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民防苑》2010,(2)
英国环境部大臣希拉里·本恩说,未来人们应少食碳密集食品,以确保能够达到减少温室气体的目的。为了帮助消费者做到这一点,新绿色食品标签将显示出食品在生产和运输的过程中所排放出的碳的数量。  相似文献   

2.
白渝  亓玲 《防灾博览》2004,(2):42-43
自从有了"3·15"消费者权益日,有了全国质量万里行活动,消费者在吃穿用等方面,无论有了什么问题都可以进行投诉.但是,目前反复出现的问题,消费者反复投诉的问题,亦是屡禁不止的问题.这说明法律被搁置或者说根本没有起作用.真正的"绿色"产品仍然蒙着面纱,看不清也难摸倒.那些给消费者带来伤害的商品,依旧处处皆是,堂而皇之的在货架上摆着.消费者提心吊胆而又很无奈.每每道来,还是请消费者多注意,公平吗?我们不能要求消费者成为知识渊博的万能者,而问题在于如何把不合格的产品彻底消灭.现在,媒体经常将厂家或造假的黑窝点暴露出来,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但是,制裁还应加大力度,不给黑商家有喘息翻身的机会.当然,眼下还是把有问题的商品实录下来,让消费者知情、了解,有选择、有对策,做到心中有数,谨防上当受骗.  相似文献   

3.
“水足迹”     
<正>指的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所有产品和服务所需要的水资源数量。荷兰学者阿尔杰恩·胡克斯特拉最早提出这个概念,把它形象地解释为"水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踏过的脚印"。在《地球生命力报告》中,首次引用"水足迹"这个概念,包括国家"水足迹"和个人"水足迹"。  相似文献   

4.
正"城市病"概念1何为"城市病"?城市病是指由于城市人口、工业、交通运输过度集中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它给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带来了烦恼和不便,也对城市的运行产生了一些影响,所以被人们形象地称之为"城市病"。"城市病"概念2"城市病"的表现城市规划和建设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的扩延,大量耕地被占,使人地矛盾更尖锐。"城市病"表  相似文献   

5.
正雾霾先前被打上了京城的标签,进而是以京城为圆心的系列地区次第入围,再进而就由重点进攻转为全面出击,率土之滨,难脱霾影。反倒是这几日皇城根风起霾散,蓝天白云了。吾国吾民,素来信奉民以食为天,"食"为天有多重解读,其中一层就是:不管任何事情,咱们都能从吃出发,再回归于吃,在吃上找到距  相似文献   

6.
<正>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堆废旧手机。电子产品如果散扔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量手机被闲置也是对其经济价值的浪费。《2015年度消费电子行业客户服务蓝皮书》指出,高达65.4%的消费者选择将旧手机闲置。清华大学循环经济产业研  相似文献   

7.
文摘     
《民防苑》2014,(5)
正专家称"香蕉艾滋"为枯萎病不会传染人近期,网上热传的一条消息称,一种"香蕉艾滋病"已从东南亚大范围蔓延,全世界香蕉将面临灭顶之灾。于是有些消费者开始联想,担心吃了有病的香蕉会损害健康甚至也会得"艾滋病",一时谈蕉色变。4月15日,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专家明确表示,"香蕉艾滋病"是一种误传,这其实是一种真菌类的枯萎病,而目前市场销售的多是不易得此病的香牙蕉类型。  相似文献   

8.
正恒天然奶粉的"肉毒杆菌污染"事件,最终被证实是一场乌龙。但恒天然为此付出的代价依然相当惨重——不仅有召回产品的损失,更有企业信誉的巨大损失,此外还面临下游企业的索赔。在中国,这甚至被许多人当成了另一起"三聚氰胺事件"。恒天然发表的声明说,虽然事后证明当初的检测出了错,但这种"保护性召回"决策依然是正确的。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眼里,"召回"是非常严重的事情。一个企业的某种产品被召回,媒体和  相似文献   

9.
王雪平  金蓉 《灾害学》2005,20(3):61-64
由于上游超量用水,导致石羊河下游的民勤县绿洲无水可用,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成为我国的第四大沙尘暴策源地.本文提出了建立"数字石羊河"的概念,认为石羊河流域要建立公平的用水机制,在技术上要建立"数字石羊河",最后对"数字石羊河"在沙尘暴防治中的应用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地震液化研究的核心是变形。在很多情况下地基虽未达到完全液化,然而饱和砂土由于超静水压的上升而造成的软化,使得地基及其上部结构发生较大变形。由于工程设计人员很难预测变形大小,因此引入液化度概念来间接表征岩土结构的变形。针对目前液化程度评价方法的缺点,给出采用液化度概念的原由,对液化度的概念进行了明确的定义并给出其计算方法。接着,通过分析1995年日本阪神大地震中沉箱结构液化变形,例证液化度评价岩土结构变形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用液化度评价岩土结构变形的研究思路,分析不同影响因素并建立它们之间经验的函数关系,提出工程设计中可通过不同影响因素的组合来优化地基处理范围,达到经济合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定量地分析断层、节理和岩体结构等各种"致灾因子"在地质灾害产生过程中的权重以及某个地区地质灾害的易发性,本文根据信息熵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地质灾害熵"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基于"地质灾害熵"的地质灾害评价新方法.通过将这种地质灾害评价方法应用于评价川藏公路然乌-东久段的地质灾害,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牙膏De学问     
我们多数人每天都不得不接触上百种化学制剂,许多化学制剂是用来清洁、清洗、装饰、添香的。人们每天使用的牙膏也同样含有化学成分,其中的里斯特防腐液等成分对人身健康具有潜在危险。万一孩子不小心咽下,进入身体系统,会造成不良后果。 "天然洁齿"理念在美国风头正健。消费者希望口腔清洁用品能洁齿、杀菌、止血、增白、改善口气,同时副作用又少。  相似文献   

13.
啤酒等很多饮料容易变质,其中一个"罪魁祸首"是饮料中所含的核黄素(又称维生素B_2)。日前,德国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研究人员利用核黄素四乙酸酯模板分子,成功合成了一种分子印迹聚合物,它可以去除饮料中87%的核黄素,延长饮  相似文献   

14.
针对风险评估中现有指标定权方法主观性较强的问题,从风险权重的概念出发,以港口自然灾害风险的危险性指标为例,通过设定损失分级和对应的指标损失程度范围,提出了"损失期望"概念;基于可获得的历史资料数据,引入防范因子进行指标的分样本客观定权,提高了权重计算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利用聚类-判别分析证明了该方法合理性与适用性,并将权重计算结果应用于贝叶斯网络建模过程,实现了港口自然灾害风险的量化评估。  相似文献   

15.
上期答案     
《民防苑》2014,(11)
正开车外出游玩,来到人烟稀少的地区,口渴难忍却找不到商铺,这时如果发现后备箱中存有矿泉水能一解干渴,自然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然而,现在很多人都经常一向朋友们宣传"后备箱中夏天的温度会达到60oC,塑料瓶会释放很多有害物,这样的水是不能喝的"。那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吗?坦率地推测一下,这个说法的研究者可能只是用温度计测了一下后备箱的温度而已,对于塑料瓶的研究恐怕完全是空白。塑料瓶所用的1号塑料PET的确受热易变形,但仍然可以抵抗60oC的温  相似文献   

16.
"三聚氰胺"、"苏丹红"、"瘦肉精"、"毒豆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到超市一看,几乎所有食品的配料表上,都标明含有某某添加剂.于是,很多人认为,这些东西也不能吃了,既疑惑,又恐慌,究竟还有什么食物可以放心吃?一时间,人们视食品添加剂为大敌.食品添加剂已经逐渐成为牟利、违法、伤害、甚至是毒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7.
正数码设备高速发展,而电池的进步总是跟不上时代,很多时候我们被"续航"困住了。或许二三年之后这种情况会得到解决,原因很简单,适用于手机、小型数码设备的微型燃料电池出现了。燃料电池并不是新生事物,其原理是通过燃烧"氢气"产生能量,提供电力。不过燃料电池一直无法缩小体积,多数时候会用在汽车领域。而现在浦项工科大学  相似文献   

18.
《防灾博览》2016,(1):86-87
正新春美食佳肴、杯酒畅饮,难免忘记要节制。春节期间饮食过量,作息混乱,所造成的恶果之一就是肠胃不适,精神倦怠,食欲不振。连续多天的美酒佳肴让胃肠承受了太多的负担。于是,假期过后有人提出要"素食"和"清肠"。清淡为主合理搭配对很多人来说,节后经常由大量进食油腻、高脂肪、高热量食物而全面改变成"粗粮、素菜"。而实际上,荤、素这两个方面并不是对立的,单单  相似文献   

19.
博庸 《防灾博览》2015,(2):62-63
"化肥施用过多问题确实存在,它导致土壤酸化严重,最明显的是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增加,有机质单一,通俗地说,就是土壤营养不良。"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面源污染治理技术研发中心主任施卫明说,根据多年来对水稻主产区的调查发现,我国稻田氮肥施用量比日本和韩国多20%,与泰国、越南相比,施用量就更高了。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但如今,在我国很多地方,庄稼这枝花,几乎全靠"化肥"当  相似文献   

20.
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做细做实。近年来,我们强调减灾宣传要"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各地各级防震减灾工作部门创造了多种形式,来努力做好减灾宣教工作。这些形式都围绕一个目的,就是希望让职工、学生、居民等公众了解地震灾害是怎么一回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知道如何应对。我们一般笼统地讲"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在这里我们来了解一下,宣传和教育这两个概念的异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