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环保要求的日趋严格,燃煤锅炉的脱硫已势在必行,DCL型燃煤固硫剂脱硫技术是中科院“九五攻关”项目之一,其技术原理是通过添加助剂提高固硫剂的吸附表面及其活性,同时将SO2转化为SO3或使MeSO3转化为MeSO4,从而使CaO固硫率大大提高,本文介绍了DCL型燃煤固硫的技术特点,因硫原理,固硫工艺和固硫设备及其在广州石化热电站的应用效果,通过运行数据分析和成本比较,证实DCL固硫剂固硫技术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2.
邢春霞  孔秀琴  赵凯  罗立  樊艳丽 《环境工程》2013,(Z1):97-99,104
明胶生产产业在废水处理工艺中产生大量剩余高钙污泥,采用该剩余污泥作为燃煤固硫剂,在高温管式电阻炉内进行燃烧实验,通过测定燃烧前和燃烧后样品中的硫含量确定该剩余污泥的固硫效果。通过单因素研究煤粉粒径、剩余污泥粒径和剩余污泥/煤样%等影响因素对固硫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设计法优选达到较高固硫率的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影响固硫率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为燃烧温度>剩余污泥/煤样%>煤粉粒径>剩余污泥粒径。以剩余污泥作为固硫剂,固硫率最高的实验条件为:燃烧温度800℃,剩余污泥/煤样为3%,煤粉粒径6090目,剩余污泥粒径9090目,剩余污泥粒径90120目。并且,当温度达到1150℃,煤粉粒径90120目。并且,当温度达到1150℃,煤粉粒径90120目,剩余污泥粒径为60120目,剩余污泥粒径为6090目,污泥/煤样(质量比)为3%时,固硫率可达62.78%,说明在高温下该剩余污泥保持较高的固硫率。将明胶厂剩余污泥作为固硫剂是较为合适的再利用方法,可有效缓解当前该污泥大量堆积污染环境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以太原烟煤为研究对象,考察电石渣、赤泥单独作主固硫剂时固硫率的差异,结果表明,电石渣较赤泥好。并以电石渣为主固硫剂,比较4种单一助剂对固硫效果的影响,其中添加助剂C为8%时固硫效率提高的幅度最大,高达15%。以电石渣、电石渣+赤泥复配为主固硫剂,添加正交试验所确定的最佳助剂配比,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固硫效率,固硫率分别为73.77%、64.87%。最后利用热重分析仪考察了不同固硫剂对固硫效果的影响,重点从煤样的燃烧特性和动力学参数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添加不同主固硫剂和助剂的煤样其热重曲线的趋势走向与原煤基本一致。添加固硫剂后着火点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燃烧过程均变为两段燃烧,且第二段燃烧均在较高温度下,燃烬温度较高,燃烬时间明显延长。从动力学角度分析,在低温区域内,不管掺入何种固硫剂其活化能均比原煤低温段的活化能明显降低,说明固硫剂的加入使反应向着有利的方向进行。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氯化钠和三氧化二铁对炉内喷钙固硫剂的催化活化作用,指出含有三氧化二铁的粉煤灰可以作为炉内喷钙固硫剂的催化剂加入。  相似文献   

5.
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又叫卡林型金矿床,是世界重要金矿类型之一。该类矿床普遍含有一套中、低温的矿物共生组合及围岩蚀变,赋矿地层有机碳含量高。本研究以我国著名微细粒浸染型金矿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寨金矿为例,对该类矿床进行了实验和地球化学热力学研究,获得以下认识与结论:(1)实验测定了Au0在80℃、大气氧逸度和水饱和蒸气压下,不同浓度[(100~250)×10-6]纯甘氨酸(Glycine)水溶液中的溶解度为亿分之几至千万分之几[(7.0~153.5)×10-9];热力学标定结果显示配合物形式为(G代表脱质子后的甘氨酸),配合反应(…  相似文献   

6.
煤渣吸附脱除含硫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煤渣是煤炭燃烧后的残余物 ,由于其含有多种活性组分 ,且结构松散 ,比表面积大 ,是一种具有发展潜力的廉价吸附剂。本文利用重量法测量了在不同温度及压力情况下 ,煤渣对纯 SO2 气体和加入空气后对含硫气体的吸附能力 ;并利用 Freundlich经验式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 ,得到了不同温度及压力情况下煤渣对含硫气体吸附能力的预测公式。本文同时还测量了煤渣的动态吸附性能 ,并利用实验数据求出了吸附总传质系数 ,为煤渣吸附脱硫的工业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燃煤高温固硫的机理及固硫影响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燃烧中固硫是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燃煤脱硫技术。本文探讨了燃煤高温固硫过程的主要反应机理和一些常用固硫添加剂的助固硫作用,分析了影响固硫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实际应用中应考虑的提高固硫效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我国75%以上的能源来自煤炭,在相当长时间内这种能源构成状况不会改变,因此大气污染也是以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SO2、CO2等污染物为主的煤烟型。  相似文献   

9.
采用Box-Behnken响应面分析法对改性粉煤灰去除水中磺胺的影响因素(初始pH值、温度、吸附剂用量)进行优化,建立影响因素与磺胺去除率之间的二次多项式预测模型,并进行热力学分析。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吸附磺胺的最佳条件为:初始pH值2.53、温度35.1℃及吸附剂用量1.76 g/L,在此优化条件下,磺胺的去除率可达78.63%,模型预测值为80.26%,实际值与模型预测值仅偏差1.63%;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Langmuir方程拟合结果更好,其最大吸附量为4.1 mg/g,表明改性粉煤灰对磺胺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改性粉煤灰吸附水中磺胺抗生素的热力学状态函数ΔG、ΔH及ΔS分别为-22.38~-23.89 kJ/mol、7.89 kJ/mol和0.105 kJ/(mol·K),即吸附过程是一个自发、吸热的反应,是熵增加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循环流化床二段燃烧燃煤过程中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小型石英循环流化床燃煤装置上,进行NO和N2O生成与控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O明显下降,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O的下降速率明显一些;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N2O开始升高,但升高到一定程度后,随着二次空气率的提高,反而开始下降?此外,二次风口的位置高,N2O随二次风变化曲线的上升段和下降段的斜率都略大?   相似文献   

11.
民用燃煤源中多环芳烃排放因子实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海婷婷  陈颖军  王艳  田崇国  林田 《环境科学》2013,34(7):2533-2538
民用燃煤是我国目前关注较多的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排放源.根据我国民用燃煤所涉及的煤种、燃烧方式和炉灶类型,利用全流稀释采样系统对5种不同成熟度的煤种,分别以散块煤和蜂窝煤形式在3种炉灶类型中燃烧产生的烟气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初步获取了我国民用燃煤烟气中PAHs排放因子(EFPAHs)的实测数据.结果表明,烟煤的EFPAHs在块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1.1~3.9 mg.kg-1,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的变化范围为2.5~21.1 mg.kg-1,无烟煤的EFPAHs在块煤与蜂窝煤燃烧方式下分别为0.2 mg.kg-1与0.6 mg.kg-1.在民用燃煤的EFPAHs的各种影响因素中,煤的地质成熟度起主导作用,不同成熟度煤种的EFPAHs差异幅度高达1~2个数量级.其次是燃烧形态(块煤/蜂窝煤),主要表现为同一种地质成熟度的煤在蜂窝煤燃烧方式下排放的PAHs比块煤高2~6倍.炉灶类型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辽宁省民用燃煤的污染物排放情况,本文选用常见的散煤与型煤为研究对象在农户家中进行燃烧试验,定量评估了不同煤型和不同炉具的排放因子,并比较了不同取暖方式的经济成本. 结果表明:①不同类型燃煤的污染物排放因子差异较大,与烟煤Ⅰ(劣质散煤)相比,洁净煤球的NOx、CO、VOCs和PM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39.8%、44.2%、42.1%和57.9%;与烟煤Ⅱ(优质散煤)相比,洁净煤球的CO、VOCs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14.9%和27.8%. ②炉具类型对民用燃煤污染物排放因子的影响较大,与站炉相比,烟煤Ⅰ在环保炉中燃烧产生的SO2、PM和CO排放因子分别降低了72.8%、35.1%和39.5%. ③2020年辽宁省民用燃煤的SO2、NOx、CO、VOCs和PM排放量分别为0.473×104、1.207×104、86.295×104、0.642×104和1.474×104 t,其中散煤的污染物排放量大于型煤. ④取暖方式的费用是居民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政府补贴下型煤+环保炉具取暖方式费用为每年1 073.99元,较散煤+环保炉具取暖方式减少了35%. ⑤用经济成本较低的型煤+环保炉具取暖方式替代辽宁省现有的散煤取暖方式,VOCs、PM和CO约分别减排79.9%、85.3%和42.6%. 研究显示,在保证型煤品质的前提下,型煤+环保炉具取暖方式在排放量和经济成本上均优于散煤+传统炉具,政府可以在经济水平较差的农村地区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高砷煤燃烧影响下室内外空气砷含量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空气总悬浮物采样器和安德森颗粒物分级采样器,对陕西南部燃煤型砷中毒地区的室内外空气样品进行了采集和化学分析,探讨了室内外空气ρ(总砷)与煤w(砷)的关系,以及空气ρ(总砷)在不同粒径颗粒物中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室内外空气ρ(总砷)均与煤w(砷)呈显著正相关,烤火间空气ρ(总砷)与煤w(砷)的相关系数(R)为0.80(P<0.01);室外空气ρ(总砷)平均值与当地煤w(砷)平均值的相关系数(R)为0.97(P<0.01);烤火间空气ρ(总砷)高峰主要出现在向煤炉添煤3 h后的旺火期,且旺火期的室内空气ρ(总砷)与空气ρ(粉尘)呈显著正相关(R0.74,P<0.05).与土木结构相比,砖混结构房屋有助于减少燃煤释放到空气中的砷在不同房间之间的扩散;室内不同房间之间、室外不同地点之间以及室内外的空气ρ(总砷)差异主要表现在颗粒物粒径小于2.1 μm的部分;天气状况对室内空气ρ(总砷)随颗粒物粒径的分布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PM2.5)的物理化学特性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研究了小龙潭电厂燃煤飞灰中细颗粒物的粒径分布、显微结构、颗粒类型以及As,Se,Cd,Pb,Cr和Be等6种微量重金属在不同粒径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燃煤排放的PM2.5以球形颗粒为主,但随着颗粒物粒径的减小,非球形颗粒的数量有所增加;多数PM2.5的表面并不光滑,不同粒径颗粒之间存在逐级吸附的现象;微量重金属As,Se,Cd,Pb和Cr大部分富集在粒径小于2 1μm的细颗粒上,高钙飞灰对As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在  杨文俊  谢小芳  陈秋方  蔡志良 《环境科学》2014,35(12):4495-4501
对燃煤超细微粒的排放特性进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气溶胶实验平台,使用快速粒径谱仪FMPS对燃煤超细颗粒(5.6~560 nm)数量粒径谱进行了测量,同时利用颗粒物动态演变模型,通过最优化算法,得到颗粒沉积损失率和排放率随粒径的分布,并计算了燃煤颗粒的排放因子.结果表明,在颗粒生成的初始阶段,燃煤颗粒数量粒径谱是多分散的复杂谱,初始粒径谱主要由10 nm、30~40 nm及100~200 nm这3个模态组成,其中,10 nm模态颗粒数浓度较高,100~200 nm模态颗粒粒径谱呈对数正态分布,数量中位径CMD均值为16 nm.随着时间的推移,总数量浓度呈指数规律衰减,CMD先增大后逐渐趋于稳定.排放因子的计算结果显示,在室温条件下,燃煤颗粒的排放因子达到(5.54×1012±2.18×1012)个·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