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加热让病毒失去活性。目前并无证据表明人类食用禽肉或禽蛋会感染禽流感病毒,所以禽类是可以食用的,但记住必须加热来避免病毒传播。流感病毒(包括禽流感病毒)都有耐冷不耐热的特点,加热可以有效地使它们失去活性。禽流感病毒在70℃下两分钟,100℃下1分钟就能灭活。  相似文献   

2.
正在医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对于新涌现的一些疾病尤其是传染病,人们称之为"怪病",常以鬼神作祟来解释。现代医学表明,一些新出现的疾病(尤其是传染病)往往是由病原体引发的。新型病原体非常可怕,一是因为人类的免疫系统不认识它们而不能及时地抵御,二是因为科学家要找到对付新型病原体的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往往会造成大范围的伤亡。诺如病毒:病毒界的法拉利从2012年12月以来,日本各地接连发生一系列因诺  相似文献   

3.
正截至10月10日,西非5个国家因为埃博拉病毒肆虐已经有约4 086人死亡,另有8 399人感染病毒。目前该疫情仍不容乐观。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埃博拉"是扎伊尔(即刚果民主共和国)北部的一条河流的名字。1976年,一种不知名的病毒光顾这里,疯狂地虐杀"埃博拉"河沿岸55个村庄的百姓,致使数百生灵惨遭不幸,有的家庭甚至无一幸免,"埃博拉病毒"也因此而得名。埃博拉病毒是迄今发现的致死率最高的病毒之一,病死  相似文献   

4.
人类病原体计有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几大类,它们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哪个最大?病毒是不完整的生命形式,离开宿主就不能独立生存。不过,一旦病毒进入人体,就会造成很大麻烦,一般不发作的如疱疹病毒,进入人体后可以隐藏在神经节下,只在免疫力下降时才  相似文献   

5.
红十字运动的起源 19世纪中叶,欧洲经济日益繁荣,为了争夺市场,强国之间不断兵戎相见,各国军队的医疗部门无力解决战地伤病兵员的救护和治疗问题。瑞士人让·亨利·杜南(见题头像)1859年6月25日途经意大利北部伦巴第地区,正赶上索尔弗利诺之战,双方伤亡四万多人,大批伤兵被遗弃在战场上,烈日蒸晒,无人救护,状况十分凄惨。 杜南于1862年11月在日内瓦发表他的名著《索尔弗利诺回忆》一书,并在书的结尾建议:在各国成立伤兵救护组织;召开一次国际会议,制定一项保护伤兵和伤兵救护组织权益的国际公约。1863年2月9日,杜南和杜福尔将军、莫瓦尼埃律师、阿皮亚和莫诺瓦两医生等,在日内瓦组建了伤兵救护国际委员会。它的首任主席由杜福尔将  相似文献   

6.
静电也有害     
“啪……”黑夜中.脱衣服时,常会看到一些电花在闪,这就是静电。静电产生的原因很多,物体之间的摩擦、加热和热的流体(包括气体和液体)、某些射线辐射(如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陶粒轻骨料混凝土试块进行不同温度水平的加热,待自然冷却后进行相应的加载试验,研究其抗压强度和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参数随加热温度水平的变化规律,并与普通混凝土进行理论对比。为避免试块高温爆裂,按不同温度水平对试块分批进行阶梯升温,当试块内外温度相同后恒温保持半小时,打开炉门使试块在炉内自然冷却到常温状态,然后进行相应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加热温度的升高,陶粒混凝土棱柱体抗压强度的下降幅度大于立方体抗压强度;初始弹性模量与峰值变形模量随温度变化的拟合曲线基本接近。与普通混凝土相比,不论是立方体还是棱柱体试块,陶粒混凝土的残余抗压强度均高于普通混凝土;弹性模量随温度的下降幅度也小于普通混凝土。研究表明:如能有效解决在高温加热过程中的爆裂,陶粒轻骨料混凝土的潜在抗高温性能将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  相似文献   

8.
鲁实 《防灾博览》2010,(3):90-95
<正>连霍高速河南段载火药货车爆炸2010年4月12日凌晨5时10分,一辆装载数吨炸药的河北籍中型货车行驶至连霍高速民权段双塔镇境内时,发生大爆炸,现场2人死亡,4人重伤。意大利火车遭遇山石滑坡4月12日,一列短途火车在意大利北部梅拉诺地区遭遇山石滑坡,造成至少11人死亡,30人受伤。  相似文献   

9.
时间:2009年5月19-22日 地方:俄罗斯联邦莫斯科州诺金斯克市179训练基地 行动:上合组织“博戈罗茨克”民防救灾演练 主题:实施破坏性地震救援和其他应急救灾行动  相似文献   

10.
岩土体中的渗流是引发各种地质灾害的重要因素。针对现有渗流监测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光纤布拉格光栅FBG的准分布式内加热刚玉管FBG渗流监测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原理;发明了一种新型内加热刚玉管渗流传感器;推导出了温度特征值与渗流速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砂性土室内模型试验对此关系进行了率定。试验结果表明:(1)本方法对砂性土中渗流速率进行监测是可行的;(2)利用刚玉管封装的新型传感器具有很好的监测性能;(3)在给定加热功率条件下,一定渗流速率范围内,温度特征值与渗流速率间存在线性关系,渗流速率越大,温度特征值越小;(4)一定加热功率条件下的渗流速率监测存在相应的测试量程,提高给定加热功率可提高监测量程。  相似文献   

11.
<正>《科学·转化医学》杂志近日载文称,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一种快速、高灵敏且便宜的新型检测工具,不仅能直接检测到蚊子体内和人体体液中的寨卡病毒,还能区分寨卡病毒的非洲株和亚洲株,可更有效地追踪寨卡病毒的传播。寨卡病毒是一种虫媒传播病毒,与登革热、黄热病和西尼罗河病毒同属。寨卡病毒属于单链RNA病毒,分为亚洲系和非洲系两大谱系。感染后常见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3月份,非洲几内亚暴发了扎伊尔埃博拉病毒疫情,这种类型的埃博拉病毒具有高达60%~90%的致死率。截至4月14日,几内亚正式累计报告发生的临床符合病例总数为168例,其中108例死亡,几内亚邻近国家也发现了少数病例。埃博拉病毒会引起致命的出血热埃博拉是一种神秘的病毒,很多描述恐怖病毒大流行的电影、电视作  相似文献   

13.
《防灾博览》2011,(2):84-85
一处损坏的核电设施会释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相对来说危害不大,另一些则要危险得多。 研究辐射对公众健康影响的非营利组织"辐射与公共安全项目"的执行理事曼加诺说,利用高温分裂铀的过程会产生一百多种新的化学物质。  相似文献   

14.
《民防苑》2014,(2)
正H7N9禽流感的初次发现是在2013年的3月,这种来势凶猛的病毒却在当年入夏后又似乎消失得无影无踪。2014年伊始,当浙江、江苏、上海等地连续报道H7N9的出现时,所有人都明白,这种流感病毒又卷土重来了。面对一种新出现的病毒,人类对其危害知之甚少。所以它的出现,总是会引起恐慌。应对公共疫情危机,是采取强制手段隐瞒下去,还是将疫情信息准确快速地予以公开?  相似文献   

15.
九十年代异常厄尼诺现象与异常自然灾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九十年代前期。1991 ̄1995年,罕见地连续出现了三次厄尼诺现象。这种海洋异常现象引起了异常的海洋-气象灾害:连续的集中的特大风暴潮灾,异常的特大洪涝,连续的异常暖冬。本文对此作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民防苑》2011,(5)
针对近来有媒体报道疑似感染阴性艾滋病一事,中国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4月11日强调:没有所谓的阴性艾滋病病毒和阴性艾滋病,这一人群都未感染艾滋病病毒,公众不必恐慌。  相似文献   

17.
正清晨的一抹朝霞,殷红了淡蓝的天空。螺旋桨的轰鸣声打破了蒙古草原的寂静。日军密集的机群遮天蔽日。苏军的机场就在眼前,机群开始降低高度,飞行员们解开机翼下炸弹的保险……日军空袭得手,遭苏、蒙军反击1939年5月11日,日军借口一名士兵被苏军打死,挑起事端。继而出动大批部队入侵中蒙边境的诺门坎地区。一时间,日本关东军、伪满洲国军与苏、蒙军几十万人,在这块不毛之地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战争。6月27日上午3时,137架日机在海拉尔机场起飞,编队  相似文献   

18.
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因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药品安全、动植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历史上看,全球众多国家及地区曾经多次遭遇过公共卫生重大疫情的侵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各地遭遇公共卫生重大疫情更加频繁。如1997年禽流感暴发,2001年美国炭疽攻击,2003年SARS,2004年禽流感席卷美国和亚洲部分国家,2009年从美国和墨西哥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2014年西非的埃博拉病毒暴发等,这些灾难均给当地人民造成生命、健康及财产的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19.
温度静力触探是一种新型原位测试方法,可同时获取土体的力学和热学参数,为浅层地温能资源勘查提供技术保障。为研究温度静力触探的贯入与传热机理,通过离散元数值模拟实现了离散元模型的建立和试样的力学和热学参数标定。研究分析了贯入过程中的贯入阻力变化、土体应力场、位移场及位移路径;获得了加热-散热过程中探头加热段与隔热段的温度响应规律以及土体温度场演化,并与室内模型试验进行了对比分析。采集的温度变化曲线通过数据解译反演得到了土体的导热系数,为温度静力触探的贯入-传热机理研究及工程应用奠定了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贯入过程中,贯入阻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且土体颗粒位移范围在距锥身B/2内;传热过程中,探头加热60 s,加热段实现了5.5℃的升温;在加热和散热的初期,探头的温度变化最快,与实验结果相同;利用探头散热温度所反演导热系数为0.330 W/(m·K),误差为6.5%,优于加热数据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20.
读者信箱     
《民防苑》2014,(5)
正(上期答案)"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不友好,从普通感冒到恶性肿瘤,人类的多种疾病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令人讶异的是,有些"病毒"确是抗击肿瘤的利器,那科学家是如何"驯服"这些病毒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呢?科学家"驯服"病毒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灵感来源于近一百年前的一次偶然发现。据20世纪初的病历记载,一位患有宫颈癌的妇女被狗咬伤后向医生求助,医生按照标准流程为她接种了狂犬病疫苗,这是一种减毒活疫苗,而令医生惊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