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同志,你不会忘记前年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事故教训吧!液氯钢瓶是受压容器,从事液氯包装,钢瓶试庄和阀门维修工作真象是和老虎打交道,必须严把安全关才行。南通农药厂液氯包装小组的同志深明此理,并身体力行,11年没有出过事故,去年被评为南通市安全生产先进班组。 坚持“十不灌” 包装液氯前他们认真检查钢瓶,并严格做到“十不灌”:氯瓶钢印不明、钢瓶过期、钢瓶变形、钢瓶非绿色、钢瓶皮重超重、瓶内有响声、瓶阀开关不灵、瓶底发热、磅秤失灵、用户安全措施不落实都不灌。 有一次,有个用户发来的钢瓶倒灌了异物,小组的同志发现立即通知…  相似文献   

2.
读者之声     
流动炸弹不可小觑2009年第11期新中国60周年纪事栏目《最惨重的液氯钢瓶爆炸之鉴》一文,再现了30年前的一次惨痛历史教训。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感慨30年前事故所造成  相似文献   

3.
温州电化厂发生 液氯钢瓶恶性爆炸事 故后,为了认真吸取 教训,防止类似事故 的发生,化工部通知 所属企业对液氯钢瓶 进行安全检查。国家 劳动总局也向各地劳 动局转发了这个通 知。 通知中要求: 一、各省、市、区化工局立即组织力量,按照国家劳动总局“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对所属企业的液氯钢瓶进行一次全面大检查。(1)凡是未经劳动部门正式批准而制造使用的液氯钢瓶,一律暂停使用。(2)现在使用的液氯钢瓶,必须在定期技术检验的有效期内,超期没有检验的钢瓶,一律不许再充装液氮。(3)全面检查液氮钢瓶的皮重,空瓶重量必须与铭牌一致,凡…  相似文献   

4.
高继轩 《劳动保护》1992,(11):38-39
液氯是一种毒性很强的腐蚀性气体,在化工、造纸、轻工、电子和医药卫生等领域有广泛的用途。用来盛装液氯的钢质焊接气瓶(简称钢瓶),目前一般有3种规格,即公称容积400、 800和1000升的钢瓶。 《气瓶安全监察规程》规定,液氯的充装系数为1.25,是按钢瓶容积,同时考虑在最高使用温度(60.℃)下液氯体积膨胀后,瓶内仍有5%的气相空间来确定的。 要确保液氯钢瓶的安全,必须从充装和检验环节控制两个要素──防止超装和腐蚀。 液氯钢瓶超量充装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氯的体积急剧膨胀,当液氮膨胀占满瓶内气相空间后(即满瓶),由于液氯的压缩率极小,而…  相似文献   

5.
去年3月22日,山东省德州石油化工厂电解车间液氯工段发生了一起惨重的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当场炸死3人,重伤2人,液氯充装管道被炸毁,厂房遭到严重破坏。 事故的情况是这样的; 德州石油化工厂于1984年从天津购进160只旧钢瓶。厂方没有按照《气瓶安全监察规程》的规定派专人对充装气体的钢瓶作严格检查,就把它们交给了三氯化铝车间。车间也只检查了钢瓶的外部情况,更换了嘴子及合金堵,然后就把这些钢瓶作为合格品于同年分四批报给安全科。安全科既不了解钢瓶的实际情况,也没有进行认真监督检查就签署意见,交销售科使用。在一次充装液氯前,操作工…  相似文献   

6.
<正>液氯槽车充装是随着我国氯碱产业高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的液氯包装形式,它改变了利用液氯钢瓶进行充装和运输的传统方式,大大提高了液氯充装和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扩大了液氯销售地域半径。正因如此,液氯槽车充装成为众多氯碱企业首选的充装方式。由于目前仅按照《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5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劳动局在今年一季度,举办了为期5天的液氮钢瓶安全技术知识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单位负责人、技术人员和工人共50多人。学习的内容有液氮钢瓶的构造;安全附件的构成;氯气腐蚀物体的原因、对人的危害;爆炸的条件;安全技术规程;中毒症状及抢救治疗等。 这个训练班突出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训练班就办在生产液氯的成都化工厂,大家在现场学习,懂得快,理解得深。同时,由管理液氮钢瓶较好的单位介绍经验,并到这些单位实地参观,进一步学习了安全管理的要求和方法。 通过学习,干部和工人都感到收获很大,表示一定要搞好本单位的液氯钢瓶安…  相似文献   

8.
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浙江某电化厂液氯工段在充装氯时,一液氯钢瓶突然爆炸,大量液氯气化,巨大蘑菇状黄绿色气柱冲天而起,高达40余米。其间夹杂瓦砾、铜瓶碎片在空中横飞。一块重725公斤的钢瓶封头飞至85米外的居民院中,砸死一位老太太。另一块重1公斤的钢瓶碎片飞至830米外的地方。有两个液氯钢瓶各重1750公斤,被气浪冲至数十米外的荷花池内和盐仓内。几只液氯钢瓶被钢片击穿,液氯储槽也被击穿,全部厂房倒塌,当  相似文献   

9.
近日,金湖县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接到戴楼镇安委会报告,在检查中发现原官塘乡粮管所(撤乡并镇时划归戴楼镇)严重违反《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将十多年前就停产的所办化工厂报废的4只1吨液氯钢瓶.随意遗弃在粮管所院内,未采取任何防护措施,钢瓶内还残存1.5吨液氯,已构成事故隐患。  相似文献   

10.
万世波 《劳动保护》2006,(12):61-63
浙江温州电化厂是1952年建成投产的一家大型企业,主要生产烧碱、盐酸、液氯等。1979年初,被命名为“大庆式企业”。然而,1979年9月发生的一场事故,使这家“大庆式企业”遭受了灭顶之灾。事故经过1979年9月7日13时55分,温州电化厂液氯工段液氯钢瓶突然爆炸,瞬时间,大量的液氯汽化和化学反应生成物形成巨大的气柱冲天而起,形成了40多m的蘑菇云,其间夹杂着瓦砾、钢瓶及碎片在空中横飞,数千米之外都有震感。在爆炸中心,一只重达1735kg的液氯钢瓶,被气柱垂直掀起,飞越12m高的高压线,砸破盐仓库屋顶,坠落在距爆炸中心30m的盐仓库内;另一只重为1754…  相似文献   

11.
贵州兴义造纸厂漂打车间曾发生过一起氯气中毒的严重事故,中毒者93人,经抢救脱险。 该车间配氯工段用石灰乳吸收氯气。在石灰乳池旁经常露天存放着液氯钢瓶。事故发生那天,操作员将一只液氯钢瓶滚至操作台,准备更换已用完的另一只钢瓶。当用细铁丝清理阀门螺口污垢时,钢瓶安全阀底座处突然涌出一股针尖粗细的黄色液氯,经用湿毛巾、泥土堵塞,无效。10分钟后,氯气弥漫到邻近厂房,有80多人中毒。为了排除险情,必须将漏气的液氯钢瓶推入石灰乳池内,让石灰乳吸收氯气,由于没有防毒面具,不敢接近漏气氯瓶,只好组织了20多人戴上口罩(口罩内夹小苏打…  相似文献   

12.
国内各氯碱厂在盛装液氯时,往往遇到“死瓶”。所谓“死瓶”,就是液氯装进瓶后,因多种原因,无法打开瓶阀。“死瓶”给生产厂家和用户带来极不安全的隐患。有的厂将“死瓶”运往人烟稀少的地方,强行拧下瓶阀,让液氯自然外泄。这样做,不但污染环境,也很不安全。有的厂将“死瓶”闲搁数年,对它束手无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根据钢瓶的结构,摸索出上种按理“死瓶”的新方法。 根据液氯钢瓶瓶阀安装位置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法。对瓶阀安装在有凸台的钢瓶上的,就采用目前国内各氯碱厂常用的密封式强行拧开瓶阀的处理方法,这里不再详加介绍。对…  相似文献   

13.
我厂过去为了消除液氯钢瓶长期放置腐蚀瓶体的隐患,不得不在冬季将钢瓶运到荒郊野外,或者海边,戴上防毒面具,将瓶阀卸掉,使液氯放空。这样做不仅浪费氯气,也污染环境。 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我厂经多次研究,试制成功一种密闭泄压卡具。乞是通过卡具用电钻将钢瓶合金保险塞钻透的密闭泄压方法。液氯钢瓶瓶嘴损坏时将卡具卡在液氯钢瓶易熔合金塞的六角螺母上,用电钻将合金堵钻透,通过排出口取样分析检查,确认是氯气后,将排出口接至处理管道上,将瓶中氯气抽出或者按正常工艺条件投入生产使用。 经过使用证明,这种卡具实用,密闭性强,泄压时不跑不漏…  相似文献   

14.
去年9月7日,浙江温州电化厂的氯气车间,发生了一起罕见的液氯钢瓶恶性爆炸事故,死伤和中毒的有几百人,经济损失近四十万元。 这次爆炸事故中接连有5支液氯钢瓶发生爆炸,设备管道遭受严重破坏。360平方米液氯包装厂房全部倒塌,冷冻厂房大部倒塌,附近厂房、办公楼及周围280多间民房都遭到程度不同的破坏。爆炸中心炸成一个1.8米深、直径6米的大坑。钢瓶碎片最远的飞离爆炸中心830多米,有一块72.5公斤重的碎片飞出100多米远,落在居民住宅,打死一位老太太。十余吨液氯外溢,并迅速扩散,几公里之内的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中毒,许多树木枯萎。初步分…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温州电化厂发生液氯钢瓶恶性爆炸事故后,南京化工厂领导对此事十分重视,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厂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发现了一些不安全因素。如液氯包装现场拥挤,操作规程不够完善,钢瓶管理没有专人负责,操作工人变化较大、安全知识比较缺乏,防毒面具、救护设备不全等。 为了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厂领导召集了安全、设备、供销、职工医院、生产车间等部门的有关人员研究,决定由各单位分工负责,限期解决以下问题:组织专业人员按国家劳动总局发布的《气瓶安全监察规程》对全厂所有的气瓶进行一次全面的质量检查;修改充实气瓶充装、运输…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液氯钢瓶 多因过量充装发生爆炸 事故,造成人员中毒和 农作物的死亡,应该引 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只 要加强管理,采取切实 有力的措施,这类事故 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北 京金属结构厂的同志, 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 行了调查研究,做了一 些试验工作,这是好的。 文章中提出的防止过量 充装的措施,也是可行 的,希望有关单位针对 自己的情况,依靠群众, 狠抓一下液氯钢瓶的充 装检验等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盛装液氯的钢瓶阀门,由于被泄漏出的氯气遇水后产生的次氯酸腐蚀,或因为在充装、储运、使用等过程中维护管理不当,往往造成锈死或阀杆扭断,无法打开瓶阀,更换瓶阀时也无法做抽氯处理。 为了排除隐患和做换阀抽氯的安全处理,我们利用钢瓶瓶阀凸缘与封头瓶壁有一定距离这一条件,制做了一套在密闭状态下拆卸旧瓶阀的专用夹具。夹具结构见附图,其中活套法蓝3由两半法蓝组成,两半法蓝之间用两颗螺栓拧紧。 使用方法 使用夹具时,在外接钢瓶阀接头12上装上新瓶阀。将活套法蓝分两半卡入钢瓶凸缘,用螺栓将两半法蓝组合好,再将卡阀扳头8的方槽对准旧…  相似文献   

18.
液氯钢瓶在使用中,常常会出现打开瓶阀出氯不畅、甚至不出氯的现象。这是由于钢瓶充装后没有及时使用,瓶阀通道和导气管被杂质堵塞的缘故。遇到这种情况,需用钢丝疏通,严重时还需用专用工具拆下瓶阀,进行抽氯处理。但是,使用钢丝疏通瓶阀,不仅操作困难,而且有氯气外溢,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19.
周海东 《劳动保护》1997,(10):43-45
岳阳纸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一个大型造纸企业,年产文化用纸7.8万吨。有苇、木两条化学制浆生产线,分苇浆和木浆两个制浆车间。两车间共用一套通氯设施,年用氟量达8000余吨。供氯方式采用液氯钢瓶连接液氮气化器经稳压罐和输氯管线输入浆氯混合设备,最后进入氯化搭。整个工艺流程可参看图人液氯在该流程中需经过蒸汽加热气化。降压稳流、管道输送、氯水混合、浆氯混合、氯化反应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可能酿成路氯事故的发生,威胁人身安全。因此,改善操作运行条件,确保通氯设施安全运行,是我公司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20.
1982年2月,国务院发布了《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法规,标志着我国的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开始走上法制化的轨道。        一 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十年动乱遗留下的诸多问题急待克服。一段时间内事故频繁,1979年锅炉压力容器爆炸率高达7.56起/万台。1979年3月,河南南阳柴油机厂浴室热水罐爆炸,死45人,重伤36人。1979年9月,浙江温州电化厂液氯钢瓶爆炸,10.2吨液氯外溢扩散,死59人,中毒受伤住院治疗779人,门诊治疗421人,直接损失63万元;在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