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高宝玉  岳钦艳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及不同Al^3+/SO^2=4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Al^3=/SO^2=4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PACS中铝的水解聚合形态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高宝玉  岳钦艳  王艳  于慧 《环境化学》1996,15(3):234-239
制备了碱化度(B)及不同Al~(3+)/SO_4~(2-)摩尔比的系列PACS,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研究了铝的形态分布,考察了碱化度(B)、Al~(3+)/SO_4~(2-)摩尔比、稀释作用及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l~(3+)/SO_4~(2-)摩尔比及溶液的pH值对铝的形态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稀释作用对铝的形态分布影响较小.Al~(3+)/SO_4~(2-)摩尔比愈小,pH值愈高,铝的水解聚合大分子及胶体粒子所占的比例就愈大.  相似文献   

3.
聚合硅酸硫酸铝溶液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硫酸铝、水玻璃和铝酸钠为原料合成出了具有不同碱化度(B)和si/Al摩尔比的聚合硅酸硫酸铝(PASS)混凝剂,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 NMR法研究了PASS中铝的形态分布.结果表明,Si/Al摩尔比对PASS形态的影响要小于B值的影响;在一定的B值和Si/Al摩尔比下,Alb成为PASS中铝的优势形态;PASS中Alb和Ferron试剂的反应遵循准一级反应规律,其Kb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4.
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测定Fe(Ⅲ)溶液聚合物的形态   总被引:37,自引:6,他引:37  
本文研究用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测定法把Fe(Ⅲ)区分为Fe(a),Fe(b)和Fe(c)三种不同聚合程度的形态.Fe(a)为单核铁化合物,瞬间可与Ferron反应;Fe(b)为过渡性低聚物,可逐渐与Ferron反应;Fe(c)为较稳定的高聚物,基本不与Ferron反应. 实验结果表明Fe(Ⅲ)的水解和聚合较之Al(Ⅲ)快得多.熟化两周后,溶液接近准平衡,Fe(b)转化为Fe(c)后消失,Fe(a)略有降低,而Fe(a)/Fe(c)趋近于一常数.当OH/Fe升高时,Fe(a)降低,而Fe(b)显著增加,熟化后,处于准平衡的Fe(a)/Fe(c)也降低. Ferron络合定时测定法是一种简便而有效的区分Fe(Ⅲ)聚合物形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含磷酸盐的三氯化铁水解溶液的化学特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田宝珍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5,14(4):329-337
通过对含磷酸盐三氯化铁水解溶液的pH驰豫,电导率,可见光光谱和不同化学反应活性组分的分布等一系列化学物理性质的表征,说明在FeCl3-NaH2PO4-NaHCO3溶液体系中,PO4^3参与了Fe(Ⅲ)的水解-聚合反应,形成了Fe-OH-Fe-PO4-Fe结构共同控制溶液性质。使溶液性质发生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证明PO4^3对Fe(Ⅲ)溶液的水解形态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Al—Ferro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建杭  刘维屏 《环境化学》1998,17(6):576-581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b」0与「Alb」间的差值大小值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b值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可为Al13是Alb 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7.
Al-Ferron络合比色动力学特征与聚合铝溶液形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考察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反应的假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并探讨了其动力学参数的变化规律与聚合铝溶液形态分布和转化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l_b]_0与[Al_b]间的差值大小随roH的变化情况可反映Al_b的具体组分分布的复杂程度;k_b值的变化从一定程度上可为Al_13是Al_b形态的主要组分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8.
聚合铝絮凝动态过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栾兆坤  于枕非 《环境化学》1996,15(6):523-529
本文采用新型动脉动絮凝检测技术,测定了不同碱化度(B值)的聚合铝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颗粒的形成与增长过程的动态变化差异,结果表明,该技术对监测凝聚絮凝过程中絮集物的形成与增长是十分敏感的,絮凝指数(R)可在线地反映絮集物动态增长过程的变化,高碱化度聚合铝(B=2.5),比低碱化度聚合铝及氯化铝具有更快的絮凝絮凝速度和形成更大的絮集物颗粒,通过絮凝指数的测定,并结合剩余浊度和ζ电位测定数据,为深入了  相似文献   

9.
合成制备了铝铁锡共聚物,测定分析了其水解共聚合和熟化过程中的pH变化,并通过扫描电镜和混凝实验对共聚物的晶形貌像和絮凝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n^4 具有比Fe^3 ,Al^3 更强的水解活性,它有使共聚物的分子趋于均一的作用;铝铁锡共聚物的最佳配比为:NAl∶NFe∶NSn=5∶5∶3,最佳水解度B^*=2.0,此共聚物具有比CPAFC更优良的絮凝性能。  相似文献   

10.
铝毒是酸性土壤上作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虽然对铝毒已开展广泛研究,但铝毒与植物根表铝形态分布的关系还不清楚。以大豆(Glycine max)为研究对象,通过氮铝交替和氮铝共存2种处理方式的水培试验,研究了氮素形态对大豆铝毒的影响以及氮铝相互作用对根表铝形态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铝共存时,硝态氮体系中大豆根表吸附的各种形态铝含量均高于铵态氮体系。氮铝交替处理导致铝对大豆产生毒害,铝显著抑制大豆根伸长,降低大豆生物量,但在铵态氮和硝态氮体系中铝对大豆的毒害程度相近。无论是无铝对照还是有铝处理,硝态氮体系中大豆的生长情况均优于铵态氮体系。硝态氮处理还促进了大豆根系对K、Mg和Mn等元素的吸收。氮铝共存时,铵态氮可通过离子竞争作用缓解铝对大豆根系的毒害。  相似文献   

11.
聚合铝的形态稳定性及其动电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栾兆坤  曲久辉 《环境化学》1997,16(6):506-514
本文采用改进的Al-Ferron快速测定法研究了混凝过程中铝盐与聚合铝水解形态的转化规律及稳定性,并对混凝反应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溶解-沉淀形态分布与理论溶解度进行了对比,同时采用流动电流技术直接测定了铝盐与聚合铝絮凝剂的荷电状况,最后对发生在混凝过程中铝与聚合铝最佳凝聚形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比较研究了PASC与PAC中铝的形态分布及转化规律。实际结果表明,在PASC中,由于聚硅酸与铝水解聚合产物的相互作用,使得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分布及转化情况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3.
铝盐最佳混凝形态及最佳pH范围研究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冯利  汤鸿霄 《环境化学》1998,17(2):163-16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铝盐的水解聚合过程,预测了铝盐混凝过程进行时的最佳混凝形态及最佳pH范围,并且通过实验手段分析说明了铝盐的最佳混凝形态,混凝特征及最佳pH范围,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污泥中活性铝的溶出及形态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KCl,NH4Ac,HCl,NaOH四种化学浸提液将污水厂初沉污泥中的活性铝溶出,根据不同的溶出机理,得到铝的委员长中化学形态,进行定量测定,得到污泥中活性铝的形态分布,为污泥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些信息。  相似文献   

15.
以铝酸钠为碱化剂合成了具有不同 Si/Al摩尔比的聚硅氯化铝(2.0mol·l-1左右),利用Al-Ferron和Al-NMR研究了铝的水解聚合形态和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用NaAlO2作碱化剂制备的聚合铝混凝剂与Na2CO3制备的混凝剂相比,Alb减少,Alc增加.随着Si/Al摩尔比的增加,Alb/Al13形态的含量逐渐减小,高聚体Al形态含量逐渐增大.Al-Ferron络合动力学符合准一级化学反应方程,拟合方程式中的部分常数与Al形态含量密切相关,并随制备方法和Si/Al摩尔比的变化而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改性绿茶对汞的吸附研究——汞的形态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顺兴  黄淦泉 《环境化学》1997,16(4):374-378
试验了用改性绿茶分离,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无机汞,烷基汞和苯基汞的条件。在pH5的溶液中吸附无机汞,与有机汞分离;在pH1的溶液中吸附有机汞,然后分别以1.5,3.0和6.0mol·1^-1盐酸解吸无机汞,烷基汞和苯基汞,用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汞,探讨了吸附机理,分析了牡蛎和水样中汞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马师白  鲁军  高晋生 《环境化学》2002,21(5):454-457
采用高压反应釜,在过热水条件下对PVC脱氯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水解工艺可以有效地脱除PVC中的氯,并就工艺条件对脱氯效果的影响进行讨论,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2h,初始压力3.0MPa,碱浓度4%。  相似文献   

18.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化学形态分析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章骅  何品晶  吕凡  邵立明 《环境化学》2011,30(1):130-137
重金属在环境中的形态与迁移转化决定了其污染风险和生物有效性.本文从影响重金属形态的主要环境条件和结合物特性出发,分析了重金属在环境中与有机物、无机矿物质等的交互作用机理,对目前重金属形态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化学提取、电化学、分子尺度仪器检测技术、模型计算等)展开综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