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南海市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已取得阶段成果。到3月下旬止,全市共有257家排污企业完成了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安装排污标志牌636个,预计全市纳入排污申报登记企业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将于今年6月完成。  相似文献   

2.
为加强对污染源排放的监督检查,逐步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江苏省环境保护局制订了排污口规范化整治工作方案。通过调查摸底、规范化整治、竖立标志牌、建立管理档案等具体措施,采取与其他环境治理和环境管理工作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实现“狠抓两年,完成全省辖区内排污口的规范化整治,规范排污单位排污行为,实现污染物排放的量化管理”的总体目标。江苏省排污p规范化整治工作将分三个阶段进行:一、重点排污口整治阶段,要求于1998年4月底前完成,整治范围包括实施总量控制的重点污染源、列为限期治理的企业及重点保护水…  相似文献   

3.
叶维丽  徐敏 《环境保护》2022,(13):24-27
自排污许可改革及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职责转隶后,点源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发生了重大变化。点源许可排放量逐步增长、点源环境管理水平逐步精细化,非点源排放的点源化管理趋势明显,凸显出了目前排污许可量未与水质目标挂钩、“受纳水体—排污口—排污通道—排污单位”的全过程监管链未打通、入河排污口与排污单位出厂界排污口的边界划分与责任联动不清晰等问题。本文认为要明晰点源排放管控与入河排污口节点之间的对应关系,衔接完善排污许可、环境影响评价、入河排污口三大点源行政许可,严格点源准入机制,构建联动衔接的点源排放监管机制,支撑建设完善点源水污染物排放管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实施总量监测排污口的规范化,优化设置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和采样方法,超标污染物判别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以及存在的同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入河排污口是连接陆域污染源和受纳环境水体的枢纽,入河排污口管理是控制入河污染物排放量、改善水环境质量的关键环节。实施排污许可制,建立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体系,是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环境管理效能、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排污许可制改革有关入河排污口监管的制度建设现状,重点分析了衔接排污许可制、做好入河排污口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从理顺体制机制、完善技术支撑、摸清底数关系、实施分类整治、建立长效机制、深化制度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结合排污许可制改革强化入河排污口管理,切实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实施总量监测排污口的规范化、优化设置总量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和采样方法、超标污染物判别等方面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金中华 《环保科技》2001,7(3):38-40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实施总量监测排污口的规范化;优化设置总量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和采样方法;超标污染物判别等方面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排污总量监测过程中关于实施总量监测排污口的规范化;优化设置总量监测点位、监测频次和采样方法;超标污染物判别等方面与污染源监督监测的区别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依据对临沧入河排污口实测资料,按入河排污口类型对入河排污口、排放污水量进行评价。在监测的33个入河排污口中,达标排污口24个,达标率72.7%;监测污水排放量合计4520.2万m~3,达标污水量2622.8万m~3,达标率58.0%;污水主要污染物为COD_(Cr)、总磷、BOD_5、氨氮;不达标污水主要为城市生活污水和制糖业生产污水。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入河排污口的监管力度,应研究改善和治理乡镇生活污水散、乱、排现象形成的面污染源,要加大建设城市污水管网的配套措施,加强对排污企业污水处理设施和效率的监管。  相似文献   

10.
在前几年的排污口规范化整治中 ,废水排放量大的企业都安装了废水流量计 ,几年来运行情况良好 ,但部分废水排放量小 ,不适合按装流量计的企业 ,排污口不规范 ,乱排乱放现象严重。不仅影响环保部门的监测和管理 ,也不利于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这部分企业迫切要求解决这一难题。根据这一情况 ,结合我市“一控双达标”的指标和任务 ,我们采取了指导、帮助企业安装薄壁三角堰来规范排污口 ,运行效果很好 ,解决了长期困扰环保部门和排污企业的这一难题。1薄壁三角堰技术分析在废水测流中常用的量水堰是薄壁堰 ,当 &(堰板厚度)/H(水头高度…  相似文献   

11.
从排污单位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排污口整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就搞好排污口整治工作提出了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12.
和布克赛尔县水环境现状及治理对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与经济发展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利用水质监测数据,采用国家有关标准,对和布克赛尔县水资源和开发利用现状及水环境质量进行了现状分析评价。选择县城工业和生活污水排污口、和什托洛盖镇生活污水排污口及和什托洛盖镇水泥厂排污口为研究对象,各排污口年污水排污量计算以日排污量乘以年排污天数;废污水中某污染物年排放量计算以排污口监测废污水中某污染物的排放量乘以一年的排放天数。根据分析计算数据,采用污染物排放折存量排序法、污染物超标排序法对各个排污口排污等现状和主要污染物概况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和建议,为区域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水环境保护提供基本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开展排污口的规范化建设,对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及管理的目的、内容,并对目前排污口规范化建设及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基于计算智能的流域污染排放优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了流域排污削减控制的技术框架.通过对排污口和目标断面水质监测数据的模拟与优化提出最优的排污削减控制策略,从而使目标功能区达标,可以间接的实现环境容量总量控制.结合情景分析理论对松花江哈尔滨段的朱顺屯-东江桥(S1)与东江桥-大顶子山(S2)功能区进行了COD的排污优化研究.结果表明,S1区段执行III类功能区标准时,何家沟与松北两个排污口平均削减率分别为23%和25%;执行II类功能区标准时2个排污平均削减率分别为64%和42%.S2执行II类功能区标准,太平,阿什河和呼兰河排污口全年平均削减率分别为18%、53%和25%.基于计算智能的削减控制模式实用可操作性强,可以科学、合理的对各个排污口源强进行优化,给出最优的污染排放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浅谈排污口的规范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排污口的规范建设,对实现污染物排放的科学化,定量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论述了排污口规范化管理的目的,内容,并对目前排污口规范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洱海入湖河流白鹤溪主要排污口及其污染负荷解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洱海西部入湖河流白鹤溪主要排污口进行调查,采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对各个排污口排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鹤溪在丰水期与枯水期等标污染负荷相当,南支的等标污染负荷大于北支,最主要的污染因子为总氮和总磷。白鹤溪最主要的排污口为南3排污口,其次为北2排污口,总氮总磷是其主要污染因子,高锰酸盐指数在北2排污口也占有较大比例。各个排污口的污染因子在丰水期与枯水期差异较大。以排污口形式进入白鹤溪的污染负荷是白鹤溪污染负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入海排污口监管制度,是当前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和弱项,既有陆源污染物排放监管体制未理顺的原因,也有入海排污口监管缺乏体系化设计、监管手段未聚焦入海排污口"着力点"的局限。陆海统筹视域下入海排污口监管,需在区分技术类型和管理类型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备案+禁限规定"监管要求,衔接入海排污口与陆源污染源监管,确立入海排污口分类监管与环评制度、排污许可制度有效关联的精细化监管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深圳全市共有直入海河道82条,陆源主要入海排污口(包括受污染的入海河流、入海人工渠道及重点企业排污口)53个.根据2013年上半年对深圳市主要入海排污口进行实地勘查结果和对应水质监测数据,分析了深圳陆源入海排污口现状,针对排污口排污超标情况严重问题,提出了开展综合治理工程对重点河流进行整治、加快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建设等措施,为近岸海域入海排污口污染物总量控制和海洋环境污染整治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9.
《交通环保》2005,26(1):19-19
国家海洋局最近组织沿海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选择工业污染直排口、市政及生活污水直排口、混合排污口及排污河口等四大类43个排污口进行了重点监测,结果显示其日均排放入海的污水量约为850万t,主要污染物总量约6650t。其中56%的排污口污水超标排海。  相似文献   

20.
开展城市新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论证,目的在于为合理开发利用与有效保护水资源、维护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为城市建设合理设置入河排污口、以及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提供科学依据。以丹江口市右岸新城区污水处理厂项目为例,对城市新区新建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设置进行论证,论证的主要内容有:入河排污口所在水功能区管理要求和取排水状况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后污水排放对水功能区的影响范围,对水功能区水质和水生态的影响分析、对有利害关系的第三者权益的影响分析,入河排污口设置合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