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前言 一些有机汞化合物具有慢性的毒理学性质,它比无机汞更毒。据瑞典科学家Jensen和Jerhelor首先指出,从工农业污染物中进入环境的多种形态的汞,可在天然汞的生态系统中转化成甲基汞.在国内外对沉积物中的汞的生物甲基化和鱼对甲基汞富集的研究工作已有报导。影响汞的生物甲基化的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 ,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 ,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 ,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 ,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 ,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 ,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电厂燃煤过程中汞的迁移转化及控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讨论了近年来国内外电厂煤燃烧过程中汞的形态分布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的最新成果,并在此基础上评价了现有电站污染控制系统的脱汞性能,考虑到汞的排放控制,提出了对现有设备的可能优化措施。在分析中,注意到汞的易挥发性,认为汞排放控制应该充分考虑烟气中汞形态的迁移转化。由于氧化态汞在汞控制中有着重要作用,其研究将是控制电厂汞排放的关键。先进的汞排放控制技术的开发应以增强汞的氧化态为优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在海洋污染调查中,通常要分析海水中的汞含量,在研究汞在海洋环境中迁移转化规律时,亦要测定它的存在形态。因为海水中汞的含量一般很低,即使有微小的损失,都会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因此,研究海水中汞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在建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对沈阳市大气、水质、土壤环境的污染水平进行了测试调查,对燃煤与汞的排放污染进行了考查并比较全面地对沈阳市汞污染的特点、规律及主要污染因素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氯碱厂甲基汞污染调查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了氯碱工艺过程中具有合成甲基汞的条件,揭示出氯碱厂类型的汞污染可直接向环境中提供甲基汞污染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汞进入环境中所造成的污染严重性,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近30年来。人们围绕着汞元素进行大量的实地调查和实验室的分析研究,逐渐搞清了它的变化规律,人们力图用这些规律来防治汞的污染。 随着工业的发展,工业废气、水、渣不断地产生着汞污染。使空气、水、土壤到农作物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汞污染。  相似文献   

8.
利用回转窑装置热解处理废锌锰电池,考察了热解温度、热解时间和载气流速对热解脱汞效果的影响,研究了汞被吸收的规律、尾气的成分以及废锌锰电池的物质形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解温度为690 ℃,热解时间为100min,载气流速为0.06 m3/h的条件下脱汞效果最好.热解时间对脱汞效果影响最大,热解温度次之,载气流速的影响很小.吸收液能完全吸收通过吸收瓶的尾气中含有的汞,其中95%以上的汞以单质形式存在.热解残渣中晶态物质多,金属元素呈低价态.  相似文献   

9.
选取成都东郊唯一的火力发电厂周围的稻田土为研究对象,对稻田土中各种形态汞的分布特征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探讨稻田土中汞的分布规律,为分析和判断稻田土中汞的迁移和转化行为及该区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重要依据。结果表明,处于火力发电厂烟尘排污口下风向的1#、2#、3#、4#采样点土样受到了严重的汞污染,呈现出高含汞特征,总汞平均质量浓度在9~41mg/kg,平均值为24.546mg/kg,远远超出《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二级标准所规定的限值(0.5mg/kg),而处于排污口上风向的5#、6#、7#、8#土样没有受到明显的汞污染,大部分土样的总汞含量与成都市土壤汞平均含量接近;1#、2#、3#、4#土样中5种形态汞的垂直分布均呈现出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的特征;1#、2#、3#、4#土样中的各形态汞平均百分比为有机结合态汞>硝酸溶汞>残渣态汞>铁锰氧化态汞>水溶和可交换态汞,土壤中含有的大部分汞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难以被植物吸收利用,而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水溶和可交换态汞虽然仅占极小一部分,但含量还是高于成都市土壤中水溶和可交换态汞的背景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综述了煤中汞的分布规律、赋存状态、成因及燃烧过程中迁移转化和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前言 湘江流域是我国主要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的基地之一。该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严重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其中株洲段霞湾港共有十七家工厂向港内排污,并流入湘江。有关该地区污染的研究工作已作了很多,但汞污染方面的工作却报导甚少。 已知可使用不同的方法研究河流底质中污染汞的化学行为:如用总量分布的方法确定污染源、用相关性分析研究污染物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第二松花江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流水体中的汞,大部分积累在沉积物中。而汞含量高的沉积物,也向水和大气中释放汞。沉积物是汞迁移转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沉积物中汞的形态分布,决定着沉积汞的稳定性,同时对汞的迁移转化、河流对汞的自净能力,也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化学浸提法,历来是汞形态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对各种浸提法进行了研究和评价。在前人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添加溴化钙、喷射活性炭或溴化活性炭等脱汞技术会将更多的汞转移到粉煤灰中,增加了粉煤灰在堆存过程中的环境风险。主要讨论了添加溴化钙、喷射活性炭或溴化活性炭等不同新型脱汞技术产生的粉煤灰(分别简称为BCFA、CFA、BFA)的理化特性,并模拟了极端酸性降雨条件下粉煤灰在堆存过程中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BCFA、CFA、BFA与常规协同控制脱汞下产生的粉煤灰(简称RFA,作为对照)的矿物组成与颗粒粒径无显著差异。添加不同量的溴化钙后BCFA中含汞量变化不明显,与RFA中含汞量差异也不明显;BFA和CFA中含汞量随喷射速率提高而逐渐增加,且明显高于RFA中含汞量。RFA、BCFA、CFA、BFA的浸出液含汞量在13.7~42.6ng/L,均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Ⅰ类标准,因此不同新型脱汞技术产生的粉煤灰在堆存初期,即使在极端酸性降雨的条件下,也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汞污染。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国科研人员在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研究进展并分析该领域在中文科技期刊的发文趋势和发文规律,基于中国知网,检索出2013—2018年在各类中文期刊发表的全部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共461篇。采用文献计量方法,统计分析了中文期刊数量和发文量、下载和被引次数、研究方向、发文区域、发文机构等指标数据。根据统计数据,整理出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内影响力较大的6位重要学者。统计结果表明:汞污染防治技术的中文期刊发文数量稳定,每年发文量稳定在45~93篇,年均发文量为77篇;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和企业是汞污染防治技术论文的主要发文机构;汞污染防治技术的高被引论文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大气、水、土壤、食品和健康等;汞污染防治技术领域的知名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论文受关注度高。计量分析结果可为我国科研人员在该领域的科研布局与研发提供信息支撑,为从事汞污染防治技术的政府决策部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50年代发生的日本熊本水俣病事件曾一度引起对汞污染的全球性警惕。汞的生物转化和污染控制一直受到研究者的关注。由于汞及化合物是生物积累性毒物 ,直至今日 ,汞污染防治仍是各国关心的难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署 (UNEP)最近提出 ,将对世界范围内的汞污染源及其影响作调查研究 ,该项目预计在 2 0 0 3年完成 ,提出汞污染防治建议 ,包括减少或停用汞及其化合物 ,以尽量降低其排放量 ,对预防和控制汞污染技术进行评价 ,并推出汞的替代物。在美国 ,汞的主要污染源是燃煤电厂、废物焚烧和氯碱工业。据悉 ,美国经由大气沉降向全球环境输出的汞较…  相似文献   

16.
藻类虽然不能直接利用汞,但能从水、底泥中吸收、累积汞,对藻类本身的生理活动、生物量发生影响。有人用藻类作为指示生物间接监测水中汞。水生生物研究所用刚毛藻在淡水条件下作了去汞实验。我们在半咸水条件下做了刚毛藻对汞的累积实验,同样表明刚毛藻对汞的耐力大,累积量高,在能忍受的浓度范围内,随培养液中汞的浓度升高累积量也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17.
燃煤飞灰中高度富集了痕量元素汞,而汞具有易挥发特性、较强的毒性和不易降解等特点,在粉煤灰的利用过程中汞极易逸出,造成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所以对燃煤飞灰中汞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模拟加工利用和储存的自然环境,对飞灰和漂珠进行煅烧实验,研究飞灰和漂珠中汞的含量与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对飞灰进行浸取实验,研究飞灰中汞的含量受浸取液pH以及浸取时间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煅烧实验中,煅烧温度是影响汞释放的主要原因,随煅烧温度的增加汞的流失量越大,随煅烧时间的延长汞的流失量越大,在相同煅烧温度(500℃)和不同煅烧时间条件下,飞灰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98.5%,漂珠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86.4%,在相同煅烧时间和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飞灰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97.8%,漂珠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85.7%;在浸取实验中,浸取时间越长,汞的流失量越大,当浸取液pH为1、浸取时间24h时,飞灰中的汞由0.331 8μg/g降低至0.137 1μg/g,说明浸取时间越长,汞浸出率越高,在不同pH条件下,汞含量随pH的降低而减少,飞灰中汞的浸出率最高达58.7%,最低为15.7%。  相似文献   

18.
在综合中国汞的生产、进口及加工利用状况的基础上 ,结合对汞加工利用行业的现场调查结果 ,从汞的加工利用或使用、燃煤释放的汞及土法炼汞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汞的主要污染途径 ;从主要河流和海域阐述了中国汞污染的现状。最后提出了汞污染防治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采用自然土壤人工染毒法,模拟2、10mg/kg的汞污染土壤,选用苎麻作为修复植物,研究蚯蚓活动对苎麻修复汞污染土壤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蚯蚓能显著提高苎麻地上部分对汞的富集效果,最大提升效果分别为59.34%和33.69%。同时也发现,接种蚯蚓使苎麻对汞的富集系数提升效果明显,最大分别达到0.340和0.160,但是对转运系数的影响并不明显。此外,苎麻在生长中期对汞有较快的富集速率,在生长前期和末期对汞的富集速率较慢。最后,提出了汞污染土壤修复的研究建议。  相似文献   

20.
低温热解技术修复高浓度汞污染土壤(≥100 mg·kg~(-1))工程除汞效果可达70%以上,仍残留20%~30%的惰性汞,是否对农作物安全存在一定风险仍属未知。为此,以低温热解工程性修复前的高浓度汞污染农田土壤为对照,研究修复后土壤在原位大田条件下残留汞的形态变化及对几种常见作物生物产量、质量及汞在植物组织间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热解过程未对土壤肥力造成影响,经低温热解修复后土壤中有机结合态汞降低64.07%,残渣态汞降低56.38%;高浓度汞污染抑制了作物生长,修复后土壤耕种作物生长状况得以明显改善,作物产量提高了2~3倍;所研究作物可食部分土豆肉、玉米粒及稻米,汞含量分别降低了51.2%、43.8%和53.79%;汞在植株中的分布情况为:根叶茎,残留汞对植株根系的胁迫最为严重,且植株的根和叶汞含量,相比修复前明显降低了2~5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