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09,(3):2-2
自然灾害是人类无法抗拒的,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 而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安全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在地震灾害的防御方面,减轻灾害必须统筹考虑社会、经济、政策、科学和工程等方面的手段和举措。  相似文献   

2.
我国许多城市和人口稠密地区位于地震易发区,地震给这些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唐山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地震易发区城市和地区的防震减灾基础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地震的直接灾害是由地震波在地表传播引起的强震地面运动造成的。为了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轻未来地震可能造成的灾害,需要根据未来地震发生情况下的强震地面运动进行建筑物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准确地预测未来地震发生时的强震地面运动是抗震设计和加固的重  相似文献   

3.
地震科技档案工作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要求对各类地震科技档案的管理,是通过对地震科技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鉴定、保管,提供、利用等业务工作完成的。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活动中,地震科技档案工作都占有一定的位置,是中国地震局各项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做好地震科技档案工作不仅可以为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资源调查、防震减灾事业提供必需的基础数据,还可以加快科技进步,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地震谣言与误传作为一种社会灾害,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对于属少震、弱震区的经济发达地区,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平息和抑制一次地震谣言与误传的发展,其内在的社会经济效益不亚于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因此,深入研究地震谣言与误传的产生原因,形成机制和传播特征,对制定对策、抑制地震谣言与误传的发展,减轻其社会危害、安定人  相似文献   

5.
<正> 淮北市是以煤炭工业为主的新型工业城市,是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这一地区若发生一次中强地震,所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是巨大的。面对我国的地震形势和煤矿城市的特点,本文就如何做好这类城市的防震对策,减轻经济损失和减少人员伤亡进行探讨。 煤矿因地震而引起的灾害有直接灾害和次生灾害两种。直接灾害主要指地震振动造成煤矿地面、地下工程的破坏和人员伤亡;煤矿地下工程的地震灾害随深度而变化,一个7.8级地震,50m以上有不同程度的破坏,50m以下完好。同时地震引起了严重的如停水、停电、停提升、停排水等的次生灾害,还会诱发矿震和岩暴,造成冒顶,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设备的安全。  相似文献   

6.
一次较为成功的地震预报——纪念松潘-平武地震30周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力 《防灾博览》2006,(4):20-21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发生了7.2级地震。由于地震前,四川省地震部门做出了较好的短期和临震预报,有关部门和地区采取了强有力的防震抗震措施,使人民生命财产及社会经济的损失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7.
地震常给人类带来极大的灾害,由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地震损失往往十分惊人.开展地震保险是实现社会互助、减轻政府财政负担、提高抗震救灾能力、稳定社会的有效途径.立足于中国地震保险现状,指出了我国地震保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我国地震保险制度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人口和财富的密度越来越高,地震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严重。应用金融手段可以使地震风险与资本市场充分融合,缓解其给个人和社会造成的冲击。依据闽南地区4个重要城市的震害预测成果,讨论了如何应用地震保险和巨灾债券等金融手段减轻泉州海外未来大地震可能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9.
美国自然灾害的社会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起始美国著名地球科学家普瑞斯说过:无论何时何地发生破坏性大地震,美国整个社会和经济组织都能感受到它的巨大冲击。面对这种损失巨大、影响面广的地震灾害,美国政府在其减灾计划中,强调了必须采取强力措施,“加强对国民进行地震及其危险性教育,以减轻地震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对地震科技应用内外部存在问题及困难的分析中,探讨和确立政策调制手段,以求建立良性地震科技应用环境,促进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防灾博览》2012,(4):24-31
提高房屋的抗震性能,让百姓住得放心、住得安心,是百年大计,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开展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创建活动,则是提高全面防震减灾素质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台湾的人口,震害与防震减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台湾是西太平洋弧形列岛中的一环,是我国也是全球地震的高发地带。对于地震,同其它自然灾害一样,应重在预防。增加生产和减灾防灾是社会经济建设问题的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本文结合台湾现今的人口密度、经济发展等情况,讨论了台湾的减轻地震灾害问题,希望能引起台湾方面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会议背景近十年来环太平洋地震带8级以上地震频发,如2004年印度洋地震海啸,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1年日本的地震海啸等。亚洲人口稠密,也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具活力的地区,地震、海啸、火山灾害严重威胁着亚洲各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着区域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2011年5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中日韩第四次三方领导人会晤时提出"今年下半年举办东亚地震研讨会,启动东北亚地震、海啸和火山研究项目"的倡议。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倡议得到了日韩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相似文献   

14.
通过回顾和总结10年来华东地震科技信息工作区域协作化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的形势下,地震科技信息工作走区域协作化之路,实现资源共享、 共同发展应是上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正>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地震带,地震活动频繁:东临全球地震高发区的台湾地震带,时常受到台湾地区强烈地震的波及和影响。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福建省面临着艰巨的防震减灾任务。近年来,在中国地震局和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福建省加大防震减灾科技投入,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大力促进地震预警科技进步,同时不断完善地震预警法规体系建设。地  相似文献   

16.
编辑寄语     
《防灾博览》2011,(4):2-I0002
“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加速地震科技创新、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实现国家防震减灾目标任务的攻坚时期。要全面推进防震减灾事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更高水平”发展,必须依靠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7.
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突发性、瞬时性、毁灭性和次生灾害的连发性、给人类生存安全、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危害。  相似文献   

18.
高峰 《民防苑》2009,(5):17-18
就目前的科技能力而言,减轻地震灾害损失的最佳办法,应放在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上。要达到这一目的,首先必须了解地震是怎样对建筑物造成破坏的?  相似文献   

19.
减轻自然灾害计划是1977年美国国会以立法形式制定的国家计划,包括地震、洪水、火山、滑坡等单个灾害的研究计划,也成为永久性计划,因为每年美国因自然灾害蒙受的经济损失多达250亿美元。国会在评估整个计划过程中特别强调减灾的国际合作和灾害研究的创新两方面。评估指出:由于减灾技术计划的实施,已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0.637%,该计划对加强美国减灾技术实力、改进城市建筑物、生命线设施的地震安全及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自然灾害对经济和社会产生的各种影响,已成为世界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为了减灾必须进行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20.
培养公民灾害意识提高防灾减灾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芹 《防灾博览》2007,(5):15-15
灾害是与人类共存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效防御与减轻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保障民众公共安全,已成为国际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台风、地震、洪水等突发性灾害频繁发生,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据统计,一般年份全国受灾害影响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