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胜  黄报远  陈慧英  林少雄 《环境工程》2020,38(1):42-47,92
系统分析了珠三角城市群PM2.5、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污染特征,并筛选出对二次有机气溶胶(SOA)和O3影响较大的敏感性组分。结果显示: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浓度的季节变化具有明显差异,PM2.5和O3分别在1月和10月出现浓度最高值。珠三角城市群VOCs主要以烷烃为主,占比为64.2%,其次为芳香烃和烯烃,含量较高的组分为丁烷、异戊烷、异丁烷和环己烷。SOA生成潜势贡献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占比为78.5%,其中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的SOA生成潜势最大。O3生成潜势主要以烯烃为主,占比为42.3%,其次为芳香烃(34.2%)和烷烃(23.5%),其中丙烯、异戊二烯和1-丁烯的O3生成潜势最大。为有效缓解珠三角城市群PM2.5和O3污染,建议优先对机动车尾气、溶剂挥发、涂料使用和石化行业的VOCs敏感组分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煤化工产业园区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其对大气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的贡献,本研究于2021年夏季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在某大型煤化工产业园区开展了环境空气115种VOCs的在线监测研究,分析了VOCs的浓度水平、组成特征、日变化特征、潜在来源及其对O3和PM2.5中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生成贡献. 结果表明:①观测期间,园区站点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为89.32×10?9±50.57×10?9,显著高于该园区所在城市的城区站点VOCs浓度水平. ②含氧VOCs (OVOCs)是该园区VOCs的主要特征污染物,占总VOCs体积分数的48.2%,乙醇、丙醛和甲醛是体积分数排名前三的物种. ③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为595.64 μg/m3,各组分对O3贡献潜势的大小表现为OVOCs>烯烃>芳香烃>烷烃>卤代烃>含硫VOC>炔烃. OFP排名前十的物种均为OVOCs、烯烃和芳香烃,其中丙醛对OFP的贡献占比最高,占总OFP的22.2%. ④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等苯系物对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的贡献突出,其中间/对-二甲苯的SOAFP最大,占总SOAFP的29.6%,主导了SOA生成. 研究显示,煤化工产业园区中丙醛和甲醛等OVOCs、顺-2-丁烯等烯烃以及间/对-二甲苯与邻二甲苯等芳香烃对大气复合污染贡献较大,是开展PM2.5和O3污染协同控制重点关注的物种.   相似文献   

3.
以海口市为研究区域,收集了新冠疫情期间(2020年1—4月)环境空气中6项常规污染物、PM2.5水溶性离子和VOCs在线观测数据,结合同期气象参数,分析了特殊排放情境下低浓度地区PM2.5组分、臭氧及其前体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20年疫情期间,海口市空气质量改善情况较好,6项污染物浓度均不同程度地降低,改善率介于9.5%~27.6%之间;(2)海口市PM2.5水溶性离子中,硝酸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下降幅度最大,分别下降了38.9%和34.8%,其余离子小幅降低;(3)疫情期间,工业企业生产和交通活动的降低明显有助于乙烷、丙烷、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体积分数及贡献率的降低,而对芳香烃的降低效果不如内地明显;(4)虽然管控减排对体积分数较大的低碳烷烃改善较明显,但体积分数较小的烯烃尤其是乙烯的臭氧生成潜势(Ozone formation potentials,OFP)贡献率反而出现上升,是未来研究区域内控制臭氧的关键;(5)管控期间O3浓度日变化明显减弱,与NO2和主要VOCs...  相似文献   

4.
孙雪松  张蕊  王裕  聂滕 《环境科学》2023,44(2):691-698
为深入了解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臭氧(O3)污染的影响,基于北京市2019年秋季VOCs和O3高时间分辨率在线监测数据,开展O3污染情况下VOCs浓度水平、组成变化和臭氧生成潜势(OFP)研究.结果表明,大气φ(VOCs)平均值为(22.22±10.10)×10-9,其中,烷烃是体积分数最大的组分,占总VOCs的55.65%,其次是含氧有机物(OVOCs)和烯烃,分别占总VOCs的16.23%和8.13%.观测期间,北京市城区O3共出现3次污染过程,O3污染日和清洁日φ(VOCs)平均值分别为(26.22±12.52)×10-9和(16.37±7.19)×10-9,污染日VOCs体积分数比清洁日高60.17%.臭氧生成潜势(OFP)分析结果显示,污染日OFP为113.63μg·m-3,比清洁日增加56.55%,OVOCs和芳香烃对OFP的贡献率分别增加6.51%和1.55%,而烯烃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天津市PM2.5-O3复合污染特征及来源,基于2017~2019年高时间分辨率PM2.5、 O3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监测数据,对复合污染下天津市VOCs浓度水平、化学组成及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7~2019年,天津市复合污染日为34 d,分布在每年的3~9月,年度变化呈现稳中略升趋势;小时ρ(PM2.5)在75~85μg·m-3时,小时ρ(O3)存在峰值区(301~326μg·m-3).复合污染下ρ(VOCs)为72.59μg·m-3,烷烃、芳香烃、烯烃和炔烃质量分数分别为61.51%、 20.38%、 11.54%和6.57%; VOCs中浓度较高的前20种物种的浓度均上升,其中乙烷、正丁烷、异丁烷和异戊烷等烷烃类物种质量分数上升,烯烃和炔烃类质量分数略下降,芳香烃类中的苯和1,2,3-三甲苯质量分数略升....  相似文献   

6.
选取深圳8类典型工业行业开展VOCs样品采集,检测分析了100种VOCs组分,从PM2.5和O3协同控制的角度分析了不同污染源的成分谱特征和对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加油站源谱组成以烷烃(48.4%)占主导,OVOCs (27.6%)占比突出,乙酸乙酯(14.1%)、异戊烷(13.0%)、正戊烷(12.0%)为其优势排放物种;涂料制造、胶黏剂生产、油墨制造、化工制品、纺织印染、医药制造行业排放组成均以OVOCs (42.3%~97.1%)占主导,丙酮为大多数行业的优势物种,且乙腈在部分行业中占比突出.垃圾发电行业以OVOCs (33.9%)和卤代烃(28.3%)占主导,乙醛(13.4%)、丙酮(11.0%)、一氯甲烷(6.1%)为该行业排放的优势物种.以PM2.5和O3协同控制为导向,芳香烃和烯烃是储存运输源需要控制的重点;OVOCs和芳香烃都应成为工艺过程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控制的关键.涂料制造行业的源反应活性SRO3和SRSOA值分别为6.0g/g和1.2g/g,削减单位质量排放的VOCs所减少的PM2.5和O3生成潜势最多,应成为深圳市PM2.5和O3协同控制下的优先控制行业.  相似文献   

7.
参照美国环保署USEPATO-14标准方法,分别于非采暖、采暖和沙尘期采集新疆独山子区空气样品,用预浓缩仪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对其挥发性有机物(VOCs)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采样期间独山子区各类VOCs对总VOCs的贡献大小依次是:烷烃(61.80%) > 烯烃(18.62%) > 芳香烃(10.16%) > 乙炔(9.42%);用气溶胶生成系数(FAC)估算VOCs的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生成潜势表明,对SOA生成贡献最大的是芳香烃,在非采暖、采暖和沙尘期的贡献率分别为97.80%、87.28%和69.52%;用SPSS软件和广义相加模型(GAM)分析气象因素、VOCs、O3及NOx之间的关系,表明高温干燥天气有利于O3生成,且独山子区O3生成主要受VOCs控制,一些烯烃(如1-丁烯)与O3呈显著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北京怀柔区夏季典型O3污染过程中初始VOCs(挥发性有机物)浓度(以φ计)的特征,识别其关键物种及主要来源,于2016年8月3-11日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教学楼顶开展强化观测,利用光化学物种比值法和连续反应模型法测算观测期间大气初始φ(VOCs),采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估算初始VOCs的OFP(O3生成潜势),识别关键物种,并应用PMF(正交矩阵因子)模型对初始VOCs的来源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北京怀柔区O3污染过程中初始φ(VOCs)平均值为25.27×10-9,如忽略化学损失,φ(VOCs)将被低估约18.6%.初始VOCs的总OFP值为144.6×10-9,VOCs物种对总OFP贡献率的顺序依次为醛酮类>烯烃>芳香烃>烷烃,异戊二烯、乙醛、己醛、间/对-二甲苯、甲苯、乙烯、丙烯、1,2,4-三甲苯、丁酮、1,3,5-三甲苯是怀柔区O3形成的关键活性物种.PMF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源对初始φ(VOCs)的贡献率(23.5%)最高,其次是溶剂使用源(18.3%)、植物排放源(18.1%)、工业过程源(17.6%)、生物质燃烧源(12.1%)和煤炭燃烧源(10.5%).研究显示,在北京怀柔区典型O3污染过程中,减少机动车尾气源、溶剂使用源、上风向工业过程源的排放是控制怀柔区VOCs的有效措施,而控制异戊二烯、乙醛、己醛、间/对-二甲苯、甲苯等关键活性物种则是有效抑制VOCs排放对O3生成贡献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郑州市秋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采用 GC5000 在线气相色谱仪对郑州市秋季大气环境中VOCs进行实时监测,分析了气象因素对臭氧(O3)及其前体物的影响和VOCs污染特征,并重点利用B/T/E(苯/甲苯/乙苯)比值和正交矩阵因子模型(PMF)方法分别对VOCs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郑州市秋季温度对O3生成影响明显,尤其是高温、扩散较差气象条件下,有利于 O3前体物的反应消耗,促使 O3生成及累积。郑州市秋季 VOCs 平均质量浓度为 93.4μg/m3,浓度占比贡献较大组分为烷烃(52.6%)、芳香烃(28.7%)及烯烃(17.7%),贡献较大前10物种为乙烷、乙烯、丙烷、间/对-二甲苯及甲苯等,占总VOCs的64.9%。秋季臭氧生成潜势(OFP值)为350.7μg/m3,其中烯烃和芳香烃贡献最大,分别为45.8%和41.7%,其次为烷烃12.2%,OFP贡献前10物种主要为乙烯、间/对-二甲苯、异戊二烯、甲苯及邻-二甲苯...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钢铁企业的大气污染特征,使用在线监测仪器于2016年7月对某典型钢铁企业VOC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PM2.5和NMHC(非甲烷烃)等污染物进行观测,同时基于FAC(气溶胶生成系数)估算了该区域的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结果表明:观测期间ρ(总VOCs)为(106.08±63.81)μg/m3,与ρ(NMHC)(以C计)的相关系数(R2)达到了0.8(P < 0.05)以上;VOCs中主要类别为烷烃和芳烃;ρ(O3)超标期间的ρ(苯)和ρ(甲苯)分别比ρ(O3)未超标时间段高47.0%和37.2%,并且高ρ(总VOCs)期间芳烃占比高达46.0%,这可能与钢铁企业在炼焦时苯系物(苯、甲苯和二甲苯)排放有关.ρ(总VOCs)、ρ(NMHC)、ρ(烷烃)、ρ(芳烃)和ρ(乙炔)均呈早晚高峰值的日变化特征,而ρ(烯烃)由于异戊二烯受天然源排放影响,呈午间单峰值的特征.观测期间的SOA生成潜势为2.54 μg/m3,较城区高出76.4%,显示钢铁企业SOA对PM2.5具有一定贡献;其中芳烃对SOA生成贡献高达97.2%,主要贡献组分包括苯、间/对-二甲苯、乙苯、苯、邻-二甲苯.研究显示,钢铁企业VOCs污染治理应重点控制苯系物,同时烷烃的排放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郑州市不同行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特征及潜在危害,通过Summa罐和气袋采集样品,之后采用GC-MS/FID对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包装印刷企业排放VOCs组分主要为含氧VOCs(OVOCs),包括乙酸乙酯和异丙醇,占比93.1%以上;汽车制造、家具制造和涂料生产企业VOCs组分主要为芳香烃,占比为33.5%~90.0%,以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和乙苯为主;食品加工企业VOCs中卤代烃占比较高,为52.3%;橡胶企业VOCs主要为卤代烃和烷烃,占比分别为25.5%和28.8%;石墨碳素企业VOCs主要为芳香烃和OVOCs,占比分别为28.5%和24.1%.对比以往研究发现,郑州市与其他城市溶剂使用企业VOCs排放特征较为类似,但由于生产工艺及原辅料使用不同,相同行业企业中不同环节VOCs组分存在差异.风险评估结果显示,各企业排放的VOCs组分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和危害指数(HI)贡献具有一定正关联性,尤其苯、甲苯、乙苯及二甲苯等C_6~C_8芳香烃对OFP和HI贡献较大.汽车制造企业3号和家具企业5号HI值分别为1.18和2.74,均高于EPA规定限值,主要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溶剂型原辅料有关,且排放的主要以芳香烃为主,尤其苯、甲苯、乙苯、二甲苯和三甲基苯等C_6~C_9苯系物对HI和OFP的贡献较高,今后需重点管控溶剂型企业VOCs的排放.  相似文献   

12.
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反应性排放清单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5  
以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VOCs)为研究对象,使用具有代表性的VOCs总量排放清单、各污染源成分谱及物种最大增量反应活性值(MIR),建立了2010年我国人为源VOCs基于臭氧生成潜势(OFP)的反应性排放清单.结果表明,2010年我国人为源挥发性有机物总OFP为84 187.61 kt,其中,烷烃6 882.53 kt,烯炔烃41 496.92 kt,芳香烃32 945.32 kt,卤代烃161.45kt,含氧有机化合物2 701.40 kt.OFP贡献前10种物种分别为丙烯、乙烯、间/对-二甲苯、甲苯、1-丁烯、邻-二甲苯、1,2,4-三甲苯、1,3-丁二烯、间-乙基甲苯和乙苯,占人为源总OFP的63.95%,仅占VOCs排放总量的31.84%.人为源三大污染源中,工业源贡献了49.29%的OFP,为最大贡献源,其次是交通源28.31%和农业源22.40%.建筑装饰、石油炼制、储存与运输、机械设备制造、交通设备制造和包装印刷为工业OFP主要贡献源;轻型载客汽车、重型载客汽车及摩托车为交通源OFP污染控制的重点;生物质燃烧两类子源均为农业源OFP重点控制对象.山东、江苏、广东、浙江和河南是我国人为源OFP贡献最大的省份,占人为源总OFP的39.65%.该反应性清单的建立,对我国基于反应性臭氧(O3)控制对策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使用ZF-PKU-1007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连续监测系统,于2018年8月25日至9月30日在廊坊开发区对99种VOCs进行监测,并开展不同O3污染情况下ω(VOCs)特征、大气反应活性及来源研究.结果表明,监测期间廊坊开发区ω(VOCs)平均为(75.17±38.67)×10-9,O3污染日和清洁日ω(VOCs)平均分别为(112.33±30.96)×10-9和(66.25±34.84)×10-9,污染日ω(VOCs)较清洁日偏高69.6%;对于大气反应活性,污染日和清洁日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的贡献均以醛酮类、芳香烃、烯烃和烷烃为主,对于羟基消耗速率(L·OH),污染日以芳香烃(30.0%)和烯烃(25.8%)为主,而清洁日烯烃贡献(29.8%)略高于芳香烃(28.0%);PMF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34.4%)、溶剂使用及挥发源(31.7%)、石化工业源(15.7%)、燃烧源(11.1%)和植物排放源(7.9%)为监测期间VOCs的主要来源,另外污染日溶剂使用及挥发源、植物源排放较清洁日升高13.1%和1.2%,可能与污染日温度较高有关.因此,机动车排放和溶剂使用及挥发为廊坊开发区8~9月VOCs的控制重点.  相似文献   

14.
基于"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基础信息和工业行业VOCs源成分谱,建立了重庆市2017年主要工业源VOCs组分清单,并估算其臭氧生成潜势(OFP),识别工业源VOCs重点管控物种及其来源.结果表明,重庆市2017年工业源VOCs排放总量及其OFP分别为144.12 kt和477.34 kt,汽车制造、装备制造、塑料制造和...  相似文献   

15.
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高分辨率排放清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长三角区域41个城市本地实测,结合美国EPA的SPECIATE 4.4数据库,建立了长三角区域人为源活性挥发性有机物(VOCs)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分析了区域内VOCs的排放特征和组分构成;计算了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P).结果表明,2017年,长三角区域人为源VOCs排放总量为4.9×106 t,其中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生活源、储运源、农业源和废弃物处理源排放贡献分别为:34.3%、27.1%、19.5%、9.7%、6.1%、2.5%和0.4%.芳香烃和烷烃是VOCs的主要种类,均各占长三角VOCs排放总量的25%.工艺过程源、工业溶剂使用源、移动源和生活源OFP贡献率分别为38.3%、21.5%、16.4%和13.2%,SOAP贡献率分别为26.2%、34.1%、18.1%和17.9%,与VOCs排放量的主要贡献源基本一致.各城市VOCs重点排放行业存在较大差异,重点城市群以石化化工和装备制造为主,区域北部则以木材家具等涂装行业为主.计算表明,丙烯、间/对-二甲苯和乙烯是臭氧主要贡献源;甲苯、1,2,...  相似文献   

16.
铸造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成分谱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气袋-吸附管采样方法对京津冀地区9家铸造企业重点工序有组织和无组织排放气体进行采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测定了56种VOCs组分,首次建立了铸造行业基于生产工序的VOCs源成分谱,并且结合臭氧生成潜势分析了VOCs对臭氧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铸造行业VOCs特征组分主要为芳烃、卤代烃和含氧VOCs,平均占比分别为:50.9%、20.8%和12.6%.总体而言,甲苯、苯、间/对-二甲苯等芳烃,二氯甲烷、三氯乙烯等卤代烃,丙酮、乙酸乙酯、环戊酮等含氧VOCs和部分高碳烷烃是铸造行业的特征物种.铸造企业不同生产工序的VOCs特征物种与所使用溶剂、表面处理剂的成分相关.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中排放浓度最高的环节,其次为造型、硅溶胶和浇注工序.不同生产工序排放VOCs的OFP在0.29~96.09 mg·m-3之间.喷漆工序是铸造行业OFP最高的环节,其次是造型、熔炼和浇注工序;芳烃和含氧VOCs是各生产工序OFP贡献较高的组分.1,3,5-三甲苯、1,2,4-三甲苯、甲苯和间/对-二甲苯等芳烃是铸造行业OFP贡献较高的物种,总贡献比例超过60%.建议重点对喷漆工序排放VOCs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对造型、熔炼和浇注等工序排放VOCs应采取有效收集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7.
江苏省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及其对臭氧生成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思佳  刘倩  赵秋月 《环境科学》2018,39(2):592-599
基于江苏省工业、能源、环境等活动水平数据,结合排放因子法和源成分谱研究成果,建立了江苏省分市、分行业、分物种人为源VOCs排放清单,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其对臭氧的生成贡献.结果显示,江苏省2015年VOCs人为源排放量为192.78万t,化石燃料燃烧、工业过程源、有机溶剂使用源、生物质燃烧源、移动源、有机溶剂储运源排放质量分数分别为7.38%、27.93%、39.56%、3.55%、16.18%、5.39%.苏州、南京、徐州3市VOCs排放量居全省前三位,均超过20万t.56种臭氧前驱物所产生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总量为542.95万t,行业分布与VOCs排放总量的行业分布相似,机械设备制造、交通工具制造、建筑装饰等涂装行业对OFP的贡献比例是VOCs排放总量贡献比例的1.3~1.6倍,控制喷涂行业等量的VOCs会产生更大的OFP削减.对OFP贡献大的前10位物种分别是间/对-二甲苯、乙烯、丙烯、1,3-丁二烯、甲苯、邻-二甲苯、1-丁烯、乙苯、1,2,4-三甲基苯、对-乙基甲苯,对总OFP的贡献为75.63%.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石化行业VOCs的排放特征及其环境影响,选取山东省3家典型地方炼化企业开展样品采集和物种分析,并利用MIR(最大增量反应活性)法和SOAP(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法量化其对二次污染生成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生产类型企业VOCs排放组成差异较大.从体积浓度来看,企业A各采样点位以芳香烃(30.4%~92.2%)为主要排放化合物;企业B排放以烷烃(15.4%~53.8%)、烯炔烃(11.4%~71.7%)和含氧VOCs(0.1%~53.8%)为主;企业C则主要排放烷烃(6.1%~95.3%)和烯炔烃(1.2%~93.1%).从合成源谱来看,企业A以芳香烃为主要化合物,乙苯、苯、苯乙烯、甲苯为高排放物种;企业B中烷烃、烯炔烃和含氧VOCs均有较高占比,1-丁烯、甲基乙基酮、反-2-丁烯、异丁烷、甲苯为主要物种;企业C则主要排放烷烃类化合物,包括异丁烷、丙烷、环戊烷.OFP(臭氧生成潜势)评估结果表明,芳香烃化合物包括乙苯、苯乙烯、苯和甲苯,其对企业A的贡献最大;企业B中,烯炔烃化合物包括1-丁烯、反-2-丁烯、异戊二烯,其OFP占比最高;企业C则以烯炔烃和烷烃为高贡献化合物,其中丙烯、异丁烷、间/对-二甲苯、顺-2-丁烯为关键活性物种.SOAP评估结果表明,各企业SOA(二次有机气溶胶)的生成均由芳香烃主导,关键活性物种为甲苯、苯乙烯、苯、间/对-二甲苯.研究显示,地方炼化企业所排的VOCs组分复杂且存在显著的工艺差异,应根据筛选出的关键活性组分制定针对性的VOCs减排策略.   相似文献   

19.
家具制造业是典型的高污染低附加值、工艺相对落后、污染治理水平低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较为严重的行业,是我国VOCs防治的重点行业.本文以典型家具制造企业为研究对象,开展家具制造业VOCs排放特征和环境影响研究,获取了典型企业VOCs排放浓度水平和成分谱,分析了家具制造业VOCs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封边、底漆、底色、面漆和晾干等车间VOCs浓度范围为9. 18~181. 58 mg·m-3,处理设施出口VOCs浓度为30. 64~155. 94 mg·m-3,处理效率为7. 43%~67. 14%;车间主要VOCs物种为芳香烃、酯类和醛酮类物质;排气筒主要VOCs物种为酯类和芳香烃,其次为烷烃类物质;行业主要VOCs物质为乙酸仲丁酯、甲苯、间-二甲苯、甲缩醛和乙苯等.车间和排气筒VOCs平均臭氧生成潜势(OFP)分别为258. 01 mg·m-3和289. 14 mg·m-3,平均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分别为148. 66 mg·m-3和165. 31 mg·m-3,各排放环节中对OFP和SOAFP贡献最大的皆为芳香烃类物质,封边车间的OFP和SOAFP较大,应加强控制.车间边界VOCs中主要恶臭物质为乙酸仲丁酯、间-二甲苯、乙酸丁酯、对-二甲苯、乙苯、1-乙基-3-甲基苯、邻-二甲苯和甲苯,厂界VOCs几乎不产生恶臭污染.建议有针对性地加强芳香烃和酯类物质的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