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单级活性污泥过程数学模型ASM2D参数的灵敏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姗燕  姚重华 《环境化学》2005,24(2):129-133
利用单级活性污泥模拟流程对ASM2D参数的灵敏度进行了研究,发现在67个化学计量系数及动力学常数中,有22个参数需在应用中进行校核.该项研究结果为ASM2D实际应用中减少需校核参数的个数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膜分离活性污泥法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提高生物难降解有机污染物的去除率,改善处理水的水质和达标率,缩小装置的占地面积,节省动力消耗是活性污泥法工艺的发展方向。本试验以膜分离单元代替普通活性污泥法的二沉池,开发了一种新的废水处理工艺。试验结果表明:膜分离活性污泥法对有机物和NH_3-N的去除率比普通活性污泥法高,二级处理可以获得三级处理的效果。根据不同水质和工艺要求,膜孔径应小于20μm,采用水反冲和药液清洗可以确保膜分离装置长期稳定的运行。  相似文献   

3.
活性污泥对重金属离子混合物的生物吸附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采用城市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活性污泥研究了影响污泥吸附Zn^2 ,Cu^2 和Cd^2 三种重金属离子的主要因素,在实验条件下,温度对污泥吸附重金属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体系Ph值和吸附时间等的影响较为重要,活性污泥对Cu^2 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Zn^2 则与Freundlich模型的符合程度优于Langmuir模型,Cu^2 的吸附与两个模型的符合程度一致,另外,活性污泥对Cu^2 离子的吸附性能明显高于其他离子,但在实验中未发现不同金属离子之间存在明显吸附抑制或促进。  相似文献   

4.
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阐明研究胞外多聚物的重要性入手,从它的性质,来源,在污水和污泥处理中各方面的影响作用,以及胞多聚物的分离提取方法几方面,综述了活性污泥胞外多聚物的研究发展和现状,并提出了一些可供进一步的探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浮动填料活性污泥法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浮协填料活性污泥系统的开发背景与应用实践。试验表明应用浮动填料可大幅度提高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并增加硝化菌的固着量,因而使该系统对COD、氨氮和总氮的去除能力均优于普通活性污泥系统。添加浮动填料可简易地改造现有的性污泥法处理系统,以适应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可增加原系统的容积负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磁粉活性污泥法工艺技术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磁粉活性污泥法(FPAS)是在活性污泥中投加适量磁性粉末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与普通活性污泥法平行试验比较,去除CODcr和氨氮的效率及承受毒物的浓度都不同程度优于普通活性污泥法;明显改善活性污泥絮体结构和沉降性能,克服污泥膨胀;大幅度提高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从而增大单位容积的处理能力;使设备小型化,节省投资。  相似文献   

7.
活性污泥在渗滤液循环处理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渗滤液是垃圾填埋场产生的一种含有高浓度污染物的废水,它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经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渗滤液的处理方法很多,其中渗滤液循环法以其投资小、运行费用低、能加速填埋场稳定化进程等特点而倍受关注。利用活性污泥引入微生物,是在渗滤液循环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设想,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加入干污泥循环可使渗滤液的COD由最高值2275mg/L降为67lmg/L.加入湿污泥循环可使渗滤液COD由最高值2075mg/L降为82lmg/L;而单纯进行渗滤液循环只使渗滤液的COD由最高值23llmg/L下降到l386mg/L。  相似文献   

8.
活性污泥-人工湿地组合处理系统中污染物的去除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万丽娟  王皓  王方  黄玉明 《环境化学》2007,26(6):815-818
通过12个月的现场监测试验,研究了活性污泥法与四个串联潜流人工湿地构成的组合处理系统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平均处理量为82 T·d-1(36-132 T·d-1),湿地系统水力负荷为0.52-1.88 m·d-1时,组合处理系统对TSS,AN,TP,COD和BOD5的去除率分别为75%,71%,38%,81%和88%;湿地系统对COD,BOD5,SS,A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39%,55%,48%,5%和18%.方差分析表明,影响组合系统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水力负荷及处理单元;湿地系统中有机污染物(COD,BOD5,SS)的去除主要是由第一块湿地完成的,而AN及TP的去除却呈现"累积"的特点;结合电子受体SO42-,NO3-及NO2-在湿地系统中的浓度变化趋势,推测湿地系统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去除主要是通过反硝化脱氮进行的,而通过硫酸盐还原(在硫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下)却是次要过程.  相似文献   

9.
周荣刚  殿永泉 《环境化学》2001,20(3):301-302
缫丝生产过程中产生煮茧、缫丝和煮蛹废水,缫丝后的剩余副产品蛹衬,加入纯碱水煮后,再经离心机分离成茧蛹和滞头,茧蛹是高蛋白食品,滞头粉碎后纺纱,蛹衬水煮过程中产生的废水pH=12,CODcr=1800mg.1^-1.BOD5=1060mg.l^-1,SS=1500mg.l^-1,其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投加硝化菌的活性污泥工艺硝化效率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成达 《环境化学》2002,21(6):581-583
研究了在活性污泥工艺中用投加硝化菌的方法提高硝化效率的特性,试验用富氮废水生成硝化污泥,并将其剩余硝化污泥投加于处理初沉市政污水的活性污泥工艺试验装置,研究结果表明,投加硝化菌能降低常规活性污泥工艺硝化的泥龄要求、改善硝化效果以及减少为低温稳定运行而增加的硝化反应器容积。  相似文献   

11.
臭氧对活性污泥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臭氧浓度为31.50,31.96,32.23,33.89,36.65,39.33和40.25mg·l-1下,考察污泥混合液MLSS,MLVSS和pH值及上清液SCOD,TN,NH3-N和,TP等随臭氧作用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臭氧对污泥混合液中的溶解性同体(DS)具有氧化作用,能有效破解微生物絮体、细胞壁和细胞膜等,使微生物体内有机质溶出,溶出物能被微生物作为底物重新利用,本实验中,MLSS和MLVSS降低最大量分别为1250 mg·l-1和465 Mg·l-1,SCOD增加最大量为250.3 mg·l-1.另外,根据混合液各性状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臭氧氧化污泥的机理.  相似文献   

12.
吕昕  张晓健 《环境化学》1998,17(1):34-37
本文研究了邻二氯苯 和邻氯酚生物处理过程中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特性及影响因素。通过测定等温吸附曲线,表明这两种有机化合物在活性污泥上的吸附符合线性吸附等温式:属于在疏水键力作用下的表面物理吸附,对难溶于水的邻二氯苯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七种萘有机化合物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呼吸法测定的微生物耗氧速率,研究了七种萘有机化合物对活性污泥的抑制作用,建立了微生物相对呼吸速率与抑制物浓度之间的定量方程,据此方程计算了七种化合物在废水生物处理系统中的建议最高可容许浓度以及对微生物呼吸的半抑制浓度EC_(50),并得到了EC_(50)与正辛醇-水分配系数lgK_(ow)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
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监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讨论了θ/℃,pH,ρ(BOD)/mgL^-1,ρ(COD)/mgL^-1,ρ(SS)/mgL^-1,ρ(N)/mgL^-1,ρ(P)/mgL^-1,w(Cu^2 )/10^-6等几个影响活性污泥状况的理化因素,认为必须调节均化进水的水质水量,并调控污泥龄,回流比,曝气量等各种运行参数,分析了活性污泥的生理,生化监测法及运用细菌,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所进行的生物监测,提出通过监测原生动物群落动态是判断活性污泥运行效能的一种较简便准确的方法,比较了斑点杂交法(dot blot hybrid-ization),最大机率法(most probable number methods,MPNM),抗体(antibody)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t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法检测氨氧化菌(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数量的效果,表明斑点杂交法具有高的准确度,并能检测出较低密度的细菌,MPNM低估了细菌数量,抗体法有高估细菌数的可能,FISH法对氨氮含量高的活性污泥混合液检测结果较好,但对低氨氮含量污水厂出水和河水的检测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活性炭污泥吸附剂的制备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余兰兰  钟秦 《环境化学》2005,24(4):401-404
以城市污水厂的剩余污泥为原料,采用不同活化方法制备活性炭吸附剂,并对影响活化产物吸附性能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活化法制备的活性炭污泥吸附剂性能较好,其最佳制备条件为:活化剂ZnCl2与H2SO4的浓度均为5mol·1-1(ZnCl2与H2SO4的复配比例为2:1),活化温度550℃,固液比1:2.5,活化时间2h.活性炭污泥吸附剂的碘吸附值为488.02mg·g-1,收率为86.6%,与商品颗粒活性炭对比,活性炭污泥吸附剂的比表面积为144.47m2·g-1,孔径分布比较宽,以过渡孔结构为主,电镜分析结果与之吻合,金属元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生物除磷活性污泥系统微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强化生物除磷工艺(enhanced biological phospho rusremoval,简称EBPR)是引起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并投入巨资研究的一种污水处理新型技术,但关于EBPR过程的微生物学知识却知之甚少,还存在一些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近年来,以rRNA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极大改变了以前对EBPR微生物群落的认识,但对其种群动态和作用机制方面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在EBPR系统微生物学研究方面的进展,并对EBPR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一展望,以期推动此技术在污水处理业的应用.参40  相似文献   

17.
pH调节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膜过滤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庄芫  吴金玲  黄霞 《环境化学》2006,25(1):55-59
探讨了用NaOH调节pH值对膜-生物反应器混合液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并通过分析污泥混合液性质的变化研究其作用机理.试验表明,适当调节pH到碱性,可以使膜过滤性能得到改善.投加碱液使污泥胞外多聚物(EPS)减少,污泥容积指数(SVI)降低,但上清液中总有机碳(TOC)浓度增加.混合液膜过滤性能的改善与污泥SVI的降低密切相关.在碱性条件下,从细胞表面脱落下来的EPS对絮体颗粒的絮凝性有一定促进作用,但效果有限.推测碱液处理使细胞表面的LB-EPS脱落,从而使细胞表面疏水性增加,有利于絮体颗粒之间的絮凝,从而有利于混合液膜过滤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有机底物对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具有不同特性的有机底物(蛋白胨、葡萄糖、乙酸钠,以及乙酸钠和葡萄糖的混合物)分别在四个相同的反应器中所培养的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量和组成.结果表明:有机底物的特性影响胞外聚合物的组成和量,在乙酸钠为底物的污泥中,胞外多糖占大部分(糖类/蛋白质的比值为1.7—8.6,质量比),而以蛋白胨为底物时,胞外蛋白质占主要成分(糖类/蛋白质的比值为0.2-0.5);以乙酸钠为底物形成的胞外聚合物的总量较多,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对活性污泥进行观测,确证了胞外聚合物的存在及其形式,并得到了胞外聚合物层的大致尺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