灾;雪灾;森林草场火灾;黄河凌汛;江河、湖、海、沼泽、湿地变化;土地沙化及沙尘暴等均为多发性自然灾害。长期以来,重大灾害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的头等大事,也是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0.
吴新燕  陈虹  顾建华 《灾害学》2012,(4):128-131,137
介绍了制定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背景,阐述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的阶段,给出了地震现场灾害紧急救援队伍行动规范的内容。该规范将有效地规范和协调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伍的救援行动,提高救援能力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11.
某 35kV开关柜存在疑似放电声音,应用超声波检测手段对该开关柜进行全面检测,最终确诊了放电类型及放电位置。停电后,发现柜内一处等电位线断裂。经检修处理后,放电声音消失,超声波检测无异常。本次应用超声波检测有效避免了一起设备事故。应用结果表明:超声波检测技术能够在开关柜早期故障诊断中发挥重大作用,并有利于设备状态评价与检修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2.
地震是造成综合管廊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综合管廊一旦发生破坏,其产生的后果将比传统埋地管道复杂得多。本文介绍了常见的几种综合管廊接头形式,并对不同的接头形式分别建立有限元模型,选取综合管廊标准段并考虑混凝土塑性损伤模型以及土体本构模型,利用自编程序施加黏弹性人工边界以及等效节点力对不同接头形式下管廊及内部管道进行地震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地震动强度下的最大纵向位移差,整体现浇结构的响应会高于预制拼装结构,且随着地震动强度的增加,响应的差异会进一步增大。两种接头形式下,管廊标准段在地震动作用下的损伤很小,仅在地震动峰值加速度达到0.4g及以上时会发生轻微损伤,不会影响正常使用。同一地震动作用下,小管径的管道应力水平会小于大管径的管道应力水平。同时采用橡胶止水带和预应力钢筋的接头形式会比仅采用橡胶止水带的接头形式更有利于降低廊内管道的应力水平。考虑到采用预应力钢筋连接的预制拼装结构会进一步提高廊内管道的安全水平,因此,在成本允许的情况下,不仅要考虑接头的防水,还应该采用预应力筋对相邻节段连接,进一步提升综合管廊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13.
每年的4月22日是地球日,是唤起人类高度关注地球,珍惜生存环境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以单层单跨带悬臂梁段拼接钢框架为研究对象,通过地表变形的物理相似模拟试验,研究了钢框架带悬臂梁段拼接节点在地表水平变形作用下的附加应力和变形规律。主要研究在水平拉伸和水平压缩作用下,拼接节点处腹板拼接板和上下翼缘拼接板内产生的附加内力及变形曲线,分析了上下翼缘拼接板和腹板拼接板中间位置点的变形值随着试验加载值的增加而变化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地表水平拉伸作用最为不利;拼接节点虽会产生附加变形,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弹性阶段,卸栽后可以恢复,表现出良好的抗变形性能。最后给出建议:在地表变形地区新建或加固改造钢结构建构筑物时,采用钢框架带悬臂梁段高强螺栓拼接连接,可以很好地吸收变形能。  相似文献   

15.
岁末大营救     
2005年12月31日,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沈阳市人民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中,一场灾难却已悄无声息地袭来。 12月31日上午10时许,市西苑宾馆三楼服务员蔺桂花在员工餐厅炖菜时,因长时间离开厨房,无人看管炉灶,致使菜锅烧焦起火,大火引燃了灶台附近的木材和纸箱,迅速燃烧起来的  相似文献   

16.
向立云  刘巍 《灾害学》2000,15(2):48-51
1998年8月1日,湖北省嘉鱼县Pai洲湾堤失事溃决,造成生大损失。调查表明,受大堤保护的Pai洲湾居民防洪意识淡薄,多认为大堤不会失事。溃堤后,区内居民,尤其是溃口附近的一些居民采取的避洪行为不当,致命人员伤亡严重。这些问题在其他受防洪工程的地区同样存在。加强洪水知识和宣传,提高洪水风险区居民的防洪意识,是减轻洪水灾害的主要工作之一。  相似文献   

17.
2007年6月3日,云南省普洱市宁洱一带发生了6.4级地震。此次地震造成教育、卫生、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办公用房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普洱市的镇沅、澜沧、孟连、西盟,临沧市的临翔区和西双版纳州的景洪市等县(市、区)12个乡镇的部分民房、校舍、水利设施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经省地震灾害损  相似文献   

18.
在考虑多种断层错动位移模式的基础上,建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洞数值模型,进行跨活断裂隧洞断层错动的数值计算,开展不同断层错动位移模式对隧洞衬砌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研究.选择断层带中隧洞结构变形的最可能的模式——固支梁支座垂直位移时梁的结构变形作为断层带错动位移模式,即为"S"型错动位移模式.考虑"S"型与"直线型"两种位移模式对铰接设计隧洞结构变形与内力的影响.结果 表明:考虑断层带错动位移模式下,错动作用时衬砌受影响的范围主要集中在断层破碎带附近,衬砌内力峰值出现在断层带与上下盘交界处;断层错动位移模式不同,断层错动时衬砌变形以及所受内力的分布规律基本相同.但衬砌拱顶垂直位移曲线、衬砌所受内力在断层带剧变程度以及峰值大小相差较大;"S"型位移模式相对于"直线型"在对铰接衬砌的变形以及受力上有较大的差异.在进一步研究断层错动位移模式时,可对跨断层隧洞的影响研究上考虑"S"型位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地球环型振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改造后的7个台站3天的VHE、VHN波形资料,采用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在没有对资料进行去固体潮处理的情况下,提取了2001-11-14昆仑山口西地震激发的0T2~0T40地球环型自由振荡,并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的理论自由振荡周期进行对比,发现环型振荡振型周期与PREM预测的环型自由振荡周期符合得很好。频率与PREM模型略微不一致的环型振荡振型可以解释为地球介质的横向不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所致。因此地球自由振荡信息可用于揭示地球的三维不均匀结构信息或各向异性信息,并可能对区分地幔对流模式(全地幔对流或上地幔对流)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0.
黑龙江省可持续发展与21世纪减轻地质灾害策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翟伟峰  王永杰  王英利 《灾害学》2004,19(4):30-34,50
黑龙江省地质、地貌、气候、水文条件复杂,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区;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经济工程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也在逐年增加.本文分析了黑龙江省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分布及危害;论述了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的辩证关系;并为促进本省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合实际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